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的恐龍簡史》:集知識性、趣味性、科普性於一身的恐龍史

2020-12-16 瑾言瑾語

《侏羅紀公園》第一部於1993年上映,是一部科幻冒險電影。這部電影在當時引起了巨大的反響,票房記錄也非常亮眼,甚至引發了一股學生們學習古生物的熱潮,獲得了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視覺效果等三項大獎,並連續出了幾部續集,可見有關恐龍的電影還是非常有市場的。

恐龍一直都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動物之一,雖然它們已經滅絕了,沒有人見過活的恐龍,但是這依然擋不住人們對這種神秘動物的嚮往,因為恐龍身上的謎團實在是太多了。

它們生活的年代距今大概有兩億多年,它們曾經是地球上的霸主,存在了1.6億年,到底長什麼樣子?生活狀態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滅絕呢?這些都深深吸引著孩子們。

恐龍在地球上存活了這麼長時間,出現的種類也非常多,怎樣才能把恐龍的來龍去脈和前世今生一網打盡,還要有料有趣呢?其實只看《給孩子的恐龍簡史》這一本書就夠了。

這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恐龍知識繪本,適合6-12歲孩子閱讀,兼具知識性、趣味性、科普性和專業性。一本書就可以滿足孩子的閱讀需求,而且書的底面封面還有「綠色印刷產品」的字樣,這代表著這本書使用的是環保油墨。大家在買繪本的時候可以注意一下,是否有這樣的字樣。

這本書是由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裘銳博士和《恐龍》雜誌編輯孟溪老師審讀並推薦。

插畫作者是託尼·吉本斯,他是英國的恐龍藝術家,從小就特別喜歡恐龍,長大後,對恐龍的這一熱情也沒有消退,一直在給各種百科全書、雜誌和海報等繪製恐龍的插圖插畫。這麼痴迷恐龍的託尼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回到恐龍時代,親眼見見這些巨大的恐龍,近距離觀察它們。

一、內容豐富,融匯了地理、古生物、考古等學科的知識點。

這本書內容十分豐富,按照時間順序來展開,從恐龍的起源開始,分成了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然後再到恐龍的滅亡,帶領孩子詳細了解恐龍的歷史。

在三疊紀出場的恐龍有腔骨龍,侏羅紀出場的恐龍有雙冠龍、腕龍、梁龍等等,在白堊紀出場的恐龍有三角龍、把龍、慈母龍等等。

每一種具有代表性的恐龍又分別介紹了種類劃分、體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區域等,同時還把它們的家族成員也一併展示出來,多角度的還原恐龍的生活場景。

這本書既有恐龍本身的介紹,還介紹了深埋地下的恐龍化石,以及化石挖掘過程中的趣事,在掌握恐龍特點的同時,增加了趣味性,更有歷史感。

比如源於一塊「骨頭」發生的戰爭,就介紹了一次「化石戰爭」。

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塊骨頭是劍龍化石,19世紀時,美國科學家馬什帶領他的挖掘隊,在科羅拉多州及懷俄明州的鄉下四處尋找恐龍遺蹟,花費了數年時間,終於挖掘出了恐龍骸骨。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點,另一位美國科學家科普,也帶領人馬在這片區域挖掘,彼此僅僅距離數千米。後來,甚至為了挖到的恐龍遺骸短兵相接,因此這場爭奪被稱為「化石戰爭」。

二、插畫精美,顏色豔麗,培養孩子的審美鑑賞力。

這本書裡的插畫色彩豐富,細條簡潔。為了更直觀,還有各種體形的對比,比如介紹腕龍的時候,說這個腕龍的脖子非常長,比長頸鹿還要長,有五層樓那麼高,於是在左邊也畫了五層樓,非常直觀。

三、本書的幾大特色

1、 知識卡片:

書的後面有三大張可以裁開的知識卡片,可以隨身攜帶,非常方面,隨時都可以查閱。

也可以拿這些卡片和爸爸媽媽或者朋友們一起做遊戲,比如把字蓋上,只看圖片,然後猜一猜是哪種恐龍,它生活在哪兒,是食肉恐龍還是吃草的恐龍等等。

或者作為複習用,看完了前邊詳細的恐龍介紹以後,拿出卡片,讓孩子自己介紹一下恐龍,甚至用第一人稱的方式表演一下,都是非常好的親子時間。

每張卡片上面有恐龍的圖片,最上邊是它的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然後下邊還有它的年代、科別、身長、飲食習性和發現地點。

比如說雷龍,它生活在侏羅紀晚期,科別屬於梁龍科,身長大約27米,是植食動物,在北美洲發現的,英文名字是Diplodocus。

不知道小朋友有沒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恐龍的英文名字都這麼長呢?

