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汪佳佳/文 吳思嫻/攝
9月4日下午,在「浙裡·悅讀」讀書會聯盟啟動儀式上,浙江師範大學兒童文學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特聘教授,浙江省作協副主席湯湯,代表聯盟成員浙江師範大學「麗澤童書社」,作了題為《你還記得那些童話嗎——童話滋養童年和一生》的分享。
在超過四十分鐘的分享中,湯湯以「讀童話有什麼用」引入,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為什麼要讀童話,童話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孩子與成人都應該讀童話等內容,活潑生動又引人深思。
以下為分享內容整理——
因為我是一個童話作家的緣故,所以經常會被問到一些問題,讀童話到底有什麼用?
問這個問題的一個小朋友,還很小就會說——童話都是騙人的。
每次我遇到這樣的問題,就會很憂傷。
大人會說,我早就不讓孩子讀童話了,因為孩子要走的是一條現實的路,他讀童話對現實有什麼用呢?
我怎麼回答呢?你說有什麼用?能孩子的成績更好嗎?能讓他將來賺更多錢嗎?
要從「有用」的角度來說的話,讀童話好像真的沒有什麼用。不讀童話照樣可以長大,畢業,成家。那麼為什麼這個世上還有那麼多童話,還有那麼多作家要寫童話呢?因為我們相信,孩子幼小的心靈,需要一個個優秀的故事餵養長大,童話會在幼年的心裡種下真、善、美,種下想像力和創造力,種下純潔天真和柔軟,種下豐富的情感和對世界的好奇,被優秀的童話滋養過的心靈,長大了以後會更善良也更有力量,更有把一生過幸福的能力。
是的,孩子的成長包括身體的成長和心靈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看不見,但是多麼重要啊。人類的心靈世界,直接決定了這個世界的面貌。個人的心靈品質,直接決定著你的生存狀態和生命狀態。
所以童話的作用是什麼?無用之用方可大用。童話的作用是滋養童年的心靈,從而滋養一生。
童話對我們很多成人來說,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熟悉,我們誰都知道童話,小時候都聽過都看過。陌生,是因為他們長大了,就覺得沒必要再讀了,覺得童話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東西了。而且我們很多成人對童話的偏見是很厲害的。很多人對童話的印象還停留在大灰狼和小白兔,或者王子和公主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這個層面。
牛津大學的教授cs劉易斯曾說過:「總有一天你會成熟重新到閱讀童話。」這句話很多人不理解,覺得童話不是給幼稚心靈的讀物嗎?
其實能成熟到重新閱讀童話的,都是一些有智慧、有情懷、人生到了一定境界的人。
下面我來講一講童話對心靈成長的幫助。
說到成長,很多大人會以為,成長那是孩子的事情。不對,成長是一生的事情。如果你讓你的心靈停止了成長,那麼即便你現在頭髮烏黑,沒有皺紋,你也已經開始衰老了。
優秀的童話,能保護並激發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能讓成人少一些刻板,多一些有趣。
我們人類的心靈是需要幻想滋養的,想像力很重要哎。這個毋庸置疑。人類世界裡一切偉大而奇妙的東西,都是先有思想,再有現實。
舉個簡單的例子,古人想要飛,後來才發明了飛機。神話裡有嫦娥奔月,後來人類真的登上月球了。一切都是先有想像,再有現實的。
一個傑出的人,往往是那些特別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雙腳踩著堅實的大地,而靈魂能夠自由飛翔的人。
但是這個世界上多的是雙腳踩著大地,靈魂也匍匐在大地上的人。沒有想像力,非常無趣。
孩童時期,是人一生中最有想像力的時期。但是,現代社會,童年期正在縮短,孩子和成人的界限日漸模糊,想像力在加速喪失。
我有時候會跟孩子們交流,但是我發現三年級以上的孩子們想像力已經很弱了。
但凡我問他們,紅紅的臉蛋像什麼?他們就會異口同聲地回答我:像蘋果。
怎麼樣讓孩子的想像力,不至於像蘋果,太快地失去水分,變成乾癟的模樣呢?怎麼樣讓大人也能遠離刻板和僵硬,多一點柔軟和有趣呢?
