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宣布禁用59款中國應用程式後,引發輿論反彈。多名在社交平臺Tiktok上擁有上千萬粉絲的印度大V用戶「大吐苦水」,因為禁令讓他們失去了主要收入來源。印媒稱,這項禁令對印度人來說是一個巨大衝擊,最終將影響數百萬人的生活。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綜合今日印度、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印度政府禁用的59款應用程式中,有27款在印度國內5月份安卓應用中最受歡迎。其中最受歡迎的無疑是TikTok,它在印度的月度活躍用戶約有2億。這款應用程式在印度排行榜上一路飆升,並取代臉書,成為2019年下載量第二大的應用程式。
對一些擁有上千萬粉絲的網紅來說,禁令不僅意味著讓他們的才華無處施展,更讓他們失去了維持生計的收入來源。吉特曾是一名律師,如今是印度眾多網紅之一,她教授「美式英語」,並為1000多萬粉絲提供人際關係建議和激勵演講。「當消息傳來時,我完全沒有防備。我的意思是,這就是我現在的生活,是我的全職工作」,吉特說,「TikTok改變了很多周圍人的生活,廣告商會找到擁有大量粉絲的用戶投放廣告。我的很多朋友都把這款應用作為主要收入來源。」
陷入生計困境的人不在少數。流行創作者希瓦尼·卡皮拉在TikTok上創作有關社會問題的視頻而一舉成名,之後辭去了人力資源專員的工作,成為全職創作者。卡皮拉通過與品牌合作的方式,從自己製作的視頻中賺錢。
連日來,印度國內針對「中國製造」的動作頻頻。印度信息技術部29日稱,禁止在印度國內使用包括TikTok、微信等在內的59款中國應用程式(App)。而理由是,這些APP「損害了印度的主權和完整、國防、國家安全和公共秩序」。
禁令立刻引發印度國內輿論擔憂。印度India新聞網站刊文稱,被列入禁止名單中的部分應用在印度廣受歡迎,並且Tiktok、UC News等應用在印度設有辦事處,也有當地員工,禁令實施後,可能會危及大量的工作崗位。
印度德裡國立法律大學傳播治理中心的技術政策研究員沙尚克·莫漢認為,禁止59個中國應用程式很難實行,因為這將要求網際網路服務商將與這些應用相關的每個主機名和域名都列入黑名單,還需要谷歌和蘋果將程序從其在線商店刪除,這種做法或導致用戶接觸到這些應用程式的非官方版本。此外,莫漢還強調,「印度政府並沒有解釋,這些應用程式到底如何威脅國家主權。」
另一位數位化專家普拉泰克·瓦格也表示,禁令的可行性值得懷疑,「這可能導致過度封鎖,會影響其他應用程式。」印度數字權利活動家尼希爾·帕瓦則認為,禁令是出於「政治決策」(political decision),由於印政府做出這一決定是基於「信息技術法」第69A條,因此禁令內容不需要對外宣布。位於班加羅爾的數字專家稱阿尼瓦爾·阿拉維德也表示,「公眾可能不知道政府的命令是什麼,他們可以保持機密。」
延伸閱讀:
印度禁用59款中國APP,商務部回應了
7月2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近期印度針對中國企業採取的一系列歧視性做法做出回應。高峰指出,印方有關做法違反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印方在世貿組織中的承諾,希望印方立即糾正相關針對中國和中國企業的歧視性做法。
高峰表示,中印經貿合作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是雙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方重視與印方加強各領域務實合作,希望雙方相向而行,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達成的經貿共識,推動雙方經貿合作健康穩定發展,為實現兩國和本地區共同繁榮做出努力。
另外,高峰就媒體「因中印邊境局勢緊張,有媒體報導稱兩國都在不斷加強進口規範,壓制對方的出口貨物」的提問做出澄清。他表示,中方沒有針對印度的產品和服務採取任何限制性、歧視性措施。
印度一系列「反華」操作後,又出損招「搞事情」
在封禁59款中國app、民眾抵制「中國製造」、對中國產品施加關稅壁壘等一系列情緒化的「反華」操作後,印度又躍躍欲試,想要「搞事情」了。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這次,他們將矛頭對準在了修路上。
據「今日俄羅斯」(RT)7月1日報導,印度交通部長尼丁·加德卡裡(Nitin Gadkari)宣布,印方將禁止中資企業在印度參與道路建設項目。
「我們將不會允許中國企業進行道路建設。我們堅決主張,如果他們(中國企業)通過合資的方式參與道路建設,我們也不會允許。」加德卡裡周三對記者說。
他還補充稱,將進一步採取措施限制中國投資者參與未來的企業招標。
據《印度時報》,加德卡裡稱自己已經批准了這項政策,並且指示公路部部長吉達·阿拉曼(Girdhar Aramane)重新修訂項目招標規則,以便更多的印度公司能夠參與到投標中來。
加德卡裡介紹,這項禁令的出臺旨在鼓勵更多的本土公司競標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然而,據「今日俄羅斯」報導,這一新的禁令並不會產生什麼大影響,因為目前印度僅有少數的公路項目有中資企業的參與。
如果印度需要他國的援助才能完成相關項目呢?加德卡裡宣稱:「就算印度仍然需要尋求外界幫助,那也不會是來自中國。」
據《印度時報》,印度國家公路管理局(NHAI)已經中止了一家中國公司在「德裡-孟買走廊」其中一段公路建設的投標進程。有消息來源稱,該投標極有可能被取消。
在微型及中小型企業(MSME)領域,印度也要出手。加德卡裡放話稱,「我們將開發替代技術,降低成本,使我們的產品更有競爭力,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從中國進口商品了。」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加德卡裡的設想很美好,但現實卻是殘酷的。
國際社會和印度國內理性的聲音都認為,印度的這一系列「反華操作」,最終只會傷害印度的企業和消費者。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在接受採訪時稱,印度的操作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中國企業給印度帶來了本國找不到的大量投資,給印度帶來了新技術,創造了就業機會。只有兩國企業加強合作,才最符合中印兩國利益。
針對印度近日出臺的一系列針對中國的政策,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6月30日強調,中國政府一向要求中國企業在遵守國際規則和當地法律法規的基礎上開展對外合作,印度政府有責任根據市場原則維護包括中國企業在內的國際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中印兩國在務實領域的合作是互利共贏的,這種合作格局受到人為損害,實際上並不符合印方自己的利益。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海外版 環球網 長安街知事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