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回聲嘹亮的 北大新青年
2020以疫情防控阻擊戰開頭
在「一二·九」歌會的旋律中漸近尾聲
師生引吭高歌 回聲嘹亮
在今年的北方寒夜尤顯珍貴與溫情
很多年後我們不再記得拿了第幾名
但歌聲中流淌的愛國情懷
青春年少時的集體記憶
閃閃發光
* 盤點掛一漏萬,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更多的數字與故事。
出現最多的名詞
「沒有逐一數,核了很多遍字幕之後,大概有個印象。」
每年歌會,都有一群幕後工作者。除了燈光、舞美、彩排這樣的「場面活」,還有歌詞字幕這樣的「細枝末節」。
「有印象格外深的字或者詞嗎?」
「一首歌裡,出現最多的,大概是的、地、得,你、我、他。可能虛詞是構成語法的重要元素(笑)。」
「那名詞呢?」
「國和家。」
細翻歌單,抗疫真情、集體深情、奮鬥熱情、壯志豪情,總是滿腔愛國情長。
「早櫻」開遍人生長河
《早櫻》這首歌曲,是醫學部同學為致敬援鄂醫務工作者而作的。身為醫學人,自然更能身臨其境體會抗疫之艱、逆行之勇。
2020年初,戰疫最為緊張的時刻,北大援鄂醫療隊逆行出徵。同一時期,醫學預科組織抗疫主題歌曲徵集,收到14首歌詞、4份曲譜,《早櫻》便是從中精選而出。
賽前,指導醫學預科合唱的國老師信心十足。「大多數合唱表演採用音樂廳式的合唱作品,細化聲部,呈現合唱之美。我們打算在此基礎上,做一場大型歌舞史詩……我覺得我們行。」
當系慶遇上歌會
「當然是借師生歌會上表演的《新秋之歌》,給中文系生日獻禮!」
中文系2019級本科生趙炳亮的朋友圈
「沒想到自己參加『一二·九』活動的時候還趕上了系慶,這種巧合所帶來的喜悅真的難以言說。」
《新秋之歌》的歌詞出自北大中文系教授、詩人林庚先生之手。一首氣質乾淨澄澈,充滿理想主義的詩歌在音符裡獲得了新生,每年紀念「一二·九」運動師生歌會之際,唱響《新秋之歌》,成為中文系的一個傳統。
記憶遠比獎項重要
締造記憶的維度,比想像中更豐富。
「萌新表示,有被訓練的學長學姐暖到!」
「掌握了許多唱歌技巧,學習了很多樂理知識,提升了自己的唱歌水平!」
「點讚我們飽含深情的合唱!感受到了濃濃的敬意與集體的力量!」
「最讓人期待的總是『福利環節』!發放小零食的時候,還會配上一段精心準備的『報菜名』,西瓜葡萄火龍果,還有你的娃哈哈,明信片,來一張……」
舞臺上沒有常勝將軍,因為記憶本不以成敗論英雄。
「去年,我們得到了冠軍的榮譽。今年,我想把溫馨的記憶也帶給下一屆——這是我認為遠比獎項更重要的東西。」
唱歌跑調怎麼辦
「男生唱著唱著就不著調了,唱到最後男生的聲音越來越小,只剩下零星幾人的『清唱』。」有時,跑調也不是「致命傷」。為了歌會的完美呈現,歌譜和歌詞還會改了又改,不知多少遍。上一版本的調還沒找準,沒關係,新的版本已經來了。「正所謂:沒有困難的歌譜,只有勇敢的合唱人!」
合唱之中,女生似乎總是更勤奮的群體。「每次排練結束後,聲部長都會開個短會,然後大家一起唱著歌回到宿舍。」浴室也不忘練習和聲,「抬高你的軟顎!」「先來發個輔音!」
「第一次用歌詞和著曲唱的時候,大家頻頻口胡,就像歌詞燙嘴一樣……反而,最後會很有成就感。」
北大人真的愛遲到嗎
為了防止遲到,通知的排練時間,往往比真正的排練時間早一點。「我總會習慣性地認為,北大的學生總歸是要遲到的……而事實上,大家全都準時到了!」甚至調整了通知時間,依舊有人早早來到。
「有一次,後勤組的一位同學,提前半個小時就悄悄地把100多把凳子都碼放整齊了,讓卡點到達的我既感動又自責。」
不會少的「暴擊」現場
回寢室的路上,更是大型「虐狗現場」。開學的時候,明明還在開著玩笑「誰先找到(NPY)誰是狗子」;排練散場後,室友可能已經拿起熱騰騰的奶茶迅速撤離。「好巧不巧,剛好是11.11,全世界都人影雙雙,而我保持著單身狗的清香。」
當然,這只是少數。有時在路上,大家會默契地唱起剛剛排練的歌曲。
* 盤點掛一漏萬,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更多的數字與故事。
這些回憶都是彌足珍貴的
少年時光
集體回憶
愛國情長
許多年後
它們依然會在記憶深處
那個名為「永恆」的地方動人流淌
統籌|「北大新青年」新媒體中心
文字|李星霓 馬超 常一諾 李澤廷
張子墨 周析巧 梁國玲
圖片|李詩涵
編輯|丁潔心
排版|安妮 熊江韜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盤點|「一二•九」歌會裡的數字與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