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最外層神秘軌道並不是由「第九大行星」造成?

2021-01-20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學類

一些天文學家假設太陽系最遠處的一些天體奇怪軌道是由一顆未知的第九大行星造成,但實際上可以用海王星以外圍繞太陽運行的小天體引力合力來解釋。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和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研究人員對所謂的「第九大行星」假說提出了另一種解釋,他們提出一個由小冰體構成的圓盤,其總質量是地球的10倍。當與太陽系的簡化模型相結合時,所假設的圓盤引力可以解釋太陽系外圍某些物體所呈現不同尋常的軌道結構。雖然這個新理論不是第一個提出由小天體構成大質量圓盤的引力可以避免第九行星存在的理論

博科園-科學科普:但它是第一個能夠解釋觀測軌道的顯著特徵,同時又能解釋太陽系其他八行星質量和引力的理論,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天文學》上。在海王星軌道之外是柯伊伯帶,它是由太陽系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小天體組成。海王星和其他巨行星引力作用影響著柯伊伯帶內外的天體,這些天體統稱為外海王星天體(TNOs),它們幾乎從各個方向以近乎圓形的路徑環繞著太陽。然而,天文學家發現了一些神秘的異常值。自2003年以來,約有30個外海王星天體(TNOs)在高度橢圓軌道上被發現:它們通過共享平均相同的空間方向而從其他外海王星天體(TNOs)中脫穎而出。

柯伊伯帶的冰核,圖片:ESO/M. Kornmesser這種群聚現象無法用我們現有八行星的太陽繫結構來解釋,因此一些天文學家提出假設,認為不尋常的軌道可能受到尚不為人知的第九大行星存在的影響。「行星九」假說認為,要解釋這些外海王星天體(TNOs)不尋常的軌道,就必須有另一顆行星,據信質量大約是地球的10倍,潛伏在太陽系遙遠的角落,通過其引力和太陽系其他部分引力的共同作用,「引導」外海王星天體(TNOs)朝同一個方向運動。合著者、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博士生安特拉尼克·塞菲利安(Antranik Sefilian)說:第九大行星假說很吸引人,但如果第九大行星存在,迄今為止它還沒有被發現。我們想知道是否有另一種不那麼引人注目

也許更自然的原因導致了天文學家在一些外海王星天體(TNOs)上看到的不尋常軌道。想與其考慮第九顆行星,然後擔心它的形成和不尋常的軌道,為什麼不簡單地解釋構成海王星軌道外圓盤的小天體引力,看看有什麼作用?貝魯特美國大學Jihad Touma教授和學生Sefilian對外海王星天體(TNOs)的空間動力學進行了建模,模擬了巨大外行星和海王星外一個巨大擴展圓盤的共同作用。這兩位科學家的計算是在貝魯特美國大學(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的一次研討會上得出。他們發現,這樣的模型可以解釋一些外海王星天體(TNOs)令人困惑的空間聚集軌道。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確定圓盤質量的範圍,它的「圓度」(或偏心),以及強迫其方向(或旋進率)的逐漸變化

這些變化忠實地再現了離群外海王星天體(TNOs)軌道。塞菲利安是蓋茨劍橋大學的學者,也是達爾文學院的一名成員表示:如果把第九大行星從模型中移除,允許大量小天體散布在廣闊的區域,那麼這些小天體之間的共同吸引力就可以很容易地解釋在一些外海王星天體(TNOs)中看到的偏心軌道。早些時候,人們試圖估算海王星以外天體的總質量,但加起來只有地球質量的十分之一左右。然而,為了使外海王星天體(TNOs)能夠觀測到行星的軌道並沒有第九顆行星,由西菲蘭和圖瑪提出的模型要求,柯伊伯帶的質量將是地球質量的幾到十倍。

