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誰?

2021-01-12 騰訊網

說起傳播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傳播者,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美籍華人張純如。這個帶著南京大屠殺闖入國際視野的年輕生命,逝去後引起人們無數次嘆息和遺憾。

不過,第一位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的人,是南京大學歷史系教師高興祖——南京大屠殺研究第一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特別貢獻獎章001號獲得者。

高興祖

然而,拓荒者的路徑向來不是平坦順利的,他在研究道路上披荊斬棘,為後來無數研究者開闢了一條道路,打開了通往南京大屠殺真相的大門。

一意孤行:「南京大屠殺」的課題都算不上學術

高興祖1928年12月出生於江蘇常州武進,他親歷了日本侵華戰爭的殘酷,而家庭也付出了血的代價。

父親高柏楨抗戰中投入到搶救和接應淪陷區多所學校撤退至大後方事宜,並搜集、傳遞有關敵偽情報,遭遇日機轟炸而殉職。堂叔高謨是一名中尉飛行員,24歲駕駛戰機時猛烈投彈,殺傷大量敵人,自己身負重傷,為國捐軀。祖母險遭日寇殺戮,家裡成一片瓦礫場。9歲的高興祖就隨姑媽一家逃難,風餐露宿中目睹了日軍種種暴行……

高興祖的心靈埋下了憎恨的種子。他於195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歷史系並留校任教,承擔日本史的教學工作。通過大量調查研究,他領導的南京大屠殺調研小組編寫的第一本著作——也是國內第一本紀述南京大屠殺的書——開頭並沒有獲得支持。

青年時期的高興祖

他的同窗好友殷志揚曾回憶道:「大學重點研究學科大都是古代史,南京大屠殺算不上學術課題,寫的文章也被看作是『小兒科』,不好算是學術著作。」

高興祖帶領小組成員共同研究出的《日軍侵華暴行———南京大屠殺》這本10 萬字的書,最終有家出版社同意出版,高興祖自己跑經費跑印刷跑校對。

「記得高興祖對我說過, 他常常有一種使命感, 這感覺無疑來自高氏家族中用血與火抒寫一生的父親高柏楨、堂叔高謨和老祖母繆氏,更來自抗戰中數以萬千計的死難者和倖存者。」殷志揚回憶道。

孤軍奮戰:第一本南京大屠殺研究著作被擱淺

然而,就在書稿一遍遍校讀、潤色,即將出版之際,卻迎來一個壞消息。1963年上半年的某一天,出版社負責編審該書的編輯向高興祖道歉,稱這本書原已發排,但接到上級指示,現在出版不合適。原來當前正在強調促進中日兩國人民友誼之際,在此前後,日本岐阜縣和中國杭州市交換「日中不再戰」和「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碑文,並相互在當地豎立紀念碑。為了不影響雙邊關係,只能停機作罷。

突然的變故讓艱辛努力未得到回報,更主要的是有關南京大屠殺這一史實未得正式公開發表,未讓百姓了解那段慘痛的經歷,這對高興祖的打擊相當之大,他的內心很痛苦,久久不能釋懷。

同年,南京大屠殺調研小組解散,幾位老師相繼離開,從事其他研究。高興祖只能孤軍奮戰,他義無反顧地堅守這塊重地,他陸續發表了多篇論文,不斷以犀利的文字和無可辯駁的史實,擲向日本國內否認侵略、美化戰爭的右翼勢力。

1979年,他將「南京大屠殺」書稿進行了修改、增刪和調整,易名為《日本帝國主義在南京的大屠殺》,以日本史小組編寫的名義,作為南京大學內部刊物出版。

直到1985年,《日軍侵華暴行——南京大屠殺》這本首次全面披露大屠殺始末的專著才面向大眾正式出版,不過最初並未受到重視,全由他自己跑經費跑印刷跑校對。2年後再版,並在日本兩次出版日文版引起轟動後,這才受到國內的關注。

在高興祖的帶領下,一批學者編撰的《侵華日軍大屠殺史稿》於1987年出版。這是第一部較大規模的研究大屠殺史的專著。他還時常在《人民日報》等報刊上發文,以歷史鐵證批駁日本右翼的「胡說八道」,警醒世人。

他的女兒高寧曾說:「父親似乎活著就是為了研究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不管跟他談什麼,最後都會談到南京大屠殺。作為一個史學家,他希望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不讓這樣的悲劇重演。

一次,芬蘭電視臺記者問他,戰爭已過去多年,你為何還不能忘記?高興祖堅定地回答道:「你們歐洲國家現在不還在追捕漏網的二戰戰犯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大主教圖圖說過,如果試圖忘卻,那麼總有一天我們會為自己的健忘而痛悔莫及,因為邪惡的過去陰魂不散。」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部分參考:

1、殷志揚.高興祖的家恨國讎.鐘山風雨.

