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中國市場 807天的鈴木,過的並不好

2020-12-04 汽車扒一扒

將全球最大的市場拱手相讓於競爭對手,鈴木退出中國的策略, 並不算明智。

即便鈴木遵循了企業文化理念,但堅持中國市場事實上與鈴木的小車文化並不衝突,一年時間內撤出兩大合資公司,鈴木的問題,需要深究。

今天是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第807天,這個老牌企業,在全球市場過的並不好。

印度作為最大的疫情重災區,事實上在疫情之前已經暴露了疲憊的消費狀態,作為鈴木最大的銷量地區,份額有多大,有多依賴,就意味著目前的處境有多不堪。

一腔熱血空悲唱。

事實上,截止到今天仍然有大量用戶群體對鈴木抱著非常強勢的情懷價值,吉姆尼即便在熱炒到落地30萬的今天,也能在路上找尋到身影,二手車市場鈴木較高的保值率以及較低的故障率,都能從側面反映出鈴木的熱度。

在中國市場看不到希望,鈴木果斷徹底,毫不猶豫。

如果說福特、PSA有著非常強烈的生存欲望,想要在中國市場繼續建功立業, 那麼鈴木退出中國市場是毫不留情的。

神龍今天的銷量,大底也是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銷量,沒有像這些車企一樣徘徊猶豫不定,鈴木退出中國市場非常決絕。

嚴格意義上來說,鈴木退出中國市場連戰略性撤退都不算,因為它沒有拿出任何補救措施,譬如說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全新車型,股東雙方是否有增資意願,甚至連海外全新、主流車型引入的意願都沒有。

背後, 看得出來鈴木對中國市場的失望。

鈴木奉行的小車文化並沒有錯,更小的尺寸更好的空間利用率,對於單人出行的任何一個市場而言,小車是資源利用率最大化的唯一選擇,而鈴木又恰恰是這一領域的王者,無論是安全、設計、操控質量還是品牌。

車小,技術標準並不低。

鈴木有過輝煌,早些年滿大街的北鬥星、雨燕都是鈴木輝煌期的代表,但鈴木並沒有大面積推動產品更替計劃,顯然導致了產品在迭代速度較快的乘用車市場中,不具備競爭力。

中國乘用車市場騰飛的十年,就是鈴木下行最快的十年。

因為鈴木車型不再具有吸引力了,從豐田、本田過快的發展速度上能夠輕鬆分析出來,中國消費者對大車有著莫名的需求量,更大的尺寸,更舒適的出行用車方式以及更好的品牌價值,都是吸引他們的關鍵。

豐田、本田有,但鈴木沒有,與鈴木相同另一家固執的企業,馬自達也沒有。

事實上,鈴木的市場份額,早些年不可否認的被豐田、本田瓜分殆盡,在產品推動速度上更快的兩田,做好了市場、口碑、品牌以及產品,多維度共同擴散優勢。

鈴木顯然招架不住。

這是一家原本銷量就不大的企業,全球市場並沒有做到銷量開花,鈴木更依託的是日本、印度市場,而印度市場也慘遭重創,對於鈴木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相關焦點

