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智能時代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人才!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賽博朋克的龐大蒸汽機械,駭客帝國的智慧機器人,你一定也想過這些電影的場景何時才有一天能夠成為現實裡的生活?

事實上,已經有一些場景在現實生活中成為顯示,如實驗室裡,協作機器人正在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圖書館中,高效的單臂「圖書管理員」讓你暢遊書海;以及咖啡館裡都有機械手臂咖啡師調出你心怡的咖啡。

但這距離真正的智能時代還很遠很遠,那麼距離更早將這些曾經夢想的場景引入現實生活中,我們還需要哪些核心要素?

無疑,人才是重中之重!但智能製造,AI這些的人才缺口又是巨大的。

《中國製造2025》對2020年及2025年製造業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總量及人才缺口進行了預測,預計到2020年,十大重點領域的人才短缺將超過1900萬,在2025年這個數字將近3000萬。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高檔數控工具機和機器人、新材料這些行業的缺口相對較大。

與此同時,世界經濟論壇的諮詢報告也指出了2015-2020年,所有行業的核心工作技能都發生了變化。這都表明,智能製造需要專業型和跨學科型人才,更需要具有交叉背景的系統型人才。

近日,就有這樣一場聚焦挖掘高端製造人才的大賽剛剛結束,在這場活動上湧現出了不少未來能將「夢想變為現實」的青年俊才。這場大賽便是以「智能技術 創領未來」為主題的ABB杯智能技術創新大賽。

大賽包括協作機器人應用創新與圖形化編程比賽和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優化設計比賽兩項分賽,7月1日開賽以來吸引了眾多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積極關注與踴躍參與,166支參賽團隊和個人圍繞機器人自動化和柔性製造兩大領域展開大膽創意和設計,展示了青年人才在專業領域的高水準和創新力。

ABB中國董事長顧純元博士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源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變革的關鍵在於人才,特別是具有創新活力的青年人才。我們希望通過ABB杯智能技術創新大賽的平臺,激勵更多高校學子和年輕一代關注科技發展趨勢,將創新思維、專業知識與實踐能力相結合,共同在產業應用的前沿領域探索創新、挑戰突破,為中國智能產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作為本屆大賽的聯合主辦方,中國自動化學會是推動中國自動化科技事業發展的重要社會力量之一。

中國自動化學會秘書長張楠博士

本屆大賽所呈現的作品充分體現人機協作、人機共融的發展前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中國自動化學會歷來重視人才教育與培養,未來學會將繼續與領袖企業合作,為自主智能 協作共融的新時代儲備高層次人才。

本屆ABB協作機器人應用創新與圖形化編程比賽要求選手完成完整的協作機器人應用解決方案,經過激烈角逐,來自金陵科技學院、武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的三組選手包攬一等獎,獲獎作品分別為基於單臂YuMi的無人化智能西藥房、單臂YuMi機器人在口腔手術中的應用以及協作機器人在差速離心操作中的應用;同時,還有14個參賽隊伍分獲二、三等獎。

面對人機協作、人機融合引領未來智能製造這一發展趨勢,年輕選手們通過創新設計展示了協作機器人如何在不同行業、不同應用場景中與人類夥伴並肩協作,高效地執行指令、完成任務,描繪了協作機器人廣闊的應用前景。