2、韓文寧.為南京大屠殺30萬冤魂吶喊第一人.炎黃春秋

相關焦點

  • 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22年為30萬冤魂吶喊——  他把守護南京大屠殺歷史當作崇高使命  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的職業生涯中有許多個首次:首次帶領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赴日舉行證言集會;首次把南京大屠殺史實展辦到日本、美國、俄羅斯、丹麥、菲律賓等國;創辦首個南京大屠殺學術研究機構;參與策劃和組織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活動
  • 又一「精日」被抓 稱南京「屠刀之下無冤魂」(圖)
    莫挑戰法律底線近日,有網友在網上發布「屠刀之下無冤魂」「釣魚島是日本的」「南京大屠殺是憑空捏造的」等一系列不當言論,經網友舉報,日前,江西宜春警方將其抓捕。網友發布「精日」言論,挑戰法律底線就在臨近國家公祭日的敏感節點,各地群眾通過各種追思紀念活動重溫民族痛史之時,網絡上又有刺耳的「精日」聲音發出。
  • 向西方揭露日軍暴行的第一人,為南京30萬冤魂奔走多年後舉槍自殺
    當時正值7月,南京酷熱難耐,她大部分時間都在在採訪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尋訪日軍暴行發生地以及翻閱國內資料上,每天工作時間有10小時以上。  而當時擔任她中文翻譯的楊夏鳴副教授回憶道:"她的中文水平一般,不能讀懂中文資料,所以我要逐字逐句為她翻譯。她很認真,更十分嚴謹,常常用美國材料與中文材料核對事實。她聽不大懂南京大屠殺倖存者的方言,但她全錄下來了。
  • 哀悼南京30萬冤魂 國家第三次公祭死難同胞
    萬死難同胞。理察.弗裡曼.布萊笛之孫史蒂芬表示,很榮幸能夠代表祖父接受這枚紀念章,他會儘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殺這段真實的歷史。  「我想對救助過我們難民的外國友人說一聲謝謝!」已經87歲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夏淑琴說,她家共有七口人被日軍殺害,自己也被刺了三刀,後來倖免於難的她和妹妹被舅舅找到並帶到安全區。  夏淑琴和妹妹在安全區得到救助,並活了下來。
  • 16年前,吞槍結束36歲生命的她,曾為30萬冤魂奔命
    南京大屠殺過去83年,在悼念30萬同胞的亡魂時,在致敬無數為戰爭犧牲的英雄時。有一個人,同樣不應該被我們遺忘。她沒有親歷過戰爭的殘暴現場,也沒有沾染過一絲腥風血雨,卻日夜兼程,不辭辛勞地為死於這場戰爭的30萬同胞奔命。1.
  •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紐約12月13日電 綜述:祭奠冤魂 警醒世人——北美多地人士紀念南京大屠殺80周年  新華社記者  80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淪陷,侵華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中國同胞遭屠戮。80年後,北美多地人士以各種形式祭奠這場浩劫中的死難者,警醒世人,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 她為30萬冤魂奔走,讓世界記住了南京大屠殺,日本人卻逼她自殺
    幾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卻無人知曉日本人在中國進行的大屠殺。她為此感到陣陣心悸,她認為遺忘就是又一次殺戮,因此決定要寫書來還原歷史,以確保真相被保存、被牢記。之後,她便開始了漫長的取證寫作過程,為了撰寫《南京暴行》,純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資料,以及從未出版的日記、筆記、信函、政府報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閱了東京戰犯審判記錄稿,也通過書信聯繫日本的二戰老兵。
  • 南京舉行國家公祭儀式 祭奠大屠殺30萬冤魂
    初冬晨曦中,人們裹著厚重的素色衣裝,披著白色雨衣,佩戴白色胸花,為反戰與和平的集會而來。舉行公祭儀式所在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位於南京老城南的水西門大街418號,是江東門「萬人坑」遺址。館中,仍向世人陳列著原址挖掘出的遇難者皚皚白骨。十時整,公祭儀式正式開始。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在廣場上響起,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水池變許願池 網友:30萬的冤魂魂歸何處?
