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武漢5.9萬名高考學子奔赴考場,迎來人生重要的時刻。
今年年初,3.6萬名來自全國的醫護人員紛紛抵漢。他們白衣執甲,逆行出徵,投身抗疫一線,完成了自己職業生涯中最艱險的「閉卷考」。
為了給這群在疫情中堅持學習、追逐夢想的孩子們鼓勁,英勇無畏的援漢醫護人員,從全國各地送來祝福,願這群在疫情中磨礪成長的孩子們,考出好成績!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姜利:
心無旁騖發揮出最好水平!
姜利。 記者苗劍 攝
7月7日高考首日,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姜利寄語武漢考生:「希望學子們心無旁騖,在考場上發揮出最好水平!」
作為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姜利是第一批到達武漢的援鄂醫生。她從1月25日開始駐紮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指揮搶救、組建團隊、改造病區,治療最重的患者,啃最硬的骨頭,堅守重症堡壘。為患者實施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手術,甚至給患者吸痰、翻身、換藥,她都親力親為。
4月底,武漢已是春和景明,姜利坐上返京的火車,告別了奮戰三個月的地方。回京後,她仍時刻關注武漢,得知自己曾揮灑汗水和淚水的城市恢復如常,她和戰友們倍感欣慰。(記者黃琪)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齊栩:
向前奔跑,才能抵達!
4月24日,齊栩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ICU病房。記者李冀 攝
今年2月13日,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齊栩抵漢,他和他的團隊整建制接管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監護室。
作為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的專家,他輾轉武漢多家定點醫院參與救治危重病人。4月13日,江蘇省最後一批醫療隊撤離時,齊栩作為國家專家督導組繼續轉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
齊栩心細如髮,救治病人時全程動作精確到秒。他說:「做醫生的面對的是生命,尤其是重症醫學,容不得任何枝微末節的閃失,必須萬無一失。」
得知武漢5.9萬名高考學子首日順利應考,他給高考學子送來祝福:「有實力、無畏懼,全力以赴、未來很酷。用力活著,才有分量;向前奔跑,才能抵達。世界是我們的,更是你們的,相信你們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記者李冀)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肖奎:
胸有凌雲志,鯤鵬展翅飛!
肖奎。 圖片由本人提供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醫療副隊長、武昌方艙醫院醫療組組長肖奎:祝福所有今年參加高考的學子們,願你們胸有凌雲志,鯤鵬展翅飛!經歷了這個特殊的高三和高考,相信你們將來沒有過不去的坎,一定能克服困難、抵達彼岸。
疫情期間,肖奎在武昌方艙醫院參與救治,那時的路上幾乎沒有行人和車輛,現在他回到長沙,病友常常把自己的生活照發來給他看,看到大家幸福的聚餐、逛街、郊遊,作為援鄂醫務人員,他感到非常欣慰,當時全力以赴正是希望大家能有歲月靜好。
在他們分管的武昌方艙醫院A區有位正值高三、今年要參加高考的女生,她每天在方艙醫院裡認真複習的樣子讓人深受感動。肖奎想,這就是青年中國的樣子,不畏艱難困苦勇往直前、全力以赴心中的夢。那時在方艙醫院內,所有的醫務人員迅速達成一致,要盡所能幫助她,給她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讓她隨時可以到艙內的醫護辦公室看書學習,那裡沒有人來人往,可以安心看書做題。
最後,他把滿心的祝福送給這位女生和所有參加高考的孩子們:未來是你們的,祝你們考試順利、心願得償!(記者黎清)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生王越:
玉汝於成,你們正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王越 本人提供
援漢期間,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療隊援漢醫生王越的《一封寫給武漢的情書》,字裡行間溢滿了對武漢這座城市熾熱的情感和濃濃的愛意,感動了數十萬網友,引發了武漢市民的熱切回應。
在漢抗擊疫情一線奮戰了46天後,王越和戰友啟程回渝。「回家後無時無刻不牽掛著這座與自己生死與共的城市,就盼望著她能早日重回繁華。」王越告訴記者,4月8日武漢「解封」那天,醫療隊還沒有解除隔離,小夥伴們聚在一塊,拍了一組「武漢雄起」的照片,「這是我們所有援漢醫生最大的心願!」
王越說,這些天在網絡和電視上頻頻看到熱愛的武漢有序重啟,看到沉寂了幾個月的武漢重回煙火市井,心裡有著說不出的感動、欣慰和嚮往。真希望能早日回來,親眼看一看清晨武漢街頭的車水馬龍,夜幕下燈光璀璨的長江大橋,親自用腳步去丈量這座美麗的城市。
高考首日,王越格外記掛這些正在經歷人生大考的高三學子。王越說,武漢歷經艱難之時,他們正在家裡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克服著難以想像的困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磨礪。「玉汝於成,你們正在努力成為更好的自己。我相信,幾個月後的大學校園裡,當你們和其他同學說起,你們來自武漢,來自湖北,教室裡一定會為你們響起歡呼與掌聲。」 (記者劉璇)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邱少平:
未來可期,加油!
