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風格的家具首次出現是在巴黎,之所以叫攝政風格家具,最主要的原因是那段時期路易十五年齡還小,正是他的堂叔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菲利普二世為其打理朝政,所以那段時間生產出的家具所秉承的風格統一叫做攝政時期風格。這種風格一直持續到1730年左右。然而,由於其本身所包含的藝術魅力,攝政時期風格其實比這個短暫的歷史時期更長。
就像所有其他具有明顯法國特色的風格一樣,攝政時期風格也是起源於法國首都。巴黎是所有新的社會,政治以及藝術的中心,在那裡,所有的新鮮事物都能夠得到互動和發展。
自稱為「太陽王」的路易十四在位期間,通過其非凡的政治才華,迅速建立了自己的絕對王權,也徹底馴服了法國的貴族和教會主教。但因為其驕傲自大,對榮譽和權勢的極度渴望,也讓當時法國的貴族階層心生不滿,尤其是對他所設立的宮廷生活禮儀感到厭倦。所以,在他死後,人們瞬時感受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自由之風。
路易十四去世之後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放寬禮節。這導致了上流階層能夠更加容忍低等階層的存在,隨後,他們也是非常的歡迎那些缺乏高貴血統但擁有豐富想像力的知識分子,無論其出身如何,都能夠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華,為這個已經被壓抑許久,渴望輕浮的社會帶來一種反保守主義的風氣,並尋求一種全新的,更加私密的生活方式。
貴族們也摒棄了凡爾賽宮繁瑣的禮儀。在巴黎市內,經常聚集在那些由新潮思想和新潮品味的公主和貴婦們開設的沙龍裡。有著這樣的背景,也就意味著一扇通往新時代的大門正在被他們慢慢打開。這也和在「太陽王」統治期間,貴族階層只能聚集在宮殿或宏偉的公寓中,身邊充斥著巨大且金光閃閃的雕塑和家俱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在攝政時期,所有的家具中使用的材料或改組設計都引入了彎曲線的概念。另一方面,階級障礙也不像以前那麼的不可逾越,這為來自於不同階層間的人們的對話開闢了一條嶄新的途徑。於是,對於新口味和新意願的渴望和追求也在人們之間迅速的傳播開來。我們這才看到了現代意義上的公寓的出現。
在哥特時期,房屋實際上是一座堡壘或是一座大教堂。在文藝復興時期,它是住宅與堡壘之間的一種折中,而在巴洛克時期它則更像是一個舞臺。到了18世紀,它終於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住所。這種公寓通常有幾個沙龍,許多臥室,一個遊戲室,一個圖書館和一個小型私人沙龍或「閨房」。這也就為以後的家具設計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攝政時期風格充分展示了一個短暫的,充滿幻想的時代。因此,很多人把其視為過渡樣式中變化最大的一種。它同時也是一條歷史紐帶,標誌著從路易十四風格家具的蓬勃發展到幾年後成為路易十五風格的精緻性感的關鍵過渡。
下一期,小陳將逐一介紹18世紀法國攝政時期各個家具的主要特點和鑑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