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敵國的李鴻章:一份女兒的嫁妝,子孫三輩人都花不完!

2021-01-08 平原公子

許多人看了個電視劇《走向共和》,便對李鴻章這個人物形象大有改觀,認為他有大功於中國,籤賣國條約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完全忘記了他一生是怎麼巧取豪奪,聚斂財富的,也完全忘記了他在平定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是怎麼殺良冒功、殘害平民的了,更是完全忘記了他不過就是一個傳統的封建官僚。

根本沒有必要把他抬高到一個聖人的位置,還有人把他叫做「東方俾斯麥」,捏造了一大堆有關他的神話,他這一生,可以說是聚斂財富的一生,是自私專權的一生,根本算不上是「為國為民」!

「東方俾斯麥」?伊藤博文的偶像?你們說的是清末著名貪官李老爺子嗎?那是真有錢!

「宰相合肥天下瘦」嘛,一點都不摻假的。

李鴻章有個女婿,叫做張佩綸,也就是著名小說家張愛玲的祖父,當年李鴻章的女兒、也就是張愛玲的奶奶李菊耦嫁給張佩綸時候,光嫁妝就能嚇死人,那叫一個煊赫啊,烈火烹油,繁花似錦,銀子如流水一般淌出去。

李鴻章女兒李菊耦的陪嫁有多少,已無從查起,但從她後人透露出來的隻言片語仍有蛛絲馬跡可尋。 房產是她後人提到次數最多的。張佩綸與李菊耦結婚後,一段時間住在天津北洋衙門,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才雙雙到南京定居。在南京他們買下了原先靖逆侯張勇的府第。這是一座豪宅,廳堂不算,被人稱作繡花樓的樓房即有三幢,另有一個花園。對這個花園,張氏後人——李菊耦的女兒即張愛玲的姑姑,仍有一分依戀。她記得一聽說桃花或是杏花開了,母親李菊耦就扶著女傭的肩膀去看。這所房子後來被國民政府立法院長胡漢民看中,購作立法院辦公使用,足見其寬敞的程度。購置這樣的豪宅,置辦費用無疑來自李菊耦的嫁妝。李鴻章還將上海、青島,可能還有天津等地的部分房產分給了李菊耦。李菊耦去世時(張佩綸已在十三年前去世),自己親生的一子一女張志沂、張茂淵均年少,財產只好由張佩綸前妻所生的次子張志潛(長子志滄早夭)掌管,直到張志沂二十多歲才分家。分家後,僅張志沂名下所得,據張子靜回憶:「至少1935年左右,他在虹口還有八幢洋房。」此外青島一幢洋房是屬張志沂與哥哥共有的。(張子靜:《我的姐姐——張愛玲》)而這只是李菊耦從娘家帶來陪嫁的一小部分。因為哥哥張志潛分得的比弟弟還多。 李菊耦的陪嫁中還有土地。張愛玲寫《談吃與畫餅充飢》時便提及她姑姑很愛吃一種點心叫「黏黏轉」,是用青麥粒做的,青麥粒是「從前田上人帶來的」;張愛玲小時候,「田上人」還帶來一種用開水加糖衝調吃的點心「大麥麵子」,證明張家有田產、有佃戶。張愛玲還明白地講,他們家的「田地大概都在安徽,我只知道有的在無為州(現安徽省無為縣)」,她記住這地名是因為「無為富於哲學意味與詩意」。田產全變賣了。 除了房產、土地外,李菊耦的嫁妝還有各種細軟、古玩。直到張愛玲離開父親的家,她手頭尚有不少這類小玩意兒,有的甚至還是舶來品,顯然都是嫁妝的一部分。

所以,即便過了兩代人,張愛玲童年的時候,依舊過的是錦衣玉食的日子,即便她父親不成器,坐吃山空,她家的祖產一直到吃到了建國後,還有幾棟房子沒賣完,她奶奶的陪嫁箱子還有寶貝可以換錢。然而這個陪嫁養活了三代富貴閒人,這點東西對於李鴻章來說——那就是九牛之一毛!

李鴻章到底有多少錢?只怕當時都沒人說得清!

