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青人體藝術:日本浮世繪大師《水滸傳》人物畫滿刺青「體衣」

2020-12-10 曼古鋒泰國刺符

電影《夕霧花園》有一幅美麗的刺青,由阿部寬一針針刺上李心潔的背,這幅刺青承載了她在戰俘營受的痛、妹妹的死,以及突然消失的感情;經過時間的「借景」,二戰經歷成就她的仕途,而刺青竟然是幅藏寶圖,指向日本人藏黃金之處,如果不是她偶然發現,秘密可能就隨著肉身消滅了。

刺青可視為用人體收藏的藝術嗎?從古至今,刺青的社會觀感不斷在正面、負面中間擺蕩,偶爾露出的冰山一角外,還有大片皮肉山水,不同圖像、風格、大小、位置,每件都獨一無二,是隔絕於當代藝術市場之外的「局外人的藝術」,如何成為美術館中的展覽?

高雄市立美術館與法國國家凱布朗利博物館共同推出的《TATTOO刺青-身之印》特展,透過200多件繪畫、攝影、裝置、紀錄影像、歷史物件、文獻檔案,更運用矽膠人體模型,將真人身上的刺青轉印展出,從整個人類文化自刺青出現以來的各種面向,鋪陳刺青歷史。

刺青的歷史可追溯自原始部落的圖騰,在身上用塗色、切痕、黥紋的方式呈現,可用來區隔族類。臺灣泰雅族的文面,是善織布、能打獵的成人標記,沒有文面者無法嫁娶;日本北海道阿伊努族女性會在嘴唇邊紋上「鬍鬚」,顯示婚姻狀況和成熟忍痛的能力。

部落勇者才能刺 古羅馬變囚禁標誌

在希臘羅馬時代,刺青是刻在奴隸或囚犯身上的印記,後來基督教也將刺青視為異教徒傳統而打壓,直到大航海時代,英國探險家詹姆士庫克(James Cook)在大溪地觀察到當地人稱「tattow」的紋身行為,「tattoo」一詞才首度出現在英文當中,紋身神秘部落的故事也引發了大眾的興趣。

水手、四處巡演的雜耍團、經常赤身工作的藍領階級,成為刺青在歐美流行的推手。現在很多外國人喜歡在身上刺中文字,表現異國風情,早在19世紀,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曾祖父、愛德華七世,就在一趟中東之旅中刺了十字架在手臂上,也讓英國上流社會掀起一陣刺青風潮。

美國大兵秀愛國心 大力水手也刺青

從一戰到二戰期間,西方世界的刺青跟航海及軍隊脫離不了關係,作為愛國和自由的象徵,1929年誕生的卡通人物「大力水手卜派」,手臂上也有著船錨刺青;納粹集中營裡囚犯手臂被紋上的編碼,則又將刺青的社會觀感導至負面。

蘇聯古拉格監獄中,刺青代表犯人的罪刑,骷髏和十字型骨意謂著謀殺、貓代表小偷、妓女則有陰莖圖案、豬和狼代表獄監、母豬象徵正義;星星代表在監獄度過的年歲,十字架標示被定罪的數量,如果囚犯有他不配擁有的刺青,其他囚犯就會動手去除掉。

在亞洲,中國古代有墨刑,在犯人的臉上或額頭刺字羞辱,北宋嶽飛讓媽媽刺的「盡(精)忠報國」,則展現了愛國節操;小說《水滸傳》中的花和尚魯智深、武藝不精的九紋龍史進、讓名妓李師師動心的浪子燕青,身上都有大面積的紋身。

浮世繪掀紋身熱 嚇壞天皇頒禁令

《水滸傳》啟發了日本浮世繪大師歌川國芳等人,將《水滸傳》人物畫滿刺青「體衣」,也影響歌舞伎劇作家,將強盜、小偷、郵差、消防員等角色加上紋身,讓刺青大為流行;後來明治天皇開始禁止刺青,極道黑幫文化也影響了刺青的社會觀感,甚至不準有刺青者進入溫泉,日式風格卻影響了美式刺青,傳到全世界。

特展中最神秘的屬宗教刺青,在泰國刺青大師Ajahn Toy的紀錄片中,群眾在刺上經文後,象是被附身一般陷入集體瘋狂,大吼、怪異的肢體;也展示緬甸僧侶的手抄經文,以及經文火化凝結成的墨塊塑像,蓋在刺青上增加法力。

凱布朗利博物館也看重當代刺青的美學突破,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20位刺青師,以日本傳統「體衣」延伸手腕、腳踝的全身刺青形式,在畫布上創作刺青圖樣,不僅可看到來自前輩美學、技術的傳承,也有突破傳統的抽象幾何圖樣,展現刺青藝術的豐富多元。

