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湯湯:青少年讀書,「讀什麼」比「怎麼讀」更重要

2020-12-24 騰訊網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10月11日,首屆「浙裡少年強·我是小小書香大使」公益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杭州慶春路購書中心舉行。這一活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各市委宣傳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主辦,天目新聞、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承辦。

在全省中小學生群體中推選閱讀推廣人,這是 「書香浙江」的新內容。此前,浙江曾推出宗慶後、吳菊萍、小強等社會名人擔任的全民閱讀形象代言人。

歷時2個月,覆蓋全省11市、5000多青少年

該活動從7月初開始,歷時兩個月,來自全省11市的5000多名青少年參加。初賽、複賽兩個階段,得到了30多萬網友的廣泛關注。兩個月裡,活動吸引了逾500萬投票,共評選出216位市級「小小書香大使」,最終產生20名省級「小小書香大使」。

活動現場,有三位「小小書香大使」代表分享了他們的參賽短視頻,同時交流了獲獎體會。他們大多是從小受到家庭薰陶,對閱讀充滿興趣。來自縉雲實驗中學的呂孝安說,他從閱讀中找到很多樂趣,他把宋代詩人黃庭堅的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除了獲獎大使,組委會還評出了最佳組織獎,寧波、嘉興、紹興市委宣傳部及杭州市、溫州市、湖州市、麗水市、蕭山區、海寧市新華書店獲獎。蕭山新華書店總經理楊嶽江在發言中表示,書店今後將為孩子提供更多展示平臺,致力於讓更多人參與到閱讀中。他引用了泰戈爾的詩說,書店要做綠葉的事業,這是他們最長久的事業。

據悉,獲獎者將獲得由組委會頒發的榮譽證書、新華書店購書卡獎品。其中,杭州市8個獲獎視頻,分別於10月10到16日公交車每天早晚高峰,及10月16到31日在地鐵16號線上每天輪播。

作家湯湯為青少年推薦不能錯過的書

浙江省全民閱讀形象大使、童話作家湯湯也來到了活動現場,談了「童年與文學」為主題的分享。

她首先以童話《好餓的毛毛蟲》引入:毛毛蟲每天很餓,要吃很多東西,經過7天後,它長大了,結蛹、蝶化。這樣一個過程,正如孩子們閱讀很多好書,經過積累,心靈就變得豐富、變得美麗。

其次,她認為兒童要有自己的讀物。一個小孩子讀「四大名著」,固然不壞,但是對於孩子,可能無法理解成人世界的名著。她打了個比方,就像孩子穿大人衣服——可以穿,但是未必適合。因此她說,讀什麼遠比怎麼讀更重要。

那讀什麼呢?對兒童來說,兒童文學更適合他們。兒童文學從孩子認知能力出發的,很多情節可能不符合成人世界的理解。但這樣的童話故事,恰恰保護了孩子的天真,帶給孩子精神的滋養,帶給孩子想像力、情感、智慧、審美等方面潤物細無聲的培養。

在之後的對談交流中,湯湯還與浙江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王國均,杭州市鳳凰小學校長繆華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總編輯吳穎以及浙江教育報刊社編審言宏等各界人士,圍繞兒童文學閱讀與寫作進行主題對談,共同探索書籍、閱讀對於童年的重要性。

