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一千五百萬字描繪蒼茫秦嶺的山高水長記錄鄉土中國的世紀變遷

2020-12-16 大白呀呀帶你看人生

如果說初心是一座山,那麼他就用四十多年的筆墨寫滿了秦嶺——他心裡最中國的山。他曾經說過:「我可能命定就是個文人吧,做書之蟲,筆之鬼。」他用一千五百萬字,描繪了蒼茫秦嶺的山高水長,記錄了鄉土中國的世紀變遷。他就是中國當代最傑出的作家之一——賈平凹。

#賈平凹#生於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棣花鎮,向來自稱「秦嶺裡的人」,他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正式發表作品,很快就聲名鵲起,受到讀者、文學批評家的追捧,被譽為「鬼才」。他曾獲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施耐庵文學獎,文學地位毋庸置疑。在世界範圍內,他也是為數不多的可以進入世界文學史冊的當代中國作家之一,曾獲得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飛獎、法國費米娜外國小說獎等國際知名文學獎項,2013年被授予法蘭西金棕櫚文學與藝術騎士勳章——這個勳章每年只有少數享有很高聲譽的藝術家才能獲得,是法國政府授予文學藝術界的最高榮譽。

《山本》是賈平凹寫的第十六部長篇小說,這十年來他幾乎是每兩年就寫一部長篇,這樣的創作力讓人驚嘆,而他在一次訪談中說道「老覺得自己寫的還不滿意,老寄希望於下一部作品能寫得更好一點。這就像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在鄉下的時候,見過好多人家的子女特別多,都是女孩,我見過一個七個女孩的家庭。為什麼那麼多家庭還想要個男孩?」賈平凹覺得寫作,尤其是第一稿,初稿是一件莊嚴的事情,所以他一直都是用筆寫,最少要寫三遍。先在豪華筆記本上打稿。

十幾年來,賈平凹的長篇小說名都是兩個字的。他說,他喜歡兩個字,覺得兩個字更好一點。《山本》這本書就是寫山的,或者山的根本、山的本來面目、山的最初樣子。從《秦腔》到《古爐》,從《帶燈》到《老生》,都是秦嶺和商洛的故事,《山本》依然是這樣,寫秦嶺似乎就成了他的一個寫作的宿命。有一句老話說,「你生在哪裡就決定了你」,故鄉就是你的血地——出血、流血的地方。你一旦離開家鄉,到了其他地方回頭再看老家,感覺就會不一樣了。站在老家看中國,又是看到另一種景象。只有兩種距離不停地參照著,你才能認識這個社會。

在賈平凹小時候,在鄉下基本上是沒有書看的,文學的土壤特別貧瘠,一個村一個村就都流行那麼幾本書,就是《紅旗譜》,《林海雪原》……,在他三四年級的時候到他縣城姨家去,要走三十裡路。到他姨家,發現了幾本特別厚,特別硬皮的書,那就是《紅樓夢》,他覺得有意思。走的時候偷偷拿走了,一共就四本,他拿走了兩本。那是他第一次讀《紅樓夢》。後來,賈平凹考上了西北大學,當年賈平凹考大學時也遇到過很多困難。那個時候,他的父親被打成「歷史反革命」,當然他是被誣陷的。所以招工,招兵都輪不到他,名辦教師也不要他。十八歲他在修水庫的時候人家覺得他做活特別踏實,有時模仿人家給周圍人寫字,寫完後給大家念,引的大家興奮地哈哈笑。後來,他就跟他們大隊的支部書記申請說他要上大學。大家都不把這當一回事,就推薦他上大學了。

多年來,賈平凹一直保持著旺盛的創作勢頭,以平均每兩年一部的速度推出長篇小說。這些作品各自呈現出獨特的風貌,又都保持在較高的文學水準之上。2018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十六部長篇小說《山本》,字裡行間依然能感受到他的韌勁、力道、成色,也依然有著濃厚的陝西色彩。

