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冇一個民意代表敢不請選民吃米粉-虎嗅網

2020-12-19 虎嗅APP




在寶島臺灣,將民意代表和百姓選票勾連在一起的,不是宏偉政治理想或是什麼華麗詞藻鑲嵌的頂層設計,而是炒米粉。

 

圖片來源:Too Cheap Art

 

每逢選舉,島內下至村鄉民意代表上至地區領導人,為了吸引更多選民關注,心懷天下的候選人們總會屈尊,都會舉辦造勢大會,用免費炒米粉來吸引百姓過來聽自己的政見,獲得選票。

 

各級候選人請客吃飯的路子,在當地已經成為了一種潛規則,以至於當地人認為「冇(沒有)炒米粉就不像選舉」。


2018年9月30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來到國民黨基隆市長參選人謝立功的競選總部,與支持者一起吃炒米粉。馬英九的操作在臺灣政治術語裡,叫母雞帶小雞,翻譯過來就是大哥挺小弟。

圖片來源:中時 張穎齊/攝

 

拉票會上的炒米粉,並不是臺灣山海樓裡的米其林珍饈,甚至看起來都不算講究;簡單來說,就是拿大鐵鍋把煮熟的米粉和炒熟的菜拌在一起,然後再拿一次性餐盒一裝就齊活。

 

為政治團體炒了多年米粉的資深義工吳秋香說,每到選舉期每天差不多要炒100多份,要是趕上大型造勢活動得要2000份,而每鍋米線僅能炒50份;因此每次大型選舉都要炒20到40鍋,跟馬拉松拉練一樣特別累。

 

       

圖片來源:中天新聞

 

從觀感上來說,這種炒米粉看著特別髒、特別土,覺得特別像前些年地板拉黏的髒攤出品。

 

不過臺灣當地人特別愛吃這種大鍋炒米粉,就連名廚阿基師都稱讚這種「吃免錢」的炒米粉應該走上世界美食舞臺,跟義大利麵拼拼高下。

 

名廚阿基師

圖片來源:三立都會臺

 

其實這種選舉文化並不是21世紀的新創舉,在《重修苗慄縣志:卷十‧自治志》裡就記載了當地1951年首次縣長選舉期間,就有民意代表通過食物討好選民的現象:

 

當時苗慄縣有兩位候選人同時競選縣長,其中一位黃姓縣長專門拿點心,給鄉親挨家挨戶地送,以至於競爭者專門搞了個順口溜編排他:「黃運金,目金金,拿錢分,食點心,食忒唔記得,票愛打分劉定國。」意思就是說:黃運金請大家吃點心,吃完之後卻忘記了,大家反而把票投給劉定國。

 

《重修苗慄縣志:卷十‧自治志》

圖片來源:臺灣記憶

 

這種食物與選舉掛鈎的行為,到了上世紀80世紀末90年代初開始徹底被炒米粉取代。

 

有一種觀點認為,讓炒米粉和選舉掛鈎的由來,是新竹一位林姓民意代表的巧思。據說當年他口才極好、魅力極大,所以好多聽眾聽到肚子餓了都不忍離去,這位代表就請出新竹炒米粉來增強「粉絲黏性」買個好人緣。

 

從此,炒米粉因其製作輕鬆、耐放、美味,逐漸成為臺灣地區選舉炒熱人氣的不二法門。到了21世紀,炒米粉政治已經從鄉村走向城市,就連臺灣地區領導人的競選也不能免俗。

 

2011年馬英九對陣蔡英文選舉場裡,雖然馬英九祭出三明治、爆米花,蔡英文送出手工煮玉米,但吸引選民少不了的靈魂食物,依然是帶著地攤兒氣的炒米粉。

 

圖片來源:中天新聞

 

今年年初結束的選戰,在蔡英文和韓國瑜論戰的背後,也是充斥著炒米粉的氛圍香。

 

