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雲合奏」成為音樂表演的一種新形式。近日,廣州歡樂樂社41位業餘音樂愛好者跨屏合作,用手機進行拍攝錄製,合成了振奮人心的雲合奏《我和我的祖國》。合奏視頻播出後,在某網絡平臺上三天點擊量達到6萬,還成為不少退休長者朋友圈裡的熱門推薦。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首時尚的雲合奏,參與者絕大多數是退休長者。他們在廣州市二中校友黃海音老師的策劃下,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排練和合成出來這個作品。
近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見到了幾位主要成員。從當初只有管弦樂發展到民樂加入,從純音樂發展到歌隊加入,這幾十位長者克服了重重困難。他們希望通過雲合奏,給自己的退休生活增添樂趣,也增加更多的正能量。
第一次觸「雲」,長者們興奮不已
記者在網上刷屏的「雲合奏」視頻中看到,來自廣州、深圳、香港、紐約、巴黎等地方的41位成員,在各自家中通過網絡視頻深情演奏民族管弦樂《我和我的祖國》,通過網絡完美地展現。
儘管沒有指揮棒的揮動,但是在全體成員的努力下,優美的旋律仍然流淌出來,「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在這個全民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這首曲子無疑有一種特別的力量,溫暖、直指人心。
特別是,視頻裡眾多退休長者在網上同屏,隔空奏響這首歌曲的畫面更令人動容。他們眼神裡流露出的堅定決心,引發了眾多網友的共鳴。
黃指揮向記者介紹到,本來今年年底11月是樂社成立五周年,大家希望做一場現場音樂會,但是因為疫情的原因無法辦成。一個偶然的機會,黃指揮看到雲演奏很火,才想起來帶大家做一次,第一次合作的曲目是《歡樂頌》。
「剛開始做《歡樂頌》其實是實驗性的,沒有合唱,純粹玩而已。沒想到3天就有6萬點擊量」!。在獲得了大家認同的激勵下,樂隊成員再接再厲,還把歌隊也邀請過來加入,又錄製了一次合唱版《歡樂頌》。
這第一次觸「雲」讓大家感受到了樂趣,欲罷不能,於是黃指揮又從「女子十二樂坊」中獲得靈感,在管弦樂、歌唱基礎上又加入了民樂,歌手還分領唱、獨唱、合唱等。於是, 41位成員傾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國》,這首合奏無論是樂器種類、合奏形式和內容都豐富了許多。
「我們大家都是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來演奏,但是我們能以音樂為載體分享共同演奏的喜悅,同時也分享戰疫的決心。」樂隊成員崔耀池告訴記者,疫情發生以來,大家每天都在關注最新的報導,看到全國人民都在馳援武漢,尤其是醫護人員等工作者奮戰在一線的感人事跡,也非常想做些什麼。更希望在全社會倡導愛國主義與家國情懷,傳遞正能量,激勵人們團結一心與疫情作鬥爭。
「雲合奏「時尚卻不簡單 他們克服了重重困難
記者了解到,廣州歡樂樂社是在2015年底由廣州二中幾個熱愛音樂的退休校友組成的小樂隊,由於採用分聲部演奏而不是大齊奏的形式,受到大家的支持和歡迎,至今發展到現有男女三十多人的樂隊,成員中絕大部分是六、七十歲的退休人員,也包括了其他學校和單位的樂友加入。樂器有管弦樂隊的長笛、短笛、雙簧管、黑管、小號、圓號、長號、小提琴、大提琴等,民族樂隊的揚琴、柳琴、古箏、笛子二胡等,還有電子琴、電子鼓等。疫情之前,他們每周都活動一次,活動地點在二中校友黃海音老師的家中。
不過,疫情之下的時尚玩法「雲合奏」,對於年過半百的長者們來說,並不是一件簡單、純粹「玩」的事情。黃指揮告訴記者,當初有做雲合奏想法時,其實他非常猶豫。因為和現場排練演奏相比,雲合奏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要多很多,困難也是重重。「我擔心夥伴們不願意做,但是沒想到的是,我一提出來大家就積極響應,還表示不怕失敗,這才讓我心裡有了底」。
記者了解到,要完成一次雲合奏,首先需要領隊編出總樂譜、分樂譜,以及有節拍的底音,然後根據成員情況和水平,分配演奏任務,包括從頭到尾各種樂器的加入和配合等等。而作為隊員們來說,要完全靠自覺、專心地在家練習。練習成功後還要拍攝視頻,發送給編輯者。
小提琴手李大明告訴記者,團隊平時演出都有統一的指揮,而此次各自錄製曲子,想要分毫不差地踩在一個節奏上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很多同學都錄了十幾遍,由於演奏和拍攝視頻都需要協調許多技術細節,我們進行了大量的微信和郵件溝通,反覆錄製和反覆傳送視頻,再經過精心編輯,最後才把這段完整的作品呈現給大家。」
說起自己練習的過程,二胡手郭曼妮忍俊不禁。「我戴著耳機也聽不準節拍,總是搶拍子,一一踏錯節奏就要重新拍,我先生給我拍視頻,都拍得有意見了」。還有不少學員,好不容易演奏完美了,又發現拍的視頻不符合要求。「有好幾個隊員的視頻被我打回去好幾次,我都實在不忍心了,但是他們還是一點意見都沒有,有小小問題都要重新演奏和拍攝,讓我特別感動「,黃指揮一說起他的隊員們,就愛心滿滿。
和現場集中排練相比,雲合奏更需要自覺,要靠自己在家裡反覆體會和練習。但是廣州歡樂樂社得這群長者們絲毫沒有懈怠,這和他們這個團隊日常的凝聚力強大有很大關係。
從校友到團友,凝聚力強大
儘管是自發組織的樂隊,但是這個團隊的凝聚力卻十分強大。按他們的話說,「大家很團結,從來都沒有計較,沒有矛盾,齊心合力,一起開心和提高自己「。
缺樂器,去買;缺設備,想辦法借,就連每次排練必須要用的譜架、凳子等,都會有人自動置備,從七八個人增加到近40人,從一開始小提琴手只有兩三位,到現在有九位小提琴手,還成就一個從管弦樂到民樂甚至還有歌隊的團隊,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為充實退休生活,提高團隊魅力而努力。
樂手們上午九點到黃老師家排練,都要擠公交,很多人都要花上一個多小時,最遠的甚至從從化趕來,要花兩個多小時才到達,但是大家都沒有怨言,儘量爭取按時參加排練。
團隊中有一位樂手,是位70多歲的血友病患者。在一次音樂會排練中,自己用殘疾車,搬了兩次把架子鼓運到黃指揮家裡,參加排練。現在這位樂手已經去世了,但是團隊裡每一位成員都把他記在了心裡。
近5年的時間,廣州歡樂樂社排練了三十多首樂曲,並在社區,老人節,二中校友《春之韻》新春聯歡會,文化公園中心臺等演出。他們的退休生活,時尚好玩,更有意義!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楊欣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楊欣(表演圖片資料由採訪對象提供)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楊欣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蘇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