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貓:好奇、恐懼、愛和期待,是童年最珍貴的禮物

2020-09-05 魚生文化雜談

「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慢慢老去,你會發現,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宮崎駿曾經說過:「孩子的眼神,讓我相信這個世界還有著純真。

而他的電影裡,永遠是孩子的主場,於是他的童心成就了他的藝術。他故事裡的每一個小主角,都成為了無數人的美好懷念。而在這所有的主角裡,《龍貓》裡的四歲小女孩應該是他的最小女主了,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以最高的天真和童趣,成為了一部讓大人們重回童年的永恆經典。

在這部電影裡,宮崎駿通過現代主義的文學手法,將人的心理變換為一隻原本只存在於畫冊裡的精靈——龍貓,並藉此描繪了一個四歲小女孩的精神世界。

好奇、恐懼、愛和期待,這些最簡單的心理構成了每個人的童年,而所有的想像也都從此而生。四個夢境,四個簡單的故事片段,就是一個孩子的整個世界。也因為簡單,所以更深入人心。下面就隨著本文再次領略一下那個美好的童年和夏天吧。

龍貓劇照

故事的鋪墊:初回自然

故事的開始,是草壁先生帶著兩個女兒返回鄉下,而孩子的媽媽正在七國山醫院養病,這為故事定下一個背景基調——一個藏於暗處的憂慮。這恰恰與故事起初的明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個女兒皋月和梅,來到鄉下的舊屋子,見到高聳入雲的樟樹,對於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屋裡掉下橡果,兩個人在屋子裡跑來跑去尋找樓梯口,而這久未住人的屋子也給她們帶來了第一層恐懼,黑暗。爸爸和鄰居奶奶則告訴她們那是灰塵精靈。

於是她們張大嘴巴,大聲喊著,以驅趕恐懼。在克服了這微小的恐懼後,結果只是弄得手腳都髒兮兮的。這讓她們興奮不已。

姐妹倆弄髒的腳丫

第二天,爸爸騎自行車帶著兩個女兒去七國山醫院看望孩子的媽媽,一家人溫馨和睦。孩子聽到母親再有一星期就能出院,也都非常開心。到這裡,故事完成了簡單的鋪墊,節奏清新而明快,幾乎笑聲不斷。

第一夢:好奇——掉進龍貓的樹洞

故事畫面一轉,爸爸在忙於工作,姐姐要去上學,留下小梅一個人玩耍,於是孤獨開始變化形象,編織夢境。

梅一個人先在院子裡採花,悄悄放到爸爸的桌邊。然後又去水池邊戲耍蝌蚪。再然後,發現橡果,一顆又一顆,像是催眠的數字,帶領她逐漸進入夢境。小孩子都是這樣,經常玩著玩著就困了。

小號龍貓出現,夢境開始

梅忽然發現了一隻半透明的精靈——小號龍貓,這也暗示著此時已是非現實,或者說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態。爾後小號龍貓藏到房屋下面,又跟著中號龍貓一起背著一袋橡果出來,想要溜走,橡果掉落,被梅發現,於是闖進叢林,掉進樹洞,見到大號龍貓,在跟它玩耍的過程中沉沉睡去。

追趕小龍貓

這便是第一重夢境,可以說是「好奇之夢」。

一個四歲的小孩,是不能在孤獨中待過長的時間的。起初她可能還玩得很高興,引發興趣的事物一樣接一樣,但過不了多久,睏倦就會襲來。因為缺少他人的陪伴,她的精神不能夠自我獨立太長時間,因此只好去夢裡尋找安慰。