無論是什麼級別的競選,炒米粉這道硬菜大多最後才上,因為團隊生怕選民吃完就跑,留下空場給候選人講。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像商場打折促銷一樣的鬧劇,但事實上,炒米粉是臺灣競選人必須重視的細節。畢竟在臺灣民眾眼裡:炒米粉味道如何,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是否投候選人一票。

 

圖片來源:網絡

 

島內媒體觀察政治團體情況時,也會將炒米粉場的變化,作為評價政治團體現狀的重要參數。

 

比如在前年,國民黨資產被凍結,沒錢辦選舉,因此地方選舉的免費食物從炒米粉、貢丸湯變成了開水饅頭,因此島內都用這事調侃他們,挺慘。

 

圖片來源:民視新聞

 

但對於政治團體來說,請選民吃炒米粉意義非凡。

 

一方面可以趁著選民吃炒米粉「吃人嘴短」的時候,再次宣揚政見,引導民眾高呼凍蒜(當選),炒熱氛圍。

 

另一方面,據選戰老將透露,吃炒米粉的環境也是測算民調的晴雨表,他們每次都會細心觀察群眾熱度,然後匯報競選總部,分析下一步論戰的側重點、調整方向。

 

圖片來源:東網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奇怪:為啥臺灣地區競選者只請選民吃炒米粉這種廉價食物呢?要擺個英倫下午茶豈不是更能拉攏人氣嗎?

 

首先,是因為炒米粉有個好的寓意,意味炒熱氣氛,紅紅火火,是候選者希望看見的結果。


當年蔡英文翻炒米粉,被島內媒體視為重要信號。


其次,是因為法律約束。

 

之前臺灣地區民主轉型期賄選成風,為了約束這個現象,當地制定了《賄選犯行例舉》,裡面將賄選標準定為30元新臺幣(合7.2元人民幣),但炒米粉等食物不含其中。因此,競選者們只能老老實實地免費請人吃炒米粉。

 

圖片來源:網絡

 

即便規定如此嚴苛,但總有人試圖繞過它,試圖多獲得一點民意支持。

 

選舉一到,就有人過去蹭吃炒米粉,並在結束時候,會用「全家都會投給你」為由,順手多帶幾份炒米粉回家。因此,無論在哪裡舉辦選舉,政治團體炒米粉的量永遠準備到場人數兩倍的量,方便賣人情。

 

但隨著這種現象的愈發增多,島內政治正確已經開始精確到「打包炒米粉回家算不算賄選」的地步了。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現在,島內有兩撥政治團體,正也圍繞著炒米粉的問題互相攻殺。

 

在韓國瑜被罷免事件中,其中有一條「控訴」就是賄選,說韓國瑜請客吃飯超過30塊。但攻擊他的人屁股也不乾淨,比如允許選民打包。

 

圖片來源:三立新聞網

 

雙方的孰是孰非是另外一件事,但即便對攻是一筆爛帳,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炒米粉與臺灣地區的選舉生態已經形成了一種共生關係。

 

圖片來源:網絡

 

事實上,對於很多臺灣民眾來說,每逢選舉就像過節。

 

桃園大溪鎮鄉王媽媽每逢選期,都會打聽各個團體的活動時間,並用手帳記錄下來,好精確地來回串場,聽個講座發個呆,還能帶一堆炒米粉回來,第二天早上都不用開夥做飯。而生活在臺北的一些上班族在選期的時候,也會拿選舉炒米粉代替工作餐,省下錢來買手辦。

 

慶祝韓國瑜當選,韓粉各種好吃的大放送,結果被對手攻擊是賄選

圖片來源:中天新聞

 

民眾很開心,但競選團體們很失望。因為在很多時候,費心費力做的炒米粉並不能換來民眾的選票。

 

對於一些臺灣民眾來說,吃是一回事,投票是另一回事。因此選舉有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吃著別人的飯,也不給人投票。對此,一些立場堅定的厚道民眾頗為不滿,覺得這種蹭吃蹭喝的人沒有底線,就該被雷劈死。

