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重慶1月10日電(記者柯高陽)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性疾病流行的有效措施,多糖疫苗是常見的疫苗種類之一。我國科研人員近期在多糖疫苗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研發出一種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口服多糖疫苗。相關研究成果已由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

  論文通訊作者、西南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孔慶科介紹,肺炎鏈球菌是引起肺炎等病症的主要原因之一,致死率較高。目前常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是多價多糖疫苗,但該類疫苗生產工藝較複雜、價格較高,免疫效果不盡理想。

  針對這些問題,孔慶科帶領的人畜共患傳染病課題組研究發現,採用基於減毒沙門氏菌為載體進行的多糖疫苗遞送方式,可以誘導宿主產生針對特異性多糖的黏膜、體液和細胞免疫反應及長期的免疫記憶。課題組在此基礎上研發出一種可用於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的口服多糖疫苗,該疫苗相比肌肉注射的傳統疫苗更加方便,且成本更低。

  美國科學院院士羅伊·柯蒂斯認為,這項研究突破了目前傳統的細菌多糖疫苗的構建方式,還可應用於其他病原菌來源的多糖疫苗、蛋白疫苗等多種疫苗類型,有助於實現疫苗的快速高效構建,提高對突發傳染性疾病的預防能力。

相關焦點

  • 華蘭生物「A拆A」:核心板塊增速連年放緩,新冠疫苗遲遲未有進展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趙鵬宇 編輯:鄭方圓華蘭生物(002007.SZ)「A拆A」計劃又有新進展。不過,在全球即將展開新冠疫苗接種的當下,今年3月已經官宣進行新冠疫苗研發的華蘭生物,至今未有疫苗進入臨床階段。對於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問題,華蘭生物董秘辦相關負責人12月4日對時代財經表示,「新冠疫苗當前研發進展以及面臨的問題還要等相關披露,我們(華蘭生物)這邊暫不清楚,但招股書中明確的關於新冠疫苗開發項目會繼續推進。」
  • 以色列科學家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人類真能實現「長生不老」?
    以色列科學家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人類真能實現"長生不老"?千百年來,"長生不老"一直是無數人熱議的一個話題。不管是古代的帝王將相,還是如今的平民百姓,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夢想。衰老和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對,卻又不想面對的事情。
  • 我國科學家李文輝獲巴魯克布隆伯格獎,系B肝研究領域最高獎
    趙永新 圖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根據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這一獎項,由位於美國賓夕法尼亞的B肝基金會設立,旨在獎勵給對B肝相關科研和治療做出重要推動和顯著貢獻的個人,被譽為該領域的最高榮譽。2011年去世的巴魯克布隆伯格因發現B肝病毒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醫學或生理學獎,也是B肝基金會的共同創立者。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在胚胎發育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
    本文中,小編對近期科學家們在胚胎發育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在此之前,人們僅在快照中研究了這一過程,但未使用活體成像。【2】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靈長類動物胚胎發育之謎doi:10.1126/science.aax7890等原腸胚形成(gastrulation)是發育中的裡程碑事件,它涉及早期胚胎發生中出現的一系列複雜的分子、物理和能量重塑轉變。
  • 我國科學家在半導體量子比特耦合與擴展上取得新進展
    記者從中國科大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郭國平課題組與合作者及本源量子計算公司等合作,在利用微波諧振腔耦合與擴展半導體量子比特研究中取得新進展。課題組在實現兩個半導體量子比特與微波諧振腔強耦合的基礎上,開發新型譜學方法系統表徵了兩量子比特間耦合模式的演化。
  • 疫苗前沿 | 針對愛滋病並髮結核病的雙重疫苗策略研究進展
    TB/HIV雙重疫苗候選藥物在小動物模型、非人類靈長類動物(NHP)模型和人體臨床試驗中取得的進展 此外,由於NHP模型能夠同時感染TB和SIV,因此被認為是測試候選疫苗臨床前試驗的最可靠、可翻譯的模型。因此,它們也可能非常適合測試可以預防HIV相關結核病的新的TB / HIV候選疫苗。 先前為建立基於分枝桿菌的HIV-1 / SIV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經在NHP中進行了免疫原性和保護性研究。
  • 從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究進展,可以 get 哪些思路?
    雖然疫苗與藥物尚未問世,但已有多項研究取得突破進展,有望應用於臨床。今天便為大家盤點一下四大有望改變「抗疫戰局」研究的關鍵點,及其已取得的進展: 一、細胞病變效應(CPE) 細胞病變效應(CPE)是指病毒入侵引起宿主細胞結構的改變。
  • 我國學者在阻斷膠質瘤惡化發展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近年來,國內外在腦膠質瘤新藥物的臨床實驗中不斷突破重圍,攻堅克難,並取得了多項驚人進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中國科學院抗腫瘤新藥genistein了。最早Genistein作為一種膠質瘤治療的首創新藥是由美國圖賓根大學醫學院赫蒂臨床腦科學研究所普通神經病學系科學家Schmidt F1,Knobbe CB,Frank B,Wolburg H,Weller M.於2008年通過研究發現的。他們在染料木黃酮處理的神經膠質瘤細胞中,發現[3H]-甲基胸苷的摻入減少,乳酸脫氫酶釋放適度,這是膠質瘤細胞死亡的跡象。
  • 疫苗好消息!我國新冠疫苗正做好大規模生產準備