一等獎

獲獎作品

金陵科技學院 王超逸

基於單臂YuMi的無人化智能西藥房

武漢大學 銀樹焜、尹悅琴

單臂YuMi機器人在口腔手術中的應用

西交利物浦大學 陳力哲、姜怡凡

協作機器人在差速離心操作中的應用

二等獎

獲獎作品

浙江大學黃勳偉、徐自翔

5G 背景下基於單臂 YuMi 的基站信號測量系統開發

金陵科技學院 鹹尚君、白啟明

基於單臂 YuMi 機器人的「圖書管理員」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林永豪

維生素、藥品、糖果自助售賣機

瑞金中等專業學校謝沛翰、鍾建林

單臂 YuMi 易拉蓋產線應用

雲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鄧航

協作機器人在中小型烘焙店的創新應用

三等獎

獲獎作品

江西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院 吳國樟

基於視覺協助稱重

天津農學院 張妍

基於單臂協作機器人的未來場景暢想的創意應用方案

鄭州輕工業大學李曉瑜、張鑫浩

基於ABB單臂機器人的輸送裝置

鄭州輕工業大學韓子欽、王瀧

自動清洗餐具系統

新鄉職業技術學院梁文博

智能分揀

遼寧科技大學周源博、衣博

新冠病毒檢測協作機器人系統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揭奎、何帥

自動冰淇淋站

常熟理工學院彭靜琳、陳言

使用機械臂代替人工包裝大閘蟹

南京工程學院王齊飛、郝靖

基於YuMi 機器人的七巧板拼接

最佳組織獎

獲獎作品

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 陳潘、黃月韻

基於 YuMi 單臂協作機器人的自行車生產

武漢大學 劉昶旭、艾琳

矯正牙齒

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羅暉

人和機器人配合

洛陽理工學院周通

集智能分揀、加工、包裝、寫字和雷射刻印的工作站

河南工業大學張景濤、李磊

單臂多機器人的流水線分揀

西交利物浦大學沈紓玥、周航

病房分配取藥協作機器人

江西工業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賴運玖

自動化組裝生產線

新疆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曹磊磊、王者鵬

簡單從下到上搬運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獲獎名單

比賽作品體現出學生們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綜合能力,具有很好的創意和工程設計,運用所學理論與技術實現了智能控制。ABB創新大賽面向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為導向,構建人工智慧、網際網路、5G、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融合創新的應用場景,全面提升學生IT與OT集成創新創業能力,對於落實面向未來的『新工科』人才培養戰略起到了引領與推動作用。

在另一場比賽——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優化設計比賽中,選手們基於貝加萊ACOPOStrak柔性輸送技術,藉助於數位化仿真手段,對未來智能製造中的產線進行規劃、設計和展示。經過13支入圍隊伍的激烈角逐和評委的全方位評審,來自昆明理工大學的參賽選手憑藉可行性與創新性俱佳的方案設計脫穎而出,最終摘得特等獎桂冠。另有8組參賽選手分獲一、二、三等獎。

特等獎

獲獎作品

昆明理工大學 黃鵬、吳思敏

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的優化設計

一等獎

獲獎作品

金陵科技學院 管安宇、王宇揚

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優化設計決賽設計方案

上海電機學院王謙成

基於數學建模的優化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的設計

二等獎

獲獎作品

河南工業大學米思怡、時永哲

基於多服務臺模型的智能產線布局

山東大學魏志成、於彬彬

ABB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的優化設計比賽暨2020年度貝加萊學界聯盟競賽決賽設計報告

西交利物浦大學周航、沈紓玥

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的優化設計

西交利物浦大學楊馮聿帆、王靜

ABB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的裝配優化研究

三等獎

獲獎作品

上海電機學院戚浩辰、金益多

基於ACOPOStrak柔性輸送技術製造產線的工作效率計算方法設計

西南石油大學張鈺凡、彭嶼雯

貝加萊柔性製造產線的優化設計

入圍獎

獲獎作品

河南工業大學劉帥帥、許強

基於排隊論軌道布局的柔性製造速度曲線優化

西交利物浦大學張思銘、賈立野

咖啡生產線設計與產量評估

上海電機學院陳志耀

基於ACOPOStrak的貝加萊分揀包裝系統優化

湖南科技大學袁練、楊成勇

柔性製造產線的優化設計之智能產線規劃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獲獎名單

潘文灝博士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研究員高級工程師

(ABB杯智能技術創新大賽評委)

年輕的學生,會有很多超出我們想像的想法,這樣的比賽,讓我們看到了未來工程師的優秀品質。

作為一家植根中國市場、擁有130多年創新歷史的跨國企業,ABB始終以創新為企業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並將最新技術與行業專長相結合,源源不斷地為中國市場開發出行業領先的智能化數位化產品、技術與解決方案,賦能智能製造、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發展,引領未來可持續發展。

例如今年9月,ABB在上海全球首發了速度更快、重量更輕的小型機器人IRB 1300,支持電子、食品飲料、製藥和快消品加工、物流包裝等行業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柔性。在11月舉行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ABB發布了包括無人機載天然氣洩漏檢測解決方案、雲傳動以及ABB Adaptive Execution項目執行方法等三款數位化解決方案。在前不久舉行的ABB電氣創新周上,ABB向中國市場集中推出兩款革命性的開關設備以及20多款數位化電氣產品,展示了強大的研發實力和持續創新力。

ABB杯智能技術創新大賽

旨在為自動化行業的專家學者、高校師生、科技人員搭建一個技術交流與經驗分享的平臺。大賽前身為創辦於2005年的ABB杯全國自動化系統工程師論文大賽與創辦於2012年的ABB大學生創新大賽,至今累計已吸引兩萬餘名選手參賽,湧現出大量優秀作品和創新成果。請掃描下方二維碼訪問2020年ABB杯智能技術創新大賽官方網站,了解比賽及獲獎詳情。

