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的故事》|透過螞蟻社會看蟻類生物的3種利他行為

2020-12-22 馬可吐文

「如果所有的人類都消失了,剩下的生物勢必恢復生機並繁榮興旺……如果所有的螞蟻都消失了,其影響正好相反,而且後果將是災難性的。」

螞蟻,這一老幼皆知、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佔據地球1%的生物量和1/3的動物量,總重量相當於全人類的總重量。它們1億年前從爬行動物中分化而來,歷經恐龍時期,並迅速擴展到世界各地,是地球上兩大社會文明之一,與人類社會文明可以相提並論。

螞蟻的足跡遍布世界任何一角落,螞蟻家族為什麼能繁榮昌盛、生生不息,它們為何能取得如此驚人成就?

《螞蟻的故事》將帶領我們近距離窺視螞蟻社會,揭示螞蟻鮮為人知的生存秘密。

《螞蟻的故事》的作者是愛德華·威爾遜和博爾特·霍爾多布勒。愛德華·威爾遜——社會生物學之父——在對螞蟻社會的研究方面堪稱世界第一人。1990年,他憑藉學術專著《螞蟻》摘取普利茲非虛構文學獎。無獨有偶,德國維茨堡大學教授博爾特·霍爾多布勒也花費了80多年的時間潛心研究螞蟻,擁有廣博而深厚的昆蟲學知識。

愛德華·威爾遜與博爾特·霍爾多布勒強強聯手,以《螞蟻》為藍本,儘可能地剔除了原著中晦澀難懂的學術成分,以更通俗簡短的篇幅著成了一部衍生科普向作品——《螞蟻的故事》,以便於一般讀者理解一流的螞蟻研究。

在《螞蟻的故事》這本書中,作者詳盡介紹了螞蟻獨特的社會形態、生存方式、嚴密的社會組織和科學的社會分工等。通過書中一個個令人拍案叫絕的螞蟻故事,我們發現螞蟻的社會極富利他精神。在我看來,《螞蟻的故事》這本書實質是在達爾文進化論思想的基礎上解釋螞蟻的「利他行為」。

螞蟻的社會:

1)社會形態:螞蟻的社會形態多種多樣,《螞蟻的故事》引領我們窺探一個個奇妙的螞蟻王國,開啟了探索蟻科生物多樣性的全景式生命之旅。

我們可以飽覽從社會性寄生蟻、所向披靡的行軍蟻、流浪的牧蟻、善於偽裝的「女獵手」到溫控摩天大樓的「建築師」的不同風採。

非洲行軍蟻中的兵蟻

2)社會組織:同蜜蜂一樣,螞蟻這一種社會化昆蟲以「家庭」為基本組織,每家由一隻雌蟻(蟻后)率領,形成集群,集群這一社會組織作為超個體繁殖(集群等價於超個體)。對開始建立集群的每一隻成功的蟻后而言,建立集群是以犧牲千百個蟻后為代價的。在繁殖季節,集群中的處女蟻后和雄蟻飛出蟻巢、尋找伴侶。雄蟻幾乎沒有存活機會,它們在離開母巢的數小時或數天內幾乎全部死亡。它們多數很快被捕食者捕獲、落入水中或迷路,隨後死亡。只有極少數有希望贏得達爾文意義上的「獲獎彩票」。

爬出巢外婚飛的雌蟻雄蟻

螞蟻的社會表面風平浪靜,內部波瀾壯闊——各集群之間就像義大利各城邦,總是陷入長期的邊境衝突。譬如行軍蟻,它們無休止地侵略、徵服領地並儘可能地消滅鄰近的集群。螞蟻堪稱地球上最愛尋釁的物種,在有組織的桀驁不馴方面遠超人類。

例如:蜜蟻擁有可置敵人於死地的化學武器,在全面戰爭正式爆發前它們通常以「炫耀比武」的方式估測敵敵對方的戰鬥實力,並據此做出抵抗或順從的反應。當其兵力明顯強於敵對方,它們殺害戰敗方蟻后,俘獲工蟻和幼蟲,收編為自己的二等公民。

一隻行軍蟻死死咬住體型更大的馬塔貝列

3)生存方式:儘管集群間殺伐不斷、戰爭連連,但集群內部團結和睦、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蟻后負責集群的繁殖,補充原集群的部分成員和創建新的超個體;(婚配後的蟻后決定了其子代的性別,她控制部分卵受精而發育成雌蟻,另一部分未受精卵發育成雄蟻;環境決定了這些雌蟻將成為可育的處女蟻后還是不可育的工蟻。)

