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古董家具概述及特徵

2020-12-22 小陳淺談歐洲古董家具

攝政風格的家具首次出現是在巴黎,之所以叫攝政風格家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那段時期路易十五年齡還小,正是他的堂叔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二世為其打理朝政,所以那段時間生產出的家具所秉承的風格統一叫做攝政時期風格。這種風格一直持續到1730年左右。然而,由於其本身所包含的藝術魅力,攝政時期風格其實比這個短暫的歷史時期更長。

就像所有其他具有明顯法國特色的風格一樣,攝政時期風格也是起源於法國首都。巴黎是所有新的社會,政治以及藝術的中心,在那裡,所有的新鮮事物都能夠得到互動和發展。

自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在位期間,通過其非凡的政治才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絕對王權,也徹底馴服了法國的貴族和教會主教。但因為其驕傲自大,對榮譽和權勢的極度渴望,也讓當時法國的貴族階層心生不滿,尤其是對他所設立的宮廷生活禮儀感到厭倦。所以,在他死後,人們瞬時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自由之風。

此圖為法國路易十四時期邊桌
此圖為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邊桌

路易十四去世之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放寬禮節。這導致了上流階層能夠更加容忍低等階層的存在,隨後,他們也是非常的歡迎那些缺乏高貴血統但擁有豐富想像力的知識分子,無論其出身如何,都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華,為這個已經被壓抑許久,渴望輕浮的社會帶來一種反保守主義的風氣,並尋求一種全新的,更加私密的生活方式。

此圖為法國路易十四時期鏡子
此圖為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鏡子

貴族們也摒棄了凡爾賽宮繁瑣的禮儀。在巴黎市內,經常聚集在那些由新潮思想和新潮品味的公主和貴婦們開設的沙龍裡。有著這樣的背景,也就意味著一扇通往新時代的大門正在被他們慢慢打開。這也和在「太陽王」統治期間,貴族階層只能聚集在宮殿或宏偉的公寓中,身邊充斥著巨大且金光閃閃的雕塑和家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在攝政時期,所有的家具中使用的材料或改組設計都引入了彎曲線的概念。另一方面,階級障礙也不像以前那麼的不可逾越,這為來自於不同階層間的人們的對話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於是,對於新口味和新意願的渴望和追求也在人們之間迅速的傳播開來。我們這才看到了現代意義上的公寓的出現。

在哥特時期,房屋實際上是一座堡壘或是一座大教堂。在文藝復興時期,它是住宅與堡壘之間的一種折中,而在巴洛克時期它則更像是一個舞臺。到了18世紀,它終於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住所。這種公寓通常有幾個沙龍,許多臥室,一個遊戲室,一個圖書館和一個小型私人沙龍或「閨房」。這也就為以後的家具設計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此圖為法國路易十四時期寫字桌
此圖為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寫字桌

攝政時期風格充分展示了一個短暫的,充滿幻想的時代。因此,很多人把其視為過渡樣式中變化最大的一種。它同時也是一條歷史紐帶,標誌著從路易十四風格家具的蓬勃發展到幾年後成為路易十五風格的精緻性感的關鍵過渡。