爸爸在工作,姐姐在上學,媽媽又遠在醫院,她的世界沒有人可以用了,時間是難捱的。於是她便將畫冊裡的形象引入夢裡,這便是她第一次見到「龍貓」,作為自我精神的陪伴。

而實際上,她只是玩累了睡到了林子裡。等到姐姐發現她,她堅定地認為自己見到了龍貓,但後來在大樟樹下,並沒有那個樹洞,爸爸只好說她遇見了森林裡的神靈才勉強應付過去。

抱著龍貓睡去

第二夢:恐懼——雨夜的龍貓電車

第二天,姐姐又去上學了,爸爸甚至不能在家辦公,去了公司,因此把梅託付給鄰居奶奶。但這並不奏效,很快奶奶帶著梅來到學校,又把她交給了姐姐。

這個小不點的到來,引來班裡同學的騷動。而後她如願以償地擠在姐姐和同桌的座位中間,無比的滿足。因為她不再是孤單的了。她開心地拿著筆在本子上笨拙地畫了一隻龍貓。

跟姐姐一起上課

放學後,下起了雨,姐妹倆在土地公公的廟前躲雨,鄰居男孩堪太把傘送給她們,自己淋著雨跑回家。皋月帶著梅回到家還了堪太的傘,拿著自己的傘去車站等爸爸。夜幕降臨,電車過去了好幾趟,但都不見爸爸的身影,雨夜的凝重帶給她們恐懼。

而恐懼總是會帶來睏倦,梅很快便在姐姐的背上睡著了。

夢裡願望化為現實,她們身邊出現了一隻龍貓,陪著她們一起淋雨,一起等待,然後龍貓還對雨點打在雨傘上的聲音發生興趣,跳起來逗她們玩,恐懼的情緒隨之消減。這其實是她們自己在通過關注聲音來轉移精神裡的恐懼,而龍貓電車的到來,完成了她們對於爸爸早點回來的期待。

在這裡,龍貓代替了父親的角色。

害怕的時候跺跺腳

等到爸爸回來,她們興奮不已,說著龍貓電車的奇遇。這是一個孩子在向父親訴說自己克服掉恐懼的成就感。

這就是第二重夢境,關於恐懼。

第三夢:期待——橡樹一夜長大

姐姐皋月給母親寫信說著梅見到龍貓的奇遇,又把生活裡的一點一滴都告訴母親,把兩人白天種下橡果的事也告訴了母親,等母親回到家時,她們的橡樹就發芽長大了。

於是在她們心裡,天真地期待著。橡樹發芽,長大,母親回家。

橡樹發芽,母親回家

晚上在夢裡,兩人就看到三隻龍貓在圍著她們的橡樹種子轉圈,做著奇怪的祈禱儀式。於是兩人也跟著加入,繞著種子轉圈,祈禱,手一抬,種子發芽,再一抬,樹枝長高,於是在她們的夢裡,橡果一夜長成參天大樹,龍貓帶著她們繞著橡樹飛翔。

此時,龍貓就是母親的化身。

夢裡迎風飛翔

這第三個夢,代表著期待。

她們渴望母親能早日康復,出院回家,回來陪伴她們。而夢境裡,都是生長與飛翔,與母親的病苦恰成對比。這也為第四個夢埋下了伏筆。

第四夢:愛——爭吵後的迷路與團圓

故事到了最後一章,筆鋒陡然急轉,節奏開始逐漸沉重,急促。

先是姐姐接到醫院電報,說是母親不能及時出院,恐怕要再待一個星期。皋月趕緊打電話通知在單位的父親,父親吩咐兩人好好待在家裡,自己直接從單位去了醫院。

姐姐此時心情沉重,而梅還太小,尚未學會管理情緒這樣複雜的事,只知道媽媽不能按時回來了,便哭鬧著要去看媽媽。姐姐因此訓斥了梅,姐妹倆發生小矛盾,姐姐自己走在前面回了家。妹妹跟著回家,看到姐姐在鄰居奶奶面前急得哭了,便覺得一定發生了天大的事,又跟姐姐剛吵完架,於是只有四歲的梅懷裡抱著一根新鮮的玉米,決定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媽媽。

等待姐姐的梅

梅在路上走丟。姐姐發現梅不見了,鄰居奶奶帶著村裡所有人四處尋找,在池塘找到一隻鞋,以為是梅的,但好在虛驚一場,眾人才稍微放緩了心態。此時梅一個人身處路中,迷失方向,恐懼,焦急,睏倦全都襲來,於是在路邊睡去。

夢裡,龍貓再次出現,化身為空中電車帶著姐姐一路飛馳,從天而降。姐妹相聚,矛盾化解。龍貓電車又載著她們飛馳過原野,到七國山醫院的樹枝上,兩人看見了爸爸和媽媽,心裡終於安定,把玉米放在窗外,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姐妹和好

這是第四個夢境,關於愛。

只有愛,能讓梅不顧一切地獨自去找媽媽,也是愛,讓皋月跑遍了田間的每一條路去找妹妹,也只有愛,才能帶領這兩個幼小的心靈,穿越恐懼和擔憂,在父母都不在身邊的時候,互相照顧,並且充滿期待,夢想著一家人早日團圓。

