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虛擬的聚會,51位法國演奏家雲合奏《波萊羅舞曲》

2020-12-22 澎湃新聞

什麼曲子最能代表法國?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可能是呼聲最高的作品之一,自1928年問世,那份綿密、重複而又漸強的旋律,曾經敲進很多人的心裡。

繼多個樂團「雲合奏」莫扎特的《魔笛》、貝多芬的《歡樂頌》、科普蘭的《阿巴拉契亞之春》後,法國國家交響樂團「雲合奏」了一曲法國人最熟悉的《波萊羅舞曲》。

隔空合奏的《波萊羅舞曲》 來源:France Musique視頻(04:47)

近日,法國音樂(France Musique)在YouTube發布了這版隔空合奏的《波萊羅舞曲》,視頻只有4分47秒,卻收到近140萬次觀看點擊、4.3萬個贊。

「在這特殊時期,儘管相隔遙遠,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仍希望共同演奏,與每個人分享他們最擅長的音樂。希望拉威爾的這段音樂能為您帶來一些溫暖和安慰。」法國音樂在視頻下方如此介紹道。

視頻中,51位演奏家分居自家的廚房、餐廳、客廳、書房,分別用手機錄製出不同聲部的樂音,再由剪輯人員將這些碎片魔術般地拼貼組合:一場匯集了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的「居家音樂會」就這樣誕生了。

隔著網線的優美合奏讓網友驚嘆,「我們能給剪輯這個視頻的大神一枚獎章嗎?」「太酷了!沒想到我會在自己的家裡參加一場激動人心的音樂會。」

有細心的網友注意到了打擊樂手寫在鼓上的文字,「鼓上寫著STAYHOME(待在家裡),真好,如果我們都這樣做,就能安全度過疫情,再次回到音樂廳裡聽音樂會!」

貫穿始終的鼓聲是曲子裡不容忽視的「一道風景線」,因此,還有網友忍不住調侃打擊樂手,「他的鄰居一定想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打擊樂手在鼓上寫著「STAY HOME」

《波萊羅舞曲》創作於1928年,是拉威爾最後一部舞曲作品,也是二十世紀法國交響音樂的一部傑作。

全曲就像一個大寫的「漸強」,在小鼓無休止的三拍子節奏背景上,由各種樂器演奏的旋律不斷反覆。儘管主題單一,節奏統一,全無戲劇衝突和強烈對比,但從樂隊奏出第一個音符開始,這首曲子便牢牢抓住了聽眾,好像有魔力,讓人一口氣從頭聽到癲狂的結尾。

這首長約15分鐘的曲子原為80位演奏家而作,但在法國國家交響樂團的「居家版」裡,它被指揮家迪迪埃·貝內蒂重新改編,濃縮成了4分鐘的版本。

剪輯現場 圖片來源Gang Flow

負責這個項目的迪米特裡·斯卡波蘭在法國廣播電臺(Radio France)工作了十八年,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視頻編輯,也是一位資深的古典音樂人。

「我從未想過能同步這些不在一起演奏的樂器的聲音。」斯卡波蘭告訴法新社,「當我把這些手機拍攝的片段重疊在一起時,我驚訝地發現,每個人都處於完美的和諧中!」

「我要做的只是稍微調整一下音量,增加一些共振,它們自然而然就混合在一起了。這簡直是一種享受。」

演奏家們最開始在三個分裂的屏幕裡演奏,然後是四個,隨著音樂的節奏漸強,屏幕漸漸多了起來。

「最後,51位演奏家同時出現,我在屏幕上重現了管弦樂團的布局,為了好玩。」斯卡波蘭解釋,這樣的剪輯也凸顯了拉威爾的編曲以及這首曲子如何運行的原理。

法國古典音樂媒體Gang Flow介紹,斯卡波蘭使用了傳統的磁帶錄音原理,並在樂譜上做了特別的標記,給每位演奏家節拍器,以保證錄製節奏的統一性。

斯卡波蘭一共收到了150個文件,通過編碼、分類、混音、剪輯,耗費近40小時,克服種種技術難題,最終達到了聲音與畫面的最佳水平,「但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取代音樂廳裡的音樂會。」他強調。

在法國為遏制新冠病毒流行而進行的禁閉運動期間,這項音樂活動給了參與者一次精神上逃離禁閉的機會。

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小提琴手戴維·裡維耶爾說,隔空合奏「給人一種團聚的感覺」,「這是一次虛擬的聚會,我們在雲上相聚,但我們在演奏的時候,心裡是有同事的。」

新冠疫情期間,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取消了所有音樂會,對裡維耶爾來說,在如此艱難的時期,這也是一種傳播快樂的方式。