一般給動植物命名的時候,每個國家的叫法寫法都不一樣,這樣的名字叫國名,這個很難統一起來。但是恐龍在人類出現以前就已經滅絕了,現在發現的恐龍化石都沒有國名,因此每次被發現的化石恐龍依照國際公約統一以拉丁語命名,因此名字看起來比較長比較複雜。

2、一張圖讓你一眼瀏覽恐龍的分布區域

在這本書的最後邊,有一張恐龍分布區域一覽表,清晰明了地列出了書中所提到的恐龍名字,包括它們的中文名字、英文名字、生存時期、分布領域以及相對應的頁碼,可以隨時找到你想要找的恐龍。

3 、隨堂小總結

每一章後面都有一個隨堂小總結,把恐龍細細地分解開來,從名字到特徵到習性,和直觀的插圖結合起來,更有利於理解和記憶。

4 、超大尺寸,更顯恐龍的活靈活現

這本書非常大,260mm×380mm的尺寸,比14寸的筆記本電腦還要大,有176頁,比較厚重。

銅版紙精裝,不用擔心孩子一翻就碎,而且銅版紙印刷出來的色彩更鮮明,光澤度好,顏色也更細膩。因此這些恐龍顯得更活靈活現,給小朋友們視覺上的享受。

結語:一本恐龍簡史,讓你詳細了解恐龍的前世今生,以及化石背後的故事,帶你走進幾億年前恐龍的世界,插上想像地翅膀,盡情在一個新世界裡翱翔。

【我是瑾言,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BBC少兒科普劇將知識性和趣味性結合,帶孩子進入奇妙的恐龍世界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BBC兒童頻道的少兒科普啟蒙劇《安迪的恐龍歷險記 Andy’s Dinosaur Adventure》,帶英文字幕。對於史前的恐龍世界,孩子們總是充滿了興趣和幻想。BBC兒童頻道的少兒科普啟蒙劇《安迪的恐龍歷險記 Andy’s Dinosaur Adventure》,將知識性和趣味性完美的結合在一起,由著名的野生動物探險節目主持人Andy帶來孩子們進入恐龍的世界,全面了解各種類型的恐龍。劇中Andy是一位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恐龍專家Hatty和一架老式時鐘的幫助下,Andy得以一次又一次地來到史前時代,與各式各樣的恐龍親密接觸。
  • 孩子們最想知道的恐龍知識來了!《給孩子的恐龍簡史》讀懂恐龍
    不少男孩子家裡都有恐龍的玩具,恐龍的繪本。他們喜歡扮演成恐龍,學《小豬佩奇》裡的喬治用恐龍的吼叫聲嚇人。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如果孩子真的喜歡恐龍,不妨引導孩子多去了解一下恐龍的進化史,學習關於恐龍的知識。這樣一來,愛好就變成了一項本事。這種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方式也會對孩子學習其他知識產生良好的正面影響。
  • 韓國NDG親子恐龍樂園來渝 獻給孩子的第一堂有趣的恐龍課
    高居韓國最受歡迎親子樂園榜首的NDG親子恐龍樂園強勢來渝了!1000平米超大恐龍沉浸式體驗、7大探索故事主題、5大數碼科技體驗,開啟全新寓教於樂珍貴親子時間,獻給孩子的第一堂有趣的恐龍課。在歷史悠久的磁器口旁沙磁巷商業內,為親子家庭們帶來1000平米超大恐龍沉浸式樂園。據介紹,整個展覽由韓國NDG團隊原班人馬打造,除使用韓國最為環保的建築材料外,整個恐龍樂園的動線設計、教育環節、數碼體驗等均有近三十位兒童教育學家參與設計,努力為重慶小朋友呈現最為科學性、健康性、趣味性、學習性、空間感結合一體的精品式親子樂園。
  • 植物大戰殭屍2·恐龍漫畫丨讓「興趣」帶孩子飛的更高
    在拼學區房、拼輔導班越來越嚴重的今天,每一位家長都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操碎了心。孩子對歷史沒興趣怎麼辦?怎麼讓孩子對科學產生興趣?怎麼讓孩子把興趣和求知結合起來?在此之外,漫畫還有生動形象的畫面來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作為家長,只要把好關,給他們選擇品質過硬的圖書就可以。說到漫畫,不得不提到「植物大戰殭屍」系列漫畫產品。這是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與笑江南團隊合作,秉承著寓教於樂、健康閱讀的出版宗旨,精心打造的漫畫品牌。系統全面地以漫畫的形式講故事、普及知識,推出「知識性漫畫」的概念。
