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號早上10點多,ofo正式在官方微博宣布了鹿晗成為其公司代言人的消息。
早在幾天前,「ofo共享單車」App內頁,就已經有了鹿晗全新mini專輯和小黃車slogan的插圖,緊接著在4月底到5月3,各大地鐵燈箱和公交站牌,鹿晗作為ofo騎行大使的海報都已出街。在業內都已經知道ofo已經籤下鹿晗作為其代言人的前提下,ofo於5月3號正式官宣,還是在網際網路圈引起了不小的聲浪。其中大部分聲音都集中在這一個問題上:ofo為什麼要籤約藝人作為其代言人?
ofo找小鮮肉代言這一事件,其實非常好理解。首先,是否找明星代言,以及找哪位明星代言,涉及到對每一個品牌都非常重要的品牌差異化問題。小黃車所面臨的問題很明顯,雖然它作為全球創立最早、成長最快、規模最大的無樁共享單車創業公司,也締造了「共享單車」概念,但當下共享單車市場入場者極多,各大資本扎堆,人人都想在這個風口分一杯羹,當下共享單車的現狀,無比類似百團大戰、滴滴快的和直播大戰時一樣,人人都想從市場藍海裡分一塊蛋糕,各家陷入資本大戰的泥潭,逐漸轉變為紅海。因此也導致消費者對各家產品的認知各有優劣,差異不大。ofo尋求藝人代言,不僅有其緊迫性,也有其必然性。
小黃車在這個節點,就非常需要品牌為消費者提供一個選擇自己的理由,並且這個理由是相對其他競爭品牌具有優勢的。如果這個優勢如果是消費者現有認知中已存在的,自然最好不過。小黃車在消費者認知中已經形成了「輕」這個概念,於是品牌將「輕」這個概念作為區別於其他競品的優勢化概念加以利用,形成自己的品牌差異化,品牌廣告必然圍繞這一差異化概念進行傳播。在具體廣告訴求上品牌將物理層面的「輕」向情感層面靠攏了一些,所以廣告才落在#騎行可以更輕鬆#的關鍵詞「輕鬆」上。
好了,找到廣告的獨特賣點(也就是品牌差異化概念)接下來就看哪位明星的調性與「輕鬆」這個賣點相契合。鹿晗除了人氣與號召力這些明星的硬體條件外,形象陽光青春、無拘無束、自然活潑這些特徵都可以詮釋和傳達「輕鬆」這個概念。所以從整體廣告策劃的邏輯鏈來看,確定差異化概念;找到相應的代言人;再到創意執行,這個邏輯鏈是完整合理的。廣告投放後的效果要等待市場的檢驗,我個人是看好這次小黃車的品牌推廣的。
說到其他品牌共享單車如何競爭,關鍵不是找誰代言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品牌差異化概念,並將它搶先推廣到消費者的認知中。現今市場的競爭不是產品和服務的競爭,而是認知的競爭,決定產品成敗的關鍵是它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就邀請當紅藝人代言這一點而言,永遠都是一個品牌快速樹立自己形象的有效途徑。ofo籤約鹿晗為其品牌騎行大使,也主要是鹿晗個人形象與ofo所要傳達的「青春時尚、高效、健康」等品牌理念相一致。另外,鹿晗在國內外的影響力極高,粉絲群體覆蓋面廣,在年齡層的覆蓋上也與ofo的用戶群體十分契合。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表示,「鹿晗有著健康陽光、青春活力、正能量、親和等良好形象,也時常熱心於公益、環保等事業,與ofo致力於為全球用戶提供輕便好騎、綠色環保出行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相一致。」
綜上來說,優質藝人代言所產生的商業價值,還非常值得市場期待的。鹿晗的陽光形象和ofo小黃車的概念契合,都是新生代的強大力量。
ofo尋找鹿晗做代言人,一方面說明了當下情況下,自家公司發展狀況良好(創始人透露目前日均營收千萬);同時也秀了一把肌肉,給資本市場釋放一個信號:ofo公司盈利預期大,財務報表健康,有成為市場統治者,贏下這場戰役的實力。ofo正在跳出資本陷阱,扭虧為盈,也為投資人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綜上,ofo作為第一家籤約代言人的共享單車,無論是從戰略還是戰術上,都領先了對手一大步。因此我非常看好ofo在本次共享單車大戰中勝出,成為最終贏家。