在觀察其他星系時經常研究圍繞著恆星的圓盤,以推斷圍繞它運行的行星的性質。問題是當從系統內部觀察圓盤時,幾乎不可能一次看到整個東西。雖然我們沒有直接觀測到這個圓盤的證據,但也沒有第九大行星的證據,這就是為什麼在研究其他可能性。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對柯伊伯帶類似物在其他恆星周圍的觀察,以及行星形成模型,揭示了大量殘骸的殘餘種群。也有可能這兩件事都是真的——可能有一個巨大的圓盤和第九行星。隨著每一個新外海王星天體(TNOs)的發現,收集了更多的證據,可能有助於解釋它們的行為。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劍橋大學參考期刊文獻:《天文學》Cite: arXiv:1804.06859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之謎:它真的存在嗎?
    過去幾年來,關於太陽系最外層區域存在一顆新行星(而且體積很大!)的可能性令科學家和公眾都十分好奇。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使人們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產生疑問。雖然該系統總體上與太陽系非常不同,但HD106906b的巨大軌道讓人想起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的假想中運行軌道極大的第九大行星。研究人員表示:「HD106906b與宿主恆星相距甚遠,且其運行軌道高度錯位,就像對第九顆行星軌道的預測一樣。問題在於,這一行星是如何形成和進化並最終形成了目前的形態。」發現和確認系外行星有兩種方法是最常用的:中天法和擺動法。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科學家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確認了一顆名為HD 106906 b的行星軌道,這顆氣態巨行星在距離地球300光年的南十字座,也是其恆星HD 106906周圍唯一發現的行星,這顆系外行星是因為其在遠離恆星的位置上才被科學家關注,最初發現這顆行星時一度認為其軌道正在脫離恆星,在通過14年持續觀測後才確認了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盤點太陽系最神秘的九大行星
    人類登陸月球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了,但對太陽系還是不太了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太陽系的九大謎團。 2、最像地獄般的行星——金星 科學家發現宇宙中的巖石行星過冷或過熱。過冷卻的金星為什麼會像地獄一樣變熱,是太陽系中唯一反方向公轉的行星,這一點無法解釋。比這個地球稍微小一點的行星被濃密的雲包圍著,金星表面不僅是颶風,還是世界上噴發的火山。金星沒有受到磁場保護,但是太陽風沒有把大氣吹走,這個行星的謎團比火星還多。
  • 冥王星為什麼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
    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重新分類到矮行星隊伍中,也就是說冥王星被降級,踢出了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一時之間,爭論四起,很多人認為這對於冥王星而言並不公平,也有人認為這是冥王星本身特性的必然。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2006年國家天文聯合會對太陽系行星做了新的定義,需要滿足三個必要的條件:1、繞太陽公轉;2、清除臨近軌道上的天體;3、自身質量足夠大,呈現流體靜力平衡狀態,保持自身球體形狀。新設定的行星標準讓曾經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黯然神傷,它被降級成矮行星,至此太陽系變成了八大行星。
  • 為何冥王星會被從太陽系的九大行星裡除名?
    19世紀40年代,法國數學家兼天文學家勒維耶,根據天王星的異常軌道運動結合萬有引力定律,預測出了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的位置海王星因此被譽為「筆尖上的行星」,勒維耶預測海王星的故事,也成了經典物理學的高光時刻,19世紀末,天文學家又根據海王星異常軌道運動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這個新定義規定,在繞著太陽旋轉的圓球中,只有能夠靠自身引力「把鄰近軌道上的天體清除」的那些,才能有資格被稱作是「行星」,而冥王星的身邊卻有著很多的兄弟姐妹,所以它並不符合行星的定義,只能退出九大行星之列。冥王星退出行星之列後,太陽系也由九大行星變為了八大行星,這樣的情況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降級。
