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這部影片想必有很多人都看過了,有人拿它與《風之谷》和《天空之城》進行對比,《風之谷》主要表達人與自然和戰爭三者之間的關係,而看完《天空之城》則是引起人們對現實中的一些狀況的思考,以及人類文秘給的發展。
《龍貓》並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劇情,而是展示了很單純的一面,裡面的角色都是外表很可愛、很單純的那種,《龍貓》塑造出了一個怡然自得、幸福美好的夢境生活,有一點世外桃源的感覺。
影片把重心放在了人們生活的世界當中,其中所呈現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和親人之間的陳年往事都給人一種回味無窮的感覺。
其實這部影片也是來源於一個靈感,在宮崎駿老師小的時候就聽到過這樣一個傳說,有一種小精靈也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只是它們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只有那些具有天真無邪的內心的人才會發現這一切。
如今的城市發展越來越科技化,以往的鄉下生活也與我們變得越來越遠,時代在進步,一切都在變化。像以前的「親鄰之交」變成了現在的「低頭不見抬頭也不見」,人與人之間無形中也添加了一道隔閡。因此影片中小月與鄰居的友好關係和城市之間的親鄰關係形成了反差。
《龍貓》融入了城市生活中看不到的人際關係,正是那種毫無隔閡感的交際,也能夠反映出鄉下那種純真樸實的民風絕不是浪得虛名的。
片中呈現的親人與親人之間的感情讓觀眾紛紛感動,仿佛是一場人間難得的感動。
起初一家人來到鄉下時,看到新家破爛的場景,還被人叫做「鬼屋」。然而他們並沒有受到外界的幹擾,而是很認真地將整個家打掃了一下,髒亂不堪的樣子轉變成整齊的樣子,打掃時一家人也是笑聲不斷,並沒有任何壓抑的氛圍,可見一家人相處的十分融洽。以及影片中還有那個細節,就是父親下班面臨瓢潑大雨,可女兒兩人依舊在外等待著父親,這才是真正的親情。
不過回到現實中,看看我們現在身邊的場景,「啃老族」越來越多,許多孩子在外打拼後就忘記了家裡的親人,他們變得越來越自私,以自我為中心,覺得自己能夠勝任一切,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什麼本事。這與影片中那種溫馨的家庭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引人深思。
本片其實有兩個亮點,分別是所展示的鄰居之間的關係和親情這個話題。不過令大家最深刻的還是片中的龍貓。它可愛的形象無一不吸引著每一個人,再加上它內心的善更是打動人心。所以很多小孩子看完《龍貓》之後都希望現實生活中能遇到龍貓一次,他們相信這一切。
另外龍貓對於日本文化其實有著重要的意義。日本一直很重視「妖怪」這一文化,而且對其有著深厚的見解。他們有時會將生活中的一些事用生靈的角度去看待。雖然妖怪這個詞聽起來有點嚇人,但他們是和人一樣擁有情感,並且也與人類的生活有著一定的聯繫,因此日本對妖怪特別重視。
再來看看宮崎駿老師的風格,他的許多作品中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妖怪,但他所繪製的妖怪並不是那種可怕邪惡的,而是給人一種可親的感覺。就像前文中的《千與千尋》的蘿蔔神,其實現實中日本的確對其有著說法,蘿蔔神的善良機智也符合日本文化的一些說法。細心的觀眾也會發現,在宮崎駿老師的筆下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精靈。
總而言之,宮崎駿老師的漫畫風格成為了日本動畫的一道風景線。而且他一直主張辯證式的風格,通過他的作品就能看出這一點。而且他還會把自己獨特的見解以及動畫想傳達的觀念都會清晰地在影片中展示出來,雖然他的動畫看起來神秘,但實際上每個人認真觀看後都會產生回味感。
另外他很好地駕馭了現實與虛擬這兩個框架,影片並沒有因為太多稀奇事物的出現而變得脫離現實,相反更能讀懂人心,這是他作品的精妙之處。他以這種方式來闡述人間值得,讓很多人意識到這個世界還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就像《龍貓》一樣,不論什麼年齡段的人看完之後都會有一種想見龍貓的感覺,因為這個世界,值得探索的東西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