  • 鈴木退出了中國市場,將來我們還能買到鈴木的車嗎?
    作為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汽車品牌之一,鈴木以其低廉的價格、良好的口碑和品質,經常被老司機們津津樂道。近日,鈴木以一元錢的價格將合資公司的股份轉讓給長安汽車,算是徹底告別了中國市場。那我們買的鈴木車,以後的保養怎麼辦呢?
  • 鈴木成為又一個百年車企,可惜「小車之王」已退出中國市場!
    而鈴木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也有超過30多年的時間,曾經的鈴木在國內市場可謂風光無限,巔峰時在國內市場的年銷量高達22萬輛,只可惜號稱「小車之王」的鈴木在2018年就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了。下面就回顧一下鈴木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談及鈴木,大部分人想到的應該就是「搶車位」的奧拓。
  • 又一日本汽車品牌隕落,以1元人民幣賣給中國,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長安汽車是鈴木在中國的最後一家汽車製造商合作夥伴,因此,協議的正式達成,也意味著日本汽車巨頭鈴木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先前早就傳出鈴木要退出中國的聲音,但是遲遲未果的主要原因,《汽車商業評論》認為,大概在於如何談妥退出的條件。現在,終於,鈴木無心戀戰。在當前條件下,如果未來長安鈴木進行混改,那麼也有不小的想像空間。而且,就長安鈴木目前的經營現狀,不再有固執的鈴木的羈絆,它的發展之路或許會更加通暢。
  • 鈴木已經退出中國,僅剩的三廂車7萬就能買,卻不值得推薦
    作為小車之王,鈴木在國內評價很好,近幾年發售的車一般都很暢銷,但是評價很好,但是遺憾的是,由於銷量一般,鈴木去年以一元的價格將股票轉讓給了長安,宣布今後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但是幸運的是鈴木從中國市場撤退了,但是鈴木的車還在長安管理著,所以,一部分鈴木的車在國內可以買到。
  • 告別中國市場後,鈴木在歐洲混得如何?
    長安鈴木目前僅剩三款在售車型車型產品不對中國消費者胃口,是導致鈴木汽車銷量不佳,並退出中國市場的幾大原因之一。成立於1993年的長安鈴木以微型車奧託(Alto)打開了中國市場的銷路。但實際上鈴木在中國的開山之作,是技術授權給長安汽車生產的ST90微型卡車。
  • 和中國說再見的鈴木,也熬成了「百年老店」
    別以為退出中國市場就代表人家過得不好,鈴木可是全球汽車銷量前十的品牌。雖然「糟糕」二字都不足以形容2020的第一季度,不過對於不少汽車企業,這依然是特殊的一年,先有故事要從紅酒木塞開始講的馬自達,再是製造織布機起步的鈴木,這兩家車企,都在今年掛上了「百年老店」的招牌。1920年3月15日。鈴木道夫創立了鈴木織布機製造公司。到這周,整一百年。
  • 鈴木退出中國後,誰想最貴鈴木車被炒作漲價一倍!保值率超普拉多
    大家都很清楚,作為全世界的小車王者的鈴木汽車品牌,總算是退出了中國汽車市場,但是隨後就很快有了全新的改變,因為鈴木汽車在華市場保有量超過400萬臺,這可絕對不是一個很小的數字,外加一些長安鈴木的生產線還有利用價值,例如維特拉這樣的小型SUV每個月多多少少還是有著3000多臺的銷量的,於是,長安汽車還是自己經營著這麼一個鈴木空殼子
  • 離開中國市場,鈴木至今沒後悔?給自主品牌上了一課,可惜沒學會
    那麼現在離開國內市場已經有一點時間的鈴木汽車,到底會不會後悔,主要取決於留在國內市場,能不能活得更好,或者說,現在的鈴木過得怎麼樣,有沒有必要為之前離開國內市場的決定後悔。首先從當下國內市場的走向來看,即使鈴木不離開國內市場,到了現在,基本上依然是越陷越深的狀態。
  • 新雨燕配大嘴前臉,顏值帥過MINI!可惜鈴木已退出
    不幸的是,鈴木撤回了,只能進口當家用私家車首次流行時,消費者對汽車型號的要求不高,而且尺寸通常不太特別。所以當時,奇瑞QQ和比亞迪F0等車型迅速流行起來,只要價格便宜,就有市場。當時,鈴木汽車也是日本品牌的把手,許多汽車都是爆炸模型。
  • 丸紅中國總監鈴木貴元:回流的日企鳳毛麟角,中國市場依然有魅力