湯湯還分享了書單。她覺得,童年時代有4位不能錯過的童話作家:丹麥的安徒生,英國的王爾德,德國的米切爾·恩德,日本的安房直子。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這對於致力於終身讀書的人興許並不構成問題,他們終將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對於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也算不得什麼問題,他們讀書多半靠別人引導;老年人則可能還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和讀書興趣的怕也不太多,讀書能力,至少是目力和記憶力,到老年也會大不如前了。所以,金克木總結道:「書讀不過來的問題只怕主要是從二十幾歲到五六十歲以知識為職業的人的煩惱。
  • 讀書的2個步驟:讀什麼、怎麼讀?
    從此滋味,有如大汗淋漓之後的酣暢、有如久別以後的重逢、有如千裡之行後的擁被入眠、有如破執後的頓悟……經過這幾年的所讀 亦使我對讀書的三重境界有了更深的體悟。也更想把自己的親身體會與心得分享出來,讓有緣人一起品茗,一起進步。第一、讀什麼書?
  • 農村俗話說:「讀書讀書讀老鼠」,「讀老鼠」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讀書讀書讀老鼠」是很有趣的一句話,主要是「老鼠」這種人們非常熟悉的動物,讓人聯想頗多。也因為如此,我國農村就有很多種說法,都是各人站在各人的角度來解釋,各地又有各地的說法,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此文就這句俗語在我國民間的不同說法例舉如下。
  • 讀書對普通人有多重要?為什麼說只要讀不死,就往死裡讀
    關於讀書,前兩天看到一個網友說過這麼一段話:農村,甚至是城市工薪階層的孩子,你要相信讀書是你唯一併且可靠的出路,只要讀不死,就往死裡讀,素質教育,那都是給富人看的,是給富人孩子錦上添花用的。讀書學習,升學考試有很明顯的槓桿效應為什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只要讀不死,就要往死裡讀呢,還因為讀書學習考試,有很明顯的槓桿效應。就比如高考,一旦你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一個好的學校,你的命運很可能因此而改變,人生軌跡因此而不同。
  • 讀書節目「名人讀名著」上線:聽高曉松讀《白痴》,麥家讀《老人與...
    讀書節目「名人讀名著」上線:聽高曉松讀《白痴》,麥家讀《老人與海》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6月28日晚上,一檔讀書節目「帶本名著創未來——名人讀名著」在線上啟動。該節目由人民文學出版社等單位發起,邀請百位知名作家、文化人、學者、文藝工作者在線上讀名著。此次名人所讀的名著主要來自人民文學出版社「外國文學名著叢書」。因為這套書的封面為黃底星花的網格圖案,所以被讀者親切地稱為「網格本」,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的叢書。該節目還舉行了啟動首發式。
  • 2019年這些作家都讀了什麼書?
    在過去的2019年,作家們都讀了什麼書呢?這些書在他們的閱讀史和寫作史上有著哪些意義呢?帶著幾個問題,筆者採訪了幾位知名的作家。于堅、李建春、梁小曼、廖偉棠、胡桑、王煒、文珍、黎戈、錢佳楠、馬克吐舟、陳志煒、王陌書都給了屬於自己的回答。
  • 品讀丨蔣藍:左利手的李冰——讀凸凹歷史小說《湯湯水命:秦蜀郡守...
    透過作家凸凹這部35萬字的「李冰外傳」小說,印證了我的一個推測:越是史料豐密、或稀缺的人與事,往往是文學家大展拳腳的部位。他們渴望還原、修復一段文學化的歷史。而文學化的歷史,往往成為了我們「信以為真」的所描述時代的生活史與情感史。
  • 愛讀書的你,還在為讀什麼書、怎樣讀更有價值迷茫嗎?我來告訴你
    昨天有個愛讀書的網友問我一個問題:應該讀什麼書,怎樣讀更有價值?愛讀書是好事,作為一名酷愛讀書並以「悅讀」冠名百家號的老師——我,回答這個問題義不容辭。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1.應該讀什麼書,這是閱讀方向的問題;2.怎樣讀書更有價值,這是閱讀方法的問題。我們來逐一來回答。先說第一個問題:讀什麼書。
  • 比讀書更重要的是什麼?
    讀書或學習,我們可以隨心之所欲,愛讀什麼就讀什麼,愛學什麼就學什麼,但這裡的所謂「思考」,可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它像在風中煽火一般,必須始終不斷地煽動,才能維持火焰不熄;思考時,必須要對思考的對象發生「興趣」,不斷地刺激它,並且要持之久遠不可懈怠。思考興趣發生的原因可分為兩類:一是純粹客觀性的;一是主觀性的。
  • 湯湯的「幻野故事簿」:使童話走向哲學
    原創 李紅葉 文學報湯湯是一個有思想有擔當有使命感有強烈的現實關懷的作家,她的童話不僅好讀,而且耐讀;不僅想像豐富,生動有趣,而且一以貫之地傳達了豐富的生命體驗、深沉的人文關懷與哲思。
