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三渡鴨綠江戰沙場 獻身山城村甘務農

2021-01-10 新華網遼寧頻道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導 (文/於力 高爽)

  他叫孫景坤,今年96歲,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

  盛夏,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山城村,一條偏僻的小巷,一間不起眼的平房。見到有人來,瘦弱的孫景坤趕忙在家人的攙扶下坐起,用力挺直佝僂的腰背,和藹地招呼來訪者。

  「聽不清了。」孫景坤指指耳朵,拿起身旁掛著多枚軍功章的志願軍軍裝放在腿上。「這是一等功獎章,這是三等功獎章……」老英雄一邊撫摸著軍功章,一邊講起70年前的烽火歲月。

  三過家門不入 三渡江水衛國

  1947年,孫景坤參軍入伍。「解放四平時,我是機關槍手,是敵人火力的重點打擊對象。密集的子彈把我後背的軍裝都撕爛了,半個月內換了4件棉衣。」解放戰爭中,孫景坤憑藉紮實的作戰能力,先後在遼瀋戰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戰役和海南島戰役中分立二等功。

  1950年,朝鮮內戰爆發,戰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剛從海南戰場撤回的孫景坤隨部隊集結安東(現遼寧丹東),待命過江。

  「丹東是我的老家,在外邊打了3年仗,咋能不想?」孫景坤說,他結婚7天後就參軍入伍。而現在,老家山城村就在眼前,常有戰友勸孫景坤回家看看,他卻總是拒絕。

  久經沙場,一朝歸鄉,可大戰在即,孫景坤從未向部隊提出探親的要求。

  10月的一天,命令終於下來了,孫景坤隨部隊一起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在過江的那一刻,他和戰友發出了鋼鐵誓言:「保衛和平,保衛勝利果實!」

  孫景坤所在的部隊第40軍119師357團很快就與美軍在朝鮮龍水洞地區展開了激戰,衝鋒在前的孫景坤腿部中彈,被送回丹東治療。養傷期間,他也沒能回家看一眼。「養了一個多月傷,心裡時刻想著奮戰在朝鮮戰場的部隊和戰友。」腿傷還沒好利索,孫景坤就二次過江奔赴前線。

  「沒想到一到朝鮮,找不到之前的部隊了。」原來,部隊根據戰事安排已經離開了原來的地方,療傷歸來的孫景坤與部隊失去了聯繫,只好二次回國。

  再次踏上祖國的土地,孫景坤仍然沒有回家,而是跑到志願軍某機關打聽自己部隊的下落。兩天後,他第三次過江追趕部隊。「走之前回頭看了看家的方向。只有打了勝仗,才能回家過好日子。」孫景坤說。

  第三次奔赴朝鮮後,孫景坤找到了自己的部隊,並立即投入戰鬥。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三別故土、三渡江水,孫景坤用行動踐行著志願軍戰士的誓言。

資料圖片:孫景坤1953年軍裝照。(受訪者供圖)

1952年秋季的上甘嶺戰役中,堅守在坑道裡的戰士準備夜間出擊。(資料圖片)

  迎面與敵激戰 獲一等功嘉獎

  回憶起自己一生最難忘的戰鬥,孫景坤眼噙淚花。老人說:「那場激戰下來,好多戰友都犧牲了,陣地上最後只剩下我們4個人。」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時分,在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後,孫景坤所在部隊人員傷亡慘重,陣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增援部隊很難上去。

  當時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向上級提議,由他帶領9名輕傷員,帶上8箱手榴彈和2箱子彈,從敵人火力死角突上陣地前去增援。方案得到認可後,孫景坤馬上行動,帶領戰士一點點挪上了陣地。

  「敵人第四次反撲的時候,有兩個敵人借著煙霧的掩護,從側面繞到我身邊,離我就兩三米距離。」發現敵情的孫景坤猛地端起「水連珠」步槍,「砰、砰」兩聲,敵人應聲倒下。「剛解決了兩個,左面交通溝裡又爬出兩個敵人,走在前面的那人還端著一挺機槍。」可孫景坤的槍口早就對準了他。

  幾次反撲失敗後,敵人開始逃竄。孫景坤便趴在交通溝的麻袋上,端平「水連珠」,對準慌忙逃跑的敵人,一槍一個,擊斃了21個敵人。整場對戰中,敵人一共組織了5次反撲,都被志願軍戰士們一次次打退下去。

