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說說,女性成長聚集地,願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擋萬千生活不易,歡迎關注。
《隱秘的角落》從劇剛剛上線就收穫了大量的好評,到完播收官,豆瓣評分依然保持8.9分的高水準。這部網劇給觀眾帶來了今夏最大的亮點。
劇情弔詭離奇,一場接一場的懸疑,讓屏幕前的觀眾在高溫中,後背冒出陣陣涼意。「禿頭秦昊帶你去爬山」也成功成為了這個夏天最熱門的「梗」。
這部劇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壞孩子》,編劇對這部小說雖然有很多改動,但是讓劇情更加合理,也更讓觀眾能夠接受,借用一句豆瓣網友對這部電視劇的評價:「這部劇劇情絕,演員絕,配樂絕,一個字:絕!」
該劇能夠收穫如此高的關注度與好口碑,除了跌宕起伏的劇情,當然離不開劇中演員的精彩表演,宣傳海報上三位影帝級別的演員:王景春、張頌文和秦昊。
演員陣容一眼望去,就已經保證了該部劇的觀看質量。
憨厚正義的老陳警官,隱忍的父親朱永平, 人前溫潤如玉的奧數班老師,但背後卻是殺人不眨眼的張東升……
除了三位男主演可圈可點的表現,劇中的女性角色也成為了一大看點來源。
歇斯底裡的王瑤,略帶神經質的周春紅。兩位母親成為鬥智鬥勇,成為劇中最大的亮點,她們同樣有各自的悲哀底色,但身上卻有著母親所共有的堅韌。
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除了失去女兒後歇斯底裡的王瑤,也有前期尚算正常,但後期發現,自己對兒子漸漸失控後,逐漸變得瘋癲的周春紅。
兩位母親,同樣展現出了神經質的性格特色,但與王瑤一心向外報復的瘋狂不同,周春紅則更多地表現了向內情感的患得患失。
這種患得患失成為她一切悲劇的根源。
01周春紅對於兒子患得患失的愛
周春紅作為媽媽,前期是和人們心目中的母親認知一樣的,而且讓人感動。她堅強且富有責任感。
作為一個單親媽媽,周春紅對於兒子有著無微不至的愛。參加兒子的家長會,給兒子親手包餛飩、做魚,在兒子被王瑤追打時,拼命護在兒子的身上;
在對待前夫與兒子的關係上,她的反應也可圈可點。她沒有阻止前夫與兒子的會面,反而積極主動地,讓兒子朝陽獲得更多來自父親的疼愛;
並且,當自己的情人提出想要公開關係時,這位媽媽也展現出了中國式媽媽共有的犧牲特色,不想給未成年的兒子太多壓力,甚至可以隨時結束這段地下戀情。
可以說,前期的周媽媽做法是在能夠理解,甚至讓人同情的範圍內的,但是,從兒子無意間撞破自己的地下戀情開始,周春紅的畫風也開始逐漸走偏。
讓很多觀眾心有餘悸的是,周春紅強迫兒子喝牛奶的畫面,逼兒子當場喝下溫度較高的牛奶;當兒子說「今天很撐不想喝牛奶時」,對孩子擺出臉色,惡狠狠地說:「不喜歡喝就倒掉!」
「牛奶」這一事物成為周春紅患得患失情緒出現的最強隱喻,本是代表媽媽愛心與溫暖的牛奶,在周春紅這裡卻變了質,她在試圖用喝牛奶這件事,來實現對兒子的完全掌控。
當然,不僅是劇中喝牛奶的片段,還有周春紅對躺在病床上的兒子,歇斯底裡地大叫:「你怎麼什麼都不告訴媽媽了!」
種種表現,令前期的好媽媽角色迅速崩塌,她成為了驚弓之鳥,戰戰兢兢地守護著兒子,將朱朝陽視為生命中唯一的光,卻不小心,成為了兒子成長道路上的一塊黑洞。
她強迫症似地,牢牢掌控朱朝陽的一舉一動。不允許他交朋友,讓孩子將心思全部撲在學習上;她不允許兒子對自己有所隱瞞,甚至在病床上,也要大聲質問他為什麼不把真相告訴她;她自己的感情生活對兒子嚴防死守,在朝陽試探性地詢問關於媽媽的地下戀情時,她發瘋似的用手戳兒子的嘴巴。
你認為這是個神經質的女人嗎?其實,她只是想要保護好兒子,害怕失去兒子,只是這份愛太過於患得患失,變成了癲狂而不自知。
三毛說:「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裡的參與。於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惑不安。」
周春紅便是如此,每天都在患得患失中度過。
02周春紅被誤解的一生
周春紅的一生,總是伴隨著雞飛狗跳,似乎她的人生,從來沒有停止過喧囂。儘管不是劇中主要被刻畫的人物,但是,我們也能夠窺探到她的一生。
與朱永平結婚,生下了兒子朱朝陽;不料丈夫出軌,自己逼著丈夫籤下了離婚協議書,而這一舉動,也成為兒子日後對自己指責的焦點;
離婚後成為單親媽媽,帶著八歲的兒子艱難生活,在離家遠的景區上班,累死累活卻掙不到幾個錢,單位的一通電話,就要放下兒子奔赴工作現場;
帶兒子住簡陋的房間,自己要親手通下水道,扛下所有生活的辛酸,雞毛一地;
感情生活雖不是完全空白,與馬主任保持著地下戀情,卻迫於兒子未成年身份,不願意公開,其實兩人都是單身戀愛也正常,而這份隱秘是她自己畫地為牢;
即使這樣,守著兒子過安穩日子的生活,倒也還說得過去,直到前夫女兒的死亡打破了生活的平衡。
前夫的妻子,多次找上門來;為了保護兒子,被迫在同事與兒子面前通過大喇叭公開自己不願啟齒的戀情,然後被情人拋棄;兒子三番五次帶著傷痕回來,與前夫的關係日漸親密,卻對自己越來越陌生。
張愛玲的經典名句:「如果你了解從前的我,你會原諒現在的我」,放在被誤解的周春紅身上,再合適不過。
人人都說周春紅是被男人兩次拋棄,對兒子有著變態控制欲的女人,卻很少關注她的成長遭遇。
回望她一路走來,期間的患得患失,歇斯底裡似乎都有了答案。
03患得患失為何成為女性性格中致命的黑洞?