這個結論不是空穴來風的。首先第一點,ofo的資本壓力更小,現金流更強。作為共享單車,ofo不如網約車燒錢。從騰訊科技給出的數據,滴滴快的當年大戰的時候,一天砸出去一億人民幣作為純現金補貼。共享單車最大的支出是單車的採買,按照目前的數據,一年大概投放1000萬輛,一輛300元就是30億人民幣,同時這30億都是Capex,逐月投放的同時可以給廠家壓帳期,現金消耗不會像滴滴快的那麼瘋狂。
其二,ofo作為共享單車本身,就是一個可以賺錢的模式。無論是押金,還是每一單的收入,都在緩解現金的消耗。
另外,從滴滴快的大戰進行總結,共享經濟細分市場的確立,大致分為四個階段:模式驗證,形勢確立,清場 + 正面 PK,市場收割。按目前的情勢來看,單車市場已經進入了第三階段,逐漸甩掉弱小對手,強強對抗。在遠遠甩開市場第三佔有率的其他品牌後,ofo目前最大的競爭對手無疑是摩拜,但它依舊比摩拜有更多優勢。我們從融資、布局、發展軌跡和投放數量這四個點來分析。
從融資時間上看,ofo 率先獲得融資,比摩拜早了近 7 個月。2017 年開始,ofo 融資金額明顯增大,最新一輪的 4.5 億美元融資,創下了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截至目前,ofo共拿到了 8 輪融資。
2016 年 8 月是另一個節點,大量資本進入共享單車領域後,集中在ofo這個頭部。ofo 背後站著滴滴、小米兩家網際網路巨頭,十餘家專業投資機構,以及兩位天使投資人。而 ofo 背後的滴滴在與快的和 Uber 的大戰中獲勝,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培養了大批擁有實戰經驗的人才,這些都是目前 ofo 最大的優勢所在。ofo 創始人戴威透露,滴滴平臺以後會增加一個 ofo 的模塊,目前已經進入開發階段。
從城市布局來說,截至 2 月底,摩拜共進入 23 個城市,而ofo幾乎領先摩拜一半,共35 個城市。
從城市拓展軌跡上來看,ofo戰略意圖更清晰,以上海、北京、深圳為次序投放。之後的投放城市也以南方城市為主,多個省會都有涉及。
最後從投放數量看,根據雙方自己宣布的數據,摩拜為 80 萬輛,ofo 早已投放了數百萬輛。
因此對於ofo而言,它的目標早已是星辰大海,而且從長遠角度看,ofo未來盈利更樂觀,潛力巨大,有望成為國內最頂尖的幾家網際網路巨頭之一。ofo作為公共運輸,使用人數極多、頻次極高,毫無疑問的入口級基礎服務,具備日訂單遠超滴滴的潛力。這就是其核心價值。從人群剛需,或者說基礎設施這一點而言,ofo完全可以比肩騰訊的QQ微信、百度的搜索。
線下行動支付是ofo另一個迅猛的增長點。共享單車天然就是行動支付的重要場景,ofo目前每天3000多萬單的量,對哪家行動支付公司而言,都是不可多得的一塊肥肉。支付寶在行動支付上有落後的趨勢,ofo可以助力支付寶拉升行動支付,與微信支付縮小差距,從而與支付寶達成深度戰略合作關係。行動支付市場,ofo也能分得一杯羹。
最後,ofo可以利用免押金模式,無縫接入螞蟻金服芝麻信用。目前共享單車押金被批判很多,ofo收取99元作為押金,摩拜收取299作為押金,但如果押金模式本就不是最優模式,以後主流都用信用擔保呢?那麼螞蟻金服的芝麻信用就佔了優勢。如果ofo鐵定了要利用這一優勢差異化競爭,摩拜可能難以接招。而ofo同樣可以將觸手伸入芝麻信用,成長為體量更大的巨頭。
ofo不僅是中國首創,更是全球首創,目前發展勢頭良好,有極大衝出亞洲、走向世界的可能。而實際上,ofo早已在進行國際化戰略布陣。
共享單車這個市場極其龐大,中國之外還能容納多家巨頭,就像汽車市場的Uber之外,還有滴滴、Lyft、Ola、Grab。畢竟全球市場70億人,中國才不到14億,中國以外的市場還有大片空白。當年微信國際化被寄予厚望,但最終只是偏安大陸一隅,國際市場不敵Messenger、Line等應用。ofo共享單車有可能是這波浪潮中,中國原創輸出並產生最大影響力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