  陣地穩固下來了,可參加戰鬥的志願軍戰士傷亡慘重。「最後陣地上算上我,只剩下4個戰士,其他人都犧牲了。」孫景坤說,這麼多年,他最懷念犧牲在戰場的戰友。

  這次戰役中,孫景坤立一等功一次。1953年,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舉行的紀念抗美援朝戰爭三周年授功典禮上,孫景坤榮獲一級戰士榮譽勳章,並受到中國代表團和金日成的親切接見。

  硝煙散去,戰爭在孫景坤身上留下20多處傷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孫景坤指著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皮膚說,「有一次戰役,我中了兩槍,一槍打在手上,一槍打在腿上。子彈(裡的成分)有毒,後來腿上、連帶腳上的肉都爛了。」

  「我爸在戰場上立了功,回家後卻從不對我們說。有一次,同村的人拿著一本小冊子,說這書上說的英雄不是老孫頭嗎?我們才漸漸知道爸爸那些年在戰場上經歷了什麼。」孫景坤大女兒孫美麗說。

資料圖片: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追擊敵人。(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2011年10月,孫景坤(左二)為丹東邊防檢查站守橋官兵講述志願軍故事。(吳瓊 攝)

  復員回鄉務農 帶領村民脫貧

  1955年孫景坤復員,他放棄了留在城裡工作的機會。8年在外徵戰,抗美援朝戰爭時期還有三過家門不入的經歷,孫景坤自覺虧欠親人太多——他決定回家鄉務農,待在親人身邊。

  回鄉之後,孫景坤將組織關係交給村黨支部,退伍手續交給地方民政部門,對自己的功績隻字未提。回鄉第三天,孫景坤就拿起農具到生產隊勞動。

  從農民成為戰士,又從戰士成為農民,經歷過戰場廝殺的孫景坤,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我又成農民了,可當兵後的我跟以前的我不一樣了。」參軍第二年,孫景坤就在戰場上火線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入黨那天起,孫景坤更堅定了將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事業的信念中——復員前,他的奮鬥陣地是戰場;復員後,是亟待脫貧的家鄉熱土。

  復員回鄉後,孫景坤在老家山城村擔任村幹部。其間,他帶領鄉親們大力發展糧菜生產和山城村建設,用幾年的時間在滾兔嶺上栽下了13萬棵松樹和板慄樹。山城村有一條河,洪水泛濫常年吞蝕土地,孫景坤帶領鄉親們一起擋河造田,改造了一百多畝耕地……

  1971年,孫景坤把大兒子送去參軍。「當年和我爸一起參軍的同村的10個夥伴,活著回來的只有3個人,穿軍裝意味著什麼,沒人比他更有體會。」孫美麗說。

  1984年,孫景坤組織村民先後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還把分給自己的40畝地重新分配給5戶從黑龍江遷來的貧困戶。

  「他對別人大方,對家裡人卻很『摳』。按理說,當時他有能力為我們兄弟姐妹安排好一點的工作,可他卻沒有。我在生產隊幹活,隊裡見我勤快,把我的工分從4分漲到7分。他知道後,開會批評了組長,並要求把我的工分降下來。在他面前,我都不如外人的孩子。」孫美麗說,年輕時她對父親有很多抱怨,可隨著年歲漸長,她漸漸明白:經歷過生死的父親,總想回饋社會更多,「他是在替戰友活著」。

  這些年,村裡常有人說:「老孫,你參加革命除了帶回一些獎章和一身傷疤外,什麼好處都沒有得到,太吃虧了。」孫景坤卻說:「從我參加革命那天起,就沒想過什麼叫吃虧,什麼叫好處,也根本沒有想過將來要撈點什麼。」

  多年來,孫景坤一直靠參加生產勞動獲得的收入養家,除了政府每年給他的傷殘撫恤金,多一分也不向國家要。軍旅生涯中,他南徵北戰,經常幾天幾夜吃不上一頓飽飯,因此患了嚴重的胃病,但幾十年間,他從未向組織要求過特殊照顧。

  「和那些犧牲在戰場的戰友們比,我受這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孫景坤說。

資料圖片:孫景坤榮獲的各種獎章(楊青 攝)

資料圖片:孫景坤近照。(楊青 攝)

