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陽光下的嫩芽,夜空裡的大樹,都是童年最美的夢境

2020-12-04 小月淺話

《龍貓》1988年在日本上映,時隔三十年後,2018年在中國內地上映,是我國內地第一部正式引進的宮崎駿電影,也是大導演黑澤明個人百佳電影中的唯一一部動畫。

就連觀眾喜愛的大白角色也是借鑑龍貓的,大白角色的設計總監金進曾對借鑑一事直言不諱,並稱宮崎駿是自己的人生偶像。

不僅如此,我們熟悉的《千與千尋》當年(2001年)在《電影旬報》上位列第三,《幽靈公主》當年(1997年)位列第二,而《龍貓》卻登頂了1988年《電影旬報》之首。

就是這樣一部沒有任何反面角色的生活化動漫,卻收穫了無數期刊雜誌和觀眾的心。

一句話,因為它治癒了我們的童年。

接下來,我們就從童年入手,去分析《龍貓》"何德何能"能成為一代經典。

一.相似的童年,美好的重塑

宮崎駿的母親身患肺結核,在醫院治療長達九年,在這期間,宮崎駿一直處於一種母親隨時可能離開的憂傷情緒中,也因此,導致了宮崎駿童年裡母親角色的搖搖欲墜。

而《龍貓》裡的小月和小梅的母親也同樣是因為肺結核在醫院長期治療,小月和小梅也同樣在"沒有"母親的環境下成長。

不一樣的是,宮崎駿的母親最終也沒能戰勝病魔,離開了人世,而小月和小梅的母親卻康復出院,一家四口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與其說現實很無奈,不如說宮崎駿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在安撫童年裡的那個小男孩(他自己),也是他對自己童年的救贖,並與過去不完整的生活握手言和。

在沒有母親參與的生活裡,宮崎駿為小月和小梅安排了龍貓,一種沒有任何話語的柔軟的動物,它的出現,一方面彌補了母親角色的缺失,一方面也滿足了孩童對未知的好奇,對黑暗恐懼的理解。

這表面上是宮崎駿對小月和小梅的柔軟,實則是對自己兒時的一種交代,因為母親的緣故,宮崎駿的童年在不停的搬家,同時也在不停的換學校。

而每到一處新的住所,孩童本能對陌生環境的害怕和生分就成了宮崎駿要不斷對抗的困難,而在這種不知所措和努力適應的情感切換之下,一個龍貓就是宮崎駿所能贈給小月和小梅最好的禮物,也是給他自己最好的憧憬,並將這份美好裝在了他童年裡窺探到的無盡的黑暗之中,以此來撫平那個瑟瑟發抖的小男孩,和如今的我們。

這也是為什麼說《龍貓》是一部童年治癒系動畫的原因,但它最讓人疼惜的並不是這些表面上贈予式的安排,而是藏在"大笑"和"大叫"下的堅強和樂觀。

二."大笑大叫"般的面對後,獨留下一片星光璀璨的夜空

小月和小梅剛到新家時的表現:欣喜歡愉。

她們像探索奧秘一般的"解鎖"新家,期間一直充溢著她們的笑聲,即使在發現新家有些破爛時,仍然不減熱情。

並且這期間,小梅是完完全全由姐姐小月引導的:

支撐房簷的柱子有些搖晃(房子破舊):兩個人發現後都立在原地不知所措,但很快姐姐小月就反應了過來,不僅沒有立刻離開,還做出一副好玩的樣子邊大聲笑邊繞著柱子轉,隨後小梅便跟著姐姐笑了。這樣"破舊"就被輕而易舉地被化解了。

剛打開浴室門時四處逃散的黑壓壓的煤煤蟲:兩個人還是愣在了原地,但隨後姐姐小月便對著浴室大叫,掩蓋住心底的害怕,妹妹小梅受到了鼓舞,跟著姐姐大叫,嚇走了煤煤蟲。勇氣就這樣從心底被喊了出來。

準備爬上黑漆漆的二樓去開窗戶:對著眼前的黑暗,小月和小梅齊聲高喊,灰塵精靈請你現在出來吧!灰塵精靈請你現在出來吧!此時的小梅已經漸漸地跟上了姐姐小月的步調,一種隱形的發自內心的鼓舞,用大喊大叫去化解害怕和黑暗,喊出來的不僅僅是虛張聲勢,還有真正的勇氣。

這一點在父親的教育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他們入住的第一晚,颳起了大風,大到仿佛能將不牢實的房子扯碎,而這個時候他們三個人正在洗浴,隨後父親為了化解孩子們的恐懼,便提議一起大笑,果真就沒那麼害怕了,並且還將屋子裡的煤煤蟲盡數嚇走了。

