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索尼發布了微單A7C,剛看到機身尺寸的我:索尼厲害,看到機身按鍵搭配,以及售價以後的我:索尼再見,當大家以為索尼要祭出黑科技,弄一個全幅版本的a6600,來跟自家的A73系列掰掰手腕的時候,現實還是教我們再次做人,索尼怎麼會不懂得閹割大法的精髓呢?如果A7C的定價在10000以內,其實也不是不能吹,也不是不能用,但是現在首發12499的價格,足以勸退一大波用戶了。不過這樣也好,比較高的定價,就不會引得之前買了其他機器的用戶出來跳腳了。
這波就看需要多久的時間,能夠跳水到10000以內了,而現在這局面,買個A73它不香嗎?無非是多了140g左右的重量而已,灑灑水啦。至於體積問題,只想說,影響最大的永遠不是機身,而是你的鏡頭。a7c其實我關注很久了,相機入魔天天入魔,我也跟著天天看,一開始最早透露的消息是,一千刀左右的輕便機身全畫幅,當時雖然不怎麼信(你想想rx1r),但畢竟信誓旦旦,後來發現果然是想多了(索尼啥樣我還是比較了解的,因為索尼音頻也是這個死樣子)。
兩千刀,其實真的還是比較出乎意料了(畢竟一開始拿他當清imx410庫存的機子)。這個價格,如果看參數的話,其實是明顯貴了,優點可能就只是a6000系列大小的情況下,可換鏡頭的全畫幅機身,和無限時長不過熱的視頻錄製。這讓它看起來,似乎有一點能拍照視頻雙修的樣子,但索尼畢竟是索尼,不給你來一刀,它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於是我們看見了4:2:0 8bit的視頻錄製,以及售價3299,但是焦段和光圈都挺屑的套頭。
所以說,索尼就是那種,每次都能給你一桌滿漢全席,然後讓你吃完後發現有一隻蒼蠅一樣的感覺。不過a7c的意義仍然是巨大的,雖然之前不乏適馬FP這樣的超小尺寸全畫幅和rx1r,LEICA q2這樣的不可換鏡頭全畫幅,但是適馬畢竟聲量有限,而不能換鏡頭還是多了不少限制。a7c的出現,代表著索尼和其他的幾家大廠,未來可能都會投入研究和生產這樣尺寸的全畫幅,這是真的有意義的地方。倒是覺得,這機器非常適合玩轉接,福倫達和LOXIA的手動頭也可以玩起來。
少個前撥輪問題不大,因為手動頭都帶光圈環,後撥輪只要控制快門速度就可以了,全畫幅不比Xpro3香嗎?還有人提視頻規格問題,這機器又不是給你幹活用的,幹活你去買S3啊,1/4000的快門速度,明顯就是給愛好者準備的嘛,想升級設備的A6300用戶買這個正好。A7M3性價比是最高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這種「正兒八經拍照」的感覺,有些人就希望畫質好一點,但是造型不要太工作機的感覺,而且A7C是肯定要降價的,價格下來了,就真香了。
至於鏡頭體積問題,隨便拍拍的愛好者,是不會去買GM變焦鏡頭的,35、55、85這三支1.8鏡頭玩玩正好。有時候我加了手柄的A7R4換上55 1.8的時候總覺得味道不對,機身大,鏡頭小。現在有了A7C,配上55 1.8就很和諧了,那我的期望就是,佳能能出一臺m62機身稍大一丟丟的全畫幅。有沒有EVF其實無所謂,佳能的屏幕和交互邏輯還是相當不錯的,用著不累,適當下放r5/6的對焦和視頻功能,這樣的機器如果逢雙十一能做到萬元以下,我應該會考慮轉投全畫幅(主要是佳能應該是要放棄EFM鏡頭組了,RF還是大勢所趨),牙膏廠,給點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