相關焦點

  • 日本的刺青美學:我有刺青,但我不是黑社會!
    日本傳奇刺青師三代目彫佑西位於日本橫濱的工作室在日本,「刺青」最早被稱為「入墨」,針刺以構圖,隨即入墨以著色,即成「刺青」。入墨是黑幫的歸屬象徵,不僅僅是表達忠誠,更是忍受漫長煎熬和痛苦以給予自身的覺悟。
  • 日本浮世繪中的水滸人物,一種乖戾之氣
    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 「浮世」,本是一個漢語詞,用來指浮沉聚散不定、枯榮無常的人世間。這個詞到了日本,除了這個原意外,又被附加上了」既然世道無常,不妨及時行樂「的這種享樂思想,」浮世「於是又跟變幻莫測的男女之情、花街酒巷的露水夫妻產生了聯繫。
  • 中國古代唐宋的刺青文化甩日本幾條街,只因他的一句話就戛然而止
    中國的傳統唐宋風刺青,其實比歐美的School和日式浮世繪都發展得早多了。特別曬在《水滸傳》裡,可以看到很多梁山好漢人都是花臂和大滿背,那叫一個威武抱起,你瞅啥,我就瞅你咋地?兩個好漢一言不合,就露出了自己的霸氣刺青,欲與天公試比高,不服來戰呀!
  • 後生可畏:日本女孩6歲學刺青11歲成師傅,創新禪繞浮世繪風格
    相信很多喜歡刺青的朋友都知道,刺青基本上就是一輩子的東西,即使可以清洗掉,但畢竟價格昂貴,而且在身體上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留下痕跡。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經驗老道的刺青師傅,好將「後悔」的風險降低!不過最近在日本就有一位年紀輕輕的刺青師,憑藉著高超的技術讓很多人指名要找她刺青,甚至開設了自己的工作室,吸引著世界各地不同的刺青愛好者上門。
  • 從匪徒到大眾:日本江戶時代的文身潮
    文身圖案經常是來自五彩繽紛的木刻版畫,這些被稱為浮世繪的繪畫,以描繪龍,惡魔、日本流行文化和神話中的怪物和鬼魂為特色。1937年6月,日本東京,一名紋身師正在為一名女性紋身隨著刺青的流行,文身藝術與浮世繪的發展交織在一起。據考證,第一批專業的文身藝術家可能是版畫師,他們是將藝術家的繪畫雕刻在木板上以便於印刷的工匠。同時很多浮世繪畫家也受到了刺青的啟發。
  • 真實描繪生活情趣——日本浮世繪的大師們
    Hello,值友們好哇~藝術小小值又來給大家介紹好玩的藝術了~~喜歡日本文化的朋友都一定知道浮世繪,這是日本國人引以為傲的文化遺產,直至今日,我們去到京都、奈良這些較傳統的城市,仍然能看到製作浮世繪的工坊,而且到了現在,我們也能夠買得到以古法手藝印刷的浮世繪畫版畫
  • 他是日本浮世繪的領軍人物,50歲才剛「出生」,90歲還在不斷工作
    —— Leonard Norman Cohen論起日本的浮世繪,就算你叫不出葛飾北齋(Katsushika Hokusai)的名字,想必也一定對他的《神奈川沖浪裏》有些許印象。畢竟這幅畫太有名,在各種日本文化的書刊裡,電影的場景裡,亦或在廣告的背景中…… 都會有它的「植入」。 《神奈川沖浪裏》初看此畫,最抓人眼球的,一定是大浪。
  • 淺談日本浮世繪,曾影響梵谷莫奈,附葛飾北齋富嶽三十六景賞析
    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8)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 「浮世」兩個字透露出來的核心思想更像在說:人生短暫無常,應及時行樂。因此70%以上內容是妓畫和伎畫,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 浮世繪 | 我們不止有海浪
    在1867年巴黎世博會上,來自日本的浮世繪受到了巴黎人狂熱的追捧,整整影響了一批西方畫家,對1867到1950年間的西方藝術產生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莫奈《穿日本和服的女子·卡美伊》1876年魯迅也是喜愛浮世繪的老前輩,在不斷地用筆作標槍匕首和別人打嘴仗的同時,他愛上了浮世繪。他也覺得這個來自東洋的平面藝術太美了。
  • 影響了日本浮世繪、梵谷的藝術,明代木刻版畫的文化自信
    但這東西,最初的發展,其實只不過單純地從商業價值出發,從而達到一個藝術普及。從《水滸傳》到《西廂記》,明代書籍插圖的藝術和商業價值在明清書籍插畫中,以陳洪綬名氣最大,堪稱書籍插畫的宗師級人物。他有極強愛憎表現,水滸人物,他喜歡的就多畫,不喜歡的就諷刺,所以只畫了 40 個人物。
  • 日本「浮世繪」為什麼能火遍全球?
    它於19世紀在歐洲流行,莫奈,梵谷和許多印象派大師都為之傾倒,競相效仿。在過去的400年中,葛飾北齋,北川加賀,川川茂樹,鈴木春武和東條齋等許多大師譜寫了音樂,在江戶時代留下了許多日本夢。日本浮世繪為什麼這麼熱?
  • 不一樣的觀感:日本浮世繪裡的中國水滸人物