 

在臺灣呆過半年的水原瓜子說,這份民進黨豪華便當在師大夜市最少賣40,絕對超過賄選標準了。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

 

面對這種局面,競選團體們也發出了一個疑問,就是送炒米粉這事不確定性太大了,咱們要不要開源節流給炒米粉砍掉。

 

比如一個倡導清廉政治的無黨派民意領袖叫戴兆華,就曾經在社交平臺上高呼要打一場沒有炒米粉的選戰。

 


圖片來源:社交平臺

 

但感嘆號所抒發出的一腔熱血背後,卻得到的是落選結局,得票率倒數第二。

 

因此,有不少好事之人調侃他:在臺灣,炒米粉不一定有選票,但不炒米粉一定沒有選票。


圖片來源:中時新聞

 

事實上,在臺灣地區,選舉層級越低,炒米粉的效能也就越高。

 

在早些年,民進黨與國民黨選戰的時候,國民黨在鄉下的支持率總比民進黨要高很多;究其原因,很多新聞評論員都認為是國民黨財力雄厚比民進黨更能炒米粉的緣故。

 

儘管把炒米粉和競選靈魂勾連在一起顯得有些荒誕,但沒有一個臺灣人會否認,再宏大的政治野望也是抽象的,而再廉價的米粉也是實在的。

 

島內局勢浮浮沉沉,民意領袖起起落落,沒人能猜透廟堂之人的心態,更沒人會知道他們在消沉的時候,會不會後悔起當初請選民吃的那碗炒米粉。

 

圖片來源:pacificties

 



