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日的「首日封」——武漢市民代寫萬封明信片,為援漢醫護人員...

2020-12-22 新華社新媒體

▲3月30日,武漢市教師代表展示為醫護人員代寫的明信片。受訪者供圖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記者劉婧宇)4月1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解封日的「首日封」——武漢市民代寫萬封明信片,為援漢醫護人員「遙寄武漢情」》的報導。

晴朗的天氣已經持續多日,4月8日一大早,武漢氣溫就超過了16℃。

馬路兩旁的法國梧桐樹葉,早已由嫩綠轉向深綠。路上不多的行人,也都換上了春裝。從元月23日封城那一刻,經歷了76天、1800多個小時的苦痛掙扎,武漢終於「解封」了。

江岸區上海路14號,有一棟很有年代感的灰色三層小樓——武漢市郵政局上海路支局。今天這裡恢復營業。一層業務大廳裡,過年時掛上的紅燈籠,還沒來得及摘下來。

一些人陸陸續續來到郵局,將一沓沓印著武漢美景的明信片投遞之後,便默默離開了。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市民,都是「遙寄武漢情」感恩活動的志願者:為援漢醫護人員代寫明信片。

「京」兵強將、「滬」你平安、「津」字招牌、銘「冀」於心、竭「晉」全力、勇「蒙」果敢、「遼」表寸心、逢兇化「吉」、「龍江」有愛……這1萬多封明信片,帶著武漢人由衷的感恩之情,雪片一樣飛向祖國大江南北。

這個武漢解封日的感恩活動,是由武漢市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發起組織的。

「你們為我們拼過命,但來不及感謝就悄然離去。就讓武漢人手寫的薄薄明信片,帶著武漢的美景和祝福,伴你們回家。」代寫志願者劉新說。

就像一部時光機,往後餘生,這些白衣執甲的逆行者,只要翻開這些蓋著武漢解封日郵戳的明信片,就會重新回到這個時候——記得這座城市最沉默的情懷,還有這裡最懂得感恩的人民。

解封的武漢,這份深情值得封存。

 (小標題)最美的不是櫻花,是武漢人感恩的心

4月8日零點,李紫陽站在武漢市高速路府河出口,看著早已排好隊的一輛輛汽車,順序通過收費站。司機們紛紛搖下車窗,向窗外的陌生人揮手:「再見,再見!」

一輛車牌「閩H」開頭的車主,衝他喊了一聲「謝謝」。就這普普通通的一句話,此時此刻,竟把這個27歲的小夥子喊哭了。

這一刻,多少人百感交集。他說,這是70多天裡最激動人心的時刻。

李紫陽是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成員,也是「遙寄武漢情」的發起人。疫情暴發時,他還加入民間自發組建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聯繫、清點物資,負責運送,到任何需要出力的地方。

雖然聽過無數遍「眾志成城」,他這回才第一次真正明白它的意義。

說起「遙寄武漢情」的緣起,實屬偶然——廣西援漢醫療隊隊員陳良嬌離開武漢時,在機場遇到工作人員送明信片。由於來不及填寫,她就聯繫志願者李紫陽,詢問是否可以代寄印有武漢風景的明信片,給家人朋友留作紀念,也送去一份來自武漢的祝福。

李紫陽是個急性子,連夜駕車跑了好多地方,才買到幾張。他寫下祝福,寄了出去。

後來,在與陳良嬌聊天時,他得知廣西援漢醫療隊不少隊員,也希望像陳良嬌一樣,有一張明信片,在帶給家人祝福的同時,也紀念自己的努力。

於是,在李紫陽的倡議下,青春江岸志願者團隊決定發起「遙寄武漢情」活動。他說,今年3月,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而是武漢人感恩的心,「我們要借這一張張薄薄的明信片,為各地逆行出徵的援漢醫療隊員以及他們的家人朋友,送去武漢人的感激和祝福。」