這便是"大笑大叫"的前因後果,也是影片最為感動的部分。

也從側面講述了有悖於傳統觀念下面對膽怯的另一種角度,悄無聲息和大笑大叫,前者是逃避躲藏,後者是坦然面對,如果將這種面對膽怯的方式縮小化,那便是兒時對黑暗的恐懼,但遺憾的是,黑暗大多數時候都被逃避對待了。

記得李玫瑾老師曾說過,她小的時候和母親走夜路,母親看出了她的害怕,便讓她看天上的銀河和星座,慢慢地,她忘記了害怕,記憶裡只有一片星光璀璨的夜空。

這便是面對的魅力,和"大笑大叫"一樣,讓人留住美好,忘記膽怯。

三.龍貓是夢裡的期盼,是裝點童年的美好

家庭:母親角色的缺失成就了姐姐小月的懂事和乖巧,她不僅照顧妹妹小梅,還為全家人做好便當,遇上下雨天,她還會去車站給父親送傘,她不僅充當著女兒、姐姐的角色,還替母親承擔了部分責任。

用小月母親的一句話說:小月越是懂事,我就越覺得心疼。

而總是跟在小月身後的小梅,當需要母愛的情緒無處寄託時,姐姐小月便擔當了母親的角色,最形象的一點便是,小梅要跟正在上課的姐姐在一起,最後因為如願以償而一副高興滿足的神態。

和上面提到的"大笑大叫"的樂觀一樣,這種懂事乖巧也在無形中影響著小梅本身。

小梅因為聽到鄰居婆婆說她種的玉米吃了不會得病,便抱著玉米要去給母親送去,雖然這種任性的行為讓家人很擔心,但孩童的天真固執卻讓人感到疼惜。

動畫裡龍貓的出現填補了她們童年裡很多的不足,包括這些心底的渴望和委屈,但我更相信龍貓是一個美好的相信,相信我們童年裡做的夢,夢裡的小精靈,或是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其實是有精靈守護的,這便是這部動畫能夠治癒童年的根本原因。

夢裡龍貓讓種子一夜之間長成了參天大樹,但第二天只有小芽的土地,也同樣讓小月和小梅高興,這部分的設計更證實了那是一場夢,可並不是說夢不重要,相反,這種充滿期盼的夢才是裝點童年最美的東西。

四.小草從根部生長,人類從自然探索

關於自然,一直都是宮崎駿動畫裡永恆的主題,這不僅與他個人愛護環境有關,還與動畫的主題兒童有很大的關係。

周軼君的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曾出現過關於兒童和自然的關係的探討,大概的意思是,我們受自然庇佑,換句話說自然是我們人類的根本,探索根本,不僅是在滿足孩童對探索世界的好奇,同時也是在告訴人類我們的生存不能脫離自然。

同樣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探討,宮崎駿在《幽靈公主》裡講的更深刻。

而《龍貓》對自然部分的描述與《千與千尋》裡誤闖入另一片境地的方式很相似,都是不小心踏入了不同於現實的一塊土地。

這種對自然的熱愛最直接的表現在《哈爾的移動城堡》裡,為了保護植物免受戰爭的迫害,哈爾利用魔法將小草移到了遠離戰爭的地方。

無處不透漏著宮崎駿對自然的傾心和熱愛。

但一切美好的東西都需要傳承,比如說當小梅稱自己看見了龍貓,但懊惱自己沒有辦法證明時,父親的做法是相信小梅,並說小梅遇見的一定是森林的主人,這不是誰都可以遇見的,並帶著小月和小梅去拜訪森林。

就像宮崎駿老師帶著我們一步步地拜訪自然一樣。

曾有傳言說《龍貓》是一部恐怖片,是根據日本的狹山事件所改編的,片中確實也多次出現了這方面的暗示,可對它恐怖動畫定義的背後其實是對死亡狹隘的認識,與其說因為幾個暗示而把它定義為恐怖片,不如說這是一種懷念。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對死亡未知的恐懼,時至今日仍無法正確面對。

宮崎駿用《龍貓》安撫了沒有母親參與的童年,也安撫了母親過世對他造成的缺憾,從另一種層面上說,不參與不僅僅代表著過世,也有可能是不在身邊、沒有時間、不願相伴等,而滿篇下來便是宮崎駿老師贈予給我們與過去和解的方法,以使我們同樣可以平和的撫慰內心深處的幼小的他或她。