    浮世繪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間,也叫德川幕府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 日本浮世繪在世界上有很高的藝術地位,眾多世界繪畫大師都受其影響。19世紀日本掀起了浮世繪的水滸熱潮。
  • 「美人畫」的潮流從未止息,浮世繪藝術在日本畫師手裡代代傳承
    美人畫不論在哪個國家和民族都是文人騷客追求的對象,尤其在日本,這一傾向更為嚴重。日本的代表藝術浮世繪便是其中的集大成者。是日本傳統文化貨真價實的瑰寶。「繪」表示一種色彩突出的藝術手法,而「畫」表示單一的以黑白水墨畫為主的作品。浮世繪的興起也和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在17世紀初,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急劇上升。大眾對於閱讀的需求也不斷上漲。因而當時出現了很多書籍,這些書籍上還會有一些繪畫。但當時這些畫師的畫工和技法都並不成熟,只是以借鑑為主。
  • 「展訊」「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開幕
    7月3日,展覽「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在上海Bund One Art Museum開幕。展覽從浮世繪的發展脈絡結合名師名作的解讀以及對浮世繪版畫技藝繁衍的探索等方面,全面展現了浮世繪絢爛多彩的風俗人情和歷史價值。
  • 宇舶與刺青大師合作設計Big Bang計時碼錶
    HUBLOT宇舶與刺青大師Maxime Plescia-Buchi共同合作的Big Bang Sang Bleu以霸氣且具有獨特線條的外觀聞名,2020年1月時,雙方已先發表過一款Big Bang Sang Bleu II墨藍計時碼錶,那款表採用Sang Bleu刺青工坊特有的墨藍刺青色彩
  • 在日本盛開的「惡之花」從《如龍》看極具神秘與美感的日式刺青
    在經過大量的資料查閱後,這個以日本「極道文化」輔以「紋身屬性」為題材的遊戲系列,成為了我眼中對於聊一聊日式刺青文化的不二選擇,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遊戲系列《如龍》。二、刺青與黑道的起源日本對於刺青歷史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其2000多年前。據古書記載,居住在日本的早期居民阿依努人就已經有了紋身的習俗。
  • 邵雨薇裸背「唯美刺青曝光」:是我最性感的地方
    邵雨薇裸背秀出刺青。邵雨薇受邀參加KAISER × DENNIS FEI「無常」時尚名人攝影展拍攝,展現美背刺青,變成溫柔性感的小女人,眼神中滿是戀愛中女人特有的魅力。她透露該刺青是今年31歲生日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原文意思是,生活不是等著暴風雨過去,而是學會在風雨中跳舞」,「出道十年以來,經歷過許多不如意的事,以前都會非常在意和糾結某些事情讓自己不開心,現在會用正向的思維去看待每一件事,反而會得到想不到的好結果。之所以會把刺青刺在背上,是因為邵雨薇覺得背部是自己最性感的地方。
  • 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國內最大規模浮世繪藝術大展登陸...
    魯迅曾說:「關於日本的浮世繪師,我年輕時喜歡北齋,現在則是廣重,其次是歌麿的人物。」  他提到的三位大師——喜多川歌麿、葛飾北齋和歌川廣重,是浮世繪的主要代表人物,被稱為「浮世繪三傑」。  今天,他們的作品齊聚外灘壹號,亮相「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
  • 西方藝術史:日本著名浮世繪鬼才畫家愛畫「社會貓」 歌川國芳「109」
    、朝桜樓,日本江戶時代人,是浮世繪歌川派晚期的大師之一。歌川國芳在浮世繪創作中最大的成就,在於開創豐富了武者繪這一題材,留下大量鬼怪畫,畫風繁雜,形象生動。歌川國芳充滿新奇想像的作品,也被認為是當今日本流行文化漫畫和紋身的靈感之源。代表作品《浣女》。《浣女》1827年,歌川國芳根據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水滸傳》中108個梁山好漢的人物性格,生動地描繪出富有個性的典型人物肖像。
  • 今天也是被浮世繪擊中靈魂的一天
    今年一月,作家鈴木由紀子出版了新書《浮世繪裡的女人們》,書中介紹了八位日本浮世繪大師與其畫中女子或神秘助手的故事,講述浮世繪作者曾經歷的創作磨難,以及背後不為人知的八卦趣談。 鈴木由紀子在前言裡埋下了一個疑問:為何浮世繪能如此直指人心、深入靈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