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裡的反常
《人民的名義》是一部2017年播出的大型反腐電視劇,講述了當代檢察官維護公平正義和法制統一、查辦貪腐案件的故事。
該劇播出後紛紛被網友們稱為是一部良心劇,也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2017年度好劇。
這個毫無疑問,但是網友們對劇中人物的結局的感受,尤其是祁同偉卻顯得有些反常。一句話,就是祁同偉死了,我們高興不起來。
說實話,看到祁同偉走上孤鷹嶺飲彈自殺的剎那,筆者是開心的,畢竟大反派要伏法了,而且我們看電影、電視劇,最快意於反派人物得到應有懲罰的那一刻,是非清晰,黑白分明,揚善抑惡,祛邪扶正,但高興之餘也反被他的孤傲和不服輸給震撼到了,心裡多了些莫名的沉重感。
有這樣感受的絕非筆者一人,據網絡的消息說,很多的觀眾也為祁同偉哭了。
我們哭的何止是祁同偉,其實看到影視劇像這類的祁同偉還有很多,比如《太極張三丰》裡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董天寶,總是讓人升起一種糾結複雜的情緒。
筆者很贊同一位網友的評論,直刺人心,面對這一眾多反常現象他說:「那不是在哭祁同偉,也不是在為犯罪分子悲憫開脫,而是在哭自己,緊緊擁抱靈魂深處那個曾經的自我而抽泣。」
一部藝術作品能成功地引起大眾的共鳴和反思不僅得益於對社會與人性進行深刻的雙重解剖,也在於它真實的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狀態,既不丟掉本真,也不失時代。《人民的名義》對於這兩點均有,難怪觀眾紛紛叫好。
很多時候,法律只是個技術性問題,《人民的名義》所演繹展示給觀眾的,正是超出技術層面的的人性反思,當然,這有些是題外話了。
回到這部劇裡關於人們對祁同偉反應的反常追根溯源就是現實生活中我們(小人物)認命與不認命的結果。
人要不認命,但不能走錯路
有句話說:認命才是人生成熟的開始。不可否認,認命,是每個人終將面臨的現實課題。
劇中祁同偉成熟的開始就是在經歷過種種挫折後接受現實,跪地求婚的能屈能伸之舉。
表面上,祁同偉屈服了。實則不然,在他的精神世界還是充斥著蔑視、自負和抗爭,所以他要百般地往上爬,成為高育良政法委書記的接班人,可也正是這一點無奈的政治投機恰恰暴露了他內心深處的幼稚和不成熟與不認命。
也就是在這一刻,他的"不認命"讓他走上了不歸路,經營權術,謀求勢力,違法亂紀,其結果患得患失,最終自尋死路。
我們都知道祁同偉是法學院的翹楚高材生,他也曾自認為,憑自己的一身才氣可以打通命運之關,什麼金錢、地位、名譽統統都可以在自己的努力和才華下變為現實,可事實上一切都是自己活在想當然之中。
在他飲彈自殺的那一刻,一句「去你的老天爺」就赤裸裸地反映了他因為走錯路始終逃脫不了命運的制裁,也說明他意識到了這一點,但是一句"我沒有辦法"也讓他明白儘管如此,他就是不認命,而"錯解"的不認命已經讓他失去了理智,變得瘋狂。
當然,不認命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有的、也必須要有的勇氣,但是我們都不應該因為不認命而走錯路,走錯路也就"錯解"了不認命。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有句話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這句話用在祁同偉的身上也是很貼切的。
回顧劇裡祁同偉的一生,他也和我們很多人一樣,年輕時意氣風發,筆者相信那個漢東大學法學院英姿勃發的少年才俊,那個身中三槍的緝毒英雄是你我所嚮往的,也是他所嚮往的。
只是很遺憾,經過現實的打擊,最終他還是明白「英雄在權力面前,是什麼呀?工具!」,所以「我也要勝天半子」、「我是拼了命地要把我失去的尊嚴給奪回來」。
而他也就因此開始了不由自主、鬼使神差般地墜入深淵而不可自拔。
作品源於生活,生活中又有多少個類似的祁同偉,因為一個"錯解"誤了自己的一生。
就像很多人說電視劇《神話》裡那樣,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活成易小川,最後我們都活成了趙高。
說白了,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也是不認命的結果。
在生活,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英雄,都希望自己能夠剛正不阿,做很多有意義的事,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慢慢的活成了祁同偉,都慢慢被現實磨圓了我們的稜角,也抹去了我們的傲氣與堅持。
也就是這時候我們開始了「現實」。其實現實的背後是不斷的或多重疊加的生活中不如意的結果,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就是這個意思。
對此,我們始終要知道,物極必反的事物發展規律,生活的不如意不會是永久,而且只有經過生活不如意的打磨,我們才能"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才會開始生活的如意。
而做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我們都要知道、也必須要相信生活中總會看到陽光。儘管生活不如意,我們也不可以丟失精神的世界,精神的世界等於內心的本我,本我在,一切困難都只是暫時的。
回顧祁同偉這些人因為不認命的錯解,"丟棄的"除了組織和人民、朋友和家人,還有靈魂深處那個真正的自己。
徐志摩曾說,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筆者想,努力過後的坦然面對才是最好的生活,也是最好的認命與不認命。
文|子潤
圖|網絡
以上為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多多留言交流!
創作不易,請多多關注轉發點讚留言支持,你們的支持就是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