  • 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2022年「星空巨獸」將登場,這次它逃不掉了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提到太陽系,人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它一共擁有八大行星,不過,事實上在天文學家們的眼中,很多人都相信,在太陽系的邊緣,可能還存在著第九大行星,它並不是已經被除名了的冥王星
  • 為什麼冥王星被踢出了太陽系大行星的行列?
    大叔記得自己在讀書的時候學習相關天文知識的時候,太陽系還有9大行星。從靠近太陽的距離來算,由近到遠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但是最近和小侄子討論之際,他告訴我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我不禁疑惑得滿臉問號:究竟是誰掉了隊?
  • 太陽系最神秘第十大行星!《山海經》、《聖經》和蘇美爾神話,都與...
    1982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NASA,宣布發現了十個未知天體,其中既有遙遠的星系,也有星系際捲雲,還有一個最為特別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
  • 被踢出九大行星的冥王星到底多可怕?
    冥王星,2006年以前它是太陽系第九大行星(以人類之名)。冥王之名源於古羅馬神話,陰間之神,布魯託,猶如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閻王,掌管著黃泉之畔。冥王星就像幽冥一樣荒蕪、冰冷與寂靜,然而最終卻被推下神壇,這一開始就是個誤會。
  • 冥王星之後,第九行星有了新線索,科學家發現一顆軌道異常的行星
    自從冥王星在2006年被天文學會貶為矮行星以後,叫了幾十年的太陽系九大行星變成了八大行星,一時間很多人還不適應。但這也沒辦法,誰讓冥王星的個頭太小,而且軌道異常,最主要的是它沒有清除自身軌道周圍的其他小型天體。
  • 太陽系最神秘第十大行星!山海經、聖經和蘇美爾神話,都與它相關
    1982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NASA,宣布發現了十個未知天體,其中既有遙遠的星系,也有星系際捲雲,還有一個最為特別的,太陽系第十大行星——神秘行星「尼比魯」。
  • 冥王星是意外發現的,體積只有月球的1/5,被除名太陽系大行星行列
    在我們的小學課本上,經常能夠看到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的,可是如今太陽系只剩了八大行星,還有一個行星到底去了哪裡?這個行星到底是如何發現並命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冥王星。由於這個行星比較黑暗,距離太陽比較遙遠,而且體量不是很大,科學家們就用希臘神話中的鬼王冥王來給他進行命名,取名為冥王星,並列入太陽系十大行星行列之一。冥王星衛星眾多冥王星的體積不大,只相當於月球的1/5,如果按照太陽系行星的標準來測算,冥王星個頭最小,比水星還要小,排名最墊底。
  • 冥王星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它的環境究竟有多可怕?
    在海王星發現不久後,天文學家注意到這顆行星的軌道受到了外圍天體引力的攝動。於是,天文學家開始搜尋這顆神秘的未知行星。 根據最初的估計,冥王星的大小接近於地球,所以在當時它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第九大行星。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據介紹,作為致力於尋找柯伊伯帶及更外圍遙遠天體的「帕洛瑪遠太陽系調查」一部分,「共工」矮行星2007年被三位天文學家在遙遠的太陽系邊緣、海王星軌道之外發現。它是太陽系柯伊伯帶中發現的表面最紅的天體之一,軌道為橢圓形,距離太陽最近時33AU(AU是天文單位,1AU為地球與太陽之間平均距離,約1.5億公裡),最遠點為101AU。
  • 太陽系究竟有幾顆行星?
    太陽系中有多少行星?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我只是要提醒你,這是個富有爭議的話題。當你問太陽系有多少行星,是八大,十大還是更多的時候,有些人會相當暴躁。我能給你保證的是,我們再也不會回到九大行星的時代了。在我們很多人小的時候,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它就像我們腦海中一個根深蒂固的觀念。作為孩子,記住這個行星的順序是早期書呆子值得驕傲的事情: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 冥王星位於柯伊伯帶,被科學家踢出九大行星行列,這是為什麼呢?
    在太陽系最神秘的區域之一,曾經被誤認為太陽系邊界的柯伊伯帶,這裡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之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在無數小行星中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之一冥王星位於柯伊伯帶,它曾被人們稱之為太陽系中最可怕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