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分鐘裹頭巾,麻煩還沒防禦力,為何印度士兵不願意戴頭盔?

2020-12-15 中華小神兵

頭盔的誕生,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據科學家考察,原始人時期他們就會用椰子殼、大烏龜殼等堅硬的東西來保護自己的頭部,避免在追捕野獸或者格鬥時受到傷害。後來冶金技術出現,金屬頭盔便誕生。發展至今頭盔運用於多個領域,材質也不斷升級,軍用頭盔的功能性更是越來越多。

雖然和平一詞越發受到關注,但21世紀裡依然伴隨著戰火衝突。戰火雖然無情,可士兵有頭盔之後自然是可以降低一定傷害的。不過,從印度士兵諸多照片中,能夠發現一個現象,頭巾包裹頭部的出場率高於鋼製頭盔。

這肯定不是印度研發出的黑科技,畢竟現代戰爭中,一切都從科技角度去考量,顯然頭巾式頭盔防禦性不敵真正的頭盔。那印度軍人此舉到底為哪般?說到底都是源於信仰。

印度是個人口大國,也同樣是個宗教大國,並且在印度人眼中事關宗教信仰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儘管有3秒鐘就能戴上頭的頭盔,印度士兵也寧願花30分鐘去裹頭巾。

這些寧願花更多時間裹頭巾也不願佩戴頭盔的士兵,基本都是錫克教教徒。在錫克教信仰中,隨意拿下頭巾屬於對宗教的褻瀆。所以,即便是在戰場上生死一瞬間,信奉錫克教的印度士兵也不願意換成防禦能力更強,且有利於作戰的標準金屬頭盔。