相關焦點

  • 在臺灣,連米粉也有這麼多花式吃法?太好吃了!
    不過臺灣天氣熱,點心不能太幹,又工作時主家也忙,不可能秏用太多時間準備食物,於是一鍋煮的湯水菜成了最佳的充飢點心。除了換工菜外,一般的閩南人家庭的家常菜,也是湯湯水水的居多,要吃青菜,則混入各種肉湯、蛋湯中。炒青菜,是近代家庭才流行的。最具代表性換工湯水菜是米粉,應該說米粉湯。
  • 臺海局勢不佳,港媒:兩岸和平仍是臺灣主流民意
    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教授在《中國評論》月刊12月號發表的評論文章,引用臺灣國際戰略學會與臺灣國際研究學會不久前發布的民意調查等數據,得出結論稱,不管兩岸多麼敵對,民進黨多麼操作「抗中」策略,但臺灣主流民意還是希望兩岸能「和平相處」,這也是兩岸從1980年代以後一直和平相處的主因。
  • 都是大牌子,嘉寶米粉和小皮米粉,哪一個更適合我那精貴的娃?
    生活再累,孩子的餵養問題我也是絲毫不敢鬆懈。品質有保障、能夠全面補充營養元素的輔食是我的首選。我是在孩子5個月20天的時候開始餵的純大米粉來讓他適應輔食。嘉寶米粉、小皮米粉都是大名鼎鼎的產品,一開始選的時候,的確操透了心,花了好多時間看測評,看各種媽媽群的推薦,自己學者看配料表做分析做比較。
  • 臺海研究機構民調揭示:臺灣主流民意並未改變!
    造成這一緊張局面的根本原因,在於民進黨當局單方面拒絕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並不斷勾結外部勢力,致使臺海區域陷入兵兇戰危氛圍之中。  但在如此形勢下,在民進黨當局瘋狂鼓譟「反中」「仇中」之時,臺海研究機構的一項最新民調,揭示了此時此刻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
  • 在湖北天門,黃潭米粉,米粉很細嫩,香甜爽口,你吃過嗎?
    但最熱鬧顯眼的還是招牌上寫有「黃潭傳統米粉」早餐館面前,人們一個個排著長隊,爭先恐後地購買黃潭米粉作為一個天門人,沒有人沒有吃過黃潭米粉,而我們吃了這麼多年,你知道它的由來嗎?黃潭米粉距今有180年的歷史,二十世紀初,湖北鹹寧人餘氏家族兩兄弟來到黃潭落戶,將祖傳米粉手藝帶到了黃潭,從此黃潭米粉在天門開始了一百多年的演變發展,現在成為天門特產享譽天下。
  • 想吃炒米粉不用買,大廚教你家常做法,米粉不粘不坨,太簡單了
    現在夜市的小吃攤特別的多,只要是稍微實惠一點又好吃的東西肯定會那賣得特別火,就比如現在流行的炒河粉和炒米粉,這兩個快餐食品可謂是美食城最火爆的兩個了,他兩個的價格便宜,僅賣八元一份而且量足,吃起來特別划算。每次去飯店吃到的時候,總能看到買炒河粉與炒米粉的人特別多。
  • 桂林米粉的正確吃法,原來這麼多年我吃的都是「假米粉」
    在桂林旅行的三天,前前後後吃了不下5頓米粉,始終還是同來館這家最讓人印象深刻。店鋪在一條普通的居民小路上,門頭不起眼到我們走過了都完全沒發現,價格實惠,12元就可以吃得很滿足,當然,最值得一講的,還是味道。
  • 陸學者:蔡英文言論是「民意臺獨」的啟動宣言
    是已經明確宣布「臺灣是一個獨立國家」了麼?稍有常識的人都清楚:這些問題是大陸的逆鱗和底線,蔡英文一招不慎,對於臺灣的前途命運和兩岸的和平發展都會帶來無法恢復的影響。蔡英文團隊在社交網站上公布了採訪稿的中文譯本,對一些引發高度關注的表述進行了略微地調整和修飾。但是,英文原稿猶在,蔡英文說出去的話已經表露出她的內心所想。蔡英文已經開始在民進黨長期鼓譟的「文化臺獨」、「法理臺獨」之外,開始將其在「5?
  • 嬰兒米粉盲目吃,等於吃「毒食」,方法和時間不對會害了寶寶
    但是很多媽媽對使用米粉做輔食,並不是特別的了解。下面就帶各位媽媽來具體聊一聊,有關米粉做輔食的相關內容。寶寶吃米粉當輔食有什麼好處?其實很多媽媽都有聽別人說過,孩子在剛剛添加輔食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米粉作為孩子輔食的首選。那麼孩子吃米粉,有什麼樣的好處呢?
  • 寶寶嬰兒米粉怎麼選?怎麼吃?
    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和我一樣的困惑,給寶寶選奶粉可以看看奶源地和營養配比,但是在選擇米粉上就糾結了,不知道怎麼選擇,而且市面上米粉的品牌和種類也非常多,除了知道寶寶可能需要補鐵,儘量選擇高含鐵的米粉,並且選擇較少添加蔗糖、鹽、澱粉的米粉,其他的就只能靠買回來吃才知道寶寶愛不愛吃,吃的好不好了