結語:小孩的世界很小,也很大

從電影開頭一直到最後,雖然節奏幾經轉換,但母親生病是整體的基調,是背景板。因為母親生病,爸爸需要工作來支撐家庭,那麼姐妹倆就需要面對孤獨,而對於更小的妹妹來說,則是更大的考驗。所以這四個夢境,基本都是她的精神所變化而出的。

只有四歲的梅在短暫的夏天裡經歷了新奇和快樂,也經受了孤獨,恐懼,等待,爭吵,期待,還有愛,於她而言,實在是有些過於豐富了。而影片的色調也一時明媚一時黯淡,將小孩的心理和環境刻畫地非常細微。

這部影片當然整體很美好,但如果草壁先生的妻子不能出院呢?故事又會是什麼結局呢?這是讓人不忍想像的。

劇中的設定媽媽是得了結核病,而電影導演宮崎駿的母親也正是得了一種結核病。

而在原來的動畫設定裡,其實只有一個六歲左右的小女孩,但在後來他決定將她分裂為兩個角色,「Mei」(小梅)是「MAY」的英語發音,意指五月,而「Satsuki」(皋月)是日文中五月的老式說法。姐妹兩人的名字實際是同一個意思。甚至連海報也有合二為一的版本。

皋月和梅合二為一的畫報

所以我想,宮崎駿也在電影裡面克制而柔和地表達了許多孤獨的成分吧。一個缺少陪伴的孩子只有用夢境去勾畫他的世界,缺少什麼,就在夢裡填補什麼,他也只能如此了吧。

並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足夠的陪伴,這是無可奈何的現實。而在孤獨中長大的孩子,想像力總是更強一些,畢竟他們需要夢境來彌補現實的空缺。

但願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童年,也願每個成年人的孤獨心靈都有夢境來填補。如此,世界就還有可珍貴的事,無法長大,或許是童年最好的禮物。

