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要點:
查證者:步召德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二病區主任
根據中國國家癌症中心2015年的數據,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居於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三位,是僅次於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發癌症,每年都會奪去約18.7萬人的性命,相當於每天都有500多人死於結直腸癌。然而,結直腸癌症狀隱匿,是少數能通過篩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惡性腫瘤之一。最近,有較真網友在後臺提問:結直腸癌有哪些症狀?日常生活中要如何預防呢?較真邀請北京大學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二病區主任步召德醫生,來講講結直腸癌(大腸癌)的那些事兒。
一、大小腸、結直腸,如何區分?
說到結直腸癌,到底是結腸部位病變還是直腸部位病變?二者是什麼關係?這還要從我們腸道的結構說起。
我們的腸道包括小腸和大腸兩部分,小腸全長5~6米,小腸下端連接於盲腸,盲腸上生長著闌尾。自盲腸開始,直到肛門的腸道被稱為大腸,長約1.5米。大腸末端15釐米與肛門相接的部分稱為直腸,其餘部分叫作結腸。也就是,大腸又分為結腸和直腸。結腸包含了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其中盲腸、升結腸、橫結腸被合稱為右半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被合稱為左半結腸。
小腸部位起源的癌症非常少見,大腸癌則非常常見。大腸癌被統稱為結直腸癌,結腸癌和直腸癌有很多共同之處,不過症狀、治療方法等很多方面也有所不同。二者在分別介紹時,則被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
二、結腸癌和直腸癌都有哪些症狀?
首先需要提醒,癌症本身並沒有特異性的症狀。結腸癌和直腸癌也一樣,沒有特異的症狀。以直腸癌最常見的便血為例,直腸的良性疾病,比如炎症、潰瘍、息肉、痔、瘻等多種疾病,都可以表現為便血。
結腸癌和直腸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依其生長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
1、右半結腸癌的症狀
右側結腸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徵,內容物多呈液狀,很少出現腸腔梗阻,被發現時往往腫瘤比較大。症狀主要為:
腹痛右半結腸癌患者70%~80%有腹痛,多為隱痛;
貧血因癌灶的壞死、脫落、慢性失血而引起,超過50%的病人出現貧血;
腫塊也是右半結腸癌的常見症狀。
2、左半結腸癌的症狀
左側結腸腔較細,腸腔內容物多呈半固體狀,腫瘤浸潤性生長,易致腸腔狹窄和梗阻。在出處,大便已經成型,腫瘤出血附於表面,經肛門排出後可以被觀察到。症狀主要為:
便血:黏液血便70%以上患者可出現便血或黏液血便;
腹痛:約60%患者出現腹痛,腹痛可為隱痛;
腹部腫塊:40%左右的患者可觸及左下腹腫塊;
腸梗阻:表現為腹部絞痛。
3、直腸癌的症狀
直腸癌的早期症狀常不明顯,隨著腫瘤的增大,逐漸會出現一系列症狀,包括無痛性少量便血或大便習慣改變,大便次數略增加等。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後,往往出現以下症狀:
便血:直腸癌長到一定程度均會出現便血。腫瘤體積較小、黏膜未出現破潰時,便血往往不明顯,此時可能有直腸刺激症狀等,如腫瘤直接刺激直腸產生大便次數略增多或腹瀉,便不盡感等。隨著腫瘤體積增大,黏膜發生糜爛、破潰,甚至腫瘤破裂壞死,出血量增多。但出血量與腫瘤性質並無對應關係,良性腺瘤或炎性息肉一樣可以出現大出血,而直腸癌也可以僅有便潛血陽性。便血也並不是直腸癌的獨特症狀,如直腸炎症、直腸潰瘍、直腸結核、息肉、寄生蟲病、痣瘻,或直腸黏膜下腫瘤如間質瘤、淋巴瘤、神經內分泌腫瘤侵及黏膜時亦會出現便血、直腸刺激症狀等。
腫瘤潰破感染:直腸癌組織質較脆,出現機械刺激等原因後癌腫潰破後,排便時出血量增加,同時由於腸道內有大量的細菌,可繼發感染,再加上有壞死組織脫落,與鮮血混合後,可出現膿血便、粘液便等,幾乎所有進展期直腸癌均可以有膿血便或粘液便,大便次數增多。