    這本是一個讓人敬畏的地方,這本是一個提醒世人讓人牢記恥辱的地方,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座落在中國南京江東門街418號。該館的所在地,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江東門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者叢葬地。為悼念遇難者,南京人民政府於1985年建成這座紀念館,該館現在已成為國際間祈禱和平與歷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
  • 日本人是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殺的?(組圖)
    正是因為證據如此確鑿,假如問日本人對於南京大屠殺的看法,從官方而言,日本方面從來不能,不曾也不敢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存在。在日本的教科書中,傳統都存在著對南京大屠殺(日文:南京大虐殺)的描述。  在日本收集到的大多數南京大屠殺的證言,都是近幾年的事情。這之前,日軍的老兵們大多選擇了沉默。然而,也許是即將走進異界時對良心的考驗,最終使一部分日軍老兵對媒體袒露了當時的暴行。
  • 為什麼現代日本人會對南京大屠殺有所爭議
    現代日本人會對南京大屠殺有所爭議之原因淺析    1、遠東國際法庭的審判:對於二次大戰而言,審判特別是一個公開的國際性的公正的審判,是使事實成為被廣泛承認的歷史的最重要一步。    6、直接證據的數量不足:    正如第四點中所說,對南京大屠殺的搜證很難。確知暴行證據充分,但是在數量上卻不能一一求證。審判時提出,有數字提供的被收埋的是15萬5千人左右,被毀屍的6萬5千人。無跡可循或者無法提出證據的為十萬人。
  • 南京大屠殺「百人斬」被槍斃現場,30萬冤魂終於瞑目了!
    這是一張大部分中國人都見過的照片,日本軍官向井和野田,在日軍攻佔南京前後,舉行殺人比賽,號稱「百人斬」,其罪行刊登在《東京日日新聞》上。1947年12月18日。日軍戰犯向井敏明、野田巖和田中軍吉(由左至右),在南京戰犯法庭接受公審,距南京大屠殺剛好十年。
  • 呼天搶地地發問 誰來為卡友吶喊?
    呼天搶地地發問 誰來為卡友吶喊?貨車司機到底要不要卸貨?要是卸貨受傷了怎麼辦?長期以來,這是在物流領域裡揮之不去的話題。在網上一搜索,時常就有司機發帖,講述自己被裝卸工人刁難,不得不自己卸貨的尷尬處境。
  • 沒有她,30多萬冤魂將無法被世人永遠銘記
    1994年12月,張純如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在加州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展覽,牆上貼的一張張慘絕人寰的黑白照,都在呼應父母從小給自己講的,1937年12月13日的那樁人間慘案。可問題來了,如果南京大屠殺真的存在,那麼為什麼日本人否認它的存在?
  • 世界名畫《吶喊》裡的人,居然不是在「吶喊」?
    很多人都以為畫裡的禿頂男人是在尖叫或吶喊,然而,非也~~官方的解釋是:那個人是聽到了尖叫,而不是在尖叫!嗯?不是在尖叫?那這幅畫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呢?在一幅黑白版《吶喊》的題詞中,蒙克特意說明了他的作畫意圖:「我感覺到大自然中處處都能聽到大聲尖叫」。也就是說,雖然畫裡的人看上去無疑正在扯著嗓子吼,但是!吶喊的不他,而是自然外力。
  • 日本酒店放置否認南京大屠殺書籍 系集團CEO所寫
    1月12日,赴日旅行的網友@KatAndSid在微博發布消息稱,在其居住的東京APA酒店客房中,放置大量由該酒店集團CEO所寫的右翼書籍,書裡否認南京大屠殺和韓國慰安婦的存在,並稱「所謂日本犯下的罪行,是美國為投下原子彈而編造的謊言」。  據澎湃新聞查證,微博@KatAndSid 主頁上寫著該微博由Kat和Sid兩人所有,兩人都是紐約大學的學生。
  • 日本APA酒店公然放置否認南京大屠殺書籍,集團CEO所寫
    日本APA酒店公然放置否認南京大屠殺書籍,集團CEO所寫 澎湃新聞 綜合報導 2017-01-16 15:03 來源:澎湃新聞
  • 名畫《吶喊》裡那人到底看見了啥?吶喊油畫哪裡好
    挪威已故表現主義畫家愛德華·蒙克的名畫《吶喊》(The Scream)中那個人為何滿臉驚慌恐怖?先前不少人認為這與人像背後奇幻的雲彩有關,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畫作以印尼火山噴發為背景創作。但挪威研究人員認為,這片波形雲更像是另一罕見天象——珠母雲。
  • 南京死難30萬同胞卻只有5個日本戰犯抵罪,首犯還花天酒地活到94歲
    提到抗戰中的南京大屠殺,沒有國人不為之痛心疾首,對日本侵略者更是咬牙切齒,恨不得手刃所有的日寇,懲罰那些衣冠禽獸。所以對於日本戰犯的處理,我想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會想:血債血償,只要是參加過殺戮的日寇,都應該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