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歌舞音樂

2020-12-19 正步音樂教育

結合聲樂、器樂、舞蹈等藝術形式,歌舞音樂是中國民族音樂藝術中綜合性較強的藝術類型門類。

歌舞音樂具有較強的集體性和群眾性,生活化氣息濃鬱,節奏特點鮮明,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歌舞音樂

作為情感的外在表達方式,從語言到歌唱,從歌唱到舞蹈,再由歌舞融合來表達更高級的情感,歌舞音樂一定是產生於語言和歌唱之後,是一種相對來說比較成熟的藝術展現形式,歌舞音樂經過長期的存在和延續,最終形成了高度綜合的體裁形式。

一、民間歌舞音樂的特徵

載歌載舞、歌舞結合,或以舞蹈為主,唱歌為輔,等形式展現,表演形式靈活多樣,歌舞音樂的旋律比較平緩,節奏輕快活潑,律動性較強,歌舞音樂因為存在地域差異,所以具有顯著的地方特色,整體來說北方歌舞信譽更加的熱情奔放,南方歌舞音樂相對來說比較溫柔細膩。

1.漢族歌舞音樂——秧歌

秧歌是漢族歌舞音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間音樂,秧歌分為兩類,分別是地秧歌和高蹺秧歌兩種形式,秧歌源于田間插秧勞動,在元宵節時用來表演,期盼明年有一個好收成。

秧歌表演

秧歌音樂的舞蹈形式:以集體為主,有過街秧歌、大場秧歌和小場秧歌三中類別,其中過街秧歌在街上隨著整體秧歌隊伍在行進中表演,步伐簡單,分為大步和小步;大場秧歌隊形變化豐富,步伐簡單,以集體為主;小場秧歌具有一定的規定情景,屬於小場合歌舞表演。一般在表演過程中開始和結尾稱為大場,中間穿插的各種形式稱為小場。

秧歌音樂來源於當地,非常具有地方特色,各地秧歌風格迥異。

秧歌分別有陝北秧歌和二人轉

陝北秧歌,以唱為主,旋律進行以級進為主,曲調婉轉悠揚,音樂元素中會時不時出現切分和附點等節奏,以次來表現秧歌的舞蹈性。

東北秧歌的代表——二人轉,主要流行於東北三省,類別有高蹺秧歌、地秧歌和二人轉三中類別。二人轉表演形式有三種,分別是一旦一醜的對口;單出頭,一人演唱;拉場戲,以小型歌舞的形式,以醜和旦為主。

東北秧歌

二人轉表演注重唱功,音樂元素有九腔十八調和七十二嗨嗨之說,曲調豐富多彩,再配上優美抒情的演唱方式讓二人轉更加具有地方濃鬱特色。

二人轉音樂伴奏以嗩吶和板胡樂器為主,配上三弦、墜胡、鼓、翁子、鑼、竹板、等打擊樂器組成樂隊。

2.花鼓

花鼓以安徽鳳陽花鼓最為出名,流傳於我國安徽、湖北、山東、湖南、浙江等地區,別名花鼓小鑼、打花鼓、地花鼓、花鼓子等。

鳳陽花鼓產生於乞討賣藝,表演形式常常以兩人對唱為主,男的拿小鏜鑼,女的拿小花鼓,邊唱歌邊奏樂,相對舞蹈。

鳳陽花鼓表演

鳳陽花鼓以小調為主,旋律流暢優美,節奏特點具有濃鬱特色,鑼鼓節奏點鮮明。

3.雲南花燈

花燈音樂來源於明清時期和當地民歌小調,流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雲南、四川、貴州等地,表演形式有走街和踩場兩種形式,走街以歌舞表演為主,踩場以戲曲表演為主,其中雲南花燈最具有代表性。

