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議員加入反抗 這個國家爆發抗議遊行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百名議員加入反抗!這個國家爆發抗議遊行,政府被質疑「嬰兒化」對待民眾

英國持續四周的第二次全國性封鎖將於12月2日結束,保守黨政府計劃引入的新三級抗疫限制措施遭遇黨內和民間反抗,首相不得不軟化立場。而疫情帶來的長期陣痛導致逾半受調查民眾擔憂經濟恢復需時5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記者:師琰

編輯:李豔霞

11月28日下午,155人在英國倫敦市中心舉行的反封鎖令抗議遊行中被捕,即使是其中身穿聖誕老人服飾的示威者也未能倖免。

抗議者原計劃在國王十字火車站聚集,在警方實施逮捕行動後,抗議地點更改到海德公園,大多數抗議者未戴口罩,也沒有保持社交距離。一些人舉著反對戴口罩和反疫苗的標語。警方宣布集會非法,並試圖驅散抗議者。這已不是本月在英國首都發生的第一起抗議活動,警方在11月5日的抗議中曾一次性逮捕190人。

英國持續四周的第二次全國性封鎖按計劃將於12月2日結束,政府周五晚在開了長達10小時會議後宣布將引入一個新的三級抗疫限制措施,這意味著在復活節之前,幾乎全英都將繼續禁止在室內進行社交活動。

多位保守黨下議院議員公開威脅要在下周二議會表決時投出反對票,讓政府相關議案無法通過。28日深夜,詹森致信安撫反叛議員,軟化此前對限制措施將持續到明年3月底的強硬立場,承諾讓議員們在明年2月初可投票表決是否讓有關限制措施繼續實施。

當政者被質疑「嬰兒化」對待民眾

按照周五公布的二次封鎖解除後防疫方案,佔到全英格蘭99%人口的地區將在全國性封鎖解除後被列入風險較高的二級(佔57%)或三級(佔42%)限制地區;而且總計約3400萬人口所在地區的風險級別竟被調到比封鎖前更高。

詹森稱,實施更嚴厲的限制措施是避免第三次推出全國封鎖令的唯一方法。但人們普遍對此感到沮喪,一些人更是對即將推出的新層級系統格外憤怒。

英國政府此前宣布允許聖誕節假期最多三個家庭可以同處一室聚會。英格蘭首席醫療官惠蒂教授建議人們為了避免傳染新冠病毒,在聖誕節期間不要擁抱年長親人;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蘭斯爵士也建議聖誕節聚會時應保持室內空氣流通、親友彼此間也應保持社交距離,這些「貼心」建議讓民眾對究竟該如何與親友一起度過聖誕佳節更感到不知所措。

詹森還在《星期天郵報》發表文章,呼籲人們儘管當下處於束手無策中,但不要嘗試立即「越過籬笆」從而「陷入最後的鐵絲網」。

這位前記者和專欄作家文採奕奕地寫道:「我們幾乎被囚禁了。我們可以看到前方陽光明媚的高地牧場。但是,如果我們現在就試圖越過籬笆,我們只會陷入最後一根鐵絲網上,給NHS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此,讓我們正確地完成這項工作。讓我們一起努力,通過分級、測試和疫苗,讓我們在2021年將Covid趕走,奪回我們的生活控制權,並收回我們喜愛的所有事物。」

一向擅長鼓舞人心的首相宣稱復活節將是恢復正常生活的終點,他堅信在接下來幾周裡,通過大量檢測和疫苗可以將新冠病毒趕出「醫院、學校、家庭和我們的生活」。

專欄作家漢弗萊斯(John Humphpys)質問首相「是不是該停止像對待小孩子一樣」對待民眾,他質疑詹森告訴英國人新冠病毒「不知道是聖誕節」的講話方式究竟應該被視為無傷大雅的幽默,還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從大流行的第一天起,政府和詹森就沒有將我們視為負責任的成年人。相反,我們被嬰兒化了。」

他回顧自大流行以來,數百萬英國人由於封鎖而無法工作,他們從政府的「休假計劃」中獲得了80%工資的可觀收入,財政大臣的鼓勵外出就餐補助計劃甚至還給民眾帶來了免費的披薩——儘管當政府一邊告訴人們應該減肥以增加對新冠病毒的抵抗能力並遠離餐館減少病毒傳播時,這種矛盾的做法有些奇怪……