處女蟻后和雄蟻在出生時就肩負著為繁衍集群的光榮使命,它們「不勞而獲」卻得到工蟻的悉心餵養;而工蟻(處女蟻后的不育姐妹)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他們的母親產生新蟻后。

儘管工蟻只能通過它們的蟻后妹妹將自己的基因傳代,但它們決定了弟弟妹妹們的生死,從而決定了集群的最終規模和組成。如果集群繁盛壯大,工蟻數量變多、體型變大,少量工蟻將分化成為兵蟻,這些身強體壯、「遊手好閒」的兵蟻從不獵食,卻負責整個集群的保衛工作。

蟻后如同巨大的產卵機器,得到工蟻的照

螞蟻無法依賴視覺系統,它們利用觸碰和聲音來傳遞簡單信息。利用信息素——螞蟻身體不同部位釋放的奇妙混合物質,發出「募集、吸引、警告」等信號,以區分敵我,達到實時協作的效果。也正是依靠這一特殊的語言通信系統,它們的勞動效率非常高,各群體成員凝聚成「快捷且難以抗拒的」合作力量,這正是螞蟻戰勝自然及眾多天敵、生存壯大的主要原因。

螞蟻社會的利他行為:

達爾文進化論認為:利他在遺傳中具有高生存價值,在自然選擇中,擁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們的物種存活下來。螞蟻在表現「利他主義」行為時,往往冒著傷害自身利益的風險,對於螞蟻個體來說,這似乎不合乎進化論規律;但對於螞蟻群體來說這最終提高了親族的總體適應度。

利他主義認為,生物界的利他行為表現在三個層次——出於本能的親緣選擇性利他、出於利益的互惠性利他、出於進化和基因生存的群體選擇性利他。在《螞蟻的故事》中,螞蟻利他行為無處不在。

1)親緣選擇: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基因永遠是自私的,目的就是為了繁衍自身,個體只是基因的奴僕。基因或選擇徹底的利己,或以親族中利他方式來繁衍自身。螞蟻社會是親緣利他的最好例證。不同於人類,螞蟻的雌雄比為3:1,螞蟻個體間共享的基因高於人類等多數物種手足間共享的1/2基因,其姐妹間(工蟻與處女雌蟻)共享3/4的基因。

黃猄蟻工蟻合作獵食蝗蟲

工蟻放棄生育,忙忙碌碌地覓食、築巢、護主、哺幼,無怨無悔地服務於她的母親和兄弟姐妹,這是一種親緣選擇的利他行為。這種有選擇的損失自身的利他行為,從另一個角度講,促進了其自身基因的繁衍。因而,這自然也算是一種利己行為,工蟻只有促使蟻后產生大量的新處女蟻后、工蟻的妹妹和大量複製與工蟻自己相同的基因,工蟻才算真正成功。

2)互惠利他行為親緣利他行為是出自本能不求回報而補償的,更顯真誠本色,具有「硬核的」利他性。相比而言,互惠利他則依賴特定的利益條件,它的動機是利己,更顯機會和算計,是一種「軟核的」利他行為。

工蟻與蚜蟲的營養共生關係具有互惠利他性:工蟻從蚜蟲那裡得到蜜露,而蚜蟲在螞蟻的幫助下,搬家到適合自己生長的新植物食源,螞蟻不僅是蚜蟲的衛士,還是保姆,它們幫助蚜蟲清除障礙、保衛家園、照顧幼蟲和蟲卵。

蚜蟲為工蟻提供蜜露

在進化的過程中,螞蟻及其共生者將這種互惠利他的適應性推到了極端,有的螞蟻種類甚至達到了與共生著無法分開的程度,甚至把共生者當作家畜那樣照料。少數螞蟻物種的蟻后,在離巢婚飛和建立新集群時,還把共生者一同帶走以獲得蜜露。這一行為相當於人類購買一座家宅還配置一頭奶牛。

