索尼APS-C 微單買啥鏡頭好?看完這份攻略就知道

2021-01-09 CrazyTin

無論是因為輕便、夠用還是貧窮,APS-C 畫幅機型長久以來都有著相當基數的用戶存量。

然而除了完整度 No.1 的富士 X 卡口系統外,其他卡口的 APS-C 系統在配鏡方面或多或少都會讓人糾結。

還是從個人經驗出發,這次就將自己放在 E 卡口 APS-C 畫幅機身上用過的鏡頭逐個數,順便再聊聊我對於 APS-C 畫幅的一些配鏡思路。

FE35mm F2.8 ZA

又見這張當初寫 ILCE-6500 所拍的圖就知道,我對 ILCE-6500 和 FE35mm F2.8 ZA 這個搭配是多麼的情有獨鍾(雖然鏡頭已經被我出掉了)。

作為一枚像場可以覆蓋全畫幅的鏡頭,FE35mm F2.8 ZA 無論是體積還是重量,都稱得上是『極致輕便』。

雖然不少人會嫌棄其 F2.8 的光圈,但如果你這個搭配看成放大版並配上等效 50mm 定焦的理光 GR(當然沒人家 PS 機那麼輕巧啦),我覺得這也不是不能接受。畢竟 E 卡口也只有這個搭配,才能有 「一手掌控」 且全方位皆高素質的體驗。

不過需要留意,這枚鏡頭最近對焦距離偏遠(35cm)的問題,放到 APS-C 畫幅上還是會帶來一些阻礙。

FE35mm F1.8

FE35mm F2.8 ZA 身上的各種 「小毛病」,FE35mm F1.8 都已解決。只是……ta 做不到『極致輕便』以及色散比 ZA 放飛不少。

對比起 FE35mm F2.8 ZA 這樣的 「E 卡口初代全畫幅鏡頭」,FE35mm F1.8 無疑是先進很多。

如更快速的對焦馬達、更高的放大倍率以及線性對焦環。體積方面因 F1.8 光圈而無可避免地增大,個人覺得這是 35mm 置於 APS-C 畫幅機身上的 「極限」,再大又會變得不太協調了。

所以不要覺得 FE35mm F1.8 可以『取代』 FE35mm F2.8 ZA,體驗過『極致輕便』的人都會明白無論選誰都是一個『取捨』。

FE55mm F1.8 ZA

一枚從發布到現在一直都有口皆碑的鏡頭,我覺得 FE55mm F1.8 ZA 應該無須作太多介紹。

實話說,論性價比、論焦外的 「味道」,個人覺得 FE55mm F1.8 ZA 其實並沒有 FE50mm F1.8 (經典雙高斯)做得那麼好。

但考慮到 FE50mm F1.8 的對焦,在搭配 ILCE-6500 時也不見得有太好表現,那就別提用戶基數更大的非旗艦機型用戶了(價格面前不在乎這個的除外)。

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55mm 在 APS-C 畫幅等效後其實更加接近 85mm 的視角,這細小的差異會讓 「講究」 的用戶感到滿意。

FE28mm F2

28mm 是一個有趣的焦段,在全畫幅機身上 ta 拍下的就是你 「看到的」,而在 APS-C 畫幅的機身上,ta 拍到的則是你 「眼前的」。

賣掉了,沒留圖……

作為 E 卡口早期推出的一枚沒有任何後綴的全畫幅定焦,不要期望 FE28mm F2 會有什麼玄學。中心銳度還挺不錯,邊緣畫質有點弱便是 ta 的真實寫照。

當然了,放在 APS-C 畫幅上就沒什麼必要談邊緣。

放到 APS-C 畫幅上,FE28mm F2 的視角將等效到約 40mm,但畢竟 ta 是一枚 28mm 定焦,F2 全開的虛化效果還是相當一般。

不過出於我個人對 40mm 這個焦段的偏愛,28mm 配上 APS-C 畫幅用起來是相當順手。

FE85mm F1.8

手榴彈一般的體積,配上 APS-C 畫幅機身真的協調嗎?並不。但中長焦又有哪個鏡頭有 F1.8 而造型又能夠做小呢?並沒有。

基於以上的兩個問題,如果想給 APS-C 畫幅配上一枚長焦大光圈鏡頭的話,FE85mm F1.8 似乎還是比較實在的。

除非是風光、演唱會等使用場景,否則我們日常其實很少會用到比 135mm 更長的焦段。

如是者,等效接近 135mm 並配有 F1.8 大光圈的 85mm F1.8 放在 APS-C 畫幅機身上,一定程度已經能夠滿足長焦需求。同時,F1.8 大光圈一定程度上還能抵消 APS-C 畫幅高感相對較差的尷尬。