  【人物簡介】

  孫景坤,1924年出生,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人。1947年參軍入伍,解放戰爭中憑藉過硬的作戰能力,先後在遼瀋戰役中立三等功,在平津戰役和海南島戰役中分立二等功。

  1950年10月,孫景坤第一次隨部隊入朝作戰,後因負傷歸國治療。療傷結束後,二渡鴨綠江,因與部隊失去聯繫再次回國。在志願軍某機關獲取部隊位置後第三次赴朝,找到部隊後立即投入戰鬥,由於作戰機智英勇,被記一等功一次。

  1955年,孫景坤復員回鄉,積極投身鄉村建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戰爭年代奮勇殺敵,和平歲月隱姓埋名、不計得失、服務鄉裡,孫景坤用自己的一生,詮釋著「愛國奉獻」四字。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老戰士孫景坤:閃光的軍功章在無聲述說
    孫景坤在位於丹東市元寶區的家中。 新華社記者 楊 青攝清晨,陽光灑滿房間,晨光的映照下,一件老式軍裝上閃耀著金色。那一枚枚熠熠生輝的獎章、紀念章,陪伴了老人數十年。這裡是遼寧省丹東市光榮院的特護區房間,也是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的「新家」。退伍以來,孫景坤曾一直把沉甸甸的軍功章壓在箱底,60多年紮根鄉村,帶著村民改變家鄉貧困面貌。
  • 英雄無悔丨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不畏犧牲英勇善戰 深藏功名再建新功
    英雄無悔丨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不畏犧牲英勇善戰 深藏功名再建新功 2020-10-27 18: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等功臣 英雄本色——96歲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深藏功名甘於奉獻...
    孫景坤在位於丹東市元寶區的家中(7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新華社瀋陽10月12日電 題:一等功臣 英雄本色——96歲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深藏功名甘於奉獻一生清貧新華社記者牛紀偉、梅世雄、於力、高爽在家人的攙扶下,他從病床上艱難坐起來,說話口齒不清。
  • 96歲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多次赴朝作戰 身負20餘處傷疤
    96歲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多次赴朝作戰 身負20餘處傷疤 2020-10-19 18:09: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王詩堯 責任編輯
  • 歲月無聲 英雄無悔——記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
    今天,在如水的歲月裡回望,我們看到的是96歲抗美援朝老英雄孫景坤的家國情懷、無悔初心。 新華社發(劉海東攝)新華社瀋陽10月17日電題:歲月無聲 英雄無悔——記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新華社記者牛紀偉、梅世雄、於力、高爽男兒從軍去,百戰衛家邦。
  • 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不畏犧牲勇善戰 深藏功名建新功
    有這樣一名志願軍老戰士,他曾捨生忘死血戰沙場,作戰英勇榮立一等功。載譽回國後,他卻深藏功名解甲歸田,帶領村民改變家鄉貧困面貌,從不考慮個人得失。這就是已經96歲高齡的孫景坤初心不改的英雄本色。1950年,孫景坤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曾因激戰負傷回國治療,傷剛好又再次奔赴前線。1952年10月,在配合上甘嶺戰役的一場戰鬥中,身為副排長的孫景坤接到了增援161高地的命令。當時,161高地三面處於敵人的火力控制之下,送彈藥上去要衝過十幾條封鎖線。  衝上陣地的孫景坤和所剩無幾的戰士們投入到激烈的戰鬥中,他們打退了敵人多次反撲。孫景坤一人就擊斃了21人。
  • ...投入到保衛祖國、建設祖國事業中——記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孫...
    70年來,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志願軍老戰士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繼續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各條戰線上努力工作、拼搏奮鬥。本報今起開設《志願軍老戰士風採錄》欄目,講述健在的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為社會發展和國家強盛發光發熱的典型事跡,以此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匯聚奮進新時代的磅礴力量。
  • 老兵的底色——記九十六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
    70年前,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家鄉就在遼寧丹東的孫景坤毅然告別家人,奔赴抗美援朝戰場,九蹈死地猶未悔。受傷回國治療的孫景坤本可以靜養,但他主動拔掉針管三度奔向前線,與死神一次次擦肩而過。  而1952年10月配合上甘嶺戰役的一場戰鬥,令孫景坤刻骨銘心。  「孫景坤,你帶彈藥增援161高地!」
