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之恩,當湧泉相報,報恩路上,有所為,有所不為。」
去年夏天熱播劇《陳情令》火了,在這部劇中,有兩個反派人物不得不說,分別是溫逐流和蘇涉,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壞得可悲,僅僅是因為別人的一點知遇之恩,讓他們踏上了沒有回頭路的作惡之路。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點滴恩惠,當湧泉相報。然而,報恩的路上,有所為,有所不為,不要拿著你的知遇之恩,隨意剝奪別人的性命。
1、化丹手溫逐流:你的知遇之恩,憑什麼要別人來付出代價?
《陳情令》中的化丹手溫逐流,一手化丹絕技可以把仙門百家中賴以修行的金丹化掉,讓他們再也無法修行,在他遇難之時,被溫家的溫若寒所救。
知恩圖報,才是君子行徑,為了感謝溫家的救命之恩,溫逐流開始了他愚忠的一生,甚至,為了報恩,溫逐流成為了溫若寒之子溫晁最忠實的走狗,為什麼說是愚忠呢?因為他以報恩之名,做的卻是壞人行徑。
無論報恩對象吩咐什麼任務,都毫無原則底線地服從,例如在射日之戰中,不分對錯,屠盡仙門百家中人。若溫逐流的感恩對象是一個好人,例如魏無羨或者藍忘機這樣的人,那他最後也不會死,反而會受到很多人的尊敬。
人是要懂得報恩,然而,報恩的前提是:不能損害他人的利益。溫逐流在成為溫晁的走狗之後,幫助溫晁做盡了壞事,甚至在毀滅雲夢江氏的蓮花塢的時候,廢掉了江楓眠和虞夫人的金丹。
最後正義一生的江楓眠和虞夫人,這兩個令人尊敬的人物,卻死在了這樣一個是非不分的人的手上,可悲可嘆。在溫逐流最後死的時候,魏無羨對著溫逐流說了的一句話:你的知遇之恩,憑什麼要別人來付出代價?
他的知遇之恩,與別人有何干係,溫若寒救的是他的命,該報答溫若寒的是他溫逐流,而不是仙門世家,他溫逐流的恩,他要用自己的性命來報,沒有人會在意,但是若要為了報他的恩,而要犧牲成千上萬的人,那麼這個人,人人得而誅之。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成就霸業,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盡心盡力幫助劉備建功立業,在劉備兵敗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時,臨危受命,接受劉備的託孤,全心全意輔佐劉禪,甘願為蜀漢大業操勞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才是正確的知恩圖報,知遇之恩是一個值得讚揚的行為,這個行為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不能損害無辜人的生命。那些打著知遇之恩,做盡壞事的人,不能稱為知恩圖報,而是助紂為虐。
2、蘇涉:只因你記住了我的名字,我甘願士為知己者死
《陳情令》中的蘇涉不是一個好人,卻唯獨對追隨的金光瑤不離不棄,這背後是原因,僅僅是因為金光瑤記住了他的名字,他為了報答金光瑤的知遇之恩,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原是姑蘇藍氏子弟,當年溫氏抓了仙門百家的子弟去聽訓,蘇涉為了活命出賣同門,他心胸狹窄,洩露抹額秘密,還因為一直嫉妒藍忘機,暴露姑蘇藍氏眾人的藏身之地,最後藍忘機為了救人斷腿被抓。
也因為蘇涉的所作所為,被很多人鄙視和冷嘲熱諷,在一次的宴會上,蘇涉受到了金光瑤的以禮相待,金光瑤還準確地說出了他的名字,讓他覺得自己是被關注和重視的,於是對金光瑤感激涕零。
後來,蘇涉對金子勳下了千穿百孔咒,誤導金子勳認為下咒之人是魏無羨,引起魏無羨和金子勳的矛盾,後來蘇涉還和金光瑤合謀,把魏無羨、金子勳和金子軒三人騙到窮奇道,最後金家兩兄弟被魏無羨的手下溫寧誤殺,為金光瑤剷除了對手。
自此,金光瑤少了兩個競爭對手,一路坐上了金麟臺最高的位置,蘇涉更是帶領他創立的秣陵蘇氏為金光瑤瞻前馬後,成為金光瑤的左膀右臂,即便到了最後,金光瑤的惡行公布天下,他還對金光瑤不離不棄,他對金光瑤的忠心不言而喻。
對於蘇涉這樣長期生活在藍忘機的光環之下的人看來,能夠記住他的名字不是一件小事,對他來說,這就是知遇之恩。因為他活在藍忘機的光芒下太久了,久到很多人都快要忘記了他是誰,甚至他自己也快要忘記自己是誰了,而金光瑤的出現,讓他得到了尊重,讓他慢慢找回自己,讓他的自我價值得到了實現。
美國管理學家瑟夫·吉爾伯特認為:每個人都願意為自己中意的人做事,而且往往會任勞任怨,不計較得失。《陳情令》裡的蘇涉也是這樣,金光瑤僅僅是因為記住了他的名字,所以,他為了金光瑤願意赴湯蹈火,甚至獻出自己的生命。
寫在最後:
知遇之恩當永生不忘,但是,報恩並不是是非不分,壞事做盡,你可以為報恩付出你的代價,但是你不能讓別人為了你的報恩,付出生命的代價。你的救命之恩,你可以湧泉相報,但不能損害別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