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孕檢對於妊娠期準媽媽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謂是又期待有擔心,畢竟胎兒的早期發育無從考量,要憑藉各項孕檢檢測報告單來反饋胎寶寶在娘胎中的發育情況。
正因如此,每一項孕檢項目媽媽都不敢大意,而其中又以孕12周的NT檢查以及孕18周的唐篩檢測更受關注,因為這兩項檢測,能判定胎兒有誤畸形或遺傳性疾病。
孕檢發現NT數值大於6mm,醫生直言:唐篩已經沒必要了
小旭是一名舞蹈老師,因為工作的關係,她過完30歲生日才開始備孕,於同年成功懷孕。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她連妊娠反應都很微弱,感覺懷孕跟沒懷孕沒啥兩樣,然而,在她12周的一次NT檢查中,醫生發現了異常:NT數值大於6mm。
「你們考慮一下,這種情況很大概率是有問題,最好可以做一下羊穿。」儘管是徵求性表達,但語氣卻非常肯定。
好歹是名校畢業,小旭也略懂一些孕檢知識,「不是說羊穿有一定的風險麼?我去做唐篩行不行?」身為母親,她本能地不想拿孩子的生命安全去做賭注。
對此,醫生解釋說,如果NT數值小一些,她們確實可以去唐篩,但它已經到了6mm,屬於極度高危,唐篩基本沒啥用了,還是羊穿比較準確。
12周NT和18周唐篩有啥區別?前者數值大於6mm,後者就沒必要查了
首先明確一點,NT與唐篩都是篩選胎兒染色體異常的一種手段,二者作用類似。
1)NT檢查
通過B超掃描胎兒脖子後面的透明帶,根據其厚度來大致判斷胎兒的健康程度。
NT一般在11~13周+6進行,屬於孕早期,時間上早於唐篩,因此,有人習慣性將其視為早期唐篩。
健康分級標準:
NT值在2.5mm-3.5mm之間的,胎兒的問題率不到7%NT值在3.5mm-4.5mm之間的,胎兒的問題率不到30%NT值在4.5mm-5.5mm之間的,胎兒的問題率不到50%NT值在5.5mm以上的,屬於高危,胎兒極大可能患病需要注意的是,NT檢查不能拖,如果超過最佳檢查時段(14周之後),隨著生理髮育逐步完善,透明帶會慢慢被我們的身體吸收掉,此時再去檢查,誤差會很大。
2)唐篩
從母體的血清中對胎兒的蛋白、促絨毛腺素和有力雌二醇的濃度進行檢測,對結果進行數據分析,繼而判斷胎兒身患唐氏症候群的概率。
人們常說的唐篩檢查,通常為「中期唐篩」,它是在有了NT檢查之後,專門為了區分二者,以時間為依據而設立的孕檢項目(15-20周+6時進行)。
關於唐篩,社會爭議性一直很大,因為它的出錯率相當高。
數據顯示,唐篩只有不到60%的準確率,也就是說,就算孕檢結果顯示低危,醫生也不能保證胎兒一定是健康的。
如果想進一步確認,還得搭配無創或者羊穿才行。
根據臨床數據來看,唐篩的準確性略低於NT,不過大家也別對NT抱太大希望,因為它同樣只能提供一個健康概率,若想100%保證數據準確性,還得去做羊穿,那才是值得信賴的。
NT檢查沒那麼簡單,大家要注意這些點
1)時間掐準,提前預約
理論上來說,NT檢查在11-13周+6期間均可,不過建議大家最好還是提前預約,11周時就去。
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受精卵著床時間也不一樣,部分孕媽的醫學孕周與實際孕周會有一定的誤差,比如醫學孕周11周,其實已經12-13周了。
要是超過14周,無疑會對孕檢結果產生比較大的幹擾,早去早省心,反正早晚都要查,拖時間毫無意義。
2)檢查前無需空腹
NT檢查不需要抽血化驗,因此,孕媽不需要空腹,恰恰相反,由於該項目需要胎兒姿勢正確,所以孕媽要想辦法讓寶寶活躍起來,以免出現胎兒位置錯誤。吃甜食、運動、聽音樂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3)檢查結果≠結果
正如前文描述的那樣,雖然NT的準確率比唐篩高,但它也只是一種醫學推測,我們不能將檢測數據當最終結果。不論最後結果如何,孕媽都應該放寬心,等待進一步檢測結果,別自己嚇自己。
最後多說一句,希望大家不要將孕檢當醫院的「坑錢項目」,也許99%的人都不會出問題,但對於剩下那1%的人而言,「中獎率」就是100%!
花小錢省大錢,才是孕檢的核心原則。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