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中的無臉男,究竟存在怎樣的現實隱喻呢
宮崎駿老爺子的動畫電影,相信我也已經不需要多說什麼,尤其是他的作品《千與千尋》,可以說是他的集大成之作,獲得了無數的榮譽,而宮崎駿本人也在晚年得到了奧斯卡終身榮譽獎,這個獎項對於亞洲來說,也只有四個人得到了這個榮譽,宮崎駿就是其中之一,而我們中國則是成龍大哥,而《千與千尋》這部動畫在去年也是重新在我們國內上映,並且也得到了不錯的票房成績,所以沒看過《千與千尋》的朋友,應該是不多的。
可話又說回來,又有幾個人真正明白了這部作品的意義呢?或許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但在我看來,這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是對現實社會有諸多隱喻的,宮崎駿曾說過,這部動畫電影是給十歲,或者是即將到十歲的孩子一個禮物,但從中要表達的事情,只怕是成年人都要思考許久,而無臉男就是《千與千尋》這部動畫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千尋所處的異世界,實際上就是社會的縮影,而無臉男所映射的,就是現實社會中的某些群體,這些群體是多種多樣的,他們可以從事各種工作,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被社會接受的一群人。
我們通常把這樣的人群稱之為「邊緣人」,無臉男沒有臉,因為他所代表的群體可不是只有一群面孔,他的身形好似幽靈一樣,呈現半透明的狀態,人們能看見他,卻無法觸及到他,就好似現實生活中的某一類群體一樣,人們知道他們,看得見他們,但人們不需要他們,他們的聲音也無法傳達出來,這類邊緣人,我們可以從很多地方見到他們的身影,比如背井離鄉的農民工,村子裡的留守兒童,甚至是為了遙不可及的夢想,在城市中努力996的青年,他們努力,卻往往不被人發現,所以,無臉男是半透明狀的。
千尋工作的地方,就是一個大染缸,這裡充斥著各色的人群,猶如繁華的街道,燈紅酒綠,又有誰會去注意到蹲坐在角落的無臉男呢?無臉男兇暴,有的人很畏懼他們,因為他動不動就會吃人,我們知道,受傷的動物都是殘暴的,人也是一樣的,不知道大家是否飼養過刺蝟,它們的尖刺是銳利的,如果你貿然去侵犯它,它就會捲起來把自己圍成一個圈保護自己,這時候,如果你順著它的尖刺撫摸,就不會那樣扎手了,還可以把它捧入懷中,漸漸的,你就會發現,在尖刺下的是柔潤溫暖的皮膚。
無臉男就是這樣的存在,他們需要被人們接受,需要被人們認同,需要讓人聽到他們的聲音,他的殘暴只不過是自己的保護色而已,其實他們的內心是需要被關愛的,所以在千尋無意間對他的關心後,無臉男雖不說話,卻一直默默地跟隨著千尋,還希望把自己最好的東西送給千尋,電影中有一處細節,無臉男給千尋大量的金幣,這也是現實生活中最實在的表達方式,但千尋沒有收下,她有自己的原則,但無臉男渴望被接納,不希望被千尋拋棄,所以他急於創造自己的價值。
可千尋並沒有被烏煙瘴氣的大染缸所汙染,對於無臉男這樣的人來說,被身處大染缸的千尋接納,無疑就是踏入社會的第一步,所有的一切對於無臉男來說都是新鮮的,他也只能跟在千尋身邊學習,所以當看見千尋需要什麼的時候,或者是看到大家都喜歡什麼的時候,無臉男就會自己來創造什麼,即使這樣做是不對的,還好,他遇到了千尋,這無疑也是對於現實社會極大的隱喻,跟隨在千尋身邊的這些人,不管是無臉男還是巨嬰,他們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縮影,他們與千尋一樣,一起來探索和加入這個世界。
電影中的他們到最後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也都實現了自己的第一步,相信他們會過得更好,人生就像是一輛一去不復返的列車,我們永遠都在往前走,在這列車上,有各種各樣的人和事,有人在中途上車,也有人在中途下車,我們會在哪一站下車不得而知,但上車的人,我們珍惜,下車的人,我們釋懷,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這一點一滴的回憶,我們存在心中,留意沿途的點點滴滴,相信任何人都會穿越漆黑的隧道,見到明亮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