然而,當時售賣明信片的郵局和旅遊紀念品商店,都沒有恢復營業。為了不耽誤進度,李紫陽一方面請團隊志願者連夜做出小程序,收集醫療隊員的代寫需求。另一方面發動朋友,四處尋找印有武漢風景的明信片。

記者打開「遙寄武漢情」小程序,發現界面十分簡潔,只有收件人、寄語和代寫署名等關鍵信息。李紫陽解釋說:「沒有時間做美化。」

從廣西醫療隊到四川醫療隊,再到河南醫療隊……這個小程序在各地醫護人員中不斷轉發,後臺信息需求迅速達到上萬條,收信地址幾乎覆蓋了全國各地。

如此大量的明信片缺口,讓大家犯了難。他們跑遍了整個武漢,發動周圍人轉發明信片求購信息,聯繫各個可能有貨的商家清點庫存,每天找一點,積少成多。各地援漢醫療隊隊員的明信片,都被他們「承包」了。

小程序裡留言激增,教師、民警、工人、學生、消防員等普通市民,聽聞後踴躍加入代筆志願者隊伍,通過志願者報名系統領取代寫任務,寫完後由專人收回。

這些代寫志願者才華橫溢,有的作了萌萌的插畫致敬醫護人員,有的手繪各種武漢特色,並在旁邊調皮地標註「武漢周黑鴨代筆」「黃鶴樓代筆」「熱乾麵代筆」……

代筆明信片每天從全市各個角落匯集而來,最後達到1萬多封。李紫陽和七八個志願者,連續整理了四天才弄完。

這些明信片上,有著不同於往日的郵戳,刻著「大美江城 正在重啟 2020.4.8 湖北·武漢」字樣,這是武漢解封日的專屬郵戳。「為了給明信片蓋上這個特別的戳,我們特意選擇了4月8日。」李紫陽向記者展示後說。

於是,就有了市民親手郵寄「首日封」的感人場景。

在這些明信片上,還有一個很顯眼的紀念戳——一個紅色愛心桃,中間寫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中國加油」,底部落款「2020.03.18 湖北武漢」。

李紫陽覺得這個章「特別贊」,「3月18日是武漢新增確診病例首次『零報告』的日子,也是援漢醫療隊取得階段性成效的日子,武漢郵政局據此特別定製。」

這些蓋著解封日專屬郵戳和「清零日」紀念戳的明信片,仿佛是一枚枚軍功章,以民間獨有的方式,鄭重授予每一位為武漢拼過命的醫護人員。

(小標題)每封明信片背後,都有動人的故事

3月28日晚,小學生吳一舟坐在桌邊,一筆一划地代寫明信片。坐在旁邊的爸爸和爺爺,也在對照著手機屏幕,認真抄寫每個字。吳一舟全家都是「遙寄武漢情」的代寫志願者。

調皮的吳一舟寫著寫著,開始在明信片上天馬行空地畫畫:一個頭戴「十字帽」的醫護人員,高舉盾牌阻擋有著很多觸角的病毒,還有旁白——銅牆鐵壁!雖然醫護人員的腿,被他畫得像兩個細長的「6」,盾牌好似擀麵杖,但絲毫不影響小傢伙的自豪與喜悅。

他挑起眉毛,眼光閃亮,舉著這張明信片說,「我終於可以儘自己的一份力了!」

這些寫給父母、愛人、孩子、朋友和老師等人的明信片,內容豐富多彩,可圈可點。河南省援鄂醫療隊隊員寫給朋友,「何日功成名遂了,還鄉醉笑陪公三萬場,不用訴離殤」,字裡行間,透著江湖再相逢的豪邁;

山東省第五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寫給父母,「報不完的恩,是父母的恩。爸媽安好,便是晴天。您們養我長大,我陪您們變老」,洋溢著對家滿滿的眷戀;

有的明信片更像一封信,空白的地方,都被密密麻麻的小字擠滿。

一位江蘇省援鄂醫療隊隊員,用這張薄薄的明信片承載著自己深深的期許,「親愛的寶貝,媽媽很榮幸有這樣一次機會,給你寫一封有意義的明信片……每個人都應該有意義地活著,平平淡淡雖好,該挺身而出的時候也不能龜縮不前……寶貝加油!做一個有責任感、有能力的小男子漢!」