在《螞蟻的故事》中,作者以螞蟻社會行為的研究透視著人類,互惠利他是人類合作的重要基礎。

3)群體選擇如果說親緣選擇和互惠利他是基於個體水平,那麼群體選擇則是將群體作為利他性的進化選擇單位。群體選擇理論認為:具有利他性的群體,會因為內部的合作比利己的群體獲得更大的生物學上的利益。

紅褐林蟻群的蟻后去世後,集群接納婚飛回巢、本不屬於該集群的新蟻后,這樣集群的壽命要遠遠大於建立該集群的蟻后的壽命,而群體繁殖力則依賴於新蟻后。

相比那些不接納外來蟻后的集群而言,紅褐林蟻的這一純粹性利他行為將使集群有更多的存活機會,而前者則有被基因上相近的種群替代的風險。

啟示:

綜上可知,促使螞蟻成為世界優勢類群的競爭優勢在於——它們是一個高度進化和具有自有犧牲精神行為的集群。

對於人類物種而言,將達爾文進化論用於人類社會是自然而然的事,社會達爾文主義主張利己,反對利他主義。儘管人類社會存在大量的損人利己現象,但也存在大量的互助合作甚至自我犧牲等利他現象。

心理學家埃伯斯坦領導的研究小組在長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曾首次從遺傳學角度提出發現了促使人類表現「利他主義」行為的基因。威爾遜曾說:人類利他行為由先天基因決定,是一種本能行為。實際上,以犧牲個人利益來成全他人的「利他主義」,在人類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通過《螞蟻的故事》,我們重新認識螞蟻,也正是為了重新認識人類自我。

