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印軍為什麼不戴頭盔,反而包頭巾?印軍:必須的!

2020-12-14 天下將令

說到宗教信仰,很多人都會想到佛教、道教等等,宗教信仰是信教徒們情感的一種寄託,對於信教徒們而言,這種寄託是相當重要的,是可以改變自己生活的存在。比方說佛教勸善、講因果,因此佛教徒們日常會進行布施、誦讀經文。而道教則講求自然、順勢而為,因此道教徒們都比較豁達、隨遇而安。宗教之間各不相同,教徒的表現與生活也不盡相同,但是有些宗教對教徒們的要求存在特殊性,這種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影響。

比方說錫克族,錫克族士兵在印度軍隊中所佔的比重很大,而他們因為宗教教義的要求,日常都會用長長的頭巾將頭髮包裹起來,在外人面前不能顯露出來,而且鬍子頭髮等只能蓄、不能剃。因此,每年印度舉行閱兵典禮的時候,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頭巾綑紮在錫克族士兵的頭上。

在普通人眼中,這樣的裝束是相當有意思的,甚至有一些人還回去網上查找錫克族包頭巾的教程,小小的嘗試一把。然後就開始紛紛抱怨,因為這個過程實在是太繁瑣了。

其實如果是普通的錫克族民眾,其實包頭巾也無傷大雅,畢竟這是一個人的宗教自由,但是對於軍隊而言就顯得比較麻煩了,畢竟軍隊建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為了戰爭,而戰爭一旦興起就意味著犧牲。為了儘量降低傷亡率,士兵們都會選擇佩戴鋼盔等防護措施。而錫克族士兵卻因為包頭巾的緣故帶不了鋼盔。再加上現在的槍枝武器射程越來越遠,頭巾有沒有辦法抵擋子彈等,一旦被擊中頭部,錫克族士兵必定會重傷。

而且按照錫克族教義的說法,錫克族是不能在外人面前露出頭髮的。那要是遇上不幸被擊中頭部,但還有搶救餘地的情況下,難道也要遵守嗎?然而宗教信仰又沒有辦法禁止,因此印度其實也蠻無奈的。

