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樁盆景枝幹造型基本功
樹樁盆景造型除了講究樣式外,還必須講究基本功.造型的功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鍛鍊,在學中幹,逐漸練就造型拿彎的技能,其功力反映在造型後的實物中。枝幹造型可先用廢棄的枝條或大樹上的枝進行練習,一練方法,二練熟手,三練造型的樣式,以枝條不折斷、造型美觀為目的。三者熟練後,即可達到一定的基本功。
造型的材料現在通常使用金屬絲,比較易得。用其作枝條造型被廣泛使用。金扎法操作比較簡單,先找固定點,固定點距枝條要短,角度要好,便於搭絲上枝。無固定點時,可在杆上繞一圈金屬絲做固定點,其他方向的枝條也就可以在上面搭絲了,用嫩枝做頂片時造型枝多,採用這種固定方法較好。固定後便開始搭絲上枝,進行第一圈旋扎,此時要稍緊、稍密,以免金屬絲在枝條滑動,損傷樹皮,影響操作。
旋扎中纏絲密度要適當,不可過稀,需彎曲的枝條背後要有絲,以免彎曲時跑絲,使變形不順利,達不到預期的難度。彎曲時要緩慢用力,使枝條達到永久變形而不出現回彈時為止。如回彈過大,是用絲過細,機械強度不夠,可另搭一絲固定。彎曲時,有的樹種枝條硬脆易斷,可先試樣,在無用的枝條上試金屬絲的粗細,能彎曲到什麼程度,折斷的力量與角度,確定造型是一次到位還是分步到位。彎曲中,要用雙手食指對彎曲枝條的後部進行保護;防止斷裂。較硬脆的枝條,還可加密集的纏絲,保護枝條彎曲時不致斷裂。彎曲後要經常進行觀察,對其彎度、空間位置進行調整,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剛長出的嫩枝木質還未產生,用較細的銅絲進行造型,只要細心地扎絲上枝,彎曲後約3個月時間即可定型。需時短、用料少、效果好、可進行難度最大的極化造型。儘管嫩枝定型很快,定型後有意讓絲隨著枝條出生長,枝條膨大,陷進枝條皮後,在枝條上抑揚結合,有絲的的部位限制枝的生長,無絲部位放任枝條生長。枝條上就會出現變異的現象,豐富和增強枝條造型效果。枝的基部可能產生局部膨大的雞腿枝、轉折起伏的異態枝。枝幹在金屬絲的冷熱力作用下,變得蒼骨嶙峋、斑駁陸離,再輔以鉗傷和鑿的辦法,效果更加理想,這就是陷絲的利用。嫩枝造型不是一氣呵成,必須分步進行,要求造型過程中,心中先要有形,按心中設想的形態分步到。造型後開始效果並不中看,但隨著時間增長,造型效果會越來越好。
造型基本功裡,以造什麼樣的枝型為難。枝型的變化很多,也很重要,體現技術,也體現個性。應根據樹相,注重構圖取勢和枝的形式。枝的形式要有變化,不能變化謂呆板,造片出枝互相要有短有長,不求對稱而求瀟灑活潑,要有節奏和動感。造型慎用向枝和背枝,向枝遮住了樹幹姿態和走勢,影嘣了樹幹欣賞的連續性。有缺陷的樹幹,』才宜用向枝作藏露得體的處理。背枝可用作培養枝,幫助樹樁生長用。低矮樹樁的背枝片,在結構上造成畫面不夠空靈,影響主幹姿態的表達和欣賞。家庭室內應用陳設時,無法靠攏牆壁,所耗空間較大,不甚方便。背枝在高於體態樹樁上,可加大樁景的縱深和透視感,增加立體空間的位置變化。
造型的基本功需要練習,幹中練、練中幹,在實踐中增長技藝。各種樹枝的軟硬狀況,蟠扎性能,在各種條件下都不相同,蟠扎時採取的辦法也不相同。需輕重緩急,分步到位,對症下藥,靈活進行。造型既要動手,更要動腦,技術與藝術結合,動腦重於動手,才能反映出作者的基本功與審美情趣,達到一定的程度形成個人風格。
造型基本功不單依賴人的技藝,還要用時間來鑄造和錘鍊。造型後的枝條經過較長時間的生長磨練,才會變得老態龍鍾、形態典雅、人詩人畫。有許多製作者,對蟠後時間不長的枝條感受不大,時間久後,才感到和看到枝條產生的變化和魅力。有基礎的製作者,能夠充分預見和利用樹枝的這種變化,製作出別人難以想像的造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