FE70-200mm F4 G OSS

E 卡口 APS-C 機身的造型(旁軸造型)其實並不適合搭配長焦使用,但如果必須用到這個焦段的話,輕便的 FE70-200mm F4 G OSS 還算可以。

這個也賣掉了,沒圖……

除了等效後 「攢了長焦」 和取景器不同軸之外,FE70-200mm F4 G OSS 在對焦、畫質等方面都與搭配 ILCE-7RII 無太多區別。所以這個搭配的唯一問題就只有 200 端對焦頗慢。

只配著 ILCE-7R2 稍微認真用過,湊合看看:

E18-55mm F3.5~5.6 OSS

標準變焦是最實用同時也是最無聊的一個鏡頭規格,考慮到選擇 APS-C 畫幅機身的用戶絕大部分都不是職業用戶,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在標準變焦上花大價錢。

然而,E16-50mm F3.5~5.6 OSS 做工之松垮,每次用別人機器的時候都怕把這鏡頭弄散架…… 所以從 NEX 一路走來的玩家總會告訴你 「識玩都會玩這個」。

純粹拿來補個焦段的標準變焦,糾結廣角端差多少視角那是庸人自擾。倒是想要收一枚的話,個人建議還是選擇黑色版本。

並不是因為黑色版本有傳聞中的 「偷偷小改」 加持,而是因為黑色版本是隨 NEX7 一同發布,隨後的 NEX 套機便進入了 E16-50mm F3.5~5.6 OSS 時代。所以黑色版本至少可以保證,這枚 E18-55mm F3.5~5.6 OSS 「年份」 不會太舊。

福倫達 12mm F5.6 II

選擇福倫達 12mm F5.6 II 的原因很簡單,我的 ILCE-7RII 都能用。

F5.6 光圈確實小了點,但如果只是隨便拍拍又或者玩長曝光的話其實足夠啦!等效 18mm 視角畫面的拉伸感相對比較容易控制,全開即有星芒這一點也是相當有意思,雖然全開其實也只有 F5.6。

福倫達 40mm F1.4 SC

這個是私心推介,大概是我對 40mm 的沉迷早已到達一個無法自拔的地步。

40mm 這個神奇的焦段,無論放在全畫幅還是 APS-C 畫幅機身上它依然屬於標頭範圍。自然地,除了視角上的差異外,福倫達 40mm F1.4 在兩個畫幅上的焦段感並不會相差太大,而不會像 28mm、35mm,放在 APS-C 畫幅上等效了標頭的視角,但仍會出現一種比標頭 「廣」 的感覺。

轉接環是金屬的,鏡頭也是金屬的,所以 APS-C 畫幅上使用福倫達 40mm F1.4 其實只是看上去很搭,實際上還挺重的。

鏡頭群構建思路

不僅是 E 卡口 APS-C 畫幅系統,這個鏡頭群構建思路還適用於佳能 EF 卡口、尼康 F 卡口等同時具備全畫幅和 APS-C 畫幅機身的系統都適用。

而 E 卡口作為我的主力系統,APS-C 畫幅機身的鏡頭選擇,我個人主要會看中兩個方面,一是輕便,二是全畫幅可用。

一來頭重腳輕頗為影響使用感受,二來即便還沒有全畫幅機身的你,其實也永遠不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突然想 「升級」 全畫幅機身。

×1.5 的係數,對於大光圈定焦以及長焦變焦鏡頭來說選擇時並不會有太大影響。大光圈定焦只需 「選短一個焦段」 便能獲得想要的視角。長焦就更不用說啦,「有賺」!

什麼規格的鏡頭選擇時最麻煩?標準變焦和超廣。很多人都會覺得 APS-C 畫幅的標準變焦可以用 「三元」 的超廣去代替。但我個人的經驗是,標準變焦長焦端的使用率很多時候都要比廣角端高,如此一來其實 「三元」 的超廣是不夠長的。

直接用 「三元」 的標準變焦可以嗎?可以,但你的標變就會回到大概上世紀 80 年代以 35mm 作為廣角端的時代。

所以標準變焦該如何選?手頭上定焦夠的可以直接不買,少用選個便宜的,常用買個貴的。

至於超廣,有條件的話還是選擇 APS-C 畫幅專用的比較好。一方面光圈不至於太小,另一方面像 12mm 這麼廣的焦段放在全畫幅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掌控得很好。

業餘用戶選什麼?

對於一般的家庭用戶而言,個人推薦標準變焦 + 50/55mm 定焦的 「雙標」 組合。標準變焦用於日常,50/55mm 定焦則是大光圈虛化、弱光時所用。

雖然不少人會覺得 50/55mm 用在 APS-C 畫幅上視角會較窄,但想要得到還不錯的虛化,50/55mm 是 「起步價」。

這樣的一機兩鏡組合固然不會滿足你的所有拍攝需求,但拍照本來就是一個取捨,與其花大價錢去買一枚長期趟防潮箱的鏡頭,倒不如放棄吧!而像長焦、超廣這類可能旅行才會用到的鏡頭,別買了,租吧!