相關焦點

  • 印度士兵為什麼總是裹著頭巾,不用戴頭盔嗎?其實印軍也挺無奈!
    一位士兵,當他上戰場的時候,如果你讓他選是戴頭巾去打仗,還是戴頭盔去打仗,要是選擇戴頭盔的話,那這一定是一位普通戰士,要是他選戴頭巾去打仗,而他又不存在精神方面的問題,那他就一定是一位錫克人。畢竟世界上,敢戴著一點防護能力都沒有的頭巾去打仗的,也就只有他們了。
  • 印軍特種兵被困拉達克雪山,印軍直升機營救現場:再晚就來不及了
    結果印度特種山地部隊在錫亞琴冰川遇到了惡劣天氣,在暴風雪當中,印度陸軍北極星式直升機在風雪當中對印軍特種部隊進行救援行動。 北極星直升機更是印度國產主力高原直升機,常年執行空運,空投和救援任務。
  • 「想要正常巡邏作戰都不容易」,印媒哀嘆「拉達克」印軍過冬艱難
    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 自然環境對印軍尤為不利 「歷史上,拿破崙入侵俄羅斯、希特勒入侵蘇聯時,都被當地的寒冷天氣打敗。
  • 山區下雪降溫,印軍佩戴美國暴風雪面罩!專家挖苦:印軍太寒酸
    美國海軍第15驅逐艦中隊指揮官史蒂文·德莫斯表示:「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亞是美國在整個印太地區戰略合作夥伴的核心。 因此,也有專家挖苦印軍太寒酸!為什麼這麼說呢?印度陸軍就連高寒保暖衣都沒有,還要去央求美國,結果,美國賣給印度11000套高寒保暖衣去,其中,還有很多都是穿過的二手衣服。
  • 印軍130萬大軍準備「兩線作戰」?印媒又在火上澆油
    印度《今日新聞時報》報導稱,中印邊境持續衝突中,印軍計劃從中西部調派大量坦克裝甲車輛,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來應對在中印邊境和印巴邊境兩條戰線的挑戰。在此之前,印度在印巴邊境地區部署了3個打擊軍,但在北部中印邊境地區僅僅部署一個打擊軍的兵力。所以,印度國防部正在將130萬印軍戰鬥部隊重新作出調整,以增強在中印邊境的軍事防禦力量。
  • 頭盔防不住95突擊步槍咋辦?加塊補丁,印軍裝備新頭盔要附加裝甲
    印度要求新頭盔必須能夠抵抗03式突擊步槍或者95式突擊步槍的子彈射擊!×39毫米自動步槍子彈的侵襲重量:儘可能輕人員創傷水平:儘可能少設計滿足要求:高級戰鬥頭盔或地面部隊裝甲個人防護系統,模塊化綜合通信頭盔人體工程學:防彈頭盔必須為長時間操作提供舒適感,並在頭部周圍提供
  • 從印軍體制與戰爭潛力角度,分析印度人為何不具備戰爭基因
    02 論短長現在大多數輿論也都聚焦在短期博弈層面:論裝備,印軍不錯,有不少美俄高端貨,但屬於萬國牌。印軍喜歡摔飛機,一直是地球村一大特色。儘管如此,印軍的裝備已經可以壓周邊(除中國之外)鄰國一頭。但是很遺憾,印軍的心魔就是解放軍。
  • 前線印軍告急!美急調上萬件防寒作戰服,印軍打開貨櫃當場傻眼
    根據印度經濟時報在29日的報導顯示,由於前線印軍告急,美國陸軍急忙從自己的儲備倉庫當中調出了1.1萬套防寒作戰服及其特殊配備,準備把這些裝備出售給印軍。同時,媒體還指出,由於印軍的需求不小,所以美軍除了要拿出所有新的防寒作戰服,還不得不將一些二手服裝進行翻新,才勉強湊齊印軍之前所要求的數量。
  • 印軍裝備18斤重甲防彈衣,不怕關刀鋼芯彈:印軍卻紛紛苦不堪言
    據印度《歐亞時報》網站報導,印度開始為部隊配發新型防彈衣,首先是,印度邊境部隊,印藏警察部隊等等優先裝備。印軍這種新型防彈衣重量為9.2公斤,採用高密度、高強度的聚乙烯熱封製造而成,防彈背心的各層在高溫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塊厚重堅硬的硬板。
  • 印媒揭露:印軍面臨最嚴峻的挑戰是生存
    印媒揭露,拉達克嚴寒氣候或將導致印軍面臨嚴峻的生存挑戰 據印度《The Quint》網站日前發布的文章稱,印度軍隊在未來將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不是中國軍人而是在自然環境下的生存問題。
  • 印軍從美國租兩架MQ-9「死神」無武裝版,印國防:太貴
    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11月23日報導,印軍一架察打一體的軍事無人機都沒有準備,相反中國軍事無人機不論是在技術還是數量都遠遠勝於印軍,對此,印軍高官紛紛對中國軍隊部署的軍事無人機感到擔憂,呼籲印度國防部採購軍事無人機,經過幾天呼籲,據《印度國防新聞》網站11月27日報導,印軍決定裝備軍事無人機
  • 拉達克暴雪現場,印軍後勤車隊堵車寸步難行:9萬印軍要餓肚子了
    印度工兵的推土機每天都在公路上鏟雪,但是,運輸車還是堵車堵成長龍,一天也動彈不了幾步。特別困難的是左吉拉山口,這裡非常陡峭,幾乎都是45度以上陡峭山崖。 但是到12月月底,左吉拉山口將徹底無法通行。
  • 印版「地道戰」?中印邊境太冷了,印軍挖地洞一邊禦寒一邊備戰
    不過現在看印軍想要照葫蘆畫瓢,把"地道戰"搬上高原,這樣看起來總是讓人覺得哪裡不對(倆字"彆扭")。(三哥開掛,沒人不怕!)哪裡不對呢?不對的地方就在於,他們是印度人,暱稱"三哥"。地道戰是一種綜合作戰工事,而不是簡單的在地上挖一個洞,再填幾根鋼筋水泥管子這麼簡單。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橫掃印軍,打出50年和平!
    被印度步步緊逼,中國別無他法,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響的時候,中國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但解放軍不負眾望,贏得了這場戰爭,狠狠教訓了印度,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了印度沉重的一擊,在今天這段歷史無疑是很寶貴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印軍尋仇再度吃虧軍官身亡,莫迪賠了夫人又折兵
    據海外媒體報導,自今年下半年印軍在邊界開始尋釁以來,造成多次和鄰國流血事件。其中莫迪政府對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的騷擾與日俱增。近日印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和巴基斯坦又展開了新一輪衝突,但莫迪政府等來的大多都是壞消息。
  • 西巴「閃電戰」被印軍粉碎,拯救東巴的行動徹底失敗
    二戰之後,為了從南亞脫身,英國主導了印巴分家,但是印巴分家不僅未能阻止該地區的動蕩局勢,反而因為英國人的分配不公和居心叵測,更加劇了印巴兩方的激烈對抗。隱患一旦種下,就不容易解決,這也導致了後來印度與巴基斯坦爆發了三次戰爭。
  • 邊境印軍怨天尤人:為什麼解放軍條件比我們好這麼多
    原標題:印媒開始哀嘆:中國軍隊條件比我們好得多在持續的中印邊境對峙中,印度向該地區部署了數萬大軍以示強。但隨著冬季的來臨,印軍部隊正面臨著惡劣自然環境帶來的空前挑戰。《印度快報》網站29日詳細描述了位於所謂「拉達克」地區的印軍,當前是如何艱難地維繫生存、巡邏、作戰等基本任務的。
  • 「我在東北玩泥巴」,解放軍對印軍播放歌曲,印媒:解放軍打心理戰
    :人民解放軍對印軍「打心理戰」綜合印度ANI新聞網和《今日印度》網報導,中印雙方在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的對峙仍然繼續之際,解放軍在某些對峙點對印軍「打心理戰」,用高分貝的揚聲器對著印軍方向播放旁遮普語歌曲。
  • 印媒:印軍佔據關鍵高地 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射程內
    原標題:印媒宣稱印軍已佔據關鍵高地,中國軍隊在印度士兵射程內印度方面宣稱,解放軍的某些行動企圖受到了印軍防禦行動的阻礙。繼越線後印軍又佔領四個高地日前,一名印度高級官員表示印度軍隊已在4個戰略高地部署,這是繼印度軍隊再次非法越線佔控後的又一新的挑釁舉動。據悉,一名了解最新事件進展的印度官員表示,印軍這一舉動是對此前中國步兵試圖穿越一個重要山口的回應,甚至還美名其曰「先發制人」。
  • 違心不?印媒自吹印軍軍力保障厲害,而解放軍不適應高海拔部署
    文章還炫耀,從今年9月份開始,印軍舉行了一系列大規模軍事演習,儲備了大量口糧、冬衣、高海拔帳篷和燃料等必需品,為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長期軍事部署做準備,並考慮到在漫長冬季所需的額外部署。此外印媒也注意到,中國已經開始建立由健身中心和圖書館組成的休閒設施(編者註:實際上是已經建成使用),最後,印媒沒來由地認為中方「不適應冬季高海拔地區長期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