旋律悠長飄逸,節奏輕盈,音樂情調起伏變化多樣。

花燈表演

二、少數民族歌舞音樂

我國少數民族眾多,本內容在這裡將不一一介紹,選取幾個有代表性的歌舞音樂為大家講解學習。

1.蒙古族安代舞

安代舞的表演以一人領唱,眾人迎合的藝術形式,舞蹈形式眾人圍成圓圈,身體隨著音樂一前一後擺動,左手叉腰,右手揮動絲巾,舞蹈速度由慢到快,安代舞沒有樂器伴奏。

安代舞者

歌詞一般有固定的形式,但是領唱者可以即興編詞。音樂風格與蒙古族民歌一樣,具有濃鬱的羽調式色彩。

2.堆諧

流行於我國雅魯藏布江的上遊地區,堆諧音樂分為快速和慢速兩種,舞蹈動作較少,以腳步踢踏動作為主,輕快熱烈,伴奏樂器沒有嚴格規定。

3.萊派爾

萊派爾歌舞音樂屬於維吾爾族音樂,比較著名的曲目有《達坂城》,音樂形式常常以小型歌舞為主,舞蹈動作輕盈,複雜多變,萊派爾多由男女二人表演。

歌舞音樂

維吾爾族音樂節奏中出現較多的有各種各樣的切分音、三拍二連音、三拍四連音和弱起節奏等。節拍使用複合拍子較多,各種切分等細碎的節奏類型和交錯不平的律動共同形成了維吾爾族音樂的獨特魅力。

4.農樂舞

農樂舞是朝鮮民族最喜愛的民間歌舞音樂,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朝鮮族的宗教儀式上,農樂舞是朝鮮族舞蹈形式的總稱,它主要包括發鼓舞、延豐臺舞、假面舞和像帽舞等。在表演過程中人們熱情似火,充分展現了朝鮮族人民的樂觀與豪放的民族特色。

5.長鼓舞

起源於廣西,有兩人或四人表演,是廣西瑤族的一種民間舞蹈藝術,舞者右手執鼓,左手敲擊,邊敲擊邊舞蹈,節奏比較緩慢,曲調相對平穩,帶有一定的朗誦性。

舞蹈表演

各民族的歌舞音樂在傳統社會裡基本上都是以自然的形態存在和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民間歌舞音樂受到了極大的重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音樂工作者深入山間田野和鄉村各地,採集和整理民間歌舞音樂,這些工作不僅不進了我國民間歌舞音樂的發展,還為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創作除了一大批優秀作品,讓傳統歌舞音樂重新煥發新的光彩。

表演的少女
演出場地

在改編過程中出現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比如由李煥之老師創作的管弦樂《春節序曲》和翟維老師1946年創作的鋼琴曲《花鼓》,等等,這些改編和創作都是根據我國傳統藝術而來。