相關焦點

  • 用鄉土植物修復秦嶺
    用鄉土植物修復秦嶺作為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線、長江和黃河的分水嶺,秦嶺山脈在自然生態領域具有重要的價值和地位。秦嶺是世界生物多樣性典型代表區域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生物資源天然寶庫。去年11月,秦草科研團隊經過實地調研,利用生態大數據分析,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命共同體」理念,計劃通過人工幹預,啟發秦嶺生態的自愈能力,用秦嶺鄉土植物,修復秦嶺破損山體,將其恢復到原本的自然面貌。
  • 中國第一個開在體育館裡的跨年詩會,有這些大咖要來
    他和路遙、陳忠實被並稱為陝西文學三傑,他用一生的筆墨寫滿了秦嶺,這座他心裡最中國的山。他曾經說我可能命定就是一個文人吧,做書之蟲,筆之鬼。半個世紀的寫作時間裡,他寫下了1500萬字,記錄鄉土中國的世紀變遷。
  • 新世紀長篇鄉土小說創作新變
    90年代,農村社會經濟結構經歷巨大變化,出現了現實主義「三駕馬車」(何申、談歌、關仁山)和陳忠實、劉玉堂、趙德發、李佩甫等各具地域特色的鄉土小說作家。21世紀以來,隨著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長篇鄉土小說創作呈現出新的特質。當下鄉土小說創作既有直面現實的反思,又有對詩意家園的展望。
  • 遊蕩在山高水長的西秦嶺,小村點點藏於幽僻山中
    五月的西秦嶺,嫩綠蔥鬱覆蓋了滿山。 山高水長的西秦嶺在遠古時期居然是茫茫大海,星轉鬥移山河巨變,附近老鄉採挖出各種化石:珊瑚、海螺、魚蟲...
  • 人物|河北田野調查者:行走中記錄鄉土文化
    人群中央,河北大學文學院講師傅林和他的4名學生,正圍著60歲的村民臧國安,請老人用方言念讀《方言調查字表》上的漢字,師生們則要用國際音標精準地記錄下每個字的發音。傅林和他的學生們參與的,是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全國發起的方言調查項目。在河北,國家語委選取了33個縣,每縣一個調查點。
  • 《鄉土中國》:我們所深愛的土地,是融於血脈深處的鄉土之情
    直到我讀到了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對這些疑問才有了豁然開朗、撥雲見日的感覺:為什麼我們對土地有著一份特殊的感情,是因為中國社會具有著鄉土性。中國社會的鄉土性及鄉土傳承,決定了我們血脈中對土地的深厚感情從基層上看去,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
  • 《鄉土中國》概念整理 -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鄉土中國》概念整理序言主題:中國社會學 / 鄉村社會學目的:回答「作為中國基層社會的鄉土社會究竟是個什麼樣的社會」性質:從具體社會中提煉出來的概念;「鄉土中國」是指包含在具體的中國基層傳統社會裡的一種特具的體系
  • 大城市崛起+農村空心化,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在21世紀失敗了嗎?
    這部書是一位東方學者對自身社會的觀察反思,打破了當時人類學「文明人研究原始人」的傳統,彼時,中國東部鄉村又正在經歷一番大變動,費孝通對城鄉問題——尤其是鄉土——的研究就別具時代意義。此後的幾十年裡,費孝通一直堅持觀察變動的中國鄉村,寫下《鄉土中國》《鄉土重建》等書,提出「離土不離鄉」「就地城鎮化」等觀點。今天,城鄉問題依舊十分棘手。
  • 鄉土與文學的根性
    人字結構只有在蒼茫大地上,才能很好地展開,才會有力與美的投影。「三千六百垧」「地北頭」,這是兩個村莊的名字,無論是從土地的遼闊,還是人與土地的依賴關係上,都可以看出土地是生存的基礎。從嬰兒呱呱墜地到老人閉上眼睛,從雞鳴犬吠到馬嘶牛哞羊咩,從春天的小草萌芽到夏天的玉米高粱拔節,從秋天的落葉蕭蕭到冬天的白雪飛花,村莊是不斷閃現的畫面,是一幕幕難忘的電影。
  • 汪曾祺《受戒》:鄉土風情中的文化「尋根」之旅
    大抵是江南水鄉的影子鐫刻進了汪曾祺的筆中,《受戒》中描繪的這個湖邊小村莊也帶有汪老故鄉高郵的幾分色彩。毫無疑問,《受戒》的文字意境都是極美的,無論是鄉村景色的繪製,還是少年少女懵懂的愛情,都美的好似一幅質樸純潔的水墨畫,可見,汪曾祺記憶中的鄉土,有著超脫歲月的美感。
  • 朱林興:「鄉土」的真正意義——評園歌《河灣裡》