我的建議就是,多讀一點童話。
童話是世界上最有想像力的文學形式,童話最大的藝術特徵是幻想。童話裡的人,所描繪的環境,以及種種情節,往往是虛擬的,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不可能發生的。
舉個例子,比如這本《發脾氣大叫的媽媽》。這個媽媽早上特別愛發脾氣,結果有一天,孩子被媽媽又一次的大喊大叫嚇著了。他說:「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被嚇得逃跑了,我的腦袋到了宇宙裡,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中,我的翅膀插進了熱帶叢林,我的嘴巴插在高山上,我的尾巴掛在街頭好像一個謎。我就剩下了一雙腿。跑啊跑到了撒哈拉沙漠,我想叫但是我們沒有嘴巴,我想飛但是我沒有翅膀,我想找但是我沒有眼睛。很孤獨。
後來,他的媽媽找到他了。從世界各個地方把他的部位找了回來,縫到了一起,並跟他道歉。然後他們一起回家了。
童話的很多元素是想像的,但是它的內核是真實的。比如這本書講的就是孩子面對大人無緣無故發脾氣的時候,內心所受到的創傷。哪怕被縫合了,創傷還留在那裡。
再比如,《好心眼兒巨人》,可能有人看過電影。這個巨人用網兜捉了一個夢又一個夢,然後把這些夢放在一個瓶子裡,又用吹夢器把他們吹到孩子們的夢境裡。
多讀一些想像力振翅飛翔的童話,這些童話的荒誕、離奇、變形、誇張、狂野會讓我們腦洞大開,突破我們慣常的思維模式束縛,拓寬心靈的疆域,同時激發出蓬勃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這一點,對孩子重要,對我們也重要。我們讀點童話會有趣一點。我覺得有趣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
優秀的童話,能讓孩子們善良、勇敢、懂得愛和珍惜,也能給予成人心靈的慰藉和溫暖。
從小被很多故事感動過的心靈,不容易變得麻木和無情,更不容易變壞。
許多童話都充滿愛,然人讀了心裡暖暖的,軟軟的,這是讓這個世界越來越好的魔法。懂得愛,我們才會擁有真正的幸福。
有人問,這個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好嗎?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人類的心靈世界變得越來越好,那麼這個世界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但是人類的心靈變得美好太難了,因為要克服人性的弱點是一件很難的事。那麼我們怎麼辦?我覺得希望在孩子。因為孩子的內心是可以被塑造的。
在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裡,孩子們從小感悟到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勇敢,什麼是正直,什麼是寬容,什麼是悲憫,什麼是高貴,什麼是珍惜,擁有一顆豐富的心靈,懂得愛,欣賞美,有情懷,有夢想,有個性,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擁有把一生過得幸福而有意義的能力。
當然我也會跟孩子說,一個人光有善良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勇敢和堅強。童話裡不僅有美好和幸福,不只有輕鬆和快樂,童話裡還會有黑暗和醜惡,苦難和承擔,有對生命和世界的反思,有憂愁,有無奈,有憤怒,也有悲傷。
比如大家小時候都看過的安徒生的《野天鵝》。這個童話裡的艾麗莎公主有十一個哥哥,全部都被繼母變成了野天鵝。艾麗莎為了救哥哥,必須冒著危險去採摘蕁麻。在這個童話裡,就能看到勇敢和堅忍。
很多童話,都寫了巨大的苦難,寫了主人公經受的折磨和考驗。歷經苦難和考驗,獲得最好的幸福,這對孩子們是極具人生啟發意義的。這些童話,會讓我們看到人生的艱難和命運的無常,但是再渺小的個體,也會迸發巨大的力量,只要我們內心擁有足夠的勇敢和堅強,我們終將走過黑暗。
優秀的童話,往往蘊涵著許多人生的哲學,可以賦予孩子們無窮的智慧和力量,對成人來說,也是心靈的啟發和重新照亮。
比如這個童話:洋蔥、蘿蔔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默默成長。
我們很多人就是那個南瓜。很多時候不被承認,但是不用委屈,只要默默長大,做好自己。
像這樣的童話,小孩子看得懂嗎?還真不一定。大概只有我們這樣的經歷過很多的大人才能理解。
童話不是文學裡的小兒科,不是哄哄小孩子的故事。這世界上有太多的童話,需要用一生才能真正讀懂,它們蘊含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幫助我們去感悟人生和世界。
對於孩子們來說,他們興致勃勃地讀童話,然後思考,去認識世界和生命,慢慢變成有深度和內涵的人。而成人則能在童話中重新被照亮。
所以,童話不單單屬於孩子,而屬於人的一生。優秀的童話,在不同的年齡段能讀出不同的滋味,給人們以不同的啟發。
李紅葉這樣說過:「在一個個純真、自然、意味深長而又簡潔明了的故事裡,孩子們看到神奇,看到故事,感受到歡樂和柔情,大人們則看到逝去的童年,看到詩,看到生命的本質。」
對,就是這樣。
為什麼許多成人不屑於讀童話呢?因為失去讀童話的心境了。可是越是這個時候,你不妨試試重讀童話。生活裡一切美好的事物,其實都包含有童話的美麗。童話是簡單、質樸、智慧的,它有生命最本質的東西——「愛」與「生命」。
有人說。人的一輩子要讀三次童話。第一次,是小的時候,要讀童話。第二次,我們當了爸爸媽媽,陪孩子讀童話。第三次,是我們老的時候,經歷了人間的悲歡孤獨,我們衰老生病,這個時候我們再讀童話,會得到更多的啟發和震撼。
所以我把祝福送給現場的每一位大人,讓我們引領著孩子一起讀童話,在童話裡重新遇見溫柔,遇見奇蹟。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