全文終

作者|魚生

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宮崎駿《龍貓》和《千與千尋》:相似的「成長」,不同的「童年」
    而鏡頭跟著小梅好奇般的童心追逐,閃著大眼睛可愛形象的煤球精靈出現,觀眾會意識到只有孩子同視角和心理才得以看見。《龍貓》中用誇張而可愛的兒童形態「煤球精靈」,用以弱化成人世界的壓抑和恐懼。也是一種帶觀眾進入兒童視角的鋪墊,煤球精靈夜晚沿著房屋縫隙移屋外的大樹中,暗喻著人與自然和諧的組成,把視野引向充滿靈氣的自然神靈中。
  • 「二月影評」宮崎駿對童年恐懼的清洗和自我救贖之《龍貓》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宮崎駿導演並於1988年首映的動畫電影《龍貓》。我之前有聲明過,這個專輯是治癒系的。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內心裡都住著一個受傷的小孩子,就像宮崎駿本人一樣,《龍貓》這部動畫電影,就是宮崎駿對自己童年恐懼的一次清洗和自我救贖。
  • 《龍貓》,純真的童年故事
    整個影片的畫工都細膩而深刻,沒有任何的粗糙和馬虎,讓小孩有同感,而讓成年人也不疏離。故事的敘事雖然線索有些散漫,但卻瀰漫著濃濃的溫情。當然該部影片最為可愛的當屬龐大性情溫和的龍貓,和孩子一樣有著好奇和稚氣的頑皮,充滿幻想主義的色彩。
  • 《龍貓》:陽光下的嫩芽,夜空裡的大樹,都是童年最美的夢境
    在沒有母親參與的生活裡,宮崎駿為小月和小梅安排了龍貓,一種沒有任何話語的柔軟的動物,它的出現,一方面彌補了母親角色的缺失,一方面也滿足了孩童對未知的好奇,對黑暗恐懼的理解。而每到一處新的住所,孩童本能對陌生環境的害怕和生分就成了宮崎駿要不斷對抗的困難,而在這種不知所措和努力適應的情感切換之下,一個龍貓就是宮崎駿所能贈給小月和小梅最好的禮物,也是給他自己最好的憧憬,並將這份美好裝在了他童年裡窺探到的無盡的黑暗之中,以此來撫平那個瑟瑟發抖的小男孩,和如今的我們。
  • 《龍貓》:陽光下的嫩芽,夜空裡的大樹,都是童年最美的夢境
    在沒有母親參與的生活裡,宮崎駿為小月和小梅安排了龍貓,一種沒有任何話語的柔軟的動物,它的出現,一方面彌補了母親角色的缺失,一方面也滿足了孩童對未知的好奇,對黑暗恐懼的理解。這表面上是宮崎駿對小月和小梅的柔軟,實則是對自己兒時的一種交代,因為母親的緣故,宮崎駿的童年在不停的搬家,同時也在不停的換學校。
  • 童年夢的延續|《龍貓》
    宮崎駿在長達數十年的動漫創作生涯中,創作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其中《龍貓》這部動漫有著獨特的地位,這部包裹著童話外衣的故事,曾帶給我們這一代小時候無數的歡笑,但當我們逐漸長大,看著童年一點點遠離,再次看到這部作品的時候,反而能真正感受到這部作品帶來的溫暖的力量。
  • 龍貓:回不了的童年,被守護的幸福和童心
    今天所說的這個電影是著名動漫導演家宮崎駿的《龍貓》,聽到這個名字你也許就會想到是不是胖嘟嘟的、毛茸茸的,就像一個不倒翁一樣,讓人覺得可愛。不過你也不能小瞧了這個電影的治癒能力,它讓大家在這個冷酷的世界裡面尋找到了最童真、美好的心靈,使大家的心靈得到了慰藉。下面就來看看這個奇妙又有趣的故事吧。
  • 宮崎駿的龍貓,你我的童年
    小時候看宮崎駿大師的動漫,給我的感覺就是動漫畫風的美麗,人物刻畫生動;龍貓的可愛,千尋的天真純潔,波妞與宗介的愛情......;隨著自己度過了青春年華,再次看這些動漫感受到的竟是心靈的洗滌,今日所看《龍貓》已經不是昨天所看龍貓,宮崎駿大師的作品很多,每一部都是經典,每一部都將永恆;今天我們來聊聊承載著我們童年的龍貓。
  • 《龍貓》:我們小時候的夢,原來宮崎駿知道
    ,也沒有高深的臺詞和深刻的文化底蘊,《龍貓》這部作品只是簡單的講述了兩個小女孩的童年往事,簡單純粹,卻直入人心,引起了無數觀眾的共鳴,能夠獲得如此成就,最關鍵的點在於導演真的是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所以才能設計出如此打動人心的角色。
  • 長大後一起看《龍貓》,原來我們早已丟失了最簡單的快樂和勇氣
    其實並沒有最好,我想宮崎駿自己也沒有覺得自己的哪一部電影是其中最好的一部,每一部電影都有他想表達的東西,而《龍貓》,就是他想給我們這些「成年人」一份最好的禮物:最簡單的快樂和勇氣。她們不因為媽媽的生病,父親失業回到鄉下,住著老舊的房屋而失落,反而對這樣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和期待,這或許就是快樂的源泉吧!很多年之後,我們的好奇心是不是在消減?我問我自己,好像很久沒有對一件事情有很大的興趣去探究,去挖掘和了解。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那麼大,天地那麼遼闊,有太多的事物我們沒有見過,有太多的東西我們沒有去嘗試。
  • 長大後一起看《龍貓》,原來我們早已丟失了最簡單的快樂和勇氣
    我們的童年總是無憂無慮,三兩個小夥伴,在田野間,小道上,都是我們嬉戲的笑聲,真的沒有煩惱,真的很歡樂。我想有一部電影,就是在寫這樣的故事,承載著大多數人的童年故事,它就是《龍貓》,在宮崎駿的畫筆下,勾勒出了生動且具有畫面感的圖畫。很多都很喜歡宮崎駿的電影,看了很多,就會拿出來做計較,到底哪一部宮崎駿的電影才是最好的?