    《河灣裡》誕生於疫情肆虐、經濟震蕩、產業巨變的時代,誕生在改革先頭兵的上海;同樣也用她的故事裹挾了上下50年中國普通勞動者的奮鬥史,裹挾了50年的激蕩與變遷,用她的視野從上海展現了不同地域的風俗風貌,以及一群飽含真摯的白衣戰士,是如何用民族情懷守衛著他們的家園,守衛著他們的初心。該書出版後,頗受讀者關注和青睞。時代性是《河灣裡》的一個顯著特點。
  • 【人物專訪】讀懂了秦嶺,你就讀懂了中國——文化學者王若冰和他的...
    甚至連秦嶺山脈山域範圍的定義,也只有中國臺灣學者給的一個現在看來尚嫌模糊的概念。當晚,我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這條挺立在中國內陸腹地的蒼茫山嶺,對中國傳統文明和漢文化的生成與培植,對以關中和中原為中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精神與秩序的建立、確認的意義,遠比一座巍峨高山阻擋了南下的寒風、北上的暖溼氣流重要得多。』」
  •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答案就在毛澤東《沁園春長沙》中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寒秋的一天,詩人一個人來到橘子洲,眺望著湘江向北流去。這是詩人近觀的感受。「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則寫出深秋的美麗與壯闊,「紅」字寫出層層疊疊山巒之顏色美麗,「染」字寫出大自然之神奇秀麗,好似畫工畫過的畫一樣。「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寫江面澄澈,千帆競發,一幅生機勃勃的畫面。
  • 李興陽:中國鄉土小說理論的百年流變與學術建構
    中國鄉土小說理論的開啟,就能看到的資料而言,始於1910年的《〈黃薔薇〉序》。在這篇具有「創世紀」意義的序言中,周作人將匈牙利作家約卡伊·莫爾的《黃薔薇》推許為「近世鄉土文學之傑作」,(1)中國的新文學話語從此有了「鄉土文學」概念。以此作為歷史起點的中國鄉土小說理論,至今已逾百年。
  • 【鄉土資訊】中國鄉土文學院第一期培訓班正式開課
    中國鄉土文學院由鄉土文學創作研究中心和鄉土文學社創辦。鄉土文學社是一個全國性的專業文學社團,成立後在全國颳起了一股「回歸鄉土,眷戀鄉情」的颶風,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作家詩人加盟。除總社外,還建立了華南和華東分社,有會員3000多人,其中中國作協、中國詩歌協會會員26人,省級作家協會會員186人,市級作家協會會員283人,縣級作家協會1900人。
  • 他用塵埃作畫,記錄一座博物館的誕生
    他用塵埃作畫,記錄一座博物館的誕生  時代的「創造性記錄者」郎水龍  把工人們用剩的鐵絲、鐵釘、破手套,還有他們丟棄的鞋子、牙膏、香菸殼、啤酒瓶都一一撿來,擺放在他的工作室——一個離工地一百餘米的貨櫃內。身為藝術家,他為何幹起了拾荒的活?
  • 商洛榮獲「中國最佳康養休閒旅遊市」稱號
    在12月19日召開的2020中國優秀旅遊品牌推廣峰會上,商洛市再獲殊榮,被評為「中國最佳康養休閒旅遊市」稱號,為中國氣候康養之都再添靚麗名片。
  • 中華聖山 祖脈秦嶺
    在習慣上,人們以地理學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國中央山脈」,以環境堪輿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華龍脈」,以生態倫理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華父親山」,以水源生態視野把秦嶺稱為「中央水塔」,以生態學視野把秦嶺稱之為「生態根脈」「生物基因庫」,以比較山脈學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國山脈領導者」,以中華民族文化視野把秦嶺稱之為「中華聖山」……        秦嶺,實在太重要了!
  • 攝影好書|《中國當代攝影圖庫-王攀》:尋找故鄉的陌生人
    疫情期間,攝影藝術家劉錚主編,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攝影圖庫》第五輯出版面世。《中國當代攝影圖錄》叢書由當代重要的攝影藝術家劉錚主編,呈現了眾多的個體攝影創作案例,描繪出一幅中國當代攝影創作的全景畫卷。目前累計最新的第五輯10種,本叢書已出版5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