  • 恐龍書單推薦,娃娃喜歡的那些恐龍書!
    除了恐龍迷必買的《恐龍大陸》《便便恐龍》、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外,阿基米隆重推薦以下幾本:01趣味科普立體書恐龍直觀的立體參與感與體驗感,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完美集合。這套引自英國泰普勒的經典立體科普書,用多種互動的形式復活了各種各樣的恐龍。
  • 30部童年經典動畫片,全看過的說明你老了,該輪孩子「接班」了
    ①這部動畫片只有5集,然而小時候我們卻覺得看了好多好多集,這種錯覺即使放到現在,也非常奇怪。至於為什麼只有5集的原因,直到現在,真相也未查明;②《黑貓警長》給我們印象最深的角色不是主角黑貓警長,也不是兇殘的食猴鷹、惡劣的吃貓鼠,而是白貓班長。
  • 北京市內最大恐龍體驗園即將開門營業 一大波恐龍來襲
    小鮮得到最新消息:北京市內最大的恐龍體驗園即將開門營業,一大波恐龍正遷徙而來。這就帶你去先睹為快。恐龍們的「家」名為 「遠古探秘奇趣園」,建在石景山遊樂園內,佔地面積2萬平方米,是北京目前最大的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於一體的恐龍體驗探秘區。
  • 北京最大恐龍體驗園將亮相
    作為北京最大的戶外恐龍體驗園,這裡將成為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參與性於一體的遠古探秘區。5月4日上午,15米的霸王龍、25米的梁龍、20米的腕龍,還有水龍、脊背龍等20餘種機械恐龍開始陸續進駐園內展區。據布展人員介紹,每個恐龍內部都設有高科技的機械設備和感應器材,當人靠近時恐龍會發出叫聲,並搖頭擺尾,甚至表現出眨眼睛等動作,效果十分逼真。
  • 兒童還有「恐龍敏感期」?日本作家黑川光廣,帶你走進恐龍的世界
    隨著孩子對於整個社會的認知不斷地豐富,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就會對恐龍這種史前生物,產生出極大的熱忱。曾經有一個三歲的小男孩,我到他家做客,他把一大箱子的恐龍模型擺在我的面前,如數家珍,為我講述每種恐龍的特點。說實話,我心中是很慚愧的。我不僅對於恐龍這種生物沒有什麼最基礎的了解,甚至我對於家裡貓貓狗狗的觀察,都稱不上是仔細。
  • 穿越回侏羅紀世紀 網媒記者自然博物館內和「恐龍」合影
    記者 石濤 攝  華龍網11月13日14時訊(記者 闕影)如果能復活一隻恐龍,你最希望它是誰?「2017全國重點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首日行程的第三站來到了重慶自然博物館,開啟了恐龍大復活的探秘之旅。  在自然博物館的恐龍館裡,網絡媒體的記者們探尋了恐龍的起源、生活方式、種類、滅絕原因、復活恐龍的方法,驚嘆恐龍的神奇之處。
  • 天星教育《恐龍有話說》新書上市!給孩子的第一本恐龍百科
    一、源起: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恐龍夢《恐龍有話說》的創作源起:「多年以來,幾乎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個恐龍夢,他們沒有真正見過這個億萬年前的龐然大物創作團隊的成員們表示,自己小時候就是恐龍愛好者:「恐龍力大無比,又是已經滅絕了的史前生物,天生就帶著一股神秘感,能夠滿足孩子們對力量的渴望和豐富的想像力。我一直很想為孩子們做一本專業性和趣味性並存的恐龍科普入門書,以恐龍的視角,重現每個孩子都著迷的恐龍時代。」
  • 德國國民大獎童書《小恐龍可可奈》,4-9歲孩子一定不能錯過的橋梁書!
    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套權威性、趣味性、知識性、可讀性都無可挑剔的兒童故事書—— 《小恐龍可可奈》 對於小恐龍可可奈來說,第一次去上學的體驗是超級棒的,在上學的過程中,它認識了一隻食肉小恐龍,可可奈兩次想邀請它一起去上學,和其它恐龍一起學習和玩耍,但都被食肉小恐龍拒絕了。