周春紅對於兒子接近於偏執的愛,讓她走向患得患失的境地,而出於母親這個身份,現實生活中也有太多女性,在患得患失中自我折磨。
每隔幾分鐘就要打電話對愛人「查崗」,三分鐘沒有回覆消息就焦躁不安,每天一句「你愛我嗎」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戀人回答稍有遲疑就會陷入自怨自艾的境地,這些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可以說,患得患失的感受一點都不好過。
在《親密關係》一書中,提出人在親密關係中,會存在三種相處類型,分別是:迴避型、安全性和焦慮型。
而在一段感情中(不論親情還是愛情),經常陷入患得患失境地的人,大多屬於焦慮依戀型風格。
有著這樣的人格的人,在感情中主要表現的特質是: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拒絕、心思完全被雙方關系所佔據。
他們在感情中,需要獲得更多的親密感與回應。一旦回應不夠,或是從對方獲得的關注度不夠,就會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幻想自己隨時都有可能被拋棄。
為了不失去這段親密感情,就會表現出過度的佔有欲和控制欲,並且自己本身也會被這樣的感情狀態,折磨得疲憊不堪。
焦慮依戀在雙方的情感交往中很常見。他們無法做到安全型依戀那樣豁達樂觀,因此感情常常面臨窘境,也難怪為什麼焦慮依戀型人格,常常會抱怨自己情路坎坷。
其實,絕非是他們遇人不淑,或是在感情中表現不佳不夠具有吸引力,而是暴露的不安全特質,成為他們神經質的來源,導致了感情相處的不順利。
回顧劇中的周春紅,就是典型的焦慮依戀型人格。她一味地沉浸在對兒子自我犧牲的感動假象中,卻忽視了兒子成長最需要的溝通和理解,反而誤以為自己才是被辜負的那一個,成為患得患失的驚弓之鳥。
04女性應該如何避免這樣患得患失的狀態呢?
第一、保持獨立
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的本質,還是在於對於外界的關注過多,從而忘記了對於自己本身的關注。因此,女性應當在感情、生活中保持更多的精神獨立。
發展自己的愛好,建立自己的交友圈,有屬於自己的私人空間,能夠讓自己不完全被戀情或是感情所支配,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屬於自己的精神網絡,保證自己不在對方的一舉一動中迷失,在情緒受到感情影響時,能及時轉移注意力。
第二、理性控制情緒
許多女性的情緒極容易崩潰,崩潰的原因,有時僅僅是因為對方在忙工作,沒能及時接通電話。
在這個情緒爆發的臨界點,需要女性不斷地通過自我強調,來幫助自己找回理性,積極主動地控制情緒,明白不能任何事情或情緒,都要通過對方來消化,自己的情緒與理智始終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只有在情緒上保持理性,才不至於讓自己面臨內心的各種猜疑時不至於自亂陣腳,把自己變成一個神經兮兮的控制狂。
第三、理解與溝通
患得患失有時不是一件壞事,它能夠反映出潛意識中對這段關係的珍視。那麼,會出現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歸根結底,是因為內心沒有得到足夠的安全感。
與其壓抑自己疑神疑鬼的內心,不如大大方方,向對方敞開心扉,通過溝通和理解,來釋放自己的焦慮,也獲得對方的理解。
無法克服自己想要窺探的決心,不如索性大大方方地告訴對方,我很在意你,這種在意可能會讓你感到不舒服,我會努力克服,但請你給我多一點的時間與理解。
不論是伴侶或是親人,把自己真實的感受,無論好的還是不好的,都和盤託出,或許能夠獲得更多的安全感與理解,減少摩擦。
陳奕迅那首《紅玫瑰》中唱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當自己能夠走出患得患失的狀態,便是完成了一次自我成長的旅程,成就了一次華麗的蛻變,也會更接近幸福。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