錫克教教徒的特色除頭要裹長頭巾外,鬍子往往也留得很長。由於該教徒人數眾多,總給外界一種印度男子標準形象就是長頭巾加長鬍子。

在頭巾選擇上他們也有明確固定,顏色搭配、頭巾長度都涉及到等級制度,不能胡來。往往高層人士的頭巾就比較厚實,頭飾也會多一些。

其實印度軍方也意識到,頭巾無法對士兵頭部起到保護作用,但是本著尊重士兵宗教文化,也無法強行要求錫克教教徒取消裹頭巾。

加上印度軍隊中,錫克教教徒人數佔比非常高,軍方自然也擔心強行要求,會引起不良的嚴重後果。

於是協商之後,軍方專門打造出一款方形頭盔,為帕特卡頭盔。據悉,這種頭盔較於標準頭盔要輕上不少,雖然防禦效果比不上標準軍隊頭盔,但肯定要比頭巾好上數倍。

相較於裹頭巾,這種頭盔的舒適性也更好。夏天不至於太悶熱,冬天也能有一定保暖效果。從作戰效率出發,這種頭盔的利遠大於頭巾。

不僅可以安裝通訊設備,夜視儀、測距儀等也能加裝,對於提高軍隊戰鬥力效果顯著。不過從目前印度軍隊中方形頭盔和裹頭巾數量來看,軍方特意打造的頭盔普及率還有待提高。

相關焦點

  • 印度士兵為啥寧願半小時裹頭巾,也不願戴頭盔?軍方終於公開秘密
    :為啥印軍上戰場前,全員寧願半小時裹頭巾也不願戴頭盔,不嫌麻煩嗎?,例如軍用頭盔,最早出現是因為一戰時的一名炊事兵在炮聲響起的時候,將鐵鍋舉在頭頂而倖免於難,將軍得到了啟發而製作出的防具,它的作用不是為了擋住子彈,也根本擋不住子彈,而是為了有效的保證士兵的頭部不被四處飛濺的炮彈碎片擊中,而被流彈或者破片擊中,才是戰爭中絕大多數士兵傷亡的真正原因,此外頭盔還可以附加夜視儀、頭燈、戰術耳機等設備,可以很大程度的輔助作戰。
  • 印度士兵為什麼總是裹著頭巾,不用戴頭盔嗎?其實印軍也挺無奈!
    一位士兵,當他上戰場的時候,如果你讓他選是戴頭巾去打仗,還是戴頭盔去打仗,要是選擇戴頭盔的話,那這一定是一位普通戰士,要是他選戴頭巾去打仗,而他又不存在精神方面的問題,那他就一定是一位錫克人。畢竟世界上,敢戴著一點防護能力都沒有的頭巾去打仗的,也就只有他們了。
  • 為什麼印度士兵要頭巾不要頭盔,難道頭巾也能防彈?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戰場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地方,但即使我們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戰場,我們也能夠知道戰場上如果不佩戴頭盔是非常危險的行為。畢竟人類的頭部是非常脆弱的,如果不佩戴頭盔,即便只是一些因為炮彈爆炸而飛起來的碎石,擊中頭盔之後也能夠奪走一個士兵的性命。
  • 為什麼三哥要頭巾不要頭盔,難道頭巾也能防彈?
    印度空軍儀仗隊接受巴西前總統檢閱(圖源:Wikipedia)這些士兵為什麼不戴軍帽和頭盔,而是一定要在頭上纏頭巾呢?如果這是印度的什麼習俗,那麼為什麼其他人沒有這樣做呢?奧地利陸軍的錫克族士兵(圖源:reddit)但儘管如此,早在英國殖民時期,英軍的殖民者就發現,無論怎麼對這些錫克人戰士解釋頭盔的重要性,他們也不願意摘下頭巾,戴上軍帽和頭盔。
  • 重量僅1.13公斤,比戰術頭盔更輕的印度帕特卡方形頭盔,防禦水平如何?
    不管怎麼變,頭盔還是保持著圓形的形狀,不過印度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創造了一款方形頭盔。 縱觀全世界,帕特卡的外形完全可以用「獨一家」來形容,那麼印度為何要創造這種方形頭盔呢?
  • 秦皇陵兵馬俑最大謎團,所有士兵為何沒人戴頭盔,是腐了還是沒有
    對於常常身先士卒的士兵來說,頭盔是極其好的防身武器。為什麼秦俑普遍沒有配備這種武器呢?難道說是匠人們的一時粗心大意嗎?顯而易見並不是。大家都了解,秦俑是始皇帝部隊的栩栩如生重現,在歷史上的秦軍是否也像秦俑一樣不戴頭盔呢?回答是毫無疑問的。
  • 古代士兵普遍佩戴頭盔,為何兵馬俑不戴?
    這個細節是-所有的兵馬俑,為什麼不戴頭盔呢?兵馬俑首次出土時都是彩色的秦始皇兵馬俑是根據秦軍士兵的形象建模的。從不同類型的武器到每個士兵的臉部,再到不同士兵穿著的不同衣服(兵馬俑首次出土時都是彩色的)。做到逼真的仿製。兵馬俑的形象是大秦士兵的形象。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秦軍戰鬥多年,視死如歸般戰鬥。但他們為什麼沒有頭盔?
  • 印度錫克族士兵戴頭巾出現在皇家衛隊當中,當年曾被解放軍重創
    英國皇家衛隊向來以高聳的熊皮帽子和大紅制服聞名於世,但在6月9日(周六)舉行的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生日慶典上,一名頭戴錫克族頭巾的士兵卻吸引了不少媒體的注意。這名士兵名叫辛格·拉勒,現年22歲,來自英國中部城市萊斯特,其出生於印度西北錫克教徒聚居區旁遮普省,在其很小的時候,舉家遷往英國定居,並於2016年1月加入英軍。拉勒在儀式完畢接受採訪時表示,他為創造了皇家衛隊歷史而驕傲,希望他是第一個,但不會是最後一個戴錫克族頭巾的士兵。他向美聯合記者說,「我希望人們會看到,他們將知道並且看到這一歷史上新的變化。」
  • 米希亞為什麼戴頭巾 歌手當打之年米希亞個人資料成長經歷
    在這一季的《歌手當打之年》中,節目組只請來了一位外國歌手,她是日本天后級別的歌姬,自參加節目以來還沒有人敢對她發出奇襲。米希亞不僅有深厚的唱功,更有打動人的吸引力。自從節目開播以來,米亞西一直戴著個頭巾,據說是為了致敬她的師傅。
