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將於今年6月1日正式實施。該條例細化了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將蚯蚓、螢火蟲、蝙蝠等不是野生動物保護法規所禁食和保護的動物,列入了保護名單。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隨,蟲兒飛,蟲兒飛,你在思念誰。」螢火蟲是一種奇妙的小昆蟲,美化和詩意了鄉村的夏夜,點亮了很多人的童年,給農村的孩子帶來了快樂。曾幾何時,在鄉村夏天的夜晚,漆黑的天空中,螢火蟲此起彼伏,一閃一閃,與天上的星星交相輝映,那星星點點的光亮讓人覺得浪漫又溫暖。在夏夜追逐螢火蟲,成為很多農村孩子的共同記憶。
螢火蟲不但是神奇的自然之物,還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禮記月令》中說「腐草為螢」,讓螢火蟲形象富有神秘的意蘊。流螢飛舞,美麗之餘,總給人孤寂和悲涼感。車胤囊螢的民間傳說,激勵了多少人奮發圖強。螢火蟲更是照亮了古今無數詩歌、童話、散文作品。那夢幻般的螢火蟲,豐富著我們的想像,美化和詩意了我們的精神生活。
螢火蟲不但具有重要觀賞價值,它還是一種益蟲,是蝸牛的重要天敵。此外,它還是一種生態指示昆蟲,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螢火蟲的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地區的環境質量狀況。因此,螢火蟲等對生態保護、公共衛生安全有著重要意義。
螢火蟲這種曾經鄉間隨處可見的小生靈,因為環境的汙染,目前正在漸漸消失。此外,一些商業性放飛活動中的螢火蟲,說是人工養殖,實際上來源於人工捕捉,這給野外生存的螢火蟲帶來威脅。
因此,北京市率先將螢火蟲等納入保護範圍,具有示範作用,為我們拓寬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視野,重視有價值的昆蟲保護,維護生態多樣性,開了好頭,立了標杆。
當前我們的野生動物保護,主要著眼於脊椎動物,像螢火蟲這樣有價值昆蟲的保護沒有引起足夠重視。許多人認為昆蟲只不過是煩人的小東西,不值得保護。但昆蟲是自然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麗地球上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但目前昆蟲現狀不容樂觀,全球昆蟲數目正在減少。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過去30年來,全球昆蟲數目以每年2.5%的幅度持續減少,如今有超過40%昆蟲品種的數量正在下降,約三分之一的品種更處於瀕危狀況。因此,當前對重要的昆蟲生存狀況進行評估,按輕重緩急進行針對性的保護,特別有必要。人們不希望像螢火蟲這種承載童年歡樂的昆蟲,永遠消失在夏夜的天空,再也尋不見。
【來源:紅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