清代中興名臣中最富有的,以李鴻章為第一。李鴻章的財產究竟有多少?無確切數字,據容閎《西學東漸記》估計,約合白銀四千萬兩,相當於當時全國年財政收入的近二分之一。「宰相合肥天下瘦」殆非虛言呀! 李鴻章如此,他的幾個兄弟自然也不弱。兄長瀚章歷任湖廣、漕運、兩廣總督;老三鶴章官居道臺,後來用錢得了個二品銜;最小的六弟昭慶雖死得早,因隨李鴻章在淮軍中效力,早早當了知府,死後贈太常卿。只有老四蘊章、老五鳳章,一個眼睛有毛病,一個不願出仕,只願在鄉為李家掌管家產。

李鴻章還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房地產巨頭,大地主大官僚資本家。

李氏六兄弟,僅在家鄉合肥,「每人平均有十萬畝」,合計共六十萬畝土地,「其在外縣更無論矣」。李鴻章本人所置田產,每年可收租五萬石。直到1936年,「李文忠享堂每年收租稻仍有三萬餘石」,統計者不禁感慨萬分:「則是一個骷髏地主仍有田地三萬餘畝矣!」(《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一輯) 除此之外,現銀和其他不動產的數額也十分驚人。有人稱,李氏兄弟六人,「一、二、四房,約皆數百萬,而不得其詳」,分家時「析為五,每房見銀三十五萬兩,田產典鋪在外。六房早卒,遺寡妻幼子,兄弟五人,合銀二百萬兩與之,而五房極富,家中田園、典當、錢莊值數萬元不算,就蕪湖而論,為長江一大市鎮,與漢口、九江、鎮江相埒,其街長十裡,市鋪十之七八皆五房創造,貿易則十居四五。合六房之富,幾可敵國」。(同上)這裡記的自然是屬於李家在安徽老家的公產部分,在外置的私產並不在內,而私產所置如上海、天津、青島的洋房,各大公司的股票,外國銀行的存款,更是不計其數。

李合肥不僅官居一品,同時又是帝國首富級別的人物,比現在的什麼馬雲、許家印、馬化騰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那麼這些錢,從哪裡來呢?

首先是貪汙軍餉,和掠奪地方!

權與錢是雙生子,富與貴又緊密相連。李氏兄弟中,李鴻章權位最高,也最富有。從統領淮軍、任江蘇巡撫起,李鴻章便一改寒門書生本色。淮軍軍餉的充足為當時各軍之冠,按慣例,各營統帶都有截曠、扣建之權,除留作聘用幕僚、來往迎送之資及各營營官中飽之外,還要上繳若干。淮軍最盛時達百餘營這個截留,為數就不會少。據甲午時暫時接替李鴻章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說,僅留在北洋帳上的淮軍錢銀就有八百萬兩,這時淮軍早已裁撤。這筆巨款也是後來袁世凱小站練兵的主要經費來源。(《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上冊)留在帳上的尚有如此巨大的數字,李鴻章個人分潤自不在少數。值得注意的是李鴻章平素有一種看法,認為淮軍將領多為安徽子弟,隨他出徵,東奔西跑,戰事過後,理應享受榮華富貴,這是淮軍將領貪汙成風、軍紀敗壞的根由。李鴻章對此一味回護,以至淮軍宿將如劉銘傳、周盛傳、張樹聲、衛汝貴、周馥、唐殿奎、塗宗瀛等個個都腰纏萬貫。作為淮軍頭子,李鴻章不是富翁才是怪事。

洋務運動中飽私囊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的領袖,為彌補軍工企業的虧空,他當時創辦了為數不少的民用企業,最著名的有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電報局、漠河金礦及天津鐵路公司等等。這些企業大多由李鴻章憑藉自己的權力,騰挪各種官款,再吸收商股興辦,屬於所謂官督商辦性質。所有企業的總辦、督辦、協辦、會辦,都由李鴻章挑選的親信擔任,李鴻章事實上是這些企業的太上皇。每辦一個企業,循例這些親信們都要向有關官員奉送乾股,李鴻章應是最大受益者。至於李鴻章收受了多少乾股,親信們要保持地位又要額外奉上多少孝敬,是查不出來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李鴻章死後李氏家庭仍在輪船招商局、開平礦務局的董事會上佔有重要職位。他的兒子李經述做過招商局總辦,經述死後,1910年6月,上海舉行了招商局第二屆股東會,股東們選舉盛宣懷為總理(總辦後改的名稱,盛是李的親信,後來聚斂的財富更超過李),另二位協理中有一位便是李鴻章的長孫李國傑,這一屆選舉因清政府不承認而告吹,但足以說明李氏在招商局中勢力之大,影響之深遠。

