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標準時11月14日,天文學家分析了夏威夷小行星撞擊警報系統的數據,發現了一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在對它的軌道進行分析之後,他們發現早在一天之前它就已經飛掠地球了。現在,這顆小行星被編號為2020 VT4。
根據國際小行星中心的數據,世界各地的天文臺對這顆小行星進行了26次觀測,然後根據所得的數據對它的軌道進行了擬合。它的軌道半長軸為0.9078012個天文單位,在地球軌道之內。天文學家估計它的大小在5-11米之間,最靠近地球時與地心距離為6754公裡(這相當於地月距離的0.02倍),也就是說距離地球表面只有383公裡,當時它處於南太平洋上空。
神奇的是,這個高度與國際空間站的軌道高度是相一致的,但是卻沒有發生碰撞。事實上,那裡的空間是如此之大,而國際空間站和小行星都相對較小,因此他們碰撞的概率是非常小的。當小行星處在南太平洋上時,國際空間站在阿根廷南部,距離碰撞還有很大的距離。雖然碰撞概率很小,但並非沒有可能,國際空間站曾多次進行機動以避開軌道上的碎片。
根據地球大氣的分層結構,地球大氣可以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和逸散層。其中,熱層距離地表的高度在80到700公裡之間,而小行星距離地表的高度為383公裡,因此小行星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更具體地說,小行星到達了地球大氣層中的熱層。
如果小行星的高度再低一些,那麼它可能會變成一顆流星。這顆小行星的速度每小時四萬八千公裡,科學家估計,如果它達到了距離地表80到100公裡的高度,那麼和空氣的距離摩擦會使它燃燒並發光發熱,即使在大太陽底下,也能看得到光芒。
那麼地球會有危險嗎?答案是不會的,因為這種大小的太空巖石沒有機會完整地到達地球。由於超音速再加上與大氣摩擦產生的熱量,它會空爆掉大部分,只有剩餘一小塊碎片到達地表成為隕石。
最有趣的是,這顆小行星原本是一顆阿波羅型的小行星,它每1.5年就能繞著太陽轉一圈。但是,在飛掠地球之後,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它變成了阿登型小行星,繞太陽軌道周期也變成了10個月。
這次事件讓一些科學家感到擔憂,因為我們還沒有能力檢測到所有小行星。如果很不幸,這顆小行星比較大,而且會撞上地球的話,那麼這對於地球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災難,而我們卻全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