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紙巾雖然是溼的,但伊是幹垃圾;乾果仁雖然是幹的,卻算是溼垃圾。」昨天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第一日,由上海獨腳戲藝術傳承中心(上海市人民滑稽劇團)創排的滑稽戲《頭等大事》也在上海市委黨校禮堂「同步」上演。發揮本土滑稽戲說學做唱的特點,用一連串搞笑的段子和層出不窮的矛盾衝突向每個觀眾發出「靈魂拷問」——「你是什麼垃圾?」
圖說:滑稽戲《頭等大事》海報 官方圖
新內容
憑藉「短評快」的特點,聚焦社會時事熱點,及時反映老百姓身邊事,是滑稽戲的特長也是一直以來的傳統。這部在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指導下的作品,從三月初試行「垃圾分類」籌備階段便已啟動。人滑團長王汝剛帶著編劇梁定東、徐開麟及主演們三番五次下生活。到綠化市容管理局學習「垃圾分類」,以求提供最準確的「分類信息」;到各個社區垃圾投放點、分類站「蹲點」,聽聽老百姓的困惑、難處和處理方法。
圖說:垃圾分類投放指南 官方圖
劇中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段子」都源自生活,譬如「幹垃圾、溼垃圾,你分不清楚,就讓豬來分。它能吃的就是溼垃圾,連它都吃不下的就是幹垃圾,要是它吃了要死掉的,就是有害垃圾。」這些如今瘋傳的段子,藉由劇中人說出,既增加戲劇「笑果」,又引發共鳴。王汝剛說:「『垃圾分類』是事關上海市民的生活的『頭等大事』,但畢竟是老底子從來未曾做過的事,人們要從改變習慣到改變觀念,是會有一個過程。如何準確地分類垃圾,大家都在學習中,我們的戲也是日日更新日日新,儘可能做到與時俱進。」
圖說:滑稽戲《頭等大事》劇照 官方圖
新形式
熟悉滑稽戲的人都知道,滑稽戲四功——說學做唱,只是如今很多滑稽戲有小品化趨勢,只注重說和做,唱的部分漸漸勢弱。然而,這部《頭等大事》卻運用了很多人們耳熟能詳的戲曲唱段,讓人感受到了久違的滑稽戲演員的非凡唱功。
劇中飾演「單親媽媽」杜雅仙(杜老闆)的曾懿就是滑稽劇團資深演員,她在對王老闆「嘆苦經」的一段唱,用的就是越劇戚派的唱腔。此外,你在《頭等大事》中還能聽到滬劇,以及「無錫景」、「銀絞絲」、「蘇灘」等滑稽戲常用曲調。展現的是濃濃江南文化風情。
王汝剛直言:「《頭等大事》是用滑稽戲這種上海人喜聞樂見的曲藝形式來推廣和宣傳『垃圾分類』,很多分類規則枯燥難記,全部用『說』的未免乏味,說說唱唱才能讓整臺戲鮮活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傳統滑稽戲的「小品片景」式的舞臺。《頭等大事》特邀青年話劇導演張軒豪加盟,年輕的導演也為這部滑稽戲打造了具有空間感的舞臺,雖然只是簡潔的隔板和招牌,卻讓舞臺空間更為立體。(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圖說:滑稽戲《頭等大事》劇照 官方圖
>>>花絮
為演「環衛工人」 陳靚拿起掃帚「掃大街」
擔綱《頭等大事》男女主角的分別是人滑知名演員陳靚和剛剛進團的新秀達娃卓瑪。陳靚人如其名,賣相「登樣」、帥氣陽光,既是螢屏上綜藝欄目的當紅明星,也在舞臺上塑造了很多精彩角色。但演「環衛工人」,他是第一次。據悉,根據最初的劇本,陳靚所飾演的咚咚和達娃卓瑪飾演的叮叮的人設是相反的。是陳靚在劇本討論初期,主動提出,還是讓「咚咚」成為環衛工人更容易出戲。然而,被大家一句「你哪裡像環衛工人」否了。
圖說:陳靚在滑稽戲《頭等大事》中 官方圖
不甘心的陳靚鉚著勁開始了「變身」大工程,立下軍令狀,兩周之內讓你們看到環衛工人「阿靚」。第二天,他就一頭扎到了家附近南浦大橋的環衛站,老師傅們聽說這個「粉面小生」要來掃垃圾,都哈哈大笑,「儂省省吧,不要來搗蛋,阿拉還要做生活來。」然而,陳靚不放棄,說要「拜師學藝」,最終被「推」給了九零後「小師傅」居芬。從扎掃帚開始學,掃帚三層,從裡到外、從短到長,保證掃帚切斜於地面時能「全面兼顧」。整整兩禮拜掃大街的生活體驗,讓陳靚感觸良多:「他們太辛苦了,大家真的不能隨意丟垃圾。」感同身受之餘,他也將「掃地歌」帶進劇中——「普掃」「機掃」「壓欽掃」(阿慶嫂),是昨日現場效果最爆棚的一個段子。
藏族姑娘「潛伏」滑稽劇團 感受「上海聲音」
達娃卓瑪是上海獨腳戲藝術傳承中心廣納賢才收穫的一枚「寶珠」,這個上戲導演系畢業的藏族姑娘,考團前已經有十年的導演經驗,問為什麼她能考進,演員們都說:「除了不會說上海話,能歌善舞會表演,樣樣一隻鼎。」達娃卓瑪熱愛上海,也擅長學習,改行滑稽戲她是「從零學起」:「我覺得要融入這座城市,就要首先學會傾聽城市的聲音,沒有比滑稽劇團更好的環境了。」
圖說:達娃卓瑪在滑稽戲《頭等大事》中 官方圖
雖然進團不過幾個月,手續都沒辦全,達娃卓瑪已經跟著「身懷絕技」的老師們學會了各種技藝,一段越劇傅派「我家有個小九妹」唱得字正腔圓、回味無窮。(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