除了貪腐和搞企業之外,李中堂還擅長外交買辦致富

中日甲午戰爭期間,御史們相繼彈劾李鴻章主和誤國,便涉及了李鴻章在日本財產的問題。御史安維峻說,李鴻章把一千五百餘萬兩交由某日商經營,盛宣懷代為經理,所以不願與日失和。又有洪良品上疏說,李鴻章有數百萬兩銀子交日商經營,所以主和。這些御史們的話有捕風捉影之嫌,所列數字也不一致,有還是沒有,至今尚是疑問。但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李鴻章繞地球一周,所訪各國都隆重接待,他收過不少禮品是事實。有一記載說,俄國為要與李鴻章籤訂《中俄密約》,饋贈他達三十萬盧布;連副使張蔭桓也沾了光,受贈有二十五萬盧布之巨。 至於辦海軍、修碼頭、購置軍艦和火炮,外國廠商都會給回扣,以致能擠入採買人員之列的都要發筆橫財,更何況是決定此事的李鴻章呢?

多財善賈,長袖善舞,李中堂的錢都花在刀刃上

清末督撫大員中,論出手之闊綽,首推李鴻章(後有盛宣懷、袁世凱更駕乎其上)。前文提到張佩綸因喪妻回鄉路過天津,李鴻章送的喪葬費就是一千兩,使張佩綸感激涕零,這尚是小數。一位官員記下另一件事:光緒二年,丁寶楨升任川督,入京陛見,路過天津,李鴻章知道寶楨比較清廉,以「到京後例有應酬」為名,特告丁,已代籌一萬兩,存於京城某銀號,用時便取。丁寶楨抵京後,各項應酬一萬兩不夠花,乾脆一客不煩二主,再向李鴻章借銀一萬兩,據說李鴻章給得很痛快,毫不吝嗇,而這筆錢當然是不須歸還的。贈銀給丁寶楨的,除李鴻章外,還有他哥哥李瀚章也贈銀三千兩。這位官員最後感慨地說:「勤恪(李瀚章諡號)、文忠二公之重友輕財,均不可及,特述之以為後世交友者勸。」(陳夔龍:《夢蕉亭筆記》)這還僅是一例。 天津位於南北交通要衝,李鴻章迎來送往這一筆開銷是巨大的。為保持自己權位,對貪婪成性的慈禧、李蓮英及王公大臣的各種孝敬、賀禮、節儀,收買京中御史和百官們的種種使費,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引用資料來自於馮祖貽的《煊赫舊家聲》