甘肅援鄂醫療隊隊員馮淑芳還向李紫陽打聽,代筆志願者張成龍的聯繫方式——在朋友圈看到他為自己代寫的祝福,非常感動,希望能直接道謝。李紫陽說,張成龍是一名民警,他們現在已經聯繫上了,沒準兒會成為一生的好朋友。

每封明信片背後,都有一段動人的故事。有的關乎親情,有的關乎友誼,有的則是對戀人的期許。代筆志願者柳靚葳印象最深的一封明信片,是這樣寫的:「待到櫻花燦爛,春山可望,山河無恙的時刻,你把我帶回家可好?」

代筆志願者葉媛幫江蘇援鄂醫療隊賀龍雲寫完明信片,又加上自己洋溢著武漢式熱情的寄語,「共飲一江水,同心戰疫情。等武漢痊癒了,我帶你,逛三遍漢街,吃六碗熱乾麵,登九次黃鶴樓,看十一次武大櫻花。」

不少醫療隊還專門錄製了感謝小視頻,遼寧雷神山醫療隊隊員說,「因為疫情我們沒有機會親身感受湖北的美,待疫情退去,我們一定會回來,武漢加油!」

山東省第十二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點讚,「感謝武漢人民用這種方式,讓我們帶走江城的美景,祝武漢明天更美好!」

一聲聲對江城的祝福,也在感謝明信片背後,一個個拼命的武漢人。

(小標題)武漢伢要挺住,冇得事!

劉新是代寫明信片的志願者之一,也是武漢民間自發組織的志願者團隊發起人。「扯奇談怪論冇得用,不單單是寫明信片,今天的一切都足以見證,武漢伢為自己城市拼過命!」劉新說。

歷經兩個多月的焦灼,他終於有點心情回歸主業,「開始琢磨『有點窮』這個事兒了」。他說,「大家在朋友圈發什麼內容,我們的感受最直接,雖然走出傷痛需要時間,但已經有活躍的氣氛了。」

3月24日,他和志願者團隊「無所WEY聚」,帶著熱辣的小龍蝦,去櫻花盛放的東湖櫻園,歡送重慶援漢醫療隊。為了讓長期高壓下工作的醫護人員放鬆一下,武漢市破例將東湖櫻園,單獨對醫護人員開放幾天。

小龍蝦是「無所WEY聚」的隊長張帆自己買好材料,又出加工費請人幫忙做的。

一眼望去,重慶醫療隊給人感覺蠻火辣,他們穿著清一色的紅色隊服。

「誰幫你們選的衣服?」劉新問。

「隊長陳老師!別的城市無所謂,我們重慶必須要紅色,火鍋,紅湯火鍋!」隊員的爽朗回答,引得大家開心大笑。

劉新形容自己的普通話「還闊以」,但同他的武漢話相比,還差一截兒呢。他不無自豪地向記者「顯擺」道:「我滴武漢話就是一管原子筆,行雲流水,我滴普通話咧,就是一管鋼筆,還是一管冇得墨水滴鋼筆,寫兩哈,還得甩兩哈。」

送小龍蝦時,有重慶妹子開玩笑說自己胖了十斤。劉新趕緊接茬:「凡是重慶醫療隊的妹子,嫁不出去的,武漢都安排啦!」他把這條小視頻發出後,留言區裡一片「求安排」。也有很多「不滿」——「你這個拐子,請把重慶妹子送回來」「你怕是想多了,哪裡有嫁不出去的重慶妹子」。