相關焦點

  • 燕京理工學院第三屆會計文化節:聚焦智能時代會計人才培養
    「此次籤約的10家企業都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有迫切需求,因此直接對接到了我們專業院系。」會計學院院長楊良教授對正在對接的10家校企合作單位充滿信心,她認為會計類專業更需要根據市場經濟變化對人才的要求,加快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有機融合的步伐,文化節為此還將聯合駐地高校舉辦點鈔大賽、會計基本技能大賽,以及學業生涯、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專業競賽,讓學生更快勝任崗位要求,更早完成由大學生到職業人角色轉換。
  • 2021年最搶手的人才之一:智能空間設計師!
    過去的空間設計師會問客戶你有什麼要求?今天的客戶會問空間設計師你能給我的客戶展示什麼樣的未來?2020年12月17日,「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制定者、新之航傳媒科技集團董事長鞠航在中國展覽館協會第九屆五次會議上宣貫「中國4.0智能展館行業標準」時首次提出智能空間設計師概念,引起入會者高度關注和全國展館設計界共鳴。
  • 智能人機互動讓服務數智化邁向新高度
    不經意間「漫長」的2020年即將進入尾聲,回想這段必定會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一筆濃墨重彩的時光,雖然有著突如其來的疫情「大考」,但同樣伴隨著機遇的「新生」:我們正在步入智能交互時代,同時邁向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新起點。
  • 21世紀比人才還重要的是什麼?是創新啊!
    顯而易見的是2019年「百城大戰」,百餘城市先後出臺人才落戶政策,以城市為單位的競爭火熱程度前所未有,常住人口的擴張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發展潛力,但還不是全部。電影中的經典問答歷歷在目:21世紀什麼最重要?人才!現在問題來了,什麼比人才還重要?
  • 新時代下創新靠什麼?專家:需要一專多能的「圖釘型」人才
    本期提要:國務院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指出,創新需要一專多能的「圖釘型」人才。在某一個方面要專,但知識面要寬,這是學科交叉融合的問題。另外還要考慮人才的連結,科研人才要和產業人才結合,產業人才要和市場人才結合、社會服務人才結合。
  • 人工智慧時代下如何謀劃未來教育 培養新時代人才?
    在人工智慧時代下,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都在發生著巨大變化,教育的變化及變革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近日,以「培養新能力 迎接智能時代」為主題的國際人工智慧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教育部、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共同舉辦。「在未來教育背景下如何定義和培養智能時代下人的核心素養」成為會議的熱議話題之一。
  • 2020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共建培養智能時代創新人才的完整生態系統
    與會嘉賓暢談未來人才的需求變化,家、校、社會、老師、家長所承擔著不同角色和作用已經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演變,同時目前國內一直在進行新型教育探索的實踐機構人員也起分享了長期實踐的成果和思考。以下為論壇部分實錄: 創新力培養的關鍵:激情與夢想 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顛覆著我們的生活,沒有人知道2050年會是怎樣的,唯一可以確定的就是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但我們目前的教育體系源於19世紀中期第二次工業革命發展的需要,127年來沒有發生過根本性的變革。
  • 新時代下AI如何賦能人才培養?聽聽學界和業界大佬們怎麼說
    以學科和專業定歸屬的教師身份制度限制了教師開展跨學科教學,很多跨學科的交流由於身份固化,如果產生矩陣式的人才教育培養模式,這方面需要我們探討,需要考核評價機制,尤其要考核跨學科的人才培養教師的意見,需要我們探討一些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 什麼樣的人才,最受歡迎?
    主要體現在智能科技應用方面,具體方式包括產品智能化、物聯網、智能製造,智能服務等。第三,工具模式。主要指大數據的運用,比如我們在網上購物時經常會收到各種推送,這其實就是用大數據去分析預測客戶的需求、消費習慣,然後推送相關信息,提高購買率。有些企業運用的是其中一種模式,有些企業是兩種模式疊加。
  • 傳音:人才賦能 攜手邁向無限可能
    今年,傳音控股及旗下深圳傳音製造有限公司、深圳傳音通訊有限公司經深圳市南山區政府調研和評選,獲得由深圳市南山區人力資源局授予的「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實訓基地」,成為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點企業,此次掛牌再一次標誌著對傳音在人才引進和培養等方面戰略的肯定。
  • 賓果智能CEO閔海波: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智能教育