一個原則:常用才值得花大價錢。

相關焦點

  • 富士XT-4,至今為止最強APS-C畫幅無反(微單)相機
    富士於2020年2月26日正式發布XT系列第四代機型,XT-4,外觀方面依舊延續著富士XT系列硬朗的造型,在富士XT-4發布之前最強aps-c畫幅微單是索尼A6600,但是XT-4出現了,各方面性能均優於索尼A6600,最強aps-c畫幅微單實至名歸!
  • 買相機是買單反好還是微單好?
    買相機是買單反好還是微單好? 我記得我在六年前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說的是看中現在買單反,看中未來買微單。 六年過去了。我覺得我的答案可以改改了。對於絕大多數想買個可換鏡頭相機的用戶來說,就是買微單。
  • 索尼和富士微單哪個畫質好?
    嚴格意義上來講,微單為索尼獨稱,是索尼公司註冊商標。其他牌子只能美其名曰無反相機。索尼的強項在於熱衷數碼電子科技;富士的強項是熱衷於調色。單看機器參數,索尼遙遙領先,但攝影不是全靠參數的,很多優秀作品都是用參數很落後的器材拍出來的。
  • 索尼發布微單A7C,看到尺寸:厲害,看到按鍵搭配以及售價:再見
    9月15日,索尼發布了微單A7C,剛看到機身尺寸的我:索尼厲害,看到機身按鍵搭配,以及售價以後的我:索尼再見,當大家以為索尼要祭出黑科技,弄一個全幅版本的a6600,來跟自家的A73系列掰掰手腕的時候,現實還是教我們再次做人,索尼怎麼會不懂得閹割大法的精髓呢?
  • 索尼微單A6400 糾結當入手前後的心路和使用體驗
    經歷了漫長的選相機的路程,終於在8月初買了索尼微單A6400,很感謝曾經看到的那些攻略和評測,分享我的購買經驗,希望能夠給正在選相機的你們一點參考。卡片機、微單、單反卡片機是定焦鏡頭,但是我想要可變焦的鏡頭,在拍攝膽小的貓、或者是風景,還是有變焦鏡頭方便一點,卡片機只能通過後期裁剪。單反太重了,之前用過佳能5ds拍了一天,在床上躺了2天。我只是日常拍照用,如果你想要好好學習攝影,在預算足夠的情況下,建議直接購買全畫幅單反。我的需求日常拍照,偶爾拍vlog,外觀要好看。
  • 是入坑選擇,也是高端備機——中端APS-C微單如何選?
    ,同時,一些手持高端相機的玩家也有入手一個中端微單作為備機的需求,那麼問題來了,中端APS-C微單如何選擇呢?  索尼是微單領域的龍頭老大,「買微單就買索尼」似乎成了一種消費慣性,一方面說明索尼品牌號召力強大,另一方面也印證了索尼產品優秀。
  • 人生第一臺索尼微單,6100L是否足夠日常使用
    對於一直使用佳能單反的我而言,其實這次換索尼,不但是因為經常聽到別人說「索尼大法好」,另外就是索尼微單外出攜帶方便,沒單反那麼大,並且拍攝人像似乎要還一些,而我下單的是雙鏡頭套餐,帶有一個近焦16-50mm和一個遠焦55-210mm鏡頭,其實莫名對於相機是沒什麼研究,只知道遠焦可以拍攝得更遠,於是加多900選擇了雙鏡頭套餐,還好買回來沒有失望。
  • 全畫幅和aps-c畫幅有什麼區別 全畫幅半畫幅照片區別對比【詳解】
    因此為了幫助大家更好選購相機,下面小編來分享 全畫幅和aps-c畫幅區別 ,以及 全畫幅半畫幅照片對比 相關內容,希望小編的分享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全畫幅和aps-c畫幅區別 1、定義上區別全畫幅和aps-c畫幅都是攝影方面的術語,全畫幅指的是感光面積為36×24mm尺寸大小的規格;而半畫幅指的是感光元件尺寸約為
  • 2021年給索尼半幅微單配哪些鏡頭合適?一起尋尋寶
    這在索尼這裡更是如此,畢竟A6000這種相機還在賣,所以A6100和A6400價格也是很堅挺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給微單配置鏡頭呢,不妨一起來尋尋寶。對於半幅相機的鏡頭,首先是實現套頭沒有的功能,比如在光圈、焦段、色彩上有所提升。而實際上,色彩提升的價格最貴,光圈提升反而相對便宜,讓我們看看具體鏡頭。
  • APS-C畫幅,全畫幅有何區別?為什麼要買全畫幅?