  • 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丨歲月無聲 英雄無悔:記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
    >——記96歲的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新華社記者牛紀偉、梅世雄、於力、高爽男兒從軍去,百戰衛家邦。1924年,孫景坤出生在安東(現丹東市)山城村。1948年1月,結婚後不到一周,他就參軍入伍,成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戰士。臨走前,他留給妻子一句話:「只有打了勝仗,咱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萬裡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遼瀋戰役、平津戰役和解放長沙、解放海南島戰役……在一次次浴血奮戰中,孫景坤快速成長起來,並火線入黨。
  • 從沙場到育人講臺——志願軍老戰士堅守初心播撒「紅色種子」
    新華社西安11月26日電題:從沙場到育人講臺——志願軍老戰士堅守初心播撒「紅色種子」新華社記者李浩在陝西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大雁塔小學等學校門前,常會出現一位身著綠色軍裝的老人。偶有路人相問,一旁的家長會回答,「這就是抗美援朝老戰士楊清源老師啊!」提到楊老師,大家往往提到對他的多個稱謂:志願軍老戰士、老黨員、青少年的「老朋友」……楊清源是陝西師範大學退休教授,他的一生與民族歷史緊緊相依。日本侵略者多年的轟炸,給古城西安留下千瘡百孔,在童年的楊清源心裡埋下了革命的種子。
  • ...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老戰士面對面...
    致敬「最可愛的人」 共憶抗美援朝的崢嶸歲月 ——凱裡學院「戰火與青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志願軍老戰士面對面專題訪談會圓滿舉行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懷著滿腔熱血,趕赴朝鮮,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保家衛國。
  • 這位年過八旬的志願軍老戰士為何珍藏著一個護身符?
    86歲的抗美援朝志願軍老戰士於志明,顫顫巍巍地舉起了布滿皺紋的右手,面向展覽牆上「空軍英雄」王海、劉玉堤、趙寶桐、孫生祿的照片,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這一幕,發生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館中,在場的觀眾無不動容。70載歲月洗禮,歷史的記憶從未褪色。久經沙場的老戰士手撫胸前勳章,重溫了那段烽火連天的崢嶸歲月。
  • 四川85歲志願軍老戰士竹笛吹響《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
    四川在線記者華小峰 攝影報導10月21日,一身綠裝的四川85歲志願軍老戰士易如元在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用自製的竹笛吹奏了一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激昂旋律再次響起,樂曲聲又把大家帶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 志願軍老戰士穿過「硝煙」的記憶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
  • 志願軍老戰士觀看《金剛川》:穿上軍裝後生命就不再屬於自己
    10月25日,致敬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觀影活動在成都中影晴瑞影城舉行,韓秋雨、王光柄、鄧永康、郭明清等川籍志願軍老戰士和部分現役軍人代表,以及眾多市民一起觀看了講述抗美援朝戰爭的最新電影《金剛川》,影院還為到場的志願軍老戰士送上了終生免費觀影卡。
  • 95歲志願軍老戰士重走鴨綠江斷橋 哽咽回憶戰友犧牲場景
    95歲志願軍老戰士重走鴨綠江斷橋 哽咽回憶戰友犧牲場景 2020-10-22 09:04:07  來源:央視軍事
  • 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活動,老戰士再唱「雄赳赳...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昨日在京開幕。今日(20日)上午9點,來自全國各地的百餘名志願軍老戰士、老同志、烈士親屬代表來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進行參觀。
  • 志願軍老戰士重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70年前,他們最大的20歲,最小的只有15歲照片上的他們和今天的「零零後」一樣風華正茂九死無悔,軍禮有魂70年後,白髮蒼蒼的老英雄們聲聲誦讀《誰是最可愛的人》——原志願軍後勤2分部吳曉嵐,86歲原志願軍102師王福春,86歲原志願軍高炮62師王竭,89歲原志願軍第46軍136師程茂友,90歲原志願軍第39軍117師王成信,85歲原志願軍暫編汽車44團楊殿生,88歲原志願軍老戰士金朋玲,90歲原志願軍鐵道兵第3師關大局,87歲原志願軍第40軍118師程龍江,89
  • 「活的羅盛教」——記志願軍老戰士黃治富
    新華社武漢12月5日電 題:「活的羅盛教」——記志願軍老戰士黃治富新華社記者黃一宸老兵黃治富的家裡,放著兩摞報紙,一摞是他每天看完的,整整齊齊碼在電視櫃旁;一摞裝在灰布袋子裡,都是他剪下來的、與自己有關的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