    據新華社12月16日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國家衛健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鄭忠偉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目前已有5個新冠病毒疫苗進行Ⅲ期臨床試驗,數量位於全球前列,疫苗研發已經進入衝刺階段,我們處於全球第一方陣,但不為第一而搶跑。
  • 多篇重要成果聚焦近年C肝研究新進展!
    那麼近年來科學家們在C肝研究領域都取得過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4】eLife:科學家在C肝病毒感染動物模型研究上獲重大進展!doi:10.7554/eLife.44436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小鼠和人類機體中肝細胞蛋白的微小差異或會對C肝病毒的複製產生明顯效應,這或有望幫助開發C肝病毒感染的小鼠模型。
  •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研究C肝的科學家,那麼C肝有哪些新研究...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C肝研究領域都取得過哪些重要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JAMA:肝癌風險降低30%! 【4】eLife:科學家在C肝病毒感染動物模型研究上獲重大進展!
  • 疫苗「客制化」突破新發現!墨爾本科學家研究登上醫學期刊
    隨著冠狀病毒疫苗競賽的日益激烈,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人類對奈米藥物的反應-奈米藥物是指HIV和新冠病毒所使用的疫苗藥物以及癌症的常用治療方法。科學家想研究為什麼有些人反應良好,有些卻沒有。
  • 美國科學家宣布創建首個新冠病毒原子圖,這是研製疫苗關鍵一步
    2月19日,美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創建了首個新冠病毒附著並感染人類細胞部分的3D原子尺度結構圖。研究小組正在將其分子結構圖發送給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包括中國的許多團體,這將有助於疫苗的研發。該模型還可幫助科學家開發新蛋白,結合到刺突的不同部位,阻止其發揮功能,治療已經被感染的人。
  • 上海光機所在脈衝光抽運原子鐘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實驗室副研究員鄧見遼領銜的脈衝光抽運(POP)原子鐘小組,在中科院院士王育竹開創的光抽運氣泡原子鐘研究基礎上,在POP原子鐘中長期頻率穩定度優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作為編輯精選文章發表於《科學儀器評論》(Review of Scientific
  • 新冠疫苗取得重大突破,中國少將女院士功不可沒
    文|拙筆 審|樂一近日,我國著名兩院院士陳薇帶領團隊在世界知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重組新冠疫苗Ⅱ的研究成果。由於此次成果在進行臨床試驗後產生抗體存活率較高,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國疫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受國際社會關注對於此次突然爆發的新冠疫情,很多地區、國家只能通過阻斷傳染源,然後將感染者隔離治療的辦法,來遏制疫情的蔓延。但是因為新冠病毒反覆性大,在感染者相關症狀已經消失,多次核酸檢測為陰性的情況下,仍有再次復發的例子。
  • 重磅級文章解讀DNA損傷領域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導,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DNA損傷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Wikibooks【1】Nature:重大進展!儘管如此,科學家們對睡覺背後的核心細胞學功能和生物學機制卻並不清楚,在系統發生的過程中也沒有保守的分子標記物來定義睡眠細胞。而近日來自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科學家們揭開了睡眠背後的秘密,他們發現睡覺可以增加染色體的運動,從而減少神經元中DNA損傷的堆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中國女科學家研發新材料,3千度高溫都經受得住,六代機取得突破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她就投身於新材料行列進行研製工作,其中針對新型空天飛行器、火箭發動機、原子能等領域對難熔金屬材料性能做研究。 在納米、微納複合高性能難熔金屬基複合材料領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 中國和美國在疫苗領域,誰是王者,誰是一哥?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曾介紹,我國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進展總體上處於國際先進行列,大部分研發團隊4月份有望完成臨床前研究,並逐步啟動臨床試驗。在不降低標準、保證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我國科學家正爭分奪秒加快疫苗研發。中國是一個負責的大國,也是一個中醫大國,在研製藥品上自然有我們獨到之處,在疫苗研製上,中國走到了最前沿。
  • 快訊:幹細胞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對肝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我國科學家的幹細胞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研究團隊建立了基於人內胚層幹細胞的規模化肝向分化系統,批量生成具有功能性和可移植的肝細胞和膽管細胞,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
  • 多篇文章聚焦近期抗生素耐藥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抗生素耐藥性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2】Nature:兒童疫苗接種或是抵禦全球抗生素耐藥性傳播流行的重要措施doi:10.1038/s41586-020-2238-4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兒童進行疫苗接種或是抵禦抗生素耐藥性的有力工具;如今在全球各地,抗生素的過度使用正在推動超級細菌的不斷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