相關焦點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族樂器的發展
    按照表演形式民族樂器可以劃分為獨奏樂器和合奏樂器,最開始民族樂器主要是用來演奏我國各民族的特色音樂。民族樂器一共可分為吹、拉、彈、打四大類,獨奏樂器有吹奏、彈撥和拉弦三大類,民族樂器中打擊樂一般很少作為獨奏樂器,合奏樂器有清鑼鼓樂、吹打樂、弦索樂和絲竹樂等。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小調音樂的分類和特點
    一、小調音樂的分類小調音樂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時調和地方性小調。1.時調體裁形式較為規範,經過長期藝術加工,傳唱悠久,經常被一些民族樂器、地方戲曲和曲藝吸收並重新演繹,時調種類又分為幾大類分別如下鮮花調:旋律優美抒情,旋律形態大多為徵調式,曲式結構呈現為前半部分是兩個呼應性樂句,第一樂句大部分是一對重複短句,停在G音上,第二樂句停留在C音上,以四小節為主要樂句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說唱音樂
    說唱音樂不需要炫酷的舞臺和複雜的道具,但說唱音樂涉及內容廣泛,具有戲劇情節和角色扮演,與戲曲有相似之處,說唱音樂是表演、演唱、說三者緊密結合的藝術形式。說唱音樂在表演風格上以敘述性為主,追求形式美,處於說話和演唱之間,以第三人稱敘述為主,表演具有模擬和寫意性。
  • 太陽島音樂節上的民族融合克爾曼樂隊 民族風景線
    本報記者 高雲     一對維吾爾族夫妻組合,他們的形象充滿陽光、熱情奔放,其音樂風格融合了現代流行、新疆音樂、弗拉門戈及拉丁音樂等多種元素。「克爾曼·迪麗」是當今國內樂壇最有實力的夫妻組合,也是我國多民族大家庭一道新的亮麗的音樂風景線。
  • 湖南民族樂團招新啦 期待用音樂編織夢想的你
    (2020年1月14日晚,由湖南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擔任演奏的新春音樂會在長沙音樂廳上演。)(湖南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的藝術家們用民族的樂音渲染民族情感。  考試內容、考試方式、錄用待遇等詳情請關注「湖南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官方微信公眾號。  【樂團簡介】
  •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演奏家系列之古箏與樂隊《黎之引》
    這,僅僅是豐富的黎族民間音樂一個小小的引子。全曲分為四段:1.砍山欄,音樂選自黎族劈園歌,表現黎家向山神祈求保護,安頓世代繁衍生息的家園。2.牛踩田,這是歷史遺留的一種耕種方式,一人領一頭牛,邊走邊唱表現黎家詼諧的生活情趣。
  • 快手拯救民族音樂
    被譽為中國民族音樂學奠基人的楊蔭瀏,從小就是在道觀裡接觸的音樂。現在在南方,道士音樂家並不少見。在快手上,你可以看到這樣的場面:道士們在演奏道教音樂。 素材來源於快手你還能看到這樣的:寺廟中的僧人在演奏佛教音樂 素材來源於快手更有趣的,還有形形色色的民間曲藝。
  • 山東歌舞劇院民族樂團經典作品系列之民族管弦樂合奏《壯族詩情之...
    指揮家介紹 / 洪俠 /洪俠,國家一級指揮,中國歌劇舞劇院常任指揮,瀋陽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特聘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指揮專業委員會副會長。2016年獲得「新繹杯十位傑出民族管弦樂指揮」稱號。
  • 推出多場風格各異音樂大餐 歌舞劇院12月打造藝術盛宴-新聞中心...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天津歌舞劇院下屬各團都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演出,伴隨津城觀眾告別這特殊的一年;還將攜手著名指揮家鄭健,重磅推出音樂史詩《東方紅》大型交響合唱音樂會和2021新年交響音樂會,並開啟這兩大音樂會在全國及京津冀的巡演之旅,用藝術鼓舞士氣、提振人心、傳遞對生活的美好希望。
  • 《中華古玩》第二期摘選——許光毅和中國民族音樂博物館
    青年許光毅二、許光毅就是一座博物館曾經擔任過中國博物館協會民辦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的我,現在仍然擔任著全聯民間文物藝術品商會民間博物館專業委員會主任的我,對中國民族音樂博物館的熱情和興趣,隨著了解和掌握許光毅民族音樂人生之路的信息日趨詳實清晰而與日俱增。
  • 文化潤疆|進入新疆民間音樂,從木卡姆開始