相關焦點

  • 《龍貓》:陽光下的嫩芽,夜空裡的大樹,都是童年最美的夢境
    而《龍貓》裡的小月和小梅的母親也同樣是因為肺結核在醫院長期治療,小月和小梅也同樣在&34;母親的環境下成長。不一樣的是,宮崎駿的母親最終也沒能戰勝病魔,離開了人世,而小月和小梅的母親卻康復出院,一家四口終於過上了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 《龍貓》回不去的故鄉,找不回的童年…
    好像就連夜色都飄散著乾淨的氣息,彎彎的月亮高掛在白雲的縫隙裡,無數閃亮的星星灑落在夜空的每一個角落,月光映照出樹木的剪影,空靈的令人神往。鄉間人們的淳樸配之大自然的清新之綠,便是為小主角們邂逅龍貓的故事構築的一個夢幻田園。龍貓生活的地方是一棵古老的參天大樹,陽光順著洞口投射進樹洞,樹洞被一片深的、淺的綠草包裹著,蝴蝶紛飛。
  • 《龍貓》為什麼大人看不到龍貓?龍貓為何是大人眼中殘酷童話?
    大人是看不到龍貓,只有小孩子才能看到它,此外,龍貓不會輕易出現在人們面前,但姐妹們卻與龍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每當她們需要幫忙的時候,龍貓就會自動出現。《龍貓》它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之作也就在這裡。它不但關乎情懷、關乎童心,也是天真的孩童世界裡的精神支柱。
  • 龍貓:回不了的童年,被守護的幸福和童心
    無聊的小梅在院子裡跑來跑去,還給爸爸摘了很多的小黃花,妹妹這天真爛漫的舉動,讓爸爸感受到了童真的美好。妹妹在玩耍中,無意之間看見了半透明的小龍貓,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跟隨著龍貓的蹤跡一步一步往未知的樹叢走著,無意之間踏進了如世外桃源般的大洞裡面,踩空的小梅穩穩的落在了毛茸茸的龍貓的肚子上面。
  • 龍貓:好奇、恐懼、愛和期待,是童年最珍貴的禮物
    」而他的電影裡,永遠是孩子的主場,於是他的童心成就了他的藝術。他故事裡的每一個小主角,都成為了無數人的美好懷念。而在這所有的主角裡,《龍貓》裡的四歲小女孩應該是他的最小女主了,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以最高的天真和童趣,成為了一部讓大人們重回童年的永恆經典。
  • 經典童年:《龍貓》為什麼讓人經久不忘?
    說到動畫影片,相信很多人腦海裡會浮現出宮崎駿的《龍貓》。有小朋友的家庭,更是多次觀看,百看不厭。一方面離不開宮崎駿風格中一向優美的的畫面呈現,另一方面,《龍貓》講的是童年、是希望、是我們一直希望留在心裡的美好!
  • 童年夢的延續|《龍貓》
    宮崎駿在長達數十年的動漫創作生涯中,創作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龍貓》這部動漫有著獨特的地位,這部包裹著童話外衣的故事,曾帶給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無數的歡笑,但當我們逐漸長大,看著童年一點點遠離,再次看到這部作品的時候,反而能真正感受到這部作品帶來的溫暖的力量。
  • 疫情下的夜空裡,誰是歡口鎮最美的星光?
    大自然對我們是仁慈的,它把能給的物質,都毫無保留的給了我們,人心無盡卻一直在觸犯著它的底線。我們中華是個大家庭,古人有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都埋下災難!厚德才能承載萬物。
  • 宮崎駿的龍貓,你我的童年
    小時候看宮崎駿大師的動漫,給我的感覺就是動漫畫風的美麗,人物刻畫生動;龍貓的可愛,千尋的天真純潔,波妞與宗介的愛情......;隨著自己度過了青春年華,再次看這些動漫感受到的竟是心靈的洗滌,今日所看《龍貓》已經不是昨天所看龍貓,宮崎駿大師的作品很多,每一部都是經典,每一部都將永恆;今天我們來聊聊承載著我們童年的龍貓。
  • ——《龍貓》
    年在日本公映,該影片講述的是由於母親生病,小月和小梅跟隨父親搬到鄉下居住,在那裡她們遇見了傳說中的大妖怪龍貓以及與龍貓之間發生的溫情故事。《龍貓》能戳中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對孩子的世界的刻畫,影片中的美好場景不知道出現在多少人童年的夢裡。
  • 《龍貓》童年的幻想
