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5點,剛坐上最後一班大巴車的廖國軍再次接到醫院電話,「這次……沒有搶救過來。」
10月3日,堅持了150天的遂寧「雙頭女嬰」(欣欣和喬喬)在新橋醫院離世。
告醫院誤診,家屬索賠5萬從重慶回遂寧好幾天了,但廖國軍和老婆在家很少說話。雖然這個結局,在去年5月孩子出生時就已經料到了,但真的當這一天來臨時,廖國軍夫婦的心裡像壓了一塊大石頭,家裡的空氣也沉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早曉得是這個結果,但心頭始終還是很難受。」廖國軍在新橋醫院陪了女兒兩個多月。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他曾經親眼看到了醫生護士,為了挽救女兒的生命,無數次在深夜神色凝重地匆匆趕到重症監護室。
目前,廖國軍夫婦起訴遂寧第三人民醫院的民事訴狀已於9月下旬被當地法院受理。由於遞交的保障金不夠,律師建議廖國軍把索賠要求先定在5萬元,之後可以根據案件審理的過程,再進行追加。
因為「雙頭女嬰」這件事,廖家在遂寧船山區上寧鄉聯升村的老家倍受壓力。廖國軍說,自家老人常會因此而嘆氣,遇到街坊鄰居,都是匆匆點頭後就離開,「大半年了,臉上沒有笑過。」
捐遺體,希望孩子不白來包橋英和廖國軍都是初婚,「雙頭女嬰」是他們孕育的第一個孩子。對於這個孩子,他們和所有的年輕夫妻一樣,傾注了無限的希望和感情。
女兒夭折後,包橋英回到遂寧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之前給孩子準備的,包括別人送的嬰兒用品,都在房門背後的空地上燒了。
再生育的想法,目前在兩人之間幾乎是根本不敢再提的話題。「我看到她在燒,好多東西都沒有用過,心裡覺得可惜。」廖國軍說,送給別人,又擔心人家嫌棄;留下來,又容易觸景生情。
10月3日晚9點,廖國軍夫婦才從遂寧趕抵重慶,在新橋醫院的兒科重症監護室見到了已經夭折的女兒。「其實對她們來說,也是解脫。「廖國軍夫婦沒有把孩子帶走,而是把她們留在了醫院。
只有初中文化的廖國軍和老婆達成了一致,如果在搶救女兒,和之後對女兒的研究,能夠對於醫學的進步起到幫助,「那她們到這個世上來一趟,也不算是白來。」
1812頁記錄,凝聚醫生心血 縱深>備受市民關注的國內首例「雙頭單體女嬰」於10月3日下午5點離世,存活時間為150天19個小時,成為世界上存活時間最長的雙頭兩臂女嬰,也創造了醫學史上的奇蹟。
在新橋醫院兒科奚敏護士長辦公室,記者看見桌子上擺著一尺餘高的醫護記錄:護理記錄1432頁、觀察表250頁,醫生的病情記錄、搶救記錄、醫囑記錄等130頁,共計1812頁,上面記錄了醫護人員每天為她們做的點點滴滴。
專家會診多達30餘次新橋醫院兒科主任趙聰敏教授介紹,5月9日,生命垂危的「雙頭單體女嬰」轉到醫院兒科接受治療,「雙頭單體女嬰」的身體發育嚴重異常,體內又患有多達15種致命性疾病,病情極其複雜。
入院後,醫院立即成立兩級專家小組對其進行全方面的診治,一個是由心、腦、肺、腎、肝、消化等組成的專家診治小組,一個是由兒科組成的專項治療小組和特別護理小組。先後四次邀請全國、全軍、重慶市的專家為她們把脈問診,院內也組織全院會診次數多達30餘次。在入院的100多天時間裡,專家們主要圍繞如何延續她們的生命和如何處理髮育畸形引起的肺炎、心臟功能衰竭、呼吸功能衰竭、營養不良等問題進行了積極救治,多次將瀕臨死亡的姐妹倆從生死邊緣拉了回來。
心臟負荷過大導致死亡隨著姐妹倆的身體發育,共用的一套半心肺系統已不能滿足兩個人的生長發育需求,心肺超負荷運轉,加上心肺系統本身伴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和肺發育不完全伴不張等畸形,導致了心肺等多器官衰竭逐漸加重。
10月3日上午10點半,姐妹倆在呼吸機支持下,心率突然從126次/分降至99次/分左右,其後自主心律迅速消失,血氧飽和度下降至30%。一直守護在病床邊的醫護人員馬上組織麻醉科、放射科、心內科等科室現場會診,經過1個小時的積極搶救,中午12時左右終於恢復竇性心律120—140次/分,血氧飽和度維持在40—60%。但姐妹倆對外界刺激反應仍非常差,醫護人員繼續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下午3點半,姐妹倆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再次突然下降,醫護人員立即實施搶救,但最終因為病情太危重,搶救無效離世。
據了解,世界上長期或短期存活的雙頭單體兒均為雙頭三臂或四臂聯體,存活的基礎是雙心臟及無嚴重心肺畸形。而雙頭兩臂聯體是雙頭聯體中極其罕見的,「雙頭單體女嬰」屬於此型。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一對「雙頭姐妹」之所以能存活到現在,是因為她們屬於雙頭三臂,並且有兩套完整獨立的心肺系統。世界上跟遂寧「雙頭單體女嬰」相同病例的,最長的只存活了11天。
(責任編輯:趙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