相關焦點

  • 李鴻章的後代如何?人中龍鳳,子孫遍布世界
    1961年,爆發了以「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大顯身手,同時也是洋務運動的號召人之一。李鴻章的一生可謂是風生水起,不僅是一位朝中大臣,同時也是一位經商的好手。李鴻章逝世後,他的後代們如何呢?全部人中龍鳳,子孫遍布世界!
  • 李鴻章斂財無數為子孫留巨額財產,孫子用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另外,在甲午海戰中,李鴻章曾多次誤判形勢,導致戰爭一敗塗地、損失慘重、影響惡劣,極大地打擊了民族自信心。更讓人唾棄的是,他在主導洋務運動過程中,極其腐敗,貪財無數,實在是難平民憤。不過,要是李鴻章知道因為錢財導致後代子孫揮霍無度、一無是處,他可能當初也不會絞盡腦汁斂財。但就算追悔莫及,也無法重新來過,只是,作為後輩,不得不銘記這樣一個深刻的教訓。
  • 如何讓女兒風光出嫁?宋朝父母:置辦比彩禮更豐厚的嫁妝
    不過對於此事,老丈人和丈母娘會從彩禮來衡量自己的寶貝女兒在男方家的地位,從中看出男方是否上心,也會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給女兒一份嫁妝。 可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現在的男人愁娶媳婦兒,在宋朝則是愁嫁女兒,當時女子的嫁妝往往是男方彩禮的數倍之多。
  • 貴如李鴻章,富如盛宣懷,子孫如何走上末路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 說這話的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意思再明白不過:不要給子孫後代留財產。 晚清重臣李鴻章留給子孫的財產數量相當驚人,田產、房產和當鋪遍及合肥、蕪湖、上海、南京、揚州等地。
  • 清朝老照片: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合影,京城裡的馴鷹人!
    圖為一組由英國記者莫理循在清朝末年拍攝的百姓生活舊照,這組珍貴的清朝老照片中不但有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媳們的合影老照片,而且亦是可以一窺清朝時期京城裡的馴鷹人是何等的霸氣瀟灑。 這是清朝末年的朝廷重臣李鴻章和兒孫輩及兒媳們的合影舊照,站在後排的女性的右一和右四及右五都是李鴻章的兒媳,而右二的則是李鴻章的其孫女,右三乃是李鴻章和繼室夫人趙小蓮的女兒李菊耦
  • 母親送「成長錄」給女兒當嫁妝:20萬字記錄女兒27年點滴
    不收男方一分錢彩禮,也未給女兒準備一分錢嫁妝,南京市民梁文娟在女兒大婚時,送了女兒一本近20萬字的成長錄——《張雯倩成長隨記》。梁文娟說,成長隨記是她從女兒呱呱落地開始寫的,精心準備了27年,她希望這份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嫁妝」,能給女兒女婿一份驚喜。
  • 帝國首富盛宣懷:李鴻章的馬前卒
    最愛君不知道。但最愛君知道,歷史上很多帝國的巨富和首富們,都做不到這一點。因為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沒辦法。在這方面,晚清首富盛宣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晚清光緒時期,在今天的北京城二三環一帶,買一座佔地一畝左右的四合院,大概是500兩銀子,盛宣懷留下的資產,在當時大概可以夠他的子孫們,買下2萬多座北京四合院(大家算算值現在多少錢?)。即使到了1924年,當時魯迅在北京阜成門附近買下一座四合院,也僅僅花了不到1000個大洋而已(相當於1000兩銀子)。所以,晚清、民國初年,盛宣懷要說他是中國首富,還真沒人敢爭這個第一了。
  • 晚清重臣李鴻章家族後人現狀:子孫個個有出息,還有3個億萬富翁
    李鴻章是近代史上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在晚清時期很受朝廷重視,最終78歲在北京病逝,權傾朝野的李家隨著李鴻章的去世漸漸落下帷幕,李鴻章逝世後,他的子孫後代命運如何?現在都過得怎麼樣呢?李經方的原配夫人為晚清重臣四川總督劉秉璋之女,李經方的妻妾一共為他生下了三子三女,長子名叫李國燾,曾留學於英國劍橋大學,兒子早逝,三子李國烋,從小嬌生慣養,不務正業。李經述是李鴻章的次子,年僅21歲就考中舉人,是個很有名的詩人,中舉後跟著李鴻章出使歐美各國,成為了一名外交官。
  • 結婚女方需要準備哪些嫁妝,結婚嫁妝又有何講究
    就像今天要講的嫁妝一樣,要是沒有長輩的幫助,還真是不知道結個婚有多少門道。所以到底嫁妝裡面包含了哪些東西呢?下面這份保姆級別的嫁妝清單,快拿好啦!家電通常分為大家電和小家電,按具體需求購買,不一定全部都要買哦~大家電:洗衣機、電視機、空調、冰箱、電腦小家電:電飯煲、微波爐、烤箱、掛燙機等等床上用品
  • 泰森300斤女兒立志減肥當超模,近照曝光網友:省了一千萬嫁妝