他不客氣地指出,首相曾保證第二次封鎖將是永遠不需要的「核威懾」,在5月承諾將啟動並運行「世界一流」的病毒追蹤系統,後來又提出實施大批量新冠檢測的「登月計劃」,這許許多多「空頭承諾」是把人們「當作白痴對待」,或者就像是對待那些「必須開心的孩子」。

「他應該做的是像對待負責任的成年人一樣對待我們。」漢弗萊斯說。在他看來,被當權者視為孩童般對待,會導致民眾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依賴,並停止質疑,即使被灌輸「胡說八道」,也會「溫柔地接受當權者告訴我們的一切」。

保守黨下議院後座議員代表組織「1922委員會」主席布雷迪爵士(Sir Graham Brady)也表示,他希望看到人們被「當做成年人」對待,並相信自己做出的健康決定。

疫情帶來「長期經濟陣痛」,恢復或需5年

在新的三級限制措施中,保守黨政府沒能承諾對高風險級別地區的企業提供新的額外支持,也讓那些在疫情中掙扎求存的企業陷入更深的絕望。

反對該計劃的保守黨後座議員指責政府這樣做是冒著對經濟造成災難性破壞的風險。

隨著對經濟的擔憂與日俱增,在周六公布的一份最新民意調查中,在野黨工黨領袖斯塔默已處於領先地位,以38%支持率首次超過詹森的37%;近三分之二被調查民眾反對政府的「拯救聖誕節」計劃。

按照財政大臣蘇納克25日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引述預算責任辦公室(OBR)的預測,英國今年全年國民生產總值將萎縮11.3%,將是自1709年以來最大的一場經濟衰退。

蘇納克還警告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緊急狀態只是剛剛開始,疫情將為英國帶來長期經濟陣痛;雖然英國政府公共借貸總額已達和平時期最高紀錄3940億英鎊,但他還需要再花費550億英鎊應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

在前述民調中,57%的受訪者認為新冠疫情是該國未來五年面臨的最大問題;71%的人對政府的借貸水平表示擔憂;53%的人預計英國總體經濟狀況將在未來12個月內惡化;在那些預計經濟惡化的人中,超過四分之三認為至少需要三年才能恢復,54%的人認為需要五年以上。

支持嚴厲限制措施的內閣辦公室大臣戈夫(Michael Gove)警告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稱若議員們不支持政府推出的新限制措施,所有公立醫院將因接收更多新冠病人而不堪重負。而議員們則批評他誇大其詞。

就連前首相德蕾莎·梅伊(Theresa May)也公開質疑,政府選擇公布一些數字是為了支持其政策,而並非該政策是基於那些數字才推出。

由於多達100名保守黨議員計劃反對新的三級限制措施,導致詹森只有仰仗反對黨工黨議員的支持才能通過新限制措施,而這基本上沒有可能性。

最終,詹森選擇周六晚致函本黨議員做出讓步,將下周推出的三級限制措施縮短為持續九周,到明年2月3日結束,如屆時仍需繼續執行該措施,也將由下議院通過投票決定。

詹森也表示,將考慮把許多此前計劃列為三級風險的地區降級為第二級。他還承諾發布更多數據,並概述需要改變的事項以使該地區風險等級降級;此外,還將加強調查分析所採取的防疫措施對健康、經濟和社會的影響。

值得慶幸的是,英國二次全國封鎖帶來的疫情減緩正在體現。周六英國公布的最新確診病例為1萬5871例,比一周前日均數字已減少36%;新增死亡人數479人,累計死亡人數為5萬8030人;病毒繁殖率R值也在實施二次全國性封鎖後首次降至低於1。