    前兩天富士發布了X-T4,很多人覺得是一臺配置非常好的APS-C機子。只是一萬多的價格讓人有些覺得不值,因為這價格完全可以入手全畫幅。於是「APS-C畫幅,全畫幅有何區別以及為什麼要買全畫幅」的問題又進入了一波爭論。今天索性就給大家分享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vlog微單,佳能m50和索尼a6400選哪個更好?
    索尼A6400和佳能M50微單怎樣選定?輕盈精巧Vlog新寵,索尼A6400微單真機上手實拍,A6400領有0.02s的主動對焦速率,425個相位檢驗和比擬度主動對核心,籠蓋大概84%的取景局限。另外索尼A6400新增「及時眼部對焦」和「及時追蹤」功效,在主動對焦和主動暴光的環境下支撐11張/秒高速連拍,同時支撐4K全像素讀取視頻拍攝,而且此款相機搭載的是一款可180°翻轉屏幕,讓自拍和Vlog的錄製加倍的利便和人道化。索尼A6400是一臺兩全了觀光、自拍、Vlog等多項功效的微單相機新品。
  • 微單用戶如何利用單反鏡頭?看看A6100轉接尼康鏡頭的效果吧
    很多朋友可能都跟評價君一樣,一開始使用單反挺好的,甚至自成體系,比如兩個閃光燈,一個全幅,一個半幅,然後有5、6支鏡頭,自得其樂。但漸漸的,熱點轉到了微單上,比如索尼微單,小巧,對焦性能強大,視頻體驗好,而比如尼康D7500這種單反,居然還是裁切4K視頻,跟索尼super 35mm的超採樣4K簡直沒法比。
  • Sony a7C vs 索尼 a7M3:哪個微單相機更好?
    全新的入門全畫幅微單A7C,其核心參數性能與之前的索尼A7M3基本一致,原版大家預想著索尼終於要出一款廉價的低價全畫幅微單了,但官方12,499元的單機身售價已經遠超目前A7M3的市售價格,那麼對於這款全新的A7C你是真香了,還是沒有興趣呢?
  • 全畫幅微單相機選購之道:機身當然重要!鏡頭比機身更重要!
    買相機,其實是買一整個攝影的系統,而這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則是機身與鏡頭。它們通常並不是一對一的配比關係。機身固然很重要,但鏡頭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重要性超過了機身,特別是到了微單時代特別是對畫質要求更高的全畫幅相機,鏡頭的重要性比以往更甚。
  • 全畫幅微單專屬"空氣切割機" 索尼FE 135mm F1.8 GM鏡頭評測_-泡泡網
    而來到索尼全畫幅微單E卡口,該焦段定焦頭一直是不少攝影愛好者和專業攝影師所期待的夢想之鏡,雖然等待已久,但在不久前索尼終於發布了FE 135mm F1.8 GM鏡頭,並且歸屬於頂級的索尼G大師鏡頭系列,使用索尼全畫幅微單的用戶也終於能體驗到空氣切割機的威力。
  • 2020年微單相機推薦 專業視頻機索尼微單A7SM3
    在後疫情時代,要說有哪些好的微單相機推薦,我認為索尼微單A7SM3一定算是一臺。如果說近段時間哪臺相機最受關注,索尼新發布的A7SM3可以算名副其實的一臺了。早在正式亮相前,這臺頗受關注的微單相機似乎就註定要為大家帶來些不一樣的改變。
  • 索尼、佳能、尼康全幅微單銷量排行榜,猜猜誰第一
    索尼、 佳能、 尼康全幅微單銷量排行榜,猜猜誰第一近日,BCN整理匯總了近期日本全國範圍內全畫幅微單相機銷量數據,並對索尼,佳能,尼康三巨頭的全新微單銷量數據進行了整理。根據數據顯示,佳能家EOS RP發售以後,因其低廉的價格和不錯的性能銷量直接超過索尼A7 III,不過經過數周,EOS RP熱度似乎慢慢下滑,而索尼A7 III則順勢反超,並一路高歌猛進。
  • 索尼這價格厚道了:A6100雙鏡頭套裝5999元,視頻照片一套搞定
    現在該買什麼相機比較划算?這是不少小夥伴都在問的問題。現階段照片和視頻拍攝同樣火熱,如果一款產品能夠同時滿足兩種需求,自然會成為首選。比如我們自己就選擇了索尼微單相機,滿足畫質需求的同時又有非常專業的視頻拍攝能力,算是一個日常拍攝的多面手。
  • 索尼全幅微單A7M2K(28-70) 促銷價8688元
    (中關村在線長沙行情)對於追求便攜性和畫質要求的用戶來說,選購一款微單較為合適,這款索尼A7是手動操作的全幅微單,擁有2430萬像素全畫幅傳感器,具備兩次降噪處理,搭載高速BIONZ X影像處理器,117個對焦點,還支持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