    近日,在第22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流會未來科技峰會上,賓果智能CEO閔海波作了「人工智慧時代下的智能教育」主題演講,分享了賓果智能在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AI技術在在教育裡的應用以及「人工智慧+教育」的趨勢及未來。
  • 新時代呼喚「非標準人才」!數智時代人才標準如何更精準
    在我來看,大家的困惑和擔心大致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楊超越只有初中文憑,作為演藝人員,她為上海市做了什麼貢獻?楊超越通過「特殊人才」通道落戶上海,「特殊人才」的標準是什麼?學歷變得不再重要了嗎?很多本科、碩士畢業生都不一定能馬上落戶,他們在各行各業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卻沒有「流量明星」落戶快,這樣的落戶速度公平嗎?
  • 走進民法典|在邁向信息文明的路上——回答時代之問
    這部7編加附則、84章、1260個條文,總字數逾10萬的民法典中,表達了我們國家對人類所面對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的看法,包括:我們是如何看待人的?我們是如何看待家的?我們是如何看待社會的?我們是如何看待國家的?我們是如何看待人類的?我們是如何看待自然的?讓我們走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看一看它究竟如何回應了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
  • 煙臺全境邁向高鐵時代!萊榮高鐵、濰煙高鐵最高清線路示意圖來了
    今天上午,濰煙、萊榮高鐵項目調度會召開最高清線路示意圖也相繼來了未來煙臺全境將邁向高鐵時代濰煙高鐵濰煙高鐵全線共設車站10座,分別為:昌邑南站(已更名為昌邑站)、項目建成後,我市北部4個全國百強縣、3個國家級園區將實現高鐵貫通,同時我市的鐵路出行也將邁入時速350公裡的高鐵時代,煙臺中心城區可2小時到達濟南、3小時到達北京。萊榮高鐵8月31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正式批覆了萊西至榮成鐵路初步設計,意味著該項目距離開工建設又邁出一大步。萊榮高鐵線路全長192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有望於本月底開工建設。
  • 智能時代下,人文學科過時了嗎?
    以澳大利亞為例,在增長最快的10個職業中,其中3個分別是銷售經理、廣告文員、公共關係,這些都是人文學科畢業生長於從事的領域。智能時代下的人文「無用」之圍牆儘管人文教育的好處不言而喻,但難以否認人文學科依舊日益邊緣化,這不僅僅是中國人文學科的現實,也是世界人文學科的處境。
  • 是什麼將老年人排除在智能時代之外?
    期間有個發現是,很多在我們看來最簡單不過的基本操作,像什麼安裝卸載應用、開關靜音或是微信掃碼,對部分中老年人來說都構成了巨大的障礙。他們大多看得懂文字提示,卻不理解怎麼轉變為實際操作,因為他們遠不如年輕人熟悉各種界面元素背後的象徵意義。譬如,我們知道向左的箭頭「←」一般意味著「返回」,但在中老年人的觀念裡,這種對應關係不必然存在。
  • 「科協改革研討」加強智能製造領域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一、智能製造給傳統技能人才培養帶來的嚴峻挑戰一是對傳統技能人才就業崗位造成極大衝擊。隨著數字車間、智能工廠的逐步普及,諸多無須特別技能和專業知識或重複機械性的崗位未來最容易被取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預測,到2020年,人工智慧將替代20億個工作崗位,而這些崗位基本都是技能人才從事的工作。經濟學家朱民研究指出,到2035年95%的生產線不再需要工人,50%~70%的崗位將被機器取代。但另一方面,人工崗位減少的同時還會出現諸如「機器協調員」等一大批新興崗位。
  • 機器人餐廳掀開大灣區「智能+餐飲」時代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潘展虹 發自廣州1月12日,粵港澳大灣區首家以機器人為廚師、調酒員等餐飲服務人員的Foodom機器人中餐廳在廣州亮相。至此,大灣區邁進「智能+餐飲」時代。事實上,這不僅是大灣區首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全系統機器人中餐廳。這是機器人在餐飲行業探索智能製造的應用場景,也是碧桂園宣布跨界機器人產業後,首次讓自主研發的餐飲機器人從實驗室走上終端市場,接受社會考驗。「以機器人推動中餐標準化,解決餐飲行業人力成本高的問題。」
  • 車圈丨仙豆智能:在全行業焦慮的時代 入局汽車移動網際網路革命
    後來我們知道,這一年蘋果發布了iPhone4,半年後騰訊上線了微信app,直到2013年全國普及4G網絡,移動網際網路連個招呼都不打的徹底拋棄了之前的時代。十年過去了,5G網絡也提上了日程。然而汽車行業說了很多年的車聯網——當然現在更紅的概念是「智能座艙」,仍然沒有衝出來一個像蘋果一樣的標杆。如果你在汽車這個行業裡,你會感受到整個行業不可緩解的焦慮。
  • 百度智能雲:雲智一體,推動智能計算融入新基建
    《智能時代:大數據與智能革命重新定義未來》一書中預言:「在過去被認為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會因為大數據和機器智能而迎刃而解。同時,大數據和機器智能還會徹底改變未來時代的商業模式,很多傳統的行業都將採用智能技術實現升級換代,同時改變原有的商業模式。」這其實指向的就是產業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