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21日 09:17 來源:環球時報
參與互動美軍飛彈驅逐艦「菲茨傑拉德號」在南海航行。
「美國在亞太地區軍力平衡中越來越處於不利地位」,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19日發布最新報告,渲染中國近年來的「侵略性姿態」,呼籲為維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優勢,政府應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中國專家表示,該報告反映了美國戰略界的一個主流思想——美國單級霸權戰略不應受到任何影響。
CSIS是美國規模最大的國際問題研究機構,總部設在華盛頓。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20日報導,CSIS的最新報告經國會授權,題為《亞太再平衡2025》,長達270頁。報導稱,「毫不意外,該報告將中國列為美國在亞太的主要威脅」。報告說,「中國的經濟、軍事和地緣政治影響力即便繼續邁著適中的步伐前進,世界都將見證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崛起後,全球權力再分配最大的一次變動。而不管怎樣,中國過去兩年中的侵略性姿態,已令許多亞太國家更緊地擁抱美國」。除了中國,報告還點名朝鮮和俄羅斯,將它們視為美國的「威脅」。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所長達巍20日對《環球時報》表示,據他了解,該報告針對中國並沒有使用「威脅」一詞。美國對中國的看法是固定的,中國目前不是威脅,而是挑戰,有潛在可能是威脅。
美國《華盛頓郵報》20日報導援引報告的內容則側重南海,稱「到2030年,南海將變成中國的湖,就像加勒比海或墨西哥灣之於美國一樣」,因為中國將擁有多艘航空母艦,能夠通過間接手段威懾他國。報告稱,美國應防止敵對地區霸主的崛起,威脅自己在亞太的利益。為應對中國,美國需通過接觸、威懾和撫慰等方式多管齊下。
《防務新聞》稱,報告強調「中國和朝鮮的行為常常對美國的安全承諾公信力發起挑戰,據目前美國的力量發展來看,亞洲地區軍力平衡狀況越發不利於美國」,「再平衡」戰略恐怕無法確保美國實現自身的利益。為此,CSIS在報告中提出4點建議:第一,關於亞太,歐巴馬政府需要傳遞出一個有凝聚力的信息,因為美國政府一直缺少一個來自核心權威的聲音,政府各級官員甚至不清楚「再平衡」真正的意義是什麼;第二,在亞太盟友中間打造「安保能力、快速恢復能力以及相互協作能力」;第三,增加在亞太的存在,特別要防止中國不斷發展的反介入和區域阻絕武器;第四,五角大樓必須「追尋創新能力和理念,以解決該地區最具挑戰性的軍事風險」。報告作者特別鼓勵美國發展兩組技術,一組能夠保護美國在亞太的軍隊不受彈道飛彈威脅,另一組則能夠給予美國「一種非對稱的、代價強加型的戰略手段以對付地區潛在競爭對手」。報告建議,美國需要大型戰艦,並向日本派遣第二艘航母和第二支水陸兩棲戰鬥群,與此同時,美國的盟友韓國應通過「薩德」系統和海軍宙斯盾艦載「標準-6」(SM-6)防空飛彈增強力量。
報告稱,根據預算控制法制定的軍事預算標準「嚴重阻礙再平衡的實施」。報告要求國會「達成一個長期的兩黨協議,提高防務經費」。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協會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朱鋒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報告反映了美方有關中國的一些思考新特點。他們認為,在中短期內,中國在軍事、經濟和外交影響力方面不可能超過美國,但長期下去,中國很可能超過美國。達巍認為,該報告的分析基本基於中國實力,「中國的上升造成美國相對衰弱,這是大趨勢」。達巍表示,美國今年大選,「亞太再平衡」在歐巴馬離任後如何執行是現在許多美國人關心的話題。美國智庫此時發布該報告,是試圖對大選和下屆政府施加一定影響力,以促成美國國內在亞太政策上達成共識。
【環球時報記者 張 旺 張 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