    不過,鈴木指出,發達國家海外製造業大規模回流的可能性依然不高。「尤其是考慮到國內生產成本高、市場小等因素,所謂的『製造業回流』就更難實現了。」他說,「以日本為例,即便有政府政策的支持,離開中國選擇回日本發展的日資企業還是鳳毛麟角。政府不負擔全部回流的成本,企業是不會選擇回流的。」
  • 市場前景全面分析:紫花風鈴木和黃花風鈴木,哪種更值得種?
    現在已經引進到中國作為城市觀賞植物,因為它是熱帶亞熱帶的植物,所以只能在中國南方冬天不低於0度的地區種植。黃花風鈴木開花時沒有葉子,數朵鍾型(漏鬥型)的黃色花朵組成一個近似球狀的花序,所以名字就是這麼來的。細看每朵花,花冠5裂,花冠筒上面還有橙褐色的平行條紋。花期大概能持續10天至半月。
  • 千萬級消費市場,為何容不下小鈴木?_易車網
    和昨天的老朋友說話,對鈴木的退出我們依然有很大的遺憾,很遺憾在有能力的時代沒能得到夢想的坐騎,維特拉和雨燕都是古典車,質量優良,駕駛感覺好,車小,但確實很舒服,我想我能在國內市場真正了解國內市場的消費者心,恐怕不是日系車,但是,最初進入國內市場的鈴木不知道國內消費者喜歡什麼,在今年銷售千萬級的巨大市場中,鈴木以每年10萬臺的銷售臺數徵服了市場,很明顯這個大市場無法容納小鈴木
  • 同樣的小型車,鈴木黯然退出,宏光MINI EV為啥卻這麼火爆?
    鈴木是在2018年徹底退出中國市場的,到現在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心中的遺憾。有不少專家分析說,因為中國人實在不喜歡小車,這是鈴木敗走中國市場的最大原因,但誰知道,五菱宏光miniev,這款小得不能再小卻成了爆款。
  • 不向中國市場低頭!鈴木掌門人是胸有成竹,還是鴨子嘴硬?
    汽車品牌中, 我最看不懂的就是鈴木!這個小型車之王,在過去三十多年裡,有太多次腦迴路清奇的風騷走位,掌門人鈴木修就好像一個中世紀的武士,勇猛好鬥而且性格頑固,他有兩句名言,第一句:我要鬥到死;第二句:我就是死,也不會向中國市場低頭。
  • 曾經無償幫扶中國,我們的好朋友鈴木100周年了!
    3月15日,鈴木100周年了!和日本、德國的一線車企相比,它只能算是「小廠」,但在我們最困難的時期,它卻提供了無償的技術支援,即使如今已經正式退出中國市場,但它對中國汽車工業的恩情,還是值得我們銘記於心!
  • 最終還是沒抗住,法系王牌退出中國市場,車友:一手好牌,被打爛
    國內汽車市場這幾年的競爭越來越白熱化,有不少的汽車品牌在競爭中被淘汰,也有品牌頂不住壓力,選擇主動退出,這裡面有國產品牌,也有合資品牌。近日,法國品牌雷諾宣布,正式退出中國市場。這是繼鈴木之後,有一個國產汽車品牌選擇主動退出中國市場,現實的殘酷再次讓這些曾經輝煌的大佬低頭。
  • Zara三姊妹品牌退出中國市場,快時尚為什麼不行了?
    快時尚退出中國市場已按下加速鍵。市民夏小姐表示,快時尚或多或少存在著服裝質量不好的問題,但這三個品牌的問題很明顯,基本上穿一兩次就會變形。「買過幾次就再也沒買過了,所以關店了一點遺憾都沒有,反正可替代的很多。」
  • 退出中國市場一年後,當初硬氣十足的樂天,現在過得怎樣了?
    比如英國最大百貨連鎖品牌瑪莎百貨曾預計在2022年之前關閉在中國的百家門店。而家樂福中國和麥德龍中國則分別賣給了蘇寧和物美集團,就連沃爾瑪也關閉了不少的賣場,還與京東進行了合作。這些曾經雄霸一方的零售巨頭遭遇困境的背後,既有中國零售市場競爭加劇、電商挑戰等緣由,其實也有其自身的因素。其中就有一家外資零售商的退出讓國人記憶尤深,它便是樂天瑪特。
  • 鈴木是小車的踐行者,就算離開了中國,也能看到它的影子
    鈴木退出了中國,對於有小車情懷的人來說,還挺為之惋惜的。而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在大家都在把汽車越造越大的時代,鈴木的執著也無濟於事。但是隨著汽車排放的嚴格,我們似乎又在其他車企上看到了鈴木的影子,這不就是家用車真正的作用。
  • 全新鈴木雨燕:我還是我,永不言敗
    當豐田和大眾沒有在國內火起來之前,鈴木汽車特別受歡迎,鈴木雨燕還有奧拓就是家用車的首選,車身小巧精緻而且不費油。不過鈴木也是唯一一個因為在國內沒有銷量而選擇退出中國市場的品牌,其他品牌破產或者是退市,人們頂多說一句「活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