  • 在這個文化多元化的國家:警察可以戴不同的帽子或頭巾
    如果您猜「印度」,那我恭喜您——猜錯了!之所以猜印度,一定是看到那個警察戴著印度錫克教的頭巾吧?但您把圖片放大5倍,就會發現警察的背心上印有「Victoria」,即「維多利亞」。如果您不知道維多利亞是哪兒,那就看看左側那個姑娘戴的頭盔。
  • 各國經典頭盔:英軍的像飛碟,美軍的像瓦罐,印度的最奇特
    但是該款頭盔飛碟狀的外形雖然節約材料,但是也減少了防護面積,實戰效果並不理想。 這款鋼盔雖然防護面積較大,但是也過於笨重,舒適度也非常差,因此經常看到美軍會斜著佩戴並且不系額帶,外形酷似中國傳統的瓦罐,也被稱為「瓦罐頭盔」。
  • 它們沒戴頭盔!
    關於戴不戴頭盔的問題,其實並不難去解釋,但在解釋之前,大家需要先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頭盔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可能會有人說,那頭盔不就是保護頭的嗎?防對方的子蛋,尤其是防備對方的局集手。當陷入重圍的時候,人家一頓排泡或者乾脆來個覆蓋轟榨,你覺得戴不戴頭盔在這個時候有意義麼…而且,剛才也說到,頭盔主要是防流蛋和蛋片的,可在特種領域裡,正兒八經在戰場上的情況太少了,也沒有什麼流蛋和蛋片需要防啊,再者說,作為能夠執行這些特別任務的存在,如果連躲避流蛋以及尋找合適身位的本事都沒有的話,那還不如掛那呢…        任務需求決定實際需要。
  • 穆斯林為什麼要戴頭巾?
    至於住在鄉村地區的阿拉伯女性,她們耳濡目染,也裹起了頭巾,但不蒙面紗。由此可見,頭巾與面紗並不是由伊斯蘭教的創立者穆罕默德引入阿拉伯半島的。在穆罕默德所生活的那個年代,儘管裹頭巾與蒙面紗的習俗在半島上還不如敘利亞與巴勒斯坦等地那般普遍,但是其已存在多年,尤其是在城鎮地區中。
  • 戴頭盔買房少花30萬,「扎心」了!
    近日,一段「男子戴頭盔看房」的短視頻出現在網絡平臺中。視頻配文寫道:「為保護個人信息,戴著頭盔看房。 」事實上,如果在網上以「買房」搭配「頭盔」、「墨鏡」等詞彙進行搜索,類似的新聞畫面並不在少數。不少購房者在走進售樓大廳後並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臉識別系統「無感抓拍」。
  • 印度這麼熱,為何男人還要用頭巾包住頭?看完才恍然大悟
    印度這麼熱,為何男人還要用頭巾包住頭?看完才恍然大悟印度由於離著赤道比較近,所以整個國家的天氣都比較炎熱,雨季和旱季非常分明,常年都處於夏天的狀態,所以大部分當地人都穿的比較清涼,而另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是,印度當地的一些男人無論天氣有多熱,都會帶著厚厚的頭巾,把整個頭髮都包裹起來。
  • 大多印軍為什麼不戴頭盔,反而包頭巾?印軍:必須的!
    宗教之間各不相同,教徒的表現與生活也不盡相同,但是有些宗教對教徒們的要求存在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影響。比方說錫克族,錫克族士兵在印度軍隊中所佔的比重很大,而他們因為宗教教義的要求,日常都會用長長的頭巾將頭髮包裹起來,在外人面前不能顯露出來,而且鬍子頭髮等只能蓄、不能剃。
  • 騎電動車不強制戴頭盔,頭盔白買了?買頭盔只為應付一盔一帶嗎?
    小編記得前段時間看新聞採訪時,大部分市民都表示騎車戴頭盔是有其必要性的,然而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時,為何這麼多人就成了考試交答卷一樣變成「配合」政策了呢?首先,無論是騎乘摩託車還是電動車,佩戴頭盔是一種保障自身安全的有效措施。
  • 印度山地部隊的頭盔做成方形,神器能防彈嗎?防不住56從印軍拋棄
    印度陸軍為了加強對拉達克、加勒萬河谷和克什米爾前線士兵的人身保護,印度軍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已經開始採購100,000個「可以抵禦56式衝鋒鎗」打擊的防彈頭盔。印度方面認為,印度陸軍將是這些專用防彈頭盔將確保印度前線士兵的安全。
  • 古時候的男子戴頭巾,僅僅是為了裝飾嗎?
    清代以前,男子成年以後便不再剪髮,為了整理長發人們通常把頭髮盤到頭頂上並戴上冠或者頭巾,從實用角度來看無論冠還是頭巾對人的頭髮都能起到一定的護理作用,避免頭髮損傷同時能起到一定的防寒效果。關羽 圖片來源於網絡只是在古代冠只有做官的才能戴,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講主要戴的還是頭巾。
  • 頭盔價格暴漲還斷貨!公安部:不戴頭盔處罰只針對摩託車
    早上還賣75元的頭盔到了中午就漲到85元,短短4天時間同款頭盔有不到30元漲價到將近200元,漲價幅度超過6倍。繼口罩之後,安全頭盔火了,全國各地漲價聲一片,同時市場還處於嚴重缺貨狀態。消息明確,6月1日之後執法處罰的範圍限定為騎乘摩託車不佩戴安全頭盔、駕乘汽車不使用安全帶的交通違法行為,對於騎電動車不戴頭盔的行為繼續宣傳教育引導。有各地自行根據實際確定查糾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