雖然經歷的實在太多,但提起這些留言,劉新覺得十分暖心,兩個一衣帶水的城市之間的情誼,用這種溫情的方式表達出來,如同長江中的深水潛流,特別厚重。

從1月末接到親友求助電話時的無助,到加入志願者團隊為武漢拼命,再到現在迎接春暖花開,劉新覺得這個過程特別「武漢」。

「武漢伢要挺住,武漢伢不信邪,冇得事!我們不往前衝,難道在屋裡頭看著微博受氣?」這話從他嘴裡說出來,聽著特別有氣勢。

舉國援助湖北、援助武漢的時候,傷痛中的武漢人也一呼百應,毫不費力便集結了大批志願者。劉新說,僅他所在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幾天就達到了500人,成員中有開滴滴的,也有開超跑的,但不論什麼身份,大家都只是並肩作戰、各盡所能的武漢人。

「無所WEY聚」隊長張帆甚至寫了「生死狀」:「如果我發生意外,請你們替我盡父親的責任,將孩子撫養長大;替我盡兒子的責任,為父母養老送終;替我盡愛人的責任,為我的另一半再尋歸宿。」

在物資最緊張的時候,一瓶84消毒液,劉新和幾個兄弟都省著用,每人拿一個小可樂瓶灌一點回去稀釋,但絲毫不影響他們為武漢拼命的決心。

志願者田毅是劉新認為特別「武漢」的人,他平時說話聲調又高,還經常帶著「漢罵」,口頭上滿是嫌棄,但骨子裡都是深愛。他把老婆孩子安頓好後,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租一個小房間,一直幹到了現在。

那天,他們去街頭尋找滯留武漢的流浪人員,田毅看到後衝他們吼,「有沒有飯吃啊!餓著了怎麼辦!沒有飯吃跟我們走啊!」

武漢封城初期,他們憑藉一腔熱情,哪裡需要去哪裡。後來在相關部門指導下,更加有序高效,從接收物資,搜集信息,接單、制單、派單都能統一調度分配。

劉新所在的「武漢精神」志願者團隊,不僅圓滿完成分配任務,而且無一人感染。

平日裡,劉新作為武漢電視臺的一名主持人,致力於帶給大家歡樂。這幾個月,經歷了傷痛,也感受了來自全國同胞的袍澤之情,他更加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

那個英雄的武漢從未遠去,車水馬龍的武漢正在回來。(完)

