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2021-01-10 科學網

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54:17

中科院羅三中團隊揭示了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21年1月5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美國化學會志》。

羰基、有機胺是有機催化中的「陰/陽」兩面,同時能夠互相激活和轉化。因此當作為共催化劑時,這兩種分子能夠相互反應和結合,進而消除單獨的反應活性。氨基催化和羰基催化雖然在許多重要的催化策略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並不能很好地共存,因此,胺/羰基雙催化的協同作用在本質上仍是未知的。

該文報導了一種伯胺-酮協同雙催化方法,用於β-酮羰基與H2O2的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除了參與典型的烯胺催化循環外,還發現手性伯胺催化劑與酮催化劑協同作用,通過從原位生成的酮亞胺(ketimine)得到惡唑烷中間體活化H2O2分子。最終,這種烯胺-惡氮雜環丙烷的偶聯促進了幾種β-酮羰基的高度可控的α-羥基化反應,具有良好的產率和對映選擇性。

值得注意的是,肽醯醯胺或手性酯的後期羥基化也可以實現高立體選擇性。除了操作簡單和溫和的條件外,這種協同的胺/酮催化方法還為過氧化氫的催化活化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並擴展了包括這種具有挑戰性的典型的胺和羰基催化的領域。

附:英文原文

Title: Chiral Primary Amine/Ketone Cooperative Catalysis for Asymmetric α-Hydroxylation with Hydrogen Peroxide

Author: Mao Cai, Kaini Xu, Yuze Li, Zongxiu Nie, Long Zhang, Sanzhong Luo

Issue&Volume: January 5, 2021

Abstract: Carbonyls and amines are yin and yang in organocatalysis as they mutually activate and transform each other. These intrinsically reacting partners tend to condense with each other, thus depleting their individual activity when used together as cocatalysts. Though widely established in many prominent catalytic strategies, aminocatalysis and carbonyl catalysis do not coexist well, and, as such, a cooperative amine/carbonyl dual catalysis remains essentially unknown. Here we report a cooperative primary amine and ketone dual catalytic approach for the asymmetric α-hydroxylation of β-ketocarbonyls with H2O2. Besides participating in the typical enamine catalytic cycle, the chiral primary amine catalyst was found to work cooperatively with a ketone catalyst to activate H2O2 via an oxaziridine intermediate derived from an in-situ-generated ketimine. Ultimately, this enamine–oxaziridine coupling facilitated the highly controlled α-hydroxylation of several β-ketocarbonyls in excellent yield and enantioselectivity. Notably, late-stage hydroxylation for peptidyl amide or chiral esters can also be achieved with high stereoselectivity. In addition to its operational simplicity and mild conditions, this cooperative amine/ketone catalytic approach also provides a new strategy for the catalytic activation of H2O2 and expands the domain of typical amine and carbonyl catalysis to include this challenging transformation.