  • 談談寶寶吃過的兩款米粉,小皮和貝拉米
    當時6個月體檢的時候,有點輕度貧血,醫生建議媽媽多吃肉奶蛋,繼續母乳按需餵養,同時可以給寶寶添加輔食了,從單一的大米粉開始,並且特別叮囑要吃高鐵的米粉。因為朋友之前送了一盒貝拉米的米粉給我們,我當時也懶得多做功課了。
  • 寶寶米粉除了衝調,還有這些吃法,媽媽屯多了,也不用擔心吃不完
    「馨媽,我家寶寶已經8個多月了,能吃的食物越來越多,米粉都不怎麼吃了,之前屯的有點多,怕吃不完過期會浪費掉,有沒有什麼輔食,可以消耗掉呢?」「是呀,我家也剩了不少米粉,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呢!」不說不知道,原來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煩惱呀!寶寶米粉其實有很多種好吃的做法,可以煎餅、做蛋糕等等,而且米粉做出的食物,口感特別的好哦。
  • 西昌一米粉店約定環衛工免費吃米粉 故事源於當年一句話
    一份感恩  三年來,她的米粉店一直對環衛工免費。  一種尊嚴  來免費吃的環衛工並不多。他們覺得「不好意思」。  早上8點多,像往常一樣,西昌的環衛工人馬沙走進寧遠橋的一家米粉店,店裡的員工很快為她下了一碗羊肉粉。吃完後,馬沙拿起掃帚又忙活去了,沒有付錢。
  • 嬰兒米粉該怎麼衝給寶寶吃?做錯了,很可能導致米粉的營養流失
    嬰兒米粉應該怎麼衝給寶寶吃?一般來說,寶寶長到6個月後,就要開始添加輔食了。寶寶的第一道輔食,通常都首選嬰幼兒米粉。但是米粉的衝泡也是很有講究的,如果衝泡不對,很有可能使本來營養豐富的米粉,變得毫無營養。那麼米粉該如何衝泡呢?
  • 蔡正元解讀臺灣政治家族化的利與弊
    蔡正元:其實客觀來講,臺灣的政治家族化的現象是其來有自,它不是一天兩天,也不完全是民進黨的狀況才會有,國民黨以前也經常發生。只不過因為最近民進黨當權,它的家族化現象會比較凸顯。在臺灣社會裡面,早就形成這種很特殊的家族政治文化,那是自然生成的,那不是刻意的。
  • 臺灣映像美食節,正宗臺灣美食<你吃我買單>!
    ~  5.1的小長假說沒就沒了但是臺灣映像美食節的福利小船可是持久給力哦,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兩款臺灣地方性美食讓大家免費吃了!小編為你們推薦:沒去過臺灣絕對沒吃過的臺灣地方特色美食:沙茶海螺,千味甘貝燒,臺南擔仔麵,臺南浮水魚羹,蚵爹,大腸蚵仔面線,魷魚羹,炒新竹米粉......等80餘款臺灣地道小吃。
  • 寶寶可以一直吃米粉嗎?別超過這個月齡,不然會有三大「跟不上」
    媽媽的這個選擇當然沒錯,給寶寶吃米粉可以,但卻不能一直吃,必要的時候,米粉就可以「光榮下崗」了。10月齡寶寶一直吃米粉,卻被告知「吃錯」,寶媽被一語點醒辦公室的蘇怡作為新手媽媽,帶娃養娃的所有事宜,都在摸索中前進。
  • 國民黨民意代表赴警局告發蘇貞昌散布謠言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訊 民進黨當局宣布自明年元旦起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引發爭議不斷。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蘇貞昌日前在臺立法機構答詢時,稱臺灣豬肉外銷大廠信功肉品支持開放萊豬,隨後遭該公司打臉否認。國民黨民意代表林為洲4日前往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告發蘇貞昌散布謠言,違反島內食品安全等相關規定。
  • 臺灣出現「自焚案」,此事關乎每一個臺灣人
    蔡英文要感受怒火,自由議題不分藍綠黃正忠表示,今年的食品安全和自由議題,已經不分藍綠陣營,這是切實關乎老百姓的問題。蔡英文不顧民意反彈,也要維護自己的「政治紅利」,就要感受更強大的民眾怒火。民意猶如流水,能託起船隻也能讓船隻全軍覆沒,民進黨當局的霸權行為已經讓臺灣民眾對其徹底失望!
  • 「危言聳聽」馬英九,「英語零分」蘇震清丨臺灣一周
    偏綠的媒體直接批評馬英九「散布投降主義和失敗主義」,而臺當局甚至批馬英九的言論為「謬論」、「悖離臺灣社會主流民意」,是在臺灣內部尋找敵人。那麼臺灣的「主流民意」是什麼呢?親綠民調機構臺灣民意基金會在上個月公布了一項民調,其中顯示57.8%的受訪民眾不擔心兩岸之間爆發戰爭,擔心的則佔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