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指消化道出血,其血液從肛門與糞便一同排出。隨著血液在消化道中留存的時間長短,便血的顏色可為鮮紅色、暗紅色或是黑色。
很多人一看到自己排出了血便,就感到十分害怕,覺得自己得了直腸癌,實際上,便血不是直腸癌專有的,大便帶血還有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導致。
一、急性細菌性痢疾
這是一個細菌感染的腸道疾病,它的血便一般還會帶有粘液和膿狀物質,糞臭味不重。這種病除了血便,還會有發熱和腹痛,伴有嚴重的腹瀉,一天可拉十多次肚子。
二、阿米巴痢疾
這個病的症狀與急性細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較輕。它是一種傳染病,可感染數周后才發病,其血便顏色是暗紅色的,糞便形狀類似果醬,腥臭味較重,該病易發展成慢性疾病。
三、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
這是一種急性炎症,起病較急,可導致腸出血壞死,以青少年多見,原因多為吃了不衛生的東西。該腸炎的糞便量少,多為水樣便,血便顏色可為鮮紅色或暗紅色,糞臭味重。除了血便外,常伴有劇烈腹痛,腹瀉較為嚴重。
四、腸套疊
腸套疊,是指有一段腸子套入另一段腸子裡,當嬰兒出現哭鬧,可於腹部觸及腫塊且伴有血便時,就要考慮是否為該病。腸套疊的血便多為果醬樣,可通過X線檢查確診。得了該病需儘早前往醫院,以免發病時間過長,造成腸子壞死。
五、腸息肉
當息肉較小時,人們可無特殊症狀,當其變大後,尤其是位於直腸的息肉,因經常受到糞便的擠壓與摩擦,容易造成糜爛,嚴重的話還會出血,形成血便。
六、腸癌
因現代人們飲食習慣的改變,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其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血便。腸癌包括有直腸癌、乙狀結腸癌和直腸癌,排出的血便有時會帶有粘液和膿樣物質,乙狀結腸癌多會出現便秘與腹瀉相交替。
七、痔瘡
痔瘡並不是消化道疾病,出現血便也不是由於消化道出血,而是在排便過程中,糞便會對痔瘡進行擠壓,使得痔瘡黏膜受損,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就隨著肛門流出,形成人們所看到的血便,顏色多為鮮紅色,以內痔和混合痔多見。
八、肛裂
與痔瘡相同,該病屬於肛管疾病,其血便顏色也多為鮮紅色,鮮血往往是附著於糞便的表面,不與糞便相混合。在排便時,肛裂有其特殊的疼痛周期,一般是排便是肛門的疼痛會加重,排便後減輕,但過了一會,肛門肌肉會痙攣,導致疼痛再次加劇。
還有很多疾病可以出現血便,比如潰瘍性結腸炎、腸結核、鉤蟲病、血吸蟲病等,只要能對腸壁進行損傷,就容易導致腸壁出血。看見血便,不要僅是想到直腸癌,根據不同的伴隨症狀可以診斷出不同的疾病。
所以出現血便後,不用過於驚慌,先確認是消化道性疾病,還是肛管性疾病,若是消化道疾病,可進一步做腸鏡檢查,確認疾病後,再進行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