邱少平。 本人供圖
離開武漢已有三個多月的時間,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護師邱少平依然惦記著他的另一個「家」——武漢。
1月25日,正是大年初一,90後邱少平跟隨四川援鄂首批醫療隊出發,大年初一一早,從他所在的瀘州乘車抵達成都,與其他四川醫療隊隊員們會合後,乘坐飛機趕往武漢。來到武漢後,邱少平被安排在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的發熱七病區工作,與本院的醫護人員和患者結下了深厚的情誼。3月21日,醫療隊圓滿完成任務,動身撤離,當天上午,邱少平和隊員們乘車前往機場,許多市民和志願者在路邊拉起橫幅,揮手向他們致謝道別,讓他感動不已。
回到四川,度過隔離期後,邱少平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上,雖然相距遙遙,但他和武漢戰友們通過微信群密切地聯繫著,在群裡聊工作、生活,非常掛念對方。
武漢解除離漢通道、武漢完成集中核酸檢測排查、武漢「降級」……看到紅會醫院的醫護人員們在群裡分享各種有關武漢的好消息,或是拍下熱鬧的街道,邱少平感覺「像看到自己家裡熱鬧起來,很開心!」
在群裡,他還看到自己認識的患者在徹底康復後,去紅會醫院當面感謝和自己並肩戰鬥的戰友,那一刻,邱少平再次收穫成就感。
邱少平想對武漢的考生們說,「你們終將長成你們想成為的樣子,大災大難已經挺過去了,未來可期,加油!」(記者劉晨瑋)
上海華山護士洪姝:
行遍書山,航終學海
洪姝。 本人供圖
上海華山醫療隊隊員洪姝是同濟醫院光谷院區「插管小分隊」裡唯一的麻醉護士,和麻醉醫生一起負責給新冠病人插管,是離病毒最近的人。
提到武漢,言語間洪姝還是難掩自豪:「這是我們拿命拼了兩個月的戰場,此生為傲。」從剛到武漢時茫然中夾雜著恐懼到沒有時間恐懼,再到臨近撤離時的不舍,洪姝說在武漢的兩個月,一眨眼仿佛經歷了千山萬水。
撤離前一周的每一天都是她的難忘瞬間。她說,雖然每天她還是像往常一樣為患者吸痰、給呼吸機更換細菌過濾器、為患者做護理。「但是一想到即將和有過命之交的戰友們告別,就很捨不得,講不出再見。」
洪姝回到上海後,養成了翻看武漢新聞的習慣,尤其關注光谷院區。看到光谷一切恢復正常,她說有機會一定要再來一次武漢,在曾經戰鬥過的地方拍照留影。「那時候都是穿著防護服的,我想讓光谷,看看摘下口罩的我。」
7日是高考第一天,洪姝說六個月前她們毅然逆行,完成了屬於她們的閉卷考試,她祝福每一位武漢學子,順利完成人生中第一場大考:「十年寒窗,百日風雨,行遍書山,航終學海。」 (記者王愷凝)
【來源:長江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