下一期,小陳將逐一介紹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各個家具的主要特點和鑑定方法。

相關焦點

  • 最美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古董家具圖析(下)
    在上一期中, 小陳大致介紹了一些法國攝政時期其他的一些主要家俱的款式以及其時代特徵,今天我要把這個話題繼續到底。靠牆桌攝政時期的靠牆桌相比於路易十五的靠牆桌來說,更加的稀少。此圖為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靠牆桌除此之外,還有一款更加稀少的靠牆桌,小於四條桌腿的那個設計。
  • 18世紀法國古董家具類型匯總
    經過了義大利文化的多年的主導,到了18世紀,法國再次出現了新的藝術和家具風格。與往常一樣,人們一直在尋找新的經典。過去的學生現在已經成為了老師,並將過去所學習到的經驗和教訓帶進了18世紀的家具設計當中。
  • 你喜歡這些美輪美奐的法國古董座椅嗎?
    在上一期中, 小陳大致介紹了一些法國攝政時期的五鬥櫃(Commode)的主要特徵, 今天我將要著重介紹一下當時的座椅的發展狀況和大致的時代特徵。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胡桃木和山毛櫸木沙發沙發椅:(The bergère)
  • 法國政治思想中「祖傳」排斥女性,為何歷史上還有大量女性攝政?
    在14世紀,國王王室先後出現了兩次王位繼承危機,所以攝政的權利就落到了女性手中。2維持王權穩定,女性攝政世紀由於國王去世,其繼承國王太過幼小,所以作為一國之母必須站出來維護自己的王權統治,在17世紀幾乎是一個女性攝政的世紀。
  • 不到1億的法國18世紀男爵城堡,你的婚禮就在這裡舉行吧
    從城堡的大廳能一眼望到花園,古董波斯地毯、亞麻的扶手椅、織錦的抱枕、鍍金木檯燈、古董茶几、愛馬仕毛毯以及白色落地窗,每一件都靜靜流淌著城堡的貴族血液。中式客廳的牆面上,是18世紀法國著名畫家Jean-Baptiste Pillement所作的畫作,表達西方社會了對中式生活的幻想。
  • 《DK世界家具大百科》,3500幅彩圖、56萬字,一場家具的視覺盛宴
    3500幅彩圖、56萬字,從細節看家具設計的風格變遷《DK世界家具大百科》是DK與英國知名家具、古董收藏鑑賞專家朱迪思·米勒出品的一本家具類百科全書。同時,對屬於同類風格的家具,針對不同國家所形成的設計特點在細節上的差異,也都有針對性的解析。比如,同樣是19世紀早期的帝國風格家具,在法蘭西督政府時期、英國攝政時期以及德國、美國聯邦等不同國家,又各自發展出細節上不同的、屬於本國的風格特點。
  • 收藏類家具保養小知識
    如果是16-19世紀的家具,通常膠合板有1英寸(3.33釐米)厚;到了大約1830年,膠合板的厚度就「縮水」到原來的一半;再過幾十年到了19世紀末期,膠合板則更薄了。這並不是越往近現代製造商們越偷工減料,而是工業革命的驕傲成果。
  • 古董藝術奇妙夜:反空間、紐約佛瑞曼、古風堂
    西方古董藝術品有非常豐富的門類和流派,從門類來說就有古董家具、古董雕塑、古董油畫、古董鐘錶、古董瓷器、古董珠寶等;從流派和風格來說那更是不勝枚舉:洛可可、巴洛克、路易十六、哥特風格和亨利國王二世
  • 這位媽媽每天4點起床做袖珍屋,一整套「18世紀復古家具」帶大家...
    這位媽媽每天4點起床做袖珍屋,一整套「18世紀復古家具」帶大家穿越時空 但她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 Kiyomi每天早上4點起床創作 製作等比例縮小的迷你物件 還原了一個個十八世紀的復古袖珍屋
  • 法國宮廷中的「頭號玩家」——17至18世紀法國王室遊戲風貌!
    序言十七至十八世紀是歐洲主要國家向近代過渡的關鍵時期。在法國,隨著統一民族國家的形成,從十六和十七世紀之交亨利四世創建波旁王朝開始,法國結束了中世紀的封建割據狀態,並加速向君主集權的絕對主義國家邁進。相反,因為宮廷社會的寵愛而在十七至十八世紀盛行開來的遊戲有褪球,即高爾夫球的前身、撞球這些更講究體態的技巧遊戲,以及文中提到最多的紙牌、象棋、跳棋等智力遊戲。上述宮廷遊戲文化在路易十四時期達到頂峰,並一直延續到十八世紀末。儘管同樣是君主集權,但十七至十八世紀法國宮廷的遊戲倫理,卻與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約束下的遊戲倫理非常不同。舉一個最突出的例子。
  • 18世紀法國為何會產生文學政治
    18世紀的法國,各種新舊力量的交替間產生了迷人的思想碰撞。這一時期,法國的時尚圈出現了沙龍文化,繪畫美學圈出現了迷人的巴洛克藝術,同時文學界的名人也開始紛紛躋身政壇。他們往往身兼數職,既是作家,又是思想家,同時也是政治家。孟德斯鳩,曾任渡爾多法院的一名廳長。夏多布裡昂擔任過外交大臣駐英國大使。那麼,18世紀法國為何會產生文學政治?
