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2020-12-05 科學網

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取得進展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0:45:51

復旦大學化學系陸平研究小組在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20年11月17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德國應用化學》上。

在該研究中,團隊報導了一種由手性惡唑硼烷‐溴化鋁催化的、發生在3‐烷氧羰基環丁烯酮與多種二烯之間的手性選擇性Diels‐Alder反應。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首次通過對雙環[4.2.0]辛烷衍生物進行手性富集環加成反應實現了kingianin F的全合成。

據悉,在Diels‐Alder反應中,環丁烯酮被認為是一種高反應性的親雙烯體,但在此之前尚無其參與的手性選擇性D-A反應的報導。

附:英文原文

Title: 3‐(Methoxycarbonyl)cyclobutenone as a Reactive Dienophile in Enantioselective Diels‐Alder Reactions Catalyzed by Chiral Oxazaborolidinium Ions

Author: Peng Yan, Changxu Zhong, Jie Zhang, Yu Liu, Huayi Fang, Ping Lu

Issue&Volume: 17 November 2020

Abstract: Cyclobutenone has been used as a highly reactive dienophile in Diels‐Alder reactions, however, no enantioselective example has been reported. We disclosed herein a chiral oxazaborolidine‐aluminum bromide catalyzed enantioselective Diels‐Alder reaction of 3‐alkoxycarbonyl cyclobutenone with a variety of dienes. Furthermore, a total synthesis of (‐)‐kingianin F was completed for the first time via enantioenriched cycloadduct bicyclo[4.2.0]octane derivative.

DOI: 10.1002/anie.202014308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4308

相關焦點

  • 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Heck串聯反應
    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Heck串聯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31 22:59:51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Jieping Zhu課題組近日在手性選擇性催化的鈀氨基化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有機人名反應——Diels-Alder反應(Diels-Alder Reaction)
    Diels-Alder反應(Diels-Alder Reaction)Diels–Alder反應(D-A反應),又叫狄爾斯–阿爾德反應、雙烯加成反應,是一種環加成反應,共軛雙烯與取代烯烴(一般稱為親雙烯體)反應生成取代環己烯。
  • 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4 16:01:03 2020年12月09日,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學院崔勇研究團隊揭示了3D多孔手性共價有機框架中限域驅動的對映選擇性。
  • 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2:54:17 中科院羅三中團隊揭示了手性伯胺/酮協同催化過氧化氫不對稱α羥基化反應。
  • 電磁手性:從基本原理到手性光學
    手性物體在自然界很普遍,例如DNA和蛋白質。儘管它們的大多數物理性質是相同的,但是手性物體及其對映異構體可能表現出不同的響應。與電磁波(EM)相關的手性和手性現象已在許多論文中提到。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將手性特性引入到光、納米結構和納米系統中,並闡釋手性光學的相互作用。
  •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可見光氧化還原/鎳雙催化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的通用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1 21:03:07 以東華大學儲玲玲課題組為首的國際團隊在對映選擇性三組分烯烴芳基化反應
  • CCS Chemistry | 鋸齒型碳納米環帶合成取得新進展
    單壁碳納米管的導電性取決於它的手性,根據其手性指數(n,m)分為扶手椅型、鋸齒型和螺旋型。扶手椅型碳納米管是導體,鋸齒型是半導體,螺旋型的導電性取決於n−m是否是3的倍數。製備單一手性的單壁碳納米管是碳納米管科學中的一大難題,也是限制其應用的瓶頸。目前用於製造微處理器的半導體碳納米管通常不得不通過複雜的純化過程來獲得。
  • 海洋細菌酶混雜催化功能的定向進化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藻類資源與生態工程研究團隊在工程化改造酶蛋白的混雜催化功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一種海洋細菌脯氨酸二肽酶具有混雜水解對氧磷農藥的功能。研究團隊期望通過優化底物結合口袋提高該肽酶水解對氧磷的活性,對組成該酶底物結合口袋的11個胺基酸殘基進行了定點飽和突變和組合突變,經過多輪篩選從4000餘個突變體中獲得最優突變D45W/H226G。
  • 我學者合成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最新發現與創新科技日報合肥2月24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同行合作,首次通過在一維納米結構單元中定點選擇性複合磁性材料,利用局域磁場調製電偶極矩與磁偶極矩之間的相互作用,成功合成了一類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
  • 復旦大學劉烽、施章傑團隊:低碳烷烴均相轉化研究進展
    復旦大學化學系劉烽,施章傑課題組從C–H鍵活化機制出發總結了低碳烷烴在均相催化領域中的研究進展,包括水和酸性體系及一些特殊溶劑,通過親電活化、氧化加成、卡賓插入和自由基活化等多種不同活化機制,實現了低碳烷烴的高附加值轉化. 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不斷推進, 節能減排逐漸成為人類社會發展中被日益關注的核心內容.
  • 長篇回顧:手性催化劑推動產學變革|諾貝爾化學獎野依良治
    這樣的分子被稱為『手性』,其語源是希臘語中代表『手』的『cheir』」。教授在介紹中還特意用日語說了一句「向各位表示衷心的祝賀」,表現了對站在頒獎臺中央的野依教授的特別關照。當時,野依和諾爾斯共同獲獎的理由是「手性催化還原反應的研究」,夏普萊斯的獲獎理由是「手性催化氧化反應的研究」。也就是說要理解這一年的化學獎的意義,就必須先要簡單地理解究竟什麼是手性。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近年來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致力於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的構建、超分子手性特徵探究及應用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進展,尤其發現並拓展了反S-型手性相關的超分子聚集體體系。近期他們系統論述並展望了超分子聚集體的非線性 (S-型和反S-型) 手性相關特徵,相關結果以進展報告形式刊發於Advanced Materials期刊 (Adv.
  • 我國科學家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我國科研人員近期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口服多糖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已由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  論文通訊作者、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孔慶科介紹,肺炎鏈球菌是引起肺炎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較高。目前常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是多價多糖疫苗,但該類疫苗生產工藝較複雜、價格較高,免疫效果不盡理想。
  • 皮質反應的選擇性源自突觸數量的強度
    皮質反應的選擇性源自突觸數量的強度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4:54:33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Benjamin Scholl等研究人員發現,皮質反應的選擇性源自突觸數量的強度。
  • 林國強院士:一輩子專注一件事——手性化學與藥物研究
    「一輩子做一件事情,我的確是做了一件事,就是手性化學與藥物研究。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極致。」手性化學作為物質基礎的科學,在中藥裡可以有用武之地」。林國強欣賞上海中醫藥大學的辦學理念——「不重其全重其優、不重其大重其特、不重其名重其實」,認為這三句話對他來說是一種鞭策,「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到優、做到特、做到實。」
  •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4月16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王梅祥教授研究組在環帶烴類化合物的合成領域取得突破,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今年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 .| 夏海平團隊「碳龍化學」取得新進展,新型[3+1]環加成反應合成...
    小環擴環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發揮著重要應用。不飽和三元環與炔烴通常發生[3+2]環加成反應,例如環丙烯與炔烴反應生成環戊二烯化合物;金屬雜環丙烯與炔烴反應生成金屬雜環戊二烯化合物;氮雜環丙烯與炔烴反應可以得到吡咯化合物。
  • 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優先發展領域及主要研究方向(含跨科學部)
    (3)化學反應與功能的表界面基礎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表界面結構與電子態的新穎特性;表界面修飾和反應性的調控;分子吸附、組裝、活化與反應;外場調控與表界面反應性能增強;多尺度、多組分複雜界面電化學體系;新介質體系中的膠體以及界面現象;表界面過程研究的新理論和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