DOI: 10.1021/jacs.0c11787

Source: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11787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 南開大學周其林&肖力軍:綠色、高效鎳催化不對稱...
    南開大學周其林院士課題組使用本組發展的手性螺環胺基膦配體SpiroAP成功實現了鎳催化芳基硼酸對芳基烯烴和1,3-共軛二烯的不對稱氫芳化反應,為手性1,1-二芳基烷烴和手性烯丙基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
  • 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Heck串聯反應
    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Heck串聯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2:59:51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Jieping Zhu課題組近日在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
  • 執「手」夢圓「催化」情—新聞—科學網
    但在一般化學合成中,手性分子的這兩種對映異構體出現的比例是相等的,這就導致醫藥公司每生產一公斤藥物,還要費盡周折,把另一半分離出來。於是,精準高效地創造「需要」的手性分子,同時減少「不需要」的對映異構體產生,就成為了科學家的夢想和追求。   「不對稱催化」由此誕生,並成為了創造手性分子最有效的方法,而周其林團隊的主要工作,就是尋找或者設計一種更高效的手性催化劑。
  • 周其林:堅持原創的「催化」大師
    周其林院士帶領團隊20年潛心攻關,發展出一類全新的手性螺環催化劑骨架,從這類骨架結構出發,合成了系列手性螺環催化劑——國內外同行稱之為「周氏催化劑」。這不僅是南開化學的標誌性成果,更成為合成化學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工具,被全球40多個研究組借鑑,被用於200多種不對稱合成反應,還被用於多種手性藥物的生產。
  • 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45:51 復旦大學化學系陸平研究小組在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
  • 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澳大利亞雪梨大學Yuan Chen團隊揭示了金屬—氮—碳(M-N-C)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相關研究成果於12月17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
  • 電磁手性:從基本原理到手性光學
    圖2 物體和光的手性量化參數光不具有傳統的手性,其手性來自旋轉的電場和磁場。同時光還可以攜帶軌道角動量(OAM),從而在波前形成螺旋形幾何形狀。光攜帶的手性量可以用手性參數表示,例如,自旋密度通量、光學螺旋通量以及軌道和自旋角動量。物體的手性則可量化為手性參數(κ)和手性極化張量(αc)。1.
  • M.C.White組《自然》:雜環化合物的選擇性α-C-H鍵氧化甲基化
    Christina White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新的甲基化策略:首先在氮、氧雜環化合物的α位引入羥基,隨後將其轉化為相應的亞銨或氧鎓中間體,此時α位具有較強的親電活性,便可順利與親核甲基化試劑反應得到最終產物。但設計這一過程存在以下問題:目前,人們已發展了一些方法實現雜環化合物的α-C(sp3)-H鍵羥基化,但大多數工作中結構複雜的底物分子參與反應化學及區域選擇性較差。
  • 告別Dieter Enders教授: 卡賓新應用—高烯醇負離子的不對稱1,6-加成
    Dieter Enders教授是不對稱合成領域的開拓者,通過開發手性輔助基SAMP/RAMP,發展了羰基化合物的高效不對稱烷基化反應,研究興趣包括有機催化,多米諾反應以及天然產物和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從本文共同作者陳祥雨博士獲悉,Dieter Enders教授於2019年6月29日去世。
  • 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06:29 雪梨大學Yuan Chen團隊揭示了金屬-氮-碳單原子催化合成過氧化氫過程中金屬中心的本徵活性
  • α-MoC上的CoNi催化劑可將協同效應最大化實現高效產氫
    α-MoC上的CoNi催化劑可將協同效應最大化實現高效產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1:36:20 以北京大學馬丁教授課題組為首的合作小組近日利用催化劑的協同效應,實現高效穩定產氫。
  •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3:07 以東華大學儲玲玲課題組為首的國際團隊在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由手性構築基元藉由分子間非共價作用形成,或非手性構築基元在手性模板分子誘導下組裝形成,已在不對稱催化、手性識別和分離、手性發光材料、光伏器件等領域展現應用價值。
  • 環己二烯胺[8+2]與[4+2]環加成反應的機理和選擇性
    環己二烯胺[8+2]與[4+2]環加成反應的機理和選擇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3 15:46:25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K. N.
  • 封面文章:藥明康德開發出適於DEL的可見光介導的脫羧偶聯反應
    該方法採用α-胺基酸和羰基化合物分別作為親核部分和親電部分,實現了光氧化還原介導的sp3碳碳鍵偶聯反應,具有條件溫和、高效且底物適用性廣等特點,未來可實現百萬級化合物的合成,在DEL庫的構建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 合肥工業大學在結晶驅動共軛高分子不對稱自組裝領域取得新進展
    螺旋結構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如蛋白質的α-螺旋和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等。受生物大分子的螺旋結構和功能的啟發,人工螺旋結構的研究引起了人們持續而廣泛的研究興趣。利用超分子自組裝的方法是構建螺旋結構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對超分子螺旋結構的尺寸和螺旋方向的有效調控仍然缺乏有效的手段。
  • 半導體光催化N-氘代烷基化反應機理及底物適用性研究
    近年,蘇陳良教授課題組聚焦光(電)催化水分解技術催化調控與應用研究,基於水分解技術提出並實現了以重水為氘源的轉移氘化反應,製備了一系列高附加值化學品及醫藥活性分子:如基於重水裂解技術的碳滷鍵光催化可控氘代(Nat. Commun.,2018, 9, 80; Sci. China. Chem. 2020, 386)、高晶度碳化氮光催化烯烴、炔烴高選擇性氘代(Adv.
  • 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1:03 2020年12月09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崔勇研究團隊揭示了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 長篇回顧:手性催化劑推動產學變革|諾貝爾化學獎野依良治
    這樣的分子被稱為『手性』,其語源是希臘語中代表『手』的『cheir』」。教授在介紹中還特意用日語說了一句「向各位表示衷心的祝賀」,表現了對站在頒獎臺中央的野依教授的特別關照。當時,野依和諾爾斯共同獲獎的理由是「手性催化還原反應的研究」,夏普萊斯的獲獎理由是「手性催化氧化反應的研究」。也就是說要理解這一年的化學獎的意義,就必須先要簡單地理解究竟什麼是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