大便習慣、形狀改變:早期直腸癌就可以有大便次數增多、便稀等直腸刺激症狀,腫瘤越靠近肛門,直腸刺激症狀越明顯。由於腫瘤分泌物的刺激,可以出現持續性肛門墜脹感,大便次數增多甚至可達每日數十次,此時大便多為粘液或膿血便。當腫瘤增大一定程度後引起腸腔狹窄,常引起大便變形或變細,甚至排便困難導致腹痛、腹脹等腸梗阻症狀。
疼痛等局部浸潤症狀:早期直腸癌一般不疼,如腫瘤浸潤肛管或括約肌,則伴疼痛。尤其在排便時疼痛加劇。
晚期癌腫症狀:隨著腫瘤的進展,直腸癌患者可以出現消瘦、乏力、貧血等慢性消耗症狀。
三、結直腸癌的發病原因
1、息肉癌變
大部分散髮結直腸癌由息肉惡變而來。結、直腸息肉,特別是腺瘤性息肉,是癌前病變。結、直腸癌通過「正常黏膜腺瘤癌變」這樣一種順序發展的規律。
2、遺傳
大約20%的結直腸癌發生與遺傳直接關聯。遺傳性非息肉性結直腸癌家族成員有錯配修復基因突變,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成員中80%發生APC基因突變,遺傳因素在直腸癌發生中的重要作用。有家族史者,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顯著升高。
3、結直腸的慢性炎症
如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發生結直腸癌的風險明顯增加。
4、飲食因素
高脂、高蛋白食物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飲食纖維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有密切關係。高纖維飲食的攝入可增加糞便的單位體積重量,使得糞便通過腸道速度加快,減少腸道中有害物質的形成及活性,縮短致癌物質與腸黏膜的接觸時間。高溫烹飪的魚及肉的裂解產物會產生的有害物質,可能會增加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人群鈣和維生素D攝入量與結、直腸癌發病存在負相關。
5、年齡
結直腸癌是一種老年病,80%以上的大腸癌發生年齡大於50歲的中老年人,而且年齡越高,發生大腸癌的風險越大。
四、結直腸癌的治療
手術切除是結、直腸癌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治癒的希望所在。近年來隨著抗腫瘤新藥和新治療技術的出現,結、直腸癌的治療成為以外科手術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治療。
因為腫瘤部位的不同,結直腸癌手術方式有所不同,但可以概括為根治性手術切除,採用根治性的切除+淋巴結清掃。適合於臨床分期為Ⅰ、Ⅱ和Ⅲ期的患者。
部分的早期結直腸癌可以採用內鏡切除,或經肛門局部切除。對於Ⅱ、Ⅲ期直腸癌,建議術前行放化學治療, 然後行根治性手術治療。可以降低局部復發風險。對於有危險因素的Ⅱ期、Ⅲ期結直腸癌,建議行化療,可以降低復發、轉移的風險。
IV期結直腸癌,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病人痛苦,延遲生存時間。最主要的治療方法是化療;靶向藥物也日漸常用,國內常用靶向藥物主要有兩種:貝伐珠單抗和西妥昔單抗。免疫治療是最近幾年晚期結直腸癌的重要進展,最常用藥物是PD-1抗體,適用微衛星不穩定類型的患者。
五、如何預防結直腸癌
1、及早發現和處理結直腸息肉
息肉越大,惡變的風險越高。直徑小於1釐米的息肉,罕有癌變。超過1釐米,則風險顯著增加。及早去除結直腸息肉,就去掉了癌症的發病基礎。
2、遺傳相關結直腸癌篩查和基因檢測
對於存在家族史的人群,建議進行結直腸篩查和基因檢測。這對於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尤為重要。
3、腸鏡檢查非常重要
對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5歲以上男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人,存在結直腸癌相關症狀者,要及早行腸鏡檢查。
結直腸癌的發病率雖然很高,而且還在上升,但是結直腸癌的預後相對較好。如果能早期發現,則絕大部分患者可以治癒。及早進行檢查和檢測,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則是更好的策略。
想了解更多內容?微信搜索「騰訊較真闢謠」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