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不一樣的風俗和習慣,手勢作為一種重要的肢體語言,在一些地方形式豐富,內涵多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甚至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諱。
不過,有那麼一些手勢和日常習慣,卻早已風靡全世界,大家都可以放心使用。今天,我們就來追尋這些文化符號的起源,看看那些有趣的歷史。

握手
握手是我們平時見面最常見的打招呼方式,往往都跟著一句「你好!」。在一些正式場合的見面,或是籤完合同,握手也是一種常見的禮儀。事實上,這種做法早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出現,最初是為了向對方說明自己的手裡沒有武器,是平等和信任的象徵。不過,在籤合同等交易場合下的握手,必須用右手,因為握右手表示交易成功,握左手則表示取消交易。

在歷史上,美國的羅斯福總統曾經保持了多年的握手世界紀錄,這源於1907年元旦在白宮舉行的一次招待會,羅斯福在會上共握手8513次。後來,這項握手世界紀錄在1977年被美國新澤西市長約瑟夫打破,他一天之內握手次數達到了1.1萬次。
V字手勢(剪刀手)
V字手勢可以說是在很多名人使用之後火遍全球的,最著名的就是英國首相邱吉爾和美國總統尼克森。邱吉爾當年用V字手勢表示勝利,並且掌心是朝外的,因為在英國掌心朝內的V字手勢有不道德的意思。除了表示勝利,20世紀60年代以來,V字手勢開始代表和平,到了今天,這種手勢也成為了個性的問候和照相的專屬動作。

而V字手勢最早來源於英國和法國之間的阿金庫爾戰役。戰前,法國人們揚言要砍下英國弓箭手的前兩個手指,因為這兩個手指是用來搭弓射箭的。後來英國人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於是英國弓箭手們紛紛揮舞著自己的食指和中指,也就是V字手勢,表示自己的手指完好無損。

豎拇指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豎拇指的手勢來源於古羅馬角鬥場,觀眾用拇指朝上或朝下來投票表決角鬥士們的生死。但是,在英國則有另外一種說法。在古時候的英國,人們在達成交易時都會先把自己的拇指沾水弄溼,接下來交易雙方伸出手,拇指朝上相互碰撞,表示交易成功。因此,這種積極的動作後來就有了象徵友好和表示贊成的功能。

有趣的是,某些猩猩也會使用這種手勢,但他們這樣做估計只是對於自己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拇指而感到興奮吧。
手指交叉
手指交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被用來祈求好運,最早這種手勢需要兩個人一起完成。許願的人先伸出自己的食指,朋友則伸出自己的食指去支持他。因此,這種祈求好運的手勢又象徵著力量和團結,傳說具有擊退巫婆的作用。此外,如果將中指交叉於食指之上並留出一個空隙,還可以表示取消諾言。

「OK」
「OK」或者「okay」應該是我們平時使用率最高的英文單詞了,而這個詞的真正起源由於時間久遠也是撲朔迷離。比較常見的說法有幾種,一種是說19世紀30年代英國一下子出現了許多有趣但錯誤的簡寫,有點像現在的網絡流行用語。於是,NG代表「不行」,SP代表「小土豆」,OK則用來表示「完全正確」。

第二種說法是這個OK符號代表美國總統馬丁範布倫(Martin Van Buren),他有一個外號叫「老金德胡克」(Old Kinderhook)。第三種說法則是認為OK的出現源於糟糕書寫的誤傳,這個詞本應該是OR,表示「命令已收到」。還有其他說法比如認為是美國的傑克遜總統從美國土著的喬克託族居民那裡學來並推廣使用的。
大家還知道什麼有趣的手勢嗎?歡迎留言。
感謝朋友們的閱讀,喜歡筆者的話關注一下哦,我們一起領略更多文化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