    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泰森掙到的錢花都花不完,雖然說有錢可以解決大部分的煩惱,但泰森卻有一件錢解決不了的煩心事,就是他300斤重的女兒一直沒交男朋友,泰森開始擔心她嫁不出去。前段時間,網上流傳泰森花1000萬美金為女兒找男朋友,只要肯當自己的女婿,就能得到1000萬美金的嫁妝。
  • 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後代:個個人中龍鳳,還出了3個億萬富翁
    即使是力求變革,支持革新,但是改變不了整個格局,守舊派的思想是頑固地,不經過時間與現實的磨練摧殘,是不會改變那些人的眼看法的。李鴻章所能做的就是,盡己所能,與侵略中國的各國列強爭一爭高下而已。關於李鴻章的傳記書籍有很多,我們大概能知道他的人生軌跡。但是這樣一位傳奇人物那麼他的子女現在又怎麼樣了,有沒有延續他的輝煌呢?
  • 李鴻章吸菸排場大,只有嘴和胸脯動,俄國總理大臣:我孤陋寡聞了
    「合肥宰相天下瘦」,這句話是形容晚清腐敗宰相李鴻章,意思是說他富可敵國。李鴻章究竟有多富有,如果大家去過合肥步行街參觀李鴻章的故居就能感受到。 為了接待李鴻章,維特做了精心準備,他深諳如果讓李鴻章滿意了,那麼接下來關於俄中的談判就會順利很多。可維特很快就沒有了自信,因為李鴻章吸菸的排場把所有參與接待的俄國人都懵了。
  •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說錯了?
    孔子說「君子不器」,老輩人卻最怕子孫不成器,究竟誰錯了?中國古代流傳四句關於「寶」的名言:「天有寶日月星辰,地有寶五穀金銀,國有寶忠直良臣,家有寶孝子賢孫」。這話最早是北宋時期的名臣呂蒙正說的。在這裡,「寶」指的是最為珍貴的東西。在古人看來,一個家庭最為重要、珍貴的東西是後輩子孫。
  • 古代女子出嫁,需要準備哪些嫁妝?都有哪些寓意和用途?
    樟木箱家族每當有女兒出生,家裡便會買下了樟木樹苗栽在家裡面的後院,一旦到了女兒出嫁的時候,樹木也基本長成型了,然後將樹木砍下,做成樟樹箱以便當作嫁妝陪著女兒出嫁。樟樹會散發一種香味,做成箱子之後,箱子也會散發一點香氣。如果將衣服放在樟木箱子裡,衣服會隨著時間慢慢染上香味。
  • 李鴻章家族後人現狀:有三位兄弟是大財主,子孫遍布海內外
    然而,不管怎麼說,李鴻章在清朝末年至近代歷史上都佔據了非凡的地位,作為朝廷的重臣,自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曾經家族背景顯赫的李家,如今李家的後人狀況如何呢?
  • 清朝末年,李鴻章頭回見馬克沁機槍,說了一句話讓人感到心痛!
    清朝末年有一位大臣名叫李鴻章,一生中功過參半,他的過失就是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大肆貪汙銀兩,並在各地購買了房產土地,還做起了自己的生意,更是擁有一整條的商業街,可謂是富可敵國
  • 農村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比如「窮要添女」,窮富都不添丁等等。一、早年間的「富家莫要多子孫」與「貧女長成苦良媒」這些在早年間很適用,在新中國成立後到嚴格實行計劃生育之前也一定程度上適用。為啥富裕的人家不想要那麼多子孫呢,人多力量大,多子多福等等這些俗語也是至理名言啊。其實,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和現實狀況,無論貧窮,還是富有,子孫除了要為家庭做貢獻,還要承繼家業。
  • 李鴻章家族的後代怎麼樣了?個個非龍即鳳,還有3人是億萬富翁
    李鴻章作為清朝的一名大臣,幾乎是見證了清朝的興盛再到衰落,而這段時期他一直陪伴著清朝,堅守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在他去世之後,聽到消息的慈禧十分悲傷,忍不住流下淚來,將來清朝的事物少了一個人替她分擔。當時的李鴻章是大清朝上唯一一個非常有能耐的人,並且他能夠跟西方列強抵抗。
  • 有錢給兒子全款買房,卻只給女兒一萬當嫁妝!父母稱「我不偏心」
    於是,林阿姨就這樣偷偷給兒子全款買了房,女兒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就在前些天,女兒和未婚夫回家商定婚期,林阿姨私下裡給了女兒一萬塊,並說這就是以後的嫁妝。當時女兒追問存款都去哪了,結果聽到給弟弟買房瞬間崩潰。女兒說:「我從沒想過要你們的錢,可你們這樣避著我給弟弟買房,是不是也太過分了些。
  • 為什麼要準備嫁妝,嫁妝的多少和你婚後的生活幸不幸福有關係嗎?
    古時殷實人家嫁女兒準備的嫁妝,小到馬桶、床櫃、妝匣,大到棺材都會準備好,讓女兒哪怕不花夫家一分一毫也可以過很好,這樣在夫家才有底氣不用看當家人臉色。這才有了「良田千畝,十裡紅妝」形容嫁妝的豐厚。嫁妝是女子出嫁時,從娘家帶到丈夫家去的聘禮、衣被、家具及其他用品等陪嫁物品。各地、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不同,其所送的嫁妝也會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