相關焦點

  • 貴圈太亂:好蟻生物和螞蟻間的恩怨情仇
    比如,很多種生物專門棲息在蟻巢附近乃至蟻穴之中,行欺男霸女巧取豪奪之事。這種主動接近螞蟻社會,從螞蟻的社會生產過程中獲取好處的生物有個專屬的名字,叫做好蟻生物。好蟻生物和螞蟻間的恩怨情仇恐怕一本書都寫不完,我們今天就來講幾個它們之間的故事,相信你讀完後定會拍案叫絕。
  • 一群螞蟻的宇宙觀
    起初幾隻螞蟻看到路被堵了,便在棉花周圍團團轉,發現無路可走,它們便將信息傳給了後來者,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後面的螞蟻們便停止了前進,另尋他路。這樣小光產生了興趣,他在網上一查,發現有不少人將螞蟻當作寵物飼養。他也學著買來了一套叫作螞蟻工坊的裝置,跟著說明安裝完畢,並在裡面倒入了半透明凝膠,種上植物。就這樣,螞蟻的新家完成了。
  • 第一次養螞蟻全攻略
    ,已有數年螞蟻飼養經驗的他,目前也在螞蟻帝國擔任要職,實現將臺灣本土螞蟻寵物化推廣的夢想。跟一般養水族魚類不同的是,螞蟻飼養箱不需要打氣、換水,只需要注意適宜的溼度、溫度與給予蟻群食物就可以,飼養起來十分容易上手。孫懷義強調,養螞蟻千萬不可貪圖新鮮而去購買外來物種的螞蟻,這不僅違法,如果外來種螞蟻逃跑也會對臺灣生態造成傷害,所以一定要選擇臺灣本土種的螞蟻飼養,像是不同種類的臺灣本土種巨山蟻,都十分適合新手飼養。
  • 當螞蟻感染上這種真菌,就會變成殭屍,一切行為都會受到操控
    看起來是不是非常的奇怪,就好像被人操控了一樣,而且大家可能會覺得這種行為有點似曾相識,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一部美劇叫做《行屍走肉》,在那裡,殭屍們也是搖搖晃晃的朝著一個方向前進,行動也是高度的整齊劃一。難道,這些螞蟻也變成殭屍了嗎?它們的行為也是受到操控了嗎?
  • 螞蟻也會養「奶牛」?這種生物甘願被螞蟻利用,還能進行光合作用
    而這些採集方式,也使得地球上面的各種生物能夠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環境下生存下來,而蚜蟲就是其中之一,這種生物不僅能夠從植物中獲取能量,自身還能夠進行一定的光合作用。當然除此之外,這一動物對於我們的農作物來說危害極大。也因此,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這一種生物是一種害蟲。當然,對於研究者來說,它就不能被單一地界定成害蟲了。
  • 螞蟻真的是二維生物?科學家:螞蟻的感覺是三維的!
    三維世界出於常識性的考慮,如果一個生物生存在二維空間,那麼它就是二維生物,如果一個生物生存在三維空間,它就是三維生物!所以說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是三維生物,我們都在三維空間生存並繁衍!但是科學家卻發現了一個另類!螞蟻是我們常見的一種生物,它們呈族群性質生活,分工明確。但是螞蟻的很多習性卻令人費解,它們似乎只會在一個平面的範圍內活動,沒有彈跳力。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螞蟻的感知很可能是二維的!那麼,螞蟻是二維生物嗎?
  • (視頻)螞蟻兇猛
    12月18日,長沙海關所屬長沙郵局海關從入境郵包中截獲危險性活體螞蟻4種、7隻,均屬湖南省口岸首次截獲。海關人員已依法對該郵包作截留銷毀處理。經現場實驗室技術鑑定,這些螞蟻為弓背蟻屬的1種(拉丁文學名:Campontus conspicuus),鬥牛犬蟻屬的3種(拉丁文學名:Myrmecia nigriscapa , M.nigrocinta和M. forficata)。
  • 遇到天敵就自爆,肚子填滿毒液的螞蟻,中毒比中彈還難受
    筆者-小文螞蟻是地球上一種渺小的生物,但數量眾多,據不完全統計,螞蟻的種類多達11700種,中國境內可以確定的螞蟻種類就多達600種,最近,科學家還發現了一種無性生殖的螞蟻。此外,螞蟻的壽命也很長,一隻工蟻的壽命在3到10年之間,蟻后的壽命更是工蟻之上,螞蟻也是世界上最團結的團體之一,科學家認為螞蟻的社會是民主且殘酷的。工蟻負責尋找和搬運食物,而蟻后則負責生育後代,看似分工合作明了的社會,卻是建立在個人的犧牲之上的,也有人擔心,未來人類高度發達的社會和螞蟻社會一樣。
  • 高三學子研究螞蟻8年 證實螞蟻視覺擁有巢間辨別能力
    孫婷婷 攝黃一帆目前養殖的螞蟻有賓氏長齒蟻、艾箭蟻、玉米毛蟻、收穫蟻等6個種類,均是他外出時在野外採集回來的。「小時候,我家門口有一座山和一條河,經常跑到山裡玩耍,在山裡看到螞蟻就會觀察好久。我感覺螞蟻這種生物與人類有相似之處,懂得分工協作,特別好玩。」黃一帆目前養殖的螞蟻有賓氏長齒蟻、艾箭蟻、玉米毛蟻、收穫蟻等6個種類,均是他外出時在野外採集回來的。
  • 一種擬態成螞蟻的蜘蛛,大蟻蛛模仿螞蟻的樣子,卻是為了捕食螞蟻
    在動物世界中,螞蟻的分布非常廣泛,也是數量最多動物之一,也有很多動物會以螞蟻為食,但在螞蟻獵食者之中,有一種擬態成螞蟻的蜘蛛,在形態、行為等方面都非常像螞蟻,而不是像蜘蛛,但這類蜘蛛模仿螞蟻的樣子,卻是為了捕食螞蟻的——蟻蛛。