  • 「群龍出沒——恐龍時代大穿越」展覽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
    此次來到廣東省博物館的自貢恐龍共有20具,包括巴山酋龍、天府峨眉龍、和平永川龍等,另外還配備了28件珍貴的典型標本,3個仿真恐龍。本次展覽以「穿越恐龍時代,探索恐龍世界」為主題的大型家庭親子類展覽,主要觀展人群為5-12歲觀眾。
  • 孩子最愛的恐龍題材、有趣的故事、加專業科普,這套繪本不容錯過
    其實不止美化靈魂,孩子學習知識,增強心智,提高成績,閱讀同樣是簡單方便、成本最低的方法,但讓孩子愛上讀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從小培養。引導孩子讀書,投其所好很有效。像我兒子特別喜歡恐龍,恐龍玩具、電視節目、有恐龍圖案的衣服都讓他挪不動步。
  • 這些原汁原味中國風原創繪本,讓孩子感受...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幾本原汁原味中國風的原創繪本,非常好看,絕不輸那些國外的經典繪本哦~清明上河圖童話版閱讀年齡:4-10歲知識性:★★★★★,趣味性:★★★★★一千年前,中國處於北宋時期,北宋首都汴京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
  • 4-8歲的孩子,看這部動畫片就對了
    小恐龍們善良、機智、勇敢,並且會充分運用團隊的力量來化解來自各方面的危機和挑戰,整部動畫探討的是友誼、想像力、自主性和好奇心,非常符合4-8歲孩子愛模仿、有想像力、對世界充滿好奇等特徵。朱莉的女兒在遇到相似場景時,就很好地模仿了動畫人物的做法。通過交流,《小恐龍大冒險》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回家和兒子也一起看了幾集。今天和寶媽們聊聊我對這部片子的感受吧。
  • 美國超火科普動畫-恐龍列車Dinosaur Train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美國超火科普動畫-恐龍列車Dinosaur Train 全1-4季。《恐龍列車Dinosaur Train》是由美國PBS電視臺針對學齡兒童推出的一個知識性冒險節目,節目趣味性強,讓小朋友在玩樂中了解生命科學,自然學和古生物學。Dinosaur Train 主要目的是為兒童奠定良好的推理基礎。
  • 近50集動畫及時科普防疫知識 陪伴孩子宅家戰「疫」
    在連日來的文藝戰「疫」中,針對無法深刻理解疫情信息、未能很好疏導負面情緒的少年兒童觀眾,央視網引進防疫動畫、推薦精品動畫、展播熱播動畫,通過一批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動畫作品,在輕鬆有趣的氛圍中,讓孩子快樂學習,減輕疫情帶給孩子們的壓力,同時進行有效知識科普。截至3月初,央視網共引進近50集動畫系列短視頻和一部動畫微電影,發揮出科普動畫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 恐龍特急克塞號第34集:克塞連續兩集對抗自然災害,救助未成年人
    萌叔侃動漫,繼續侃《恐龍特急克塞號》的主線故事,該侃到第34集了,這一集的標題叫「憎恨恐龍的少去白堊紀探險」,聽這個名字,是不是有點矛盾?這不就相當於三隻小豬主動去找大灰狼「報仇」嗎?由此可見,這一集還是值得一看的。
  • 恐龍故事第三集。恐龍們遭遇滅頂危機,誰來拯救他們?
    正在這時,地球的朋友,恐龍的救星出現了現在的孩子真的很辛苦,小小年紀就有不少作業和很多的學習班,一天到晚幾乎沒什麼休息時間,作為家長,總想找到一個切入點,做到有質量的陪伴的同時,寓教於樂,陪伴他一起成長。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其把他的時間填滿,不如找到他的興趣點,深入挖掘,讓他能夠在自發深入的玩樂中,學會新知識、新技能,養成認真深入鑽研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