相關焦點

  • 美國多地爆發反戰遊行
    美國多地爆發反戰遊行光明日報華盛頓1月6日電 光明日報駐華盛頓記者 湯先營「為了有效地應對襲擊蘇萊曼尼帶來的反響,川普需要得到美國民眾的支持,但現在看起來,這一任務十分艱巨。」1月4日,包括華盛頓、紐約、西雅圖、波士頓、洛杉磯在內的多個美國城市爆發了多起針對美軍用無人機殺害蘇萊曼尼事件的反政府遊行,民眾呼喊口號反對「川普政府把美國帶入與伊朗的戰爭」。據美國福克斯新聞報導稱,自蘇萊曼尼被殺後,1月4日全美超過70個城市爆發了反戰抗議遊行。
  • 智利百萬婦女於3月8日參加大規模抗議遊行
    智利100多萬婦女準備參加在3月8日舉行的紀念國際婦女節的大規模抗議活動,預計這次遊行將重新點燃始於四個月前的社會動蕩浪潮。去年10月,對地鐵票價上漲的憤怒爆發為一系列反對社會不平等、不公正和高生活成本的全國性抗議活動。
  • 「把我們國家還回來!」英國第二次全國封鎖,倫敦爆發抗議遊行
    當地時間周四,倫敦特拉法加廣場爆發了一場反對「封城」的所謂「百萬面具」遊行,抗議者就新的疫情限制措施與警方發生衝突。當天警方逮捕104人。當天早上,數百名抗議者聚集在倫敦特拉法加廣場。倫敦當地警察部隊封鎖了附近的幾條街道,試圖敦促並驅趕抗議者回家。許多抗議者舉著標語,有的寫著:「不要再封鎖,不要再遮遮掩掩,不要再戴口罩,不要再撒謊!」
  • 英國數百護士上街遊行抗議薪資不公
    數百名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護士8日走上倫敦街頭遊行,抗議不公平的薪資待遇。英國多地同日舉行了此類遊行。遊行隊伍舉著「終結NHS薪資不平等」「團結就會勝利」「誰救了你,鮑裡斯?」等抗議條幅和標語牌,一路行進至英國政府所在地倫敦唐寧街,最後聚集在議會廣場高呼口號,發表演講。
  • 法國:《整體安全法》引發抗議 多個城市遊行示威
    多個城市遊行示威法國:《整體安全法》引發抗議(環球熱點)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5日,法國多個城市再次就《整體安全法》爆發遊行示威。在巴黎,部分示威者與警察發生暴力衝突。這是法國連續兩個周末爆發遊行示威。近年來,法國社會一直不太平。
  • 亞裔在美國地位比黑人低,為何沒見他們反抗?3點能解釋這個問題
    種族歧視事件在美國掀起了軒然大波,這也造成了美國各地開始爆發抗議,因為對種族歧視的不滿,人們都舉起平等的旗幟,渴望能獲得種族平等,但是這場抗議越來越激烈,最後慢慢變成了打砸搶事件,也對美國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 《抗議遊行標牌》白面郎君-協助拍攝
    歐美國家更注重人權自由,公民有權利製作抗議標牌,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對政府的政策進行抗議。抗議遊行標牌【第1幅圖】此作品由陝西攝影愛好者後先生在著名的漳州地區拍攝抗議遊行標牌【第2幅圖】此作品由漳州攝影愛好者山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
  • 美國白人紛紛加入警方,駕車向抗議人群開槍,底特律街頭多人傷亡
    而且多名路過的群眾也上去勸阻警察,但都沒有用,最後弗洛伊德因窒息而死。這件事情激起了美國非裔人士的極大不滿,他們紛紛走上街頭以抗議政府的暴力執法與種族歧視。在這起事件中,政府的不作為也更加激化了矛盾。事後,四名警察雖然遭到了停職調查,但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指控。遊行示威應當開始升級,並逐步演變為暴亂。
  • 國家最高議會變戰場,議員相互罵戰肉搏場面火爆,季莫申科受傷
    數十名議員在一天之內發生了兩場爭鬥,雙方由爭吵發展到互相推搡,個別人甚至大打出手。烏克蘭祖國黨領導人季莫申科組織議員阻止最高拉達議長進入坐席,並在搶奪麥克風的過程手指被打傷。據報導,烏克蘭最高議會副議長魯斯蘭.史蒂芬楚克在現場大聲叫喊,呼籲議員們維持現場秩序。
  • 法國數十萬人遊行抗議養老金改革方案,或聖誕節「休戰」
    據法新社12月18日報導,法國數十萬人走上街頭抗議養老金改革,引發嚴重的交通運輸罷工。法國政府表示,不會屈服於工會,放棄養老金改革。而在聖誕節假期前夕面臨越來越大壓力的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在周二晚些時候任命了一位新的養老金改革負責人,該負責人於周三與工會進行了新的談判。