「無法工作實在太糟糕了。」法國廣播電臺(Radio France)音樂總監米歇爾·奧裡爾說,「通過這段感人的視頻,我們想對公眾說:我們仍在為您服務。」「我們正在尋找與公眾重新建立聯繫的方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四)——拉威爾《波萊羅舞曲》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四)——拉威爾《波萊羅舞曲》幾十年來,波萊羅舞曲一直是全球「表現最佳的作品」榜首。與其他大部分古典音樂不同的是它還在流行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無論是在在廣告,影片,紀錄片、網遊、卡通片甚至是世界盃宣傳片,奧運會開幕式都有它的身影。
  • 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基本節奏和第一個主題:一點一點啃古典008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明月幾時有,古典也雞湯「波萊羅」是一種舞曲的名稱,通常是三拍子(對對,就是嘭擦擦的那種),並且用響板(一種打擊樂器)來打節奏配合。結構上,主要由主部、中間部和再現部三個部分組成。
  • 郎朗王健呂思清等46位中國音樂家「雲合奏」《紅旗頌》
    「雲合奏」《紅旗頌》(06:49)4月26日,CCTV音樂頻道在微博發布了這段雲合奏,網友們紛紛感嘆,「好燃好熱血啊!」在指揮家夏小湯的隔空揮棒下,雙簧管演奏家張正地吹出了第一個音符,隨後,大提琴家王健、小提琴家呂思清、鋼琴家郎朗等次第現身,46位音樂家以管弦樂團的布局,隔空相聚。
  • 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那淡淡憂傷的第二主題:一點一點啃古典009
    享玩音樂:一點一點啃古典書接上回,繼續啃古典音樂,與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約下去。
  • 四十位退休長者雲合奏,玩轉十幾種樂器
    近日,廣州歡樂樂社41位業餘音樂愛好者跨屏合作,用手機進行拍攝錄製,合成了振奮人心的雲合奏《我和我的祖國》。合奏視頻播出後,在某網絡平臺上三天點擊量達到6萬,還成為不少退休長者朋友圈裡的熱門推薦。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時尚的雲合奏,參與者絕大多數是退休長者。他們在廣州市二中校友黃海音老師的策劃下,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排練和合成出來這個作品。
  • 遠在丹麥的南京長號演奏家 集結百人「雲合奏」《紅旗飄飄》
    為了表達敬意,蘇州大學音樂學院管弦系胡清文副教授聯合中國管弦網創始人、長號演奏家高子晟發起百人「雲合奏」活動,以一曲改編的低音銅管版《紅旗飄飄》,為抗疫一線的「戰士」鼓勁加油。3月17日,遠在丹麥的高子晟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他表示:「可以作為發起人與胡清文老師一起組織策劃,以及自己參加作品的演奏,是一件非常榮幸的事情。
  • 吳牧野鋼琴獨奏音樂會歡樂節傾情上演 蕭邦圓舞曲世界巡演終場獻給...
    作為歡樂節「藝術演藝周」系列活動之一,11月21日-22日,國際鋼琴藝術家吳牧野「蕭邦圓舞曲全集·鋼琴獨奏世界巡演」在海南省歌舞劇院上演,眾多市民遊客慕名而來。據悉,這是此次世界巡演最重要的最後兩場壓軸場。吳牧野將其獻給家鄉人民,希望通過音樂讓世界關注海南、傾聽海南。
  • 指尖上的舞蹈-《G大調小步舞曲》演奏講解
    《G大調小步舞曲》是音樂家巴赫的作品,約翰賽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 上低音號演奏家傳授心得
    圖:上低音號音樂家史提芬.米特   【本報訊】曾灌錄超過六十五張錄音專輯,以獨奏身份與國際樂團每年演出超過七十五場協奏曲音樂會的上低音號音樂家史提芬.米特(Steven Mead)將於十二月十一日來港獻技,於晚上八時假座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廳舉行「史提芬•米特─上低音號大師班」,除向各參加者傳授其多年來的演奏心得外,米特亦會同場示範演奏卡門幻想曲及西班牙舞曲等著名樂曲
  • 全球首個3DVR線上娛樂社交平臺將打造虛擬「電子舞曲音樂聖地」
    全球首個由3D虛擬實境(VR)和社交媒體技術結合打造的下一代數字娛樂平臺「Sensorium Galaxy」再傳喜訊:已經和全球音樂夜總會業界的大師級團隊結成合作夥伴關係,將攜手在平臺內創建一個虛擬「電子舞曲音樂聖地」,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線上炫酷體驗。
  • 溫格鋼琴小小演奏家項目:吳明利師生音樂會