    這片土地上的音樂是明珠的靈魂。周吉在20世紀80年代曾提出:「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特別是其中與各種特定的、自古至今沒有多大變化的生產方式及生活習俗緊密結合的那些部分,完全有理由被認為是古代西域音樂文化的歷史殘餘」,並通過研究考證,推斷出古絲路音樂的形態特徵。
  • 歌舞樂劇樣樣精彩 昆明非物質文化音樂雲展演即將揭開面紗
    昆明非物質文化音樂雲展演即將揭開面紗(供圖)昆明非物質文化音樂雲展演即將揭開面紗(供圖)昆明非物質文化音樂雲展演即將揭開面紗(供圖)昆明非物質文化音樂雲展演即將揭開面紗(供圖)2020年「創意昆明」系列主題活動將採取線上為主
  • 唐代歌舞音樂與酒文化
    中國是酒的故鄉,何滿子先生說:「幾乎從人類洪荒時代起,酒就在大地上出現了。酒的歷史幾乎是和人類文化史一道開始的。」酒文化從人類發現並飲用它的時候起,就已經存在並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酒與音樂相互交織,不論是歷朝歷代統治者的歌舞昇平,文人貴族宴請賓朋時的即興詞作,還是酒肆樂伎的以酒佐興縱情歌舞,酒已經成為唐代歌舞音樂中重要的藝術符號和文化精神。酒文化在唐代經歷了非常快速的發展,劉禹錫云:「無人不沽酒」,就是對唐代酒業繁榮的真實寫照。
  • 《中國音樂遺產地圖》力求復興優秀傳統音樂文化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一級巡視員王晨陽表示,傳統音樂對中華文化基因有著重要的涵養、哺育作用。《中國音樂遺產地圖》應積極探索中國傳統音樂在中華文化傳承過程中的重要意義,通過新的技術手段與理念認知,從更廣泛的角度看待傳統音樂範疇的具體指向,匯聚各方資源做好傳統音樂類非遺普查,為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 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洋樂之間有什麼差距?我們的民族樂優勢在哪裡?
    中國民族音樂和西洋樂有著明顯的區別,具體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第一點:發展時間上來看。西方的音樂歷史發展過程時間長,從1600左右到現在,已經有幾百年了。從眾讚歌的宗教音樂到巴赫的平均律古鋼琴曲,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到印象派,表現主義。時間的沉底註定現在的西方音樂要更高一籌,不可忽視的還有西方在和聲學,復調以及配器上的成熟。中國民樂的真正發展時間不到百年,從劉天華先生開創的國樂改進社開始,中國民樂才開始走上舞臺,二胡才開始真正地走專業的系統的發展。
  • 【文化石林】豐富多彩的撒尼民間音樂
    【文化石林】豐富多彩的撒尼民間音樂 2020-07-13 18: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作曲家周湘林:民族音樂像璀璨的寶石,要呵護也要創新
    近十年來,周湘林先後創作了10餘部管弦樂作品,作為其中的代表作,《打家業》《跳樂》《天馬》《扎年》均為民族樂器與管弦樂隊而作,且直接運用了民族民間音調。在周湘林看來,與管弦樂隊合作,正是為民族樂器、民族音樂鋪天鵝絨、蓋玻璃罩、打燈光、營造環境的過程。
  • 民樂一旦發燒,能燒盡世界|百利《發燒榜》CD,中國民族音樂頂級發燒...
    中國民族音樂歷史悠久,表現形式亦極其豐富,而今常用的樂器已達兩百多種。 在經歷了現代文明的洗禮後,如今中國民樂正在與西方音樂的碰撞與交流中飛向世界的各個角落。用現代音樂手法再現中國民族音樂的精髓,在唱片界已不是什麼新鮮的創意。
  • 助推中國民族音樂走向世界—專訪葛萊美獎得主Daniel Ho(組圖)
    Daniel說,儘管他不懂民族語言,但是原生態的音樂旋律衝擊了他的心靈,讓他感受到一種獨特的情感。他非常喜歡當地的民族音樂,希望通過加入一些流行元素把中國的民族音樂推向世界。Daniel在沙龍現場欣賞了蒙古長調和鄂倫春族歌曲演唱,這是他第一次近距離聆聽中國的民族音樂,他覺得這裡的音樂很美、很有力量、也很感人。
  • 宋代音樂的繁榮,宮廷樂、市井文化相互融合
    #拍一拍宋朝#宋朝曾是中國封建王朝史上經濟與文化繁榮發展的一個時代史學家陳寅恪曾言:「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宋代市井音樂繼承於唐代以來的宮廷音樂,宮廷樂走入市井文化中形成了以市民階級為代表的音樂,不僅繼承隋唐時期宮廷音樂的優點,同時也推動了元明時期說唱,戲曲的發展。因而,相較於前後幾代,宋代的市井音樂更顯時代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