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初心是一座山,那麼他就用四十多年的筆墨寫滿了秦嶺——他心裡最中國的山。他曾經說過:「我可能命定就是個文人吧,做書之蟲,筆之鬼。」他用一千五百萬字,描繪了蒼茫秦嶺的山高水長,記錄了鄉土中國的世紀變遷。他就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賈平凹。
#賈平凹#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向來自稱「秦嶺裡的人」,他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正式發表作品,很快就聲名鵲起,受到讀者、文學批評家的追捧,被譽為「鬼才」。他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施耐庵文學獎,文學地位毋庸置疑。在世界範圍內,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當代中國作家之一,曾獲得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飛獎、法國費米娜外國小說獎等國際知名文學獎項,2013年被授予法蘭西金棕櫚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這個勳章每年只有少數享有很高聲譽的藝術家才能獲得,是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界的最高榮譽。
《山本》是賈平凹寫的第十六部長篇小說,這十年來他幾乎是每兩年就寫一部長篇,這樣的創作力讓人驚嘆,而他在一次訪談中說道「老覺得自己寫的還不滿意,老寄希望於下一部作品能寫得更好一點。這就像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在鄉下的時候,見過好多人家的子女特別多,都是女孩,我見過一個七個女孩的家庭。為什麼那麼多家庭還想要個男孩?」賈平凹覺得寫作,尤其是第一稿,初稿是一件莊嚴的事情,所以他一直都是用筆寫,最少要寫三遍。先在豪華筆記本上打稿。
十幾年來,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名都是兩個字的。他說,他喜歡兩個字,覺得兩個字更好一點。《山本》這本書就是寫山的,或者山的根本、山的本來面目、山的最初樣子。從《秦腔》到《古爐》,從《帶燈》到《老生》,都是秦嶺和商洛的故事,《山本》依然是這樣,寫秦嶺似乎就成了他的一個寫作的宿命。有一句老話說,「你生在哪裡就決定了你」,故鄉就是你的血地——出血、流血的地方。你一旦離開家鄉,到了其他地方回頭再看老家,感覺就會不一樣了。站在老家看中國,又是看到另一種景象。只有兩種距離不停地參照著,你才能認識這個社會。
在賈平凹小時候,在鄉下基本上是沒有書看的,文學的土壤特別貧瘠,一個村一個村就都流行那麼幾本書,就是《紅旗譜》,《林海雪原》……,在他三四年級的時候到他縣城姨家去,要走三十裡路。到他姨家,發現了幾本特別厚,特別硬皮的書,那就是《紅樓夢》,他覺得有意思。走的時候偷偷拿走了,一共就四本,他拿走了兩本。那是他第一次讀《紅樓夢》。後來,賈平凹考上了西北大學,當年賈平凹考大學時也遇到過很多困難。那個時候,他的父親被打成「歷史反革命」,當然他是被誣陷的。所以招工,招兵都輪不到他,名辦教師也不要他。十八歲他在修水庫的時候人家覺得他做活特別踏實,有時模仿人家給周圍人寫字,寫完後給大家念,引的大家興奮地哈哈笑。後來,他就跟他們大隊的支部書記申請說他要上大學。大家都不把這當一回事,就推薦他上大學了。
多年來,賈平凹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勢頭,以平均每兩年一部的速度推出長篇小說。這些作品各自呈現出獨特的風貌,又都保持在較高的文學水準之上。2018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十六部長篇小說《山本》,字裡行間依然能感受到他的韌勁、力道、成色,也依然有著濃厚的陝西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