    2020年12月19日,吳明利師生鋼琴音樂會在武漢逸嘉音樂廳圓滿落幕,此次音樂會是溫格鋼琴、逸嘉音樂集團聯合舉辦的溫格小小演奏家項目在武漢地區的首場活動。   演出當天,吳明利以蕭邦的《英雄波蘭舞曲》、普羅科菲耶夫的《第7鋼琴奏鳴曲》、李斯特的《鍾》等幾首經典曲目激情開場,大開大合又細緻入微的演奏風格呈現出他細膩豁達的心性與靈動優雅的鋼琴藝術。
  • 耀眼的演奏家——陳薩鋼琴獨奏音樂會
    1996年她成為英國利茲鋼琴大賽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也同時贏得最高獎學金進入倫敦喬凱音樂學院,跟隨喬安哈維爾教授學習並以演奏家碩士學位結業。2000年,她參加了第十四屆於華沙舉辦的蕭邦國際鋼琴大賽,奪得第四名以及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在2005年的美國範克萊本鋼琴大賽中陳薩斬獲水晶大獎。
  • 《竹舞》——著名青年笛子演奏家張瑩瑩笛子獨奏專輯發布
    2、《竹舞》 張瑩瑩、趙歆曲竹舞是一首由中西方調式相結合的無伴奏竹笛獨奏作品,它由三段不同風格的舞曲組成。一樂章是由C調曲笛演奏的快速圓舞曲,好像一位少女在山林間翩翩起舞;第二樂章是由大G調低音笛演奏的慢速探戈,由「深邃」和「夢境」兩段具有強烈色彩對比的旋律組成;第三樂章是由小g調梆笛演奏的多元化舞曲,融入了波羅乃茲、探戈等不同舞曲的節奏型,並在結尾處運用循環雙吐技巧,加入炫技華彩,將第二樂章的主題再現,最後以純四度模進將樂曲推向高潮。
  • 廈門古箏演奏家登上央視舞臺
    廈門古箏演奏家虞夢顏 臺海網12月8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導 5日上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15音樂頻道最新一期《風華國樂》播出,來自廈門南洋學院的青年教師
  • 這些笛子演奏家,你都知道嗎?
    這些笛子演奏家,你都知道嗎?70—90年代是中國發展起步的一個階段,而在此時,笛子的文化也發展起來,那麼在這些傳承笛子文化的大師中,你又知道多少?曲祥1945年出生曲祥,男,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當代著名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國家文化部優秀專家、一級尖子演員。現任山東歌舞劇院名譽院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副會長、山東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山東省音樂創作中心主任、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常務理事、山東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 用古典吉他描繪東方的詩情畫意,演奏家楊雪霏傾情演繹「愛的羅曼史」
    從小時候第一次聽到約翰·威廉士迷上古典吉他,到現在成為一名活躍在國際舞臺的頂尖古典吉他演奏家,長發飄飄的楊雪霏骨子裡那股對音樂的執著勁,與她溫柔的外表恰恰相反——楊雪霏身上有許多「第一」。她是中國進入音樂院校主修吉他並取得吉他學士學位的第一人,是在國際舞臺成功開創職業演奏生涯的第一位中國吉他家,還是在大型音樂廠牌錄製唱片的第一位中國吉他演奏家。圖說:楊雪霏12月10日,楊雪霏將帶著《愛的羅曼史——楊雪霏古典吉他獨奏音樂會》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
  • 排簫演奏家林文增攜作曲家晏敏敏帶您走進中國排簫的《歡樂盛宴》
    《歡樂盛宴》是由青年作曲家晏敏敏為排簫演奏家林文增打造的第九首排簫曲;於2019年隨中國首張原創排簫專輯《雲之戀》正式發布!旋律歡快,連綿起伏的熱鬧氣氛烘託出盛宴的場景!林文增,著名排簫演奏家、笛子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音協竹笛學會會長,中國音協排簫藝術研究會會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 古箏演奏家詹倩古風版個人MV《牽絲戲》正式發布
    古箏演奏家詹倩古風版個人MV《牽絲戲》正式發布說起詹倩老師,很多喜歡古箏的朋友都是很了解的。她5歲習箏,7歲起師從於著名古箏教育家閻愛華教授。後也受到著名古箏演奏家王中山教授的悉心指導。在校學琴後期受到了學校古箏教學團隊(閻愛華、王珣、任潔三位老師)的細心教導;同時也得到了南京藝術學院塗詠梅教授的關愛。9歲後考入南京市小紅花藝術團,擔任古箏獨奏演員。在此期間曾到全國各地進行演出,並且也曾受到文化部的派遣,隨團出訪法國,德國。受到一致好評。隨後於2000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附屬中學。於2006年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學院,並於2010年考取南京藝術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