  • 螞蟻森林如何幫助支付寶實現增長?
    支付寶通過螞蟻森林這個養成類遊戲,巧妙地和用戶生活場景結合,通過公益類事件——種樹,給用戶行為賦予了崇高的意義。激發出用戶的責任感和分享欲,促進更多人主動參與,與此同時實現了自己的商業價值。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增長案例。
  • 深實驗國際教育基地的「螞蟻達人」從螞蟻體內提取短狀桿菌
    最近在深圳實驗學校國際教育基地的夏令營成員裡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學校高大上的生物實驗室裡,有一個穿著白大褂,戴著橡膠手套的學生每天在裡面不知道搗鼓什麼東西。一問方知,那是11年級1班的吳逸揚,暑假期間,他是唯一主動留校的學生。他在學校生物實驗室裡,做著和螞蟻共生微生物有關的實驗。
  • 長沙海關首次截獲4種危險性活體螞蟻
    新華社長沙12月21日電(記者張玉潔)記者21日從長沙海關獲悉,長沙海關所屬長沙郵局海關近日從入境郵包中截獲危險性活體螞蟻4種,共7隻,這些品種均屬湖南口岸首次截獲。目前,海關人員已依法對該郵包作截留銷毀處理。
  • 人類會不會像螞蟻一樣,意識不到高等生物存在,才找不到外星人!
    人類會不會像螞蟻一樣,意識不到高等生物的存在,因而找不到外星人!螞蟻這種生物在我們的眼中是非常不起眼的,我們隨意動動手指就可以扼殺一隻螞蟻的生命。在地球上其實螞蟻算得上是一個古老的生物,它們的祖先歷史可以追溯到1.4億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目前全球已知的種類超過了12500種,雖然它們的體型非常的小,但是耐不住數量非常的多,大約是全球生物總數的15~%25%,在一個完整的螞蟻穴當中,這些螞蟻的分工都是非常明確的,工蟻,雄蟻和蟻后,它們所負責的內容也是各不相同的。
  • 螞蟻必須自救
    巨大的螞蟻困在濃稠的蜜糖裡。12月24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同日,螞蟻集團發布公告,稱收到監管部門的約談通知,約談將在近日執行。學界將大數據的來源分為四類,分別是:網絡、移動智能終端(手機平板等)、物聯網終端(公共攝像頭等)、科研。顯而易見,數據來源中不少是個人數據。人們常說的數據賦能,從這一層面來講其實也可以說是隱私賦能。對螞蟻集團來說,廣大用戶的個人隱私,其實就是其長久以來發展所依賴的重要生產資料。
  • 螞蟻如何在遠距離上互相交流?
    在人類社會中,遠距離通訊模式經歷了許多革命,如前工業時代的烽火與驛站、工業時代的電報電話、資訊時代的網際網路以及正在發展的量子通訊,每一次革命都極大地提高了人與安全性之間信息交換的效率。在動物世界中,動物如何在遠處實現通訊?
  • 4年過去了,5億人在種的螞蟻森林,現在如何了
    4年過去了,5億人在種的螞蟻森林,現在如何了2016年,支付寶推出螞蟻森林項目,一時間風靡全國,很多學生、上班族等有事沒事就打開支付寶種樹。當然這也是學生們努力的成果,畢竟能量是他們收,樹是他們種……螞蟻森林,其實是一種虛擬的網上種樹模式,用戶通過地鐵公交出行、在線繳納水電費、網絡購票等節能減排的行為來獲取能量,能量攢足之後便可以在螞蟻森林養一棵虛擬的樹。等到樹長大之後,螞蟻森林就會買一棵真樹種到在阿拉善、鄂爾多斯、通遼、蘭州等土地荒漠化嚴重的地區。那麼螞蟻森林現在究竟如何呢?
  • 支付寶「螞蟻森林」怎麼樣了
    我們都知道,支付寶林蟻是2016年8月27日上線,螞蟻金色禮服支付寶用戶的真實姓名推出的「碳帳戶。」這項活動是一個公共利益導向的行為,用戶只要有一個方法可以讓一些能量以保持樹,如步行,地鐵出行,網上支付水電煤氣費,付交通網上訂票,網絡報名,網絡門票等等。
  • 偏側蛇蟲草真菌:寄生螞蟻,可以讓螞蟻變得行屍走肉直到死亡
    而在自然界,有這樣一群生活習性特殊的群體,它們靠寄生存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寄生生物或者寄生蟲。寄生生物也是科學家不斷探索發現的重要對象。喪屍真菌就是一種寄生生物,它們擁有特殊的寄生能力,玩過《最後生還者》遊戲的朋友們,都知道遊戲裡的人最後都會變異成殭屍,而起作用的就是一種真菌,這種真菌的原型就是喪屍真菌。
  • 螞蟻森林體系對支付寶的增長價值
    (3)遊戲化收取能量為更好的吸引用戶,增加能量收取消損的趣味性,螞蟻森林打造了類牧場寵物養成類遊戲——虛擬種樹。用戶深諳養成遊戲之道,點擊能量球便可享有收入囊中的財富滿足感。能量來源和數字設計清晰量化低碳行為產生的能量獲得,澆灌能量樹木長大。用戶遊戲過程不斷被強化能量與支付的關係:支付能帶來能量——為了獲得更多能量——用戶會增加支付寶支付的頻次。而最具吸引力的,與大多數養成類產品不一樣的是,螞蟻森林的虛擬種樹達到一定的能量級別時可以種真樹,還能種不同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