    我從小都沒有看過這部電影,對他的了解只來源於那胖乎乎極為討人喜愛的龍貓卡通造型,以及裡面時不時被網友截出的可口美食短片。整個《龍貓》講述的故事,是爸爸帶著兩個孩子,因為媽媽病重,所以來到了鄉下的老屋,以方便照顧母親,在這樣的一座老屋裡,孩子們發現了很多有趣的小生靈,比如灰塵精靈,龍貓,也只有孩子這樣心靈純潔的人,才能夠觸碰到他們。
  • 最美的不是麗娜,而是夜空下的她!
    小編近日閒來無事,又再次重溫了一下迪迦,發現了很多童年時候忽略的東西。沒想到一部特攝作品裡面,竟然有如此多的女神,難管迪迦能夠這麼火,看來不僅是靠他的劇情,還有那麼的顏值擔當。相信很多人應該都了解過這部平成的第一作吧。話不多說,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看一下都有哪些女神吧?
  • 宮崎駿和《龍貓》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對小編來講,1988年宮崎駿筆下的《龍貓》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這部電影中有童年,有幻想,有許多美好的東西,那就隨著小編一起走進宮崎駿和他的《龍貓》。宮崎駿是日本乃至世界上有名的動漫大師,他畫出來的動漫,不論情節、角色、劇情都非常深入人心。
  • 《龍貓》,純真的童年故事
    龍貓 となりのトトロ影片對小月姐妹和龍貓的形象塑造,都呈現出萌態十足的可愛和天真。宮崎駿慣於表現人物的神情和動作,這些傳神細緻的神情捕捉和動作描繪將人物全方位立體化,即便只是幾歲的小女孩,也在宮崎駿的畫筆下變得飽滿真切。我發現:宮崎峻的天空,永遠是湛藍的;草原,永遠是一望無際的;主角,永遠是十六七歲的孩子;而這個孩子,永遠能找到一個沒有戰爭和汙染的童話世界。如果可以,這裡連勇氣都不會存在。
  • 《龍貓》的夢境,你看懂了麼?
    《龍貓》這部影片想必有很多人都看過了,有人拿它與《風之谷》和《天空之城》進行對比,《風之谷》主要表達人與自然和戰爭三者之間的關係,而看完《天空之城》則是引起人們對現實中的一些狀況的思考,裡面的角色都是外表很可愛、很單純的那種,《龍貓》塑造出了一個怡然自得、幸福美好的夢境生活,有一點世外桃源的感覺。
  • 《龍貓》值得珍藏一生的回憶
    一直以來都有個誤解,覺得動畫片就是給孩子們看的。但是龍貓面向的觀眾是所有人,故事很簡單,卻講述了一個美好溫柔的童年夢境。我喜歡大製作能給人視覺衝擊的動畫大片,也喜歡龍貓這種平平淡淡,包含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之間美好情感的電影。龍貓不只是一部動畫電影,也是能拿來珍藏一生的回憶。
  • 宮崎駿《龍貓》和《千與千尋》:相似的「成長」,不同的「童年」
    兩部影片中都有它們黑乎乎的團隊出現。在《龍貓》裡叫灰塵君,在《千與千尋》裡叫煤球君,不同是因為翻譯,但是同一個東西,日文都叫ススヮタリ。在《龍貓》小梅和小月搬到新家就看見了煤球精靈閃現閃沒,鄰居婆婆的解釋是屋子裡不住人的房間才會有煤球精靈,大人很久都看不到了。爸爸的解釋是:「當我們從亮的地方來到暗的地方時,眼睛發昏,煤球精靈就跑出來啦!」
  • 從古詩詞裡尋找童年夏天的記憶(下)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選自《短歌行》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童年的夏天,沒有空調,有電風扇卻經常停電,夏夜消暑主要靠村子前的渠道。渠道寬約10米,水流又深又急,我們村子就在水庫底下,渠道裡面的水從水庫底放出,終年不見陽光,一到夏天沁涼如冰,是最好的降溫「空調」。
  • 《龍貓》人人心中都有個龍貓,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
    她們對那裡的環境都感到十分新奇,也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她們遇到了很多小精靈,她們來到屬於她們的環境中,看到了她們世界中很多的奇怪事物,更與一隻大大胖胖的龍貓成為了朋友。龍貓與小精靈們利用他們的神奇力量,為小月與妹妹帶來了很多神奇的景觀,令她們大開眼界。
  • 為何《龍貓》能讓我們喜歡30年?
    宮崎駿的動畫片總是這樣充滿著瑰麗的夢想和純真的情懷,《龍貓》也不例外,它通過小月、小梅和龍貓的相處營造了一個夢幻的情境,編織了一個美好、淳樸的童年世界。只有純真的孩子才能看見龍貓在這樣的童話世界裡,大人們是看不見龍貓的,只有純真無邪的孩子才能看見這隻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