  • 世界讀書日,不讀一日書而讀一世書|閃電評論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不僅可以開闊視野、增長才智,也能啟迪智慧、拓展思路,培養「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和「凡事快人一步、高人一籌」的才幹。黨員幹部是國家之棟梁,民族之脊梁,更應該以書籍武裝頭腦,增長才幹,讓讀書成為一種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生活方式。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然而,當前全社會的讀書形勢卻不容樂觀。有追求享樂,不好讀書的「慵懶型」,有熱衷應酬,不勤讀書的「攀附型」,有淺嘗輒止,不善讀書的「糊弄型」。更有甚者,認為實幹務實,學習務虛,幹比學更重要,長期忙於事務、疲於任務,沒有時間讀書。
  • 快樂過「六一」與童話作家湯湯一起走進《小野獸學堂》
    琅琅書聲在粉牆黛瓦和馬頭牆間迴蕩,孩子們徜徉在故事的海洋中,在五彩繽紛的童話之旅留連忘返……5月30日下午,在武義璟園「湯湯童話書屋」,著名童話作家、省作協副主席湯湯與孩子們一起分享了新書《小野獸學堂》,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有趣而又充滿想像力的講座。
  • 多讀好書,讓人生更美好
    多讀好書,人生更美好,更幸福,也會擁有更多樂趣。在童年時期,家裡窮,買不起書:。有一次上學時,看到班上的一個同學在看《金剛葫蘆娃》和《黑貓警長》的彩色繪 畫書,就天天求他給我看。在少年時期,一次去親戚家玩,無意中讀到童話作家鄭淵潔的《皮皮魯與魯西西》,瞬間就被這裡面精彩的故事吸引了,大膽新奇的想像,讓我在短短幾天裡就讀完了這本磚頭厚,書皮都已磨爛的大部頭。後來,我又向他借了《舒克和貝塔》來讀,那段時間,差不多除了吃飯、睡覺、上學、做家務,就是讀書。
  • 讀書,是讀有價值的書好,還是讀喜歡的書好?
    根據自己多年的閱讀經驗,我分享2個方法:一、初級閱讀者,先從自己感興趣的書讀起我們都知道閱讀的好處,而且閱讀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學習方式,為了能讓自己快速成長,很多人都陸續加入了讀書的行列。同樣是閱讀一本書,為什麼有些人收穫非常大,有些人卻讀起來很費勁?
  • 書到底應該怎麼讀?止庵:讀書之道不必求多,首先在於挑選
    《沽酌集》收錄學者止庵文章五十四篇,既有對周氏兄弟、張愛玲、廢名、錢穆等現代文學作家及其作品的品評與考據;也有對日、法、俄等外國文學、歷史、藝術作品的賞讀;更有說「文心」的篇目,兼談作者買書、讀書、寫書、編書的心得。
  • 4月23日世界讀書日 大家喜歡讀什麼書?數據告訴大家
    核心提示讀書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幼兒讀書啟蒙,少年讀書求知,中年讀書解惑,老年讀書怡情。關於讀書,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喜歡讀什麼樣的書,用什麼樣的方式讀書,都因人而異。漳州人自然也是愛讀書的。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漳州市圖書館館員葉子認為,市民對閱讀一定不要盲目跟風,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比如,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很多家長紛紛帶著小孩到書店購買莫言的文學作品。但是,她認為莫言的作品更適合成年人來閱讀,需要有閱歷、有思想的成年人才能體會他筆下的文學世界。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讀書雖然好,但很多人並不得法。不少人看起來很用功,每天讀書,甚至邊做家務邊聽書,出門也不閒著,做趟地鐵也要聽一本書。雖然每天用碎片時間讀書學習,日程表被安排的滿滿當當,但就是沒什麼效果。一本書讀了前面,忘了後面。貌似讀了不少書,但真到用的時候,只能想起來書名,書裡關鍵講了什麼,腦子裡像隔了一層霧。
  • 養心莫如靜心,靜心莫如讀書——那書應該怎麼讀呢?
    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怡情也,最見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可見,讀書不但可以開闊眼界,還可以心靈更加豐富,提升境界,從而提高個人的精氣神!既然讀書可能給我們帶來莫大的裨益,那應該怎麼去讀呢?
  • 古今名言佳句總是勸人要讀書,讀了這四句,勝讀十年書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快樂和幸福,只有讀書才是人生最幸福、最快樂、最持久的事情。古人有這樣勸告人們讀書的四句話,讀了你不得不去讀書。01、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鳥兒需要飛翔靠的翅膀,只有展翅才能夠高飛,這是很普通也很明白的道理。哪麼人呢?人生活在現實中要前行靠的是什麼?
  • 軍團薦讀|請開始你的閱讀
    喜歡讀書源於父母是文教工作者,家裡有藏書,其中就有四大名著。記得小時候我家住五樓,是頂樓,再往上走就是陽臺。通往陽臺的樓梯很靜謐,沒人走,我便找到一處靜謐的讀書之地。我家對門鄰居是個工程師叔叔,他路過時總把我的書抽走看看,時間長了,他很詫異地說:「少不看《西遊記》,老不看《三國演義》,男不看《水滸傳》,女不看《紅樓夢》,你這個小孩怎麼什麼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