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溝通
怎麼說就在前幾天,有位在大廠工作的同學有聯繫我之前有說過要工作來著
給我內推了個職位:中日企業商業拓展經理
看完JD描述,了解了下薪資
那叫一個心!顫!澎!湃!好傢夥原來不只是名字聽著仙氣飄飄
可是看到入職要求,OMG~
頓時一盆涼水澆下來…
日語口語,必須達到流利水平?
讀寫我還ok。但口語,我有點拿捏不住啊……
在說早就忘記了
這些話也不算為了藝術瞎編的臺詞,在歷史中,它們真實存在,使用的人還不少。
得從日本侵華說起。
自明治維新後, 日本實力膨脹,開啟了碰瓷的殖民之路。一衣帶水的中國,從甲午戰爭開始和日本展開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鬥爭。
大規模日軍入侵,必然帶來一系列問題,語言溝通就是最基本最緊要的一項。
領導層有翻譯,但普通士兵沒有。為了解決日衣食住行等日常瑣事上和中國人必不可少的交流,日本軍隊印發過一些簡單的漢語速成教材,但,一口吃不成胖子。
有過和外國人交流經驗的人應該都知道,操著一口半吊子英語,要想把需求描述清楚是很難的。通常都不會說完整的句子,而是只說出某個主持,反覆強調,再配以各種肢體動作,儘量讓對方明白自己在講什麼。
於是,不怎麼懂漢語的日本士兵和不會日語的中國老百姓,就這麼開始了「雞同鴨講」的交流。一種既不中又不日的中介語言,出現了。
然後就原地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