相關焦點

  • 援漢醫療隊醫護祝福武漢高考學子:未來可期,少年加油
    7月7日,武漢5.9萬名高考學子奔赴考場,迎來人生重要的時刻。今年年初,3.6萬名來自全國的醫護人員紛紛抵漢。他們白衣執甲,逆行出徵,投身抗疫一線,完成了自己職業生涯中最艱險的「閉卷考」。為了給這群在疫情中堅持學習、追逐夢想的孩子們鼓勁,英勇無畏的援漢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送來祝福,願這群在疫情中磨礪成長的孩子們,考出好成績!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姜利:心無旁騖發揮出最好水平!姜利。
  • 戰「疫」實錄丨直擊援漢遊輪「藍鯨號」:醫護人員尚未入住 「糧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藍鯨號」遊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為了彌補酒店房間不足,武漢市徵用了7艘三峽遊輪,作為援漢醫療隊的住宿服務點。其中,「藍鯨號」已於昨日(21日)抵達,是第一艘到達武漢的遊輪。
  • 1500箱女性用品運抵武漢,捐贈給一線醫護人員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5日訊(記者朱佳琦 通訊員武芙萱)2月23日,陝西醫療隊援漢醫護人員曹釧紅護士長接過青山區婦聯送來的女性衛生用品,暖暖地笑了:「感謝婦聯,武漢加油!」疫情發生以來,除急需口罩、防護服等防護用品外,女性醫護工作者也有生理期用品的需求。2月14日,全國婦聯所屬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緊急募集4萬包衛生巾,發放給馳援武漢市武昌區、青山區的援漢醫護人員,以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
  • 武漢肯德基、必勝客為援漢醫療隊感恩送餐
    萬份餐點 萬分感恩三月八日婦女節,萬份肯德基、必勝客餐點送到了88支援漢醫護隊手中,一份份暖心的餐點飽含著萬分的感恩,為援漢醫護人員送去了節日的祝福。特殊的節日祝福 用美食感恩突如其來的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 武漢解封了!一起來製作「武漢加油」頭像,為武漢加油
    武漢作為疫情重災區,為了避免病毒造成更大範圍的傳播,在1月23日毅然封城鎖路。每一個武漢人民被牢牢鎖在這片土地上,帶上口罩熬著苦悶與無奈,與疫情抗爭到底。經過76天的漫長鬥爭,就在今天4月8日的0點,武漢終於宣布:解封了!
  • 「逆行」配鏡匠走紅援漢醫護朋友圈
    「眼鏡壞掉已有20多天,沒想到現在還能找到配眼鏡的地方……」近日,武漢中心醫院一位醫務人員來到武漢漢口一家眼科門診部尋求幫助。 4萬餘名醫護人員援助湖北戰疫,不少眼鏡族就遇到了這件棘手事。好在,武漢有一位「逆行」配鏡匠,正在為醫護人員的清晰視界保駕護航。
  • 接送醫護與商超物資,恢復線路讓通勤順暢,公交車成「變形金剛」
    公交司機油門一踩,滾滾車輪勇往直前:每天600餘臺公交車接送援漢醫療隊員上下班,每天500餘臺公交車將各大商超的物資擺渡到廣大市民家門口,每天163臺公交車接送134家商超門店的員工上下班,公交人下沉社區服務居民,疫情向好後立即恢復部分公交線路助力復工復產……  截至4月6日,武漢公交集團應急保障車輛累計運行21萬餘車次,接送人員166萬餘人次,運送物資496萬餘箱(件)。
  • 紙短情長,萬封「愛的明信片」致敬身邊的抗疫英雄
    紙短情長小小明信片滿載深情祝福活動伊始,孩子們分享了全區部分抗疫英雄事跡:有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公安民警、社區工作人員、環衛工人……「這些人,有的我們認識,有的不認識,但他們卻始終默默付出,守護我們的家園。」
  • 武漢解封丨四個復工故事:花店老闆幾乎每天收到給醫護的訂單
    武漢封城後,他作為志願者一直奔赴在武漢一線。疫情初期,葉雨沐從國內外募集物資,送往武漢抗疫定點醫院以及社區醫院,還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國內疫情稍有緩解後,他又將國內剩餘的醫療物資籌集起來發給海外華人,解決了許多海外同胞的燃眉之急。
  • 七艘三峽遊輪馳援武漢,將作為援漢醫療隊的「水上酒店」
    每逢世界大賽,郵輪常常也被租借為臨時酒店使用,例如即將舉行的東京奧運會。隨著各地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的到來,武漢市的酒店也趨近飽和,這時候大量閒置的長江三峽內河遊輪也派上了用場了。 據人民網武漢2月22日電,2月21日中午,長航集團重慶公司旗下「藍鯨」遊輪緩緩靠近岸邊停靠王家巷碼頭。
  • 武漢解封倒計時:用生命守護的城池,如今撥雲見日,宛如雨後彩虹