  • 《龍貓》人人心中都有個龍貓,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
    她們遇到了很多小精靈,她們來到屬於她們的環境中,看到了她們世界中很多的奇怪事物,更與一隻大大胖胖的龍貓成為了朋友。龍貓與小精靈們利用他們的神奇力量,為小月與妹妹帶來了很多神奇的景觀,令她們大開眼界。小梅竟然自己前往,不料途中迷路了,小月只好尋找她的龍貓及小精靈朋友們幫助。
  • 品味宮崎駿:《龍貓》,最美好的童年,最可愛的龍貓
    《龍貓》是宮崎駿的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之一,從1988年《龍貓》上映至今已有32年的時間,但是我們平時依然可以在文具店禮品店看到龍貓形象的物品,足以看出《龍貓》產生的影響力是久遠的。作為宮崎駿童年類作品中最具代表的《龍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為他們營造了美好的童年世界。
  • 《龍貓》:一部用愛和柔軟寫出的溫馨童謠
    《龍貓》的靈感來源於宮崎駿對童年時代的追憶,它以一種童年人的視角和懵懂心理去看待這個陌生的世界,於是滋生出豐沛的想像力:有怪物就住在你隔壁,你卻看不到它;你在森林中迷路,你感覺林間有什麼東西存在,你無法感知,但你知道它確實存在;種子會一夜間發芽,在黎明前重新長成參天大樹;田野間必然存在著一種奇異的交通工具
  • 《龍貓》:一部32年經久不衰的老片,直擊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都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童年的影子,觸動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進而反思為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當孩子告訴草壁達郎夫婦居住的是「鬼屋」的時候,爸爸和媽媽都有及時地回應孩子,甚至媽媽還很期待地表示:「真想趕快出院看看鬼長什麼樣子。」寥寥數語,就驅散了孩子心裡的恐懼,還將原本應該害怕的事情轉化為了新奇的探險,值得我們反思和學習。
  • 《龍貓》: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為何能被稱為治癒人心的佳作?
    故事中的爸爸並沒有忽略女兒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反而站在了孩子的角度,用孩子所能夠理解的語言巧妙的化解了他們心中的恐懼。宮崎駿用這種溫暖的方式塑造了成年人所渴望擁有的溫暖童年,通過這種暖心的小細節治癒了無數觀眾的心。
  • 一生中最珍貴的十二個禮物,一個禮物紀念一個世界|百家故事
    《禮物》很喜歡《禮物》中文版的書皮封面,湖水般的淡淡藍綠底色配上燙金的銀色字畫,不知怎地讓我想起躺在童年抽屜裡的糖紙。角田光代好像把世界上所有溫暖的愛都放了進去,字裡行間的文字讀來像初春吹來的風,異常柔軟,又像春日裡剛發芽的小草,充滿力量。「即使物品不知何時會遺失,但收到禮物時的記憶,與那人所擁有的關聯性,卻絕不會失去。我想,我們這樣,在一次次收到禮物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然後逐漸老去。」
  • 《龍貓》:一個如此簡單的故事,為何能被稱為治癒人心的佳作?
    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中,小梅和小月遇見了&34;的灰塵精靈,可愛又會魔法的龍貓,還有善良的貓巴士。>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好奇,才能夠收穫人生饋贈的小驚喜。龍貓第三次出現時,它帶著小龍貓、小月和小梅一起為橡樹籽催長,帶著她們坐在樹梢上吹洋壎,這個時候的龍貓,像是每個人小時候都曾期待過的能幫自己完成所有願望的魔法師;
  • 龍貓:童年奇蹟的幻想曲
    今天綠綠又重溫了宮崎駿的《龍貓》,《龍貓》是吉卜力工作室乃至整個動畫史上的經典之作了。看完這部動畫會不盡感嘆宮崎駿無限的想像力。裡面憨態可掬的大龍貓,背著橡子的可愛小龍貓,會飛的貓巴士,以及蔥蔥鬱鬱的森林。總能治癒心靈,讓人懷念童年。
  • 宮崎駿電影《龍貓》,龍貓只會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
    作為宮崎駿的經典代表作,龍貓是一部純淨又溫情、恬淡且浪漫的動畫作品。夏日的田園風光搭配著清新的一草一木,倔強勇敢可愛的姐妹和圓滾滾的龍貓和小精靈們,很像童年時的一場夢,適合家長和小朋友們一起觀看。小梅追著小精靈,意外發現了一隻龍貓。姐妹倆的爸爸是考古學教授,每天要搭乘巴士通勤。一場大雨,小月和小梅到車站接晚歸的爸爸。小月背著累睡著了的妹妹,森林的守護神——龍貓出現了。看到龍貓只有一片根本擋不了雨的葉子遮雨,小月把傘借給了龍貓。龍貓和小精靈們的神奇魔力帶給了小月和小梅很多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