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一國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但如今韓國在人口方面的憂慮更重了。當地時間1月3日,韓國政府公布統計數據,該國人口(不包括外國人在內)在2020年出現了歷史上的首次負增長——人口總數僅約5182.9萬,較2019年減少了2萬餘人;韓國方面稱,這一數據也意味著該國人口負增長「元年」提前一年到來。
與韓國隔海相望的日本,也有同樣的煩惱。據日媒援引官方數據指出,2020年日本人口總數為1.27億(127138033人),同比去年減少了50萬人,創下日本自1968年開始人口普查以來最大跌幅,同時也有可能是日本歷史上人口減少首次達到50萬以上。
日韓兩國的「人口警鐘」都相繼敲響,那中國的情況又是如何?
人口老齡化比例:日本高達28%,美國僅為13%,中國呢?
實際上,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全球主要國家目前均或多或少地面臨人口問題。以2019年的數據為例——新生人口方面,2019年日本出生人口跌破90萬,僅為86萬左右;美國新生人口跌到95.7萬,40年來首次跌破100萬;韓國2019年新生兒數量30.31萬人,較前一年萎縮7.3%;中國2019年出生人口下降58萬至1465萬,2018年新生人口則下降200萬。
在人口老齡化方面,日本已經算是率先進入超級老齡社會——根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日本全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總人口的比例達28.4%,達到3588萬人,即平均每四個日本人中就有一個接近7旬的老人,被輿論稱為「人口破產的國家」。
另外,美國2019年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16%,相比較2010年的13%,增加了3%;韓國2019年老齡人口數也正急劇攀升,2019年已增至802萬人,佔總人口比例14.9%。
我國在老年人總數量也拿了「全球第一」——截至2019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經達到1.8億,是全球唯一一個老年人超過1億的國家;但由於人口總量較多,老齡化比例為14%。
「少子老齡化」之下,一系列經濟問題似乎也相繼浮現。比如從經濟增長來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例已於2010年見頂,預計2050年比2019年減少23%;人口數量紅利是過去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但如今隨著勞動力供給總量持續萎縮,勞動力成本日益上升,目前部分製造業也已發生轉移。
超140萬人才來華,日本也送上「助攻」!
人口下降的嚴重性不言而喻,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並不意味著我國人才優勢已大不如前——當前全球「搶人大戰」已正式打響,而中國早已率先「搶跑」。
一方面,中國海歸人才吸引力已大幅提升。據教育部數據,截至2016年底,出國留學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的留學人員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長至2016年的82.23%;引進教授層次人才數量也增長了近20倍;同時「千人計劃」也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6000多人。
另一方面,中國對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斷增強。《解放日報》2019年1月援引國家外國專家局統計顯示,在滬工作的外國人數量為21.5萬,佔全國的23.7%,居全國首位;照此估算,在華工作外國人數在2019年超過了90.7萬。
此外,過去10年,在華留學生的數量已由23.82萬增長到49.22萬,增長了一倍。也就是說,目前已有約140萬外籍人員在華工作及留學。另據日本官方統計,截至2017年10月,在華居留的日本研究人員已達約8000人;2018年,短期逗留在華的日本研究人員數量達到18460人,較2014年增長25%,連續4年增長。
尤其是,我國近期還向全球人才釋放了一大友好信號——2020年11月,我國重要人士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應充分發揮人才在科技創新力中的根本源泉作用;在這種基調下,中國將更加「珍惜」人才,而基於中國經濟的活力以及中國市場的開放,未來或將有更多的海外人才來華。
文 | 劉蘇林 題 | 徐曉冰 圖 | 饒建寧 審 | 李澤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