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調音樂的分類
小調音樂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時調和地方性小調。
1.時調
體裁形式較為規範,經過長期藝術加工,傳唱悠久,經常被一些民族樂器、地方戲曲和曲藝吸收並重新演繹,時調種類又分為幾大類分別如下
鮮花調:旋律優美抒情,旋律形態大多為徵調式,曲式結構呈現為前半部分是兩個呼應性樂句,第一樂句大部分是一對重複短句,停在G音上,第二樂句停留在C音上,以四小節為主要樂句,後半部分第三樂句和第四樂句緊密結合構成了一個尾部帶有延續腔體的八小節,最後尾音落在G音上與前半部分相呼應。
孟姜女調:影響我國流傳最廣的一種民間小調音樂,又叫春調、十杯酒、梳妝檯等,擅長表現愛情、離別和悽美哀怨之情,音樂基本形態為徵調式,屬於四個樂句的單段體式,具有起承轉合性,節奏均勻,旋律手法主要以級進為主,音樂深情,潤腔手法細膩,顫音的使用為音樂的藝術效果增添特色。
剪靛花調:音樂形態以宮調式為主,四個樂句以後加入襯句,重複尾句的樂段,具有南北交融的音樂特色。
繡荷包調:以繡荷包為題材的音樂主題遍布我國南北方,在中國荷包是古代中國男女的定情信物,繡荷包調曲調豐富,表現方式多樣,有表現哀怨、纏綿、歡樂的,也有明快,活潑的。
2、地方性小調
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以當地生活為題材,反應勞動人民的樸實無華,感情真摯,這種曲調在一定地域內傳唱,數量居多,分布廣泛, 與當地語言和音調聯繫緊密,較為成熟, 有的小調表現人們對舊社會黑暗制度的不滿,對不公平不合理現象的怨憤情緒, 有的反應日常生活和風土人情,還有專用於婚嫁、喪葬的小調歌曲,在表現形式各有千秋, 有的以問答啟智的形式,以兒童嬉戲的形式,既有一定的知識性同時,又富有童趣,曲調結構短小,節奏鮮明逗趣,旋律簡單,音樂樸實無華,如代表音樂作品有《小白菜》《繡荷包》(山東)《打酸棗》《繡荷包》(四川)《蛤蟆調》等。
《小白菜》旋律以下行的方式表達出幼年孩子受後娘欺壓和思念母親的情感,是典型的悲哀嘆息的音樂感覺。
《繡荷包》(山東)旋律進行婉轉曲折,樂句變化多樣,調式轉化豐富大多在宮調轉換,是一首傳統的山東南部情歌,表達含蓄,大多描寫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
《打酸棗》節奏變化豐富,襯腔具有歡快,活潑的特點,反應的是山西人民日常生活和風土人情,歌曲表達了農村婦女外出遊玩時的歡快心情。
《繡荷包》(四川)曲調清秀動聽,樂句以兩個為一個段落,演唱過程中時常會有四川特色方言插入,是一首典型的地方特色民歌。
《蛤蟆調》節奏歡快,易於傳唱,曲調歡快活潑,是一首雲南民歌。
二、小調音樂的特點
曲式結構:常見有兩類分別是起承轉合和對應式,一般使用兩個樂句相互作答的方式,相互補充,共同表達一個音樂內容。
旋律:級進手法較多使用,起伏手法比平鋪直舒使用較多,樂句變化豐富,旋律曲折。
節奏、節拍:節奏規整,節拍型變化豐富,北方小調常見切分和弱起節奏,南方小調相對節奏來說比較平穩。部分地區受戲曲和曲藝等藝術形式的影響,有時會運用散板起或散板收,有時會加入數板段落等。
音樂風格:抒情和敘事兩種表現手法都會單獨和交融出現,小調音樂相對山歌來說比較含蓄,經過藝人長時間的加工曲式結構更加規範,形式更加有節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