  • 美國法院宣布不起訴布雷克一案涉事警察 事發地基諾莎市爆發抗議遊行
    決定一經宣布,立即引起了輿論的廣泛批評,同時在多地引發了抗議遊行活動。當天,包括事發地基諾莎市和美國首都華盛頓在內的多地爆發了相關抗議活動。人們先是高聲歌唱以表達對布雷克的悼念,隨後開始遊行並高呼「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的口號,同時還有人專門駕車跟隨遊行隊伍,不斷鳴笛以示支持。
  • 這個美國議員建立了「深層國家」
    這個美國議員建立了「深層國家」 編譯 袁野   青年參考  ( 2019年01月09日   15 版)
  • 百餘名議員及醫生稱臺灣「國家」?中國駐法使館反擊
    百餘名議員及醫生稱臺灣「國家」?中國使館反擊。(圖片來源網絡)3月31日,法國《新觀察家》周刊發表了一篇由86名法國議員和40名法國醫生學者聯署的文章《世界衛生組織應與臺灣全面合作》,這篇錯誤百出、滿紙荒唐的文章,不僅不能予人啟迪,反而具有極大的誤導性。
  • 倫敦發生示威遊行 聲援美「黑人之死」抗議活動
    中新社倫敦5月31日電 (趙星一 張平)倫敦市中心特拉法加廣場5月31日發生數千人示威遊行,抗議非洲裔美國人弗洛伊德之死,
  • 英國的抗議活動演變成了對雕像的戰鬥
    在黑人生命至上的抗議活動後,一座奴隸販子的紀念碑被從倫敦的碼頭區移走。在一名工黨議員請願後,羅伯特-米利根的雕像被一輛吊車從西印度碼頭的基座上取下。當羅伯特-米利根的雕像被吊下來的時候,人群中爆發出歡呼聲和激烈的鼓掌。米利根被認為擁有526名非洲奴隸,他們被迫在牙買加的一個種植園工作。雕像被拆下,並運走。周末在布里斯托,一座類似的雕像被抗議者推倒後,可以看到工人們將雕像從基座上移走。
  • 罷工、集會、遊行、示威,波蘭各地抗議最嚴墮胎禁令_鏡相_澎湃新聞...
    隨後,數千名婦女在波蘭各地城市抗議新的墮胎法。波蘭各地女性遊行抗議最嚴墮胎令雖然波蘭政府為了防控疫情已禁止公眾集會,但成千上萬的女性還是因為法庭宣布因胎兒異常而墮胎是違憲行為而走上街頭遊行,這項法令意味著該國禁止墮胎。星期五下午,全國各地的婦女都在畫宣傳單,分享應對催淚瓦斯的方法,並邀請律師在需要時提供法律援助。
  • 曼谷爆發大規模抗議集會,美媒:有示威者將「國家屬於人們」牌匾...
    【環球時報記者 黃曉娜】泰國爆發6年來最大規模的抗議集會活動。據泰國媒體19日報導,一些泰國民眾和社團組織當天在曼谷舉行大規模抗議活動,表達對政府的不滿,呼籲當局遵從民意,回應民眾訴求。此次集會從19日延續到20日,示威人群在曼谷王家田廣場駐紮一夜後,於20日上午遊行至王家田廣場旁的大皇宮,向曼谷大都會警察局局長遞交請願書,隨後宣布從19日開始的大規模抗議集會活動結束。示威領袖「企鵝」帕裡特·奇瓦拉克稱,本月23日和24日將繼續在曼谷舉行抗議集會活動。
  • 「憲法賦予的權利」:美國黑人為應對疫情、抗議遊行而武裝起來
    全國非裔美國人持槍者協會主席菲利普·史密斯(Philip Smith)表示,該組織每天增加多達2000名新會員,這是以往每年所增長的數額。如今該組織已發展到30000多名成員,並且將近90,000人在線關注該組織。史密斯和其他持槍者組織領導人認為,弗洛伊德(Floyd)抗議活動對他的許多新成員而言是個「分水嶺」。
  • 一周之內兩任總統被迫下臺 南美洲國家秘魯局勢陷入混亂
    在11月9日投票之前,比斯卡拉發出警告說,如果國會議員在2021年4月11日大選前投票彈劾自己,將會面臨「不可預測的後果」。但在當天彈劾案通過後,比斯卡拉表示自己會接受投票結果,不會採取任何法律措施進行抵抗。對彈劾案的不滿在秘魯點燃了持續爆發的全國性抗議活動。
  • 加拿大4城爆發抗議:警察發射催淚彈,民眾舉火把,特魯多發聲
    目前,該國已有多個城市爆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從多倫多的數千人遊行,到蒙特婁的暴亂,連總理特魯多也站出來發聲,稱「對於加拿大人來說,美國正發生的一切都太熟悉了」。抗議民眾和警方街頭對峙(視頻截圖)根據加國無憂報導,周日(5月31日)下午,數以千計的抗議者在蒙特婁市中心針對警察的暴力行為和種族歧視展開遊行,他們手持寫著「種族主義也是魁省的問題」「黑人的性命很重要」的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