  • 世界家具史——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家具(下)
    據筆者的觀察和研究,這種桌腿樣式大概是在威廉三世時期引入英國的。中殿律師學院大廳的一張桌子也具有類似特徵,據說也是伊莉莎白時代的陳設。道思維特先生曾在書中提到關於長桌乃女王贈予的說法,還試圖引經據典證實這一說法的真實性,不過是徒勞——就我們所確知的情況,中殿律師學院官方也拿不出任何文件記錄,能夠證實那張桌子的年代早於十七世紀末。
  • 18世紀的法國,一邊痴迷中國風一邊瞎畫中國人
    原創 SME SME科技故事1700年1月7日,一代傳奇法王路易十四為了慶祝新世紀的到來,在凡爾賽宮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舞會。神奇的是,這場匯聚法國名流的跨世紀狂歡會,主題竟然叫做「中國皇帝」。
  • 18世紀「雙元革命」:解讀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的前因後果
    15世紀末到16世紀,歐洲人為了探尋新的貿易路線,開闢了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繞道好望角牴達亞洲的新航線,拉開了大航海時代的序幕,並初步將全球各地區連為一體,形成了世界秩序的雛形。到了18世紀下半葉,歐洲爆發了兩場影響深遠的革命,進一步推動了歐洲乃至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這兩場革命分別是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和1789爆發的法國大革命。
  • 法國巴黎羅浮宮旅遊景點攻略指南
    羅浮宮概述  羅浮宮(Louvre Museum)位於巴黎市中心的賽納河北岸(右岸),是巴黎的心臟,始建於1204年,歷經700多年擴建重修達到今天的規模。佔地約198公頃,長680米,分為新老兩部分,老的建於路易十四時期,新的建於拿破崙時代。宮前的金字塔形玻璃入口,是華人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
  • 18世紀90年代,所有重大的機構改革都被保留或者鞏固
    而法國對葡萄牙領土的入侵(1807)則又一次成為導火索。遭到入侵後,葡萄牙的攝政王子離開裡斯本去了裡約熱內盧(Rio deJaneiro),而這裡也就成了葡萄牙帝國實際上的首都。當1820年他回到裡斯本成為國王的時候,將一個兒子佩德羅(Dom Pedro)留在了巴西作為攝政,而佩德羅旋即領導了巴西對抗葡萄牙企圖恢復殖民地的獨立運動。
  • 認識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一)
    創立於1989年的Galerie Patrick Seguin(巴黎賽金·20世紀法國設計大師藝廊),位於法國巴黎著名的巴士底區。20世紀著名建築大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認為普魯維是一位將建築與工程融合在一起的建造師。普魯維的主要成就是在不喪失美學品質的情況下將製造技術從工業轉移到建築業,其代表作品有可拆卸的流動組合屋、標準椅。他的設計技能不僅限於一門學科,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參與了建築設計、工業設計、結構設計和家具設計,是20世紀家具和建築的創新先驅。
  • 福布斯生活|對話巴黎古董雙年展X佳士得:一場大型古董線上拍賣會的...
    作為享譽世界的「藝術之都」,巴黎人對於藝術和文化的珍視程度,還體現在隱藏於這個城市各個角落的古董店鋪與畫廊。而自半個多世紀前正式誕生的巴黎古董雙年展,則將這些世界頂尖的藝術、古董和設計畫廊,珠寶商,以及國際收藏家匯聚一堂,展示由世界各地最優秀的大師、藝術家和工匠創作的繪畫、藝術品和家具。
  • 法國語言政策中民族性的體現:從高盧羅馬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法國語言政策中民族性的體現:從高盧羅馬時期到法國大革命 吳瑤 【摘要】法國語言政策一直強調國家幹預,面對強勢語言英語和英美文化的衝擊,法國採取了各種措施來維護法語的純潔性。
  • 東方美學遇上洛可可風,影響18世紀的藝術風潮
    世紀,流行於法國的洛可可風也融入了中國風元素,形成了一種既有洛洛可風的典型、華麗、柔美又有獨特中國韻味的裝飾風格。▲產於1771年的塞夫勒軟膏瓷杯 圖片來源於網絡洛可可風是18世紀法國主流的藝術裝飾風格,而作為時尚風潮的「引領者」——蓬皮杜夫人,自然不會錯過如此具有吸引力的的東方元素,並將「中國風」融入到宮廷裝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