    文/社會現象盡在眼中武漢解封迎來倒計時,武漢將在4月8日進行解封,這預示著封城兩個多月的武漢將要恢復之前的繁華,迎來更好的明天。時光倒流至2020年1月23日,這一天武漢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次封城。舉國上下為武漢這一行動肅然起敬,他們用生命詮釋了「封一座城,護一國人」的真諦。依稀記得當時臨近春節,正是春運往返的高峰期,火車站、汽車站、大街小巷上都是人來人往。
  • 「英雄武漢,依然花開」,援漢醫護人員櫻花樹下許美好心願
    3月18日,由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聯手近50家直播平臺開啟的「英雄武漢·依然花開」線上賞櫻直播活動,帶著網友雲賞櫻一小時,感受「櫻花之城」全景盛況。直播現場連線志願者、援漢醫護,感謝這些勇敢可愛的逆行者們,並發出了春天的邀約。
  • 「藍鯨」遊輪抵漢 將成援漢醫護人員「新家」
    長江日報訊(記者汪文漢 通訊員胡安梅)2月21日11時30分,長航集團重慶公司「藍鯨」遊輪緩緩靠近岸邊,停靠王家巷碼頭,將為援漢醫療隊提供水上住宿服務保障。長航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銳介紹,接到武漢市人民政府徵用「藍鯨」遊輪的任務通知後,長航集團高度重視,「藍鯨」遊輪所屬的重慶長江輪船有限公司立即召開專題會研究部署相關工作,36個小時之內,他們完成了從重慶、武漢兩地選派16名身體健康、素質過硬的船員和服務人員工作,並按相關規定為他們緊急辦理了通行證。19日,16人分別從重慶、武漢兩地向宜昌集結登船。
  • 探訪武漢醫院恢復接診:市民線上掛號自助繳費 醫護身著全套防護服
    大眾網·海報新聞武漢5月15日訊(見習記者 文露漪 視頻剪輯 解強民)隨著城市解封,武漢城市設施也恢復了正常的運行。作為疫情防控的前線,武漢各大醫院的門診也恢復接診。
  • 武漢明天「解封」,火神山醫院現在什麼樣?
    4月8日零時起武漢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歷經76天武漢終於要告別「封城」「解封」前救治進入攻堅階段,同步抓好經驗總結現在,疫情防控到了攻堅關鍵時刻,火神山醫院的醫護人員一方面全力以赴抓好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另一方面深入抓好臨床診療經驗的總結,努力為奪取疫情防控完勝全勝打下堅實基礎。
  • 富迪陳懷德武漢捐贈助力中國疫情防控,武漢終於解封了
    截止目前,全國的本地病例已經基本「清零」,櫻花開了,武漢也解封了,國內的「戰疫」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功。是的,武漢終於快解封了,封了兩個多月的武漢,終於快等到春天了,如果再不解封,怕是要逼瘋好多人。
  • 夜讀丨舌尖上的「解封日」|一對夫妻從英國返京相繼確診
    【舌尖上的「解封日」 】武漢營業商家過半 一上午賣近萬份熱乾麵外賣荔枝新聞消息,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至此,封城76天的武漢正式宣告「解封」。4月8日,美團外賣平臺發布了一份「解封」首日的平臺外賣數據。大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中午12點,已有近六成入駐的武漢餐飲商家恢復外賣業務;4月8日上午7點半-8點半,武漢一小時內就售出近千份豆皮外賣;4月8日清晨6點至當天中午12點,武漢共售出近萬份熱乾麵外賣;部分商家訂單量已超疫情之前。
  • 援漢志願者賈曉月:並非沒有鮮花與掌聲,工作得到認可
    武漢市武昌區衛健局為賈曉月頒發的榮譽證書。截圖武昌衛健局:為賈曉月等志願者給予協助4月26日,有聲音稱,來自南京一民營醫療機構的護士賈曉月獨自一人去武漢援助,援漢結束後沒有掌聲和優待,於4月2日無聲無息地離開武漢。
  • 武漢今天解封:送走瘟神,唱凱歌
    武漢今天解封!多少個日日夜夜渴朌著這一天的到來!新型冠狀病毒已經侵入了克裡姆林宮、唐寧街十號、德黑蘭的副總統官坻和愛舍麗宮,以及美國已經啟動了未日計劃!當今世界上已經超過130萬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美國出現了23萬以上的感染者。西方各國的衛生系統已經被新型冠狀病毒壓迫得僅有喘氣之力而無還手之功。
  • 【漫畫+微視頻】這位護士的手繪「援漢日曆」火了!
    2020年1月27日,陳默巖用畫筆記錄下了她和夥伴們在武漢第一天的生活,在這一天,她們正式進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呼6病區,而踏入這裡的那一刻,也正式開啟了屬於她們自己